吳敏敏


【摘要】 目的 探討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療法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的療效。方法 選取中山市黃圃人民醫院接受住院治療的90例小兒哮喘緩解期患兒作為研究對象,依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將患兒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藥物維持治療(布地奈德吸入氣霧劑),觀察組在采用常規藥物維持治療的同時配合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療法。對2組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并隨訪觀察1年,比較2組患兒治療后的哮喘發作次數、急診就醫次數和住院次數。結果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8.89%,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8.89%,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哮喘發作次數、急診就醫次數和住院次數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均未見明顯的藥物不良反應。結論 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療法可明顯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減少患兒哮喘的發作次數、急診就醫次數和住院次數,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該療法獨特、使用方便、不良反應小,值得兒科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冬病夏治穴位敷貼;小兒;哮喘緩解期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01-0151-03 ? ? 文獻標志碼:A ? ? 中國圖書分類號:R272
哮喘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特別在冬春季節,哮喘是兒童急診就醫和住院的主要原因。受環境污染的影響,感染、特應質等因素的高發,哮喘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哮喘在兒童中的發病率也不斷上升。目前,臨床研究的重點仍然是哮喘急性發作期的治療,很多醫務工作者往往忽視了哮喘緩解期的治療及跟蹤隨防,導致患者病情反復。在兒童哮喘緩解期內,西醫一般使用小劑量糖皮質激素吸入進行維持治療,極易出現喘息、呼吸困難等癥狀反復遷延。如果哮喘長期反復發作,可影響肺功能,對兒童的身心健康也會產生極大的影響,治療起來更加困難[1]。因此,要重視哮喘緩解期的防治。近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大力提倡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冬病夏治是根據“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利用夏季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治療某些虛性、寒性的疾病,以最大限度地以陽克寒,達到標本兼治、預防保健的目的,是治療冬季易復發甚至加重的呼吸系統常見慢性疾病的最常見且有效的“治未病”方式[2]。本研究通過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療法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中山市黃圃人民醫院接受住院治療的90例小兒哮喘緩解期患兒,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齡2~10歲,平均年齡(5.26±1.38)歲;病程9個月~8年,平均病程(3.64±1.56)年。觀察組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齡3~11歲,平均年齡(5.12±1.42)歲;病程10個月~9年,平均病程(3.58±1.52)年。2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并經納入標準篩選合格;符合西醫診斷標準,參考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于2008年修訂的《兒童支氣管
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3];符合中醫診斷標準(符合“哮喘”范疇),參考《中醫兒科學》[4];選取哮喘緩解期患兒為病例選擇對象,年齡2~12歲。
排除標準:對本藥成分過敏者;具有嚴重心、肝、腎、造血系統等原發性疾病或腫瘤、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
征、精神病等患者;貼敷部位有皮膚創傷、潰瘍、感染者及瘢痕體質者;處于哮喘發作期者,有能造成氣喘或呼吸困難或其他疾患者;發熱患者,體溫超過37.5 ℃者;治療依從性不好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西醫藥物維持治療,常規吸入布地奈德吸入氣霧劑維持治療。布地奈德吸入氣霧劑(國藥準字H20030987)持續吸入,2~7歲兒童給藥200~400 μg/d,分成2~4次使用;7歲以上兒童給藥200~800 μg/d,分成2~4次使用。視兒童病情變化可相應調節劑量。
觀察組在常規維持吸入布地奈德氣霧劑的基礎上配合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療法,布地奈德吸入氣霧劑的用法參考對照組。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用法如下:將藥物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肉桂、麻黃,按4∶4∶2∶2∶1∶1共研細末,加姜汁調膏;根據臨床辨證,選取大杼穴、定喘穴、風門穴、肺俞穴、脾俞穴、腎俞穴、豐隆穴中相應的穴位,從夏季三伏的入伏之日起,每隔10 d敷1次,即伏前加強、初伏、中伏、未伏、伏后加強,一共使用5次,貼敷時間在0.5~2 h/次。5次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后進行療效評定。
1.3 觀察指標
1個療程結束后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及體征判定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哮喘對應的咳嗽、喘息等臨床表現及體征明顯減輕,發作次數明顯減少為顯效;哮喘對應的咳嗽、喘息等臨床表現及體征有所減輕,發作次數有所減少為有效;哮喘對應的咳嗽、喘息等臨床表現及體征變化不明顯,發作次數明顯增加為無效。
比較2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隨訪觀察1年,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的哮喘發作次數、急診就醫次數和住院次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2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8.89%,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8.89%,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2組治療后哮喘發作次數、急診次數、住院次數
治療1個療程后,隨訪觀察1年,觀察組的哮喘發作次數、急診就醫次數和住院次數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比較2組不良反應
治療1個療程后,2組均未見明顯藥物不良反應,觀察組穴位貼敷處未見明顯皮疹、瘙癢等皮疹過敏癥狀。
3 討論
3.1 中西醫對小兒哮喘的認識
西醫認為,哮喘又稱支氣管哮喘,是由多種細胞(比如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和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等)及細胞組分參與的氣管慢性炎癥為特征的異質性疾病。臨床癥狀主要有反復發作的喘息、呼吸困難、胸悶及咳嗽,通常夜間及清晨發作較明顯,并伴有廣泛的可逆性氣流受限[5]。患兒以急性發作為主,如果診治不及時,可危及生命。哮喘的頻繁發作可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肺功能、免疫功能等。目前哮喘病因尚未明確,可能與免疫、內分泌、環境、遺傳等因素有關。哮喘發病機制復雜。有研究發現,哮喘發生的常見危險因素包括吸入過敏原,比如塵螨、動物毛屑及排泄物、蟑螂、真菌、花粉等;食入過敏原,比如牛奶、魚、蝦、雞蛋、堅果等。除此之外,藥物和食物添加劑、呼吸道感染、被動吸煙、運動和過度通氣及冷空氣刺激等皆有可能誘發哮喘發作。多數哮喘患者經治療可緩解。臨床上常用β2受體激動劑、糖皮質激素、抗膽堿能藥物用予哮喘急性發作期治療;霧化吸入小劑量糖皮質激素、白三烯調節劑和緩釋茶堿用于哮喘緩解期治療。
傳統中醫學認為,哮喘是因為臟氣虛弱,宿痰伏肺,加上外感邪氣、情志失調、倦怠勞累所誘發,最終導致氣滯痰阻、氣道痙攣。小兒肺脾功能常不足,運化不力,特別容易造成痰飲內伏,加上稚陰稚陽,容易感受外邪,致哮喘多發[6-7]。通過舌苔、哮咳、發汗等各種特征,中醫將哮喘辨證為寒喘、熱喘及虛喘。哮喘緩解期主要證候為虛證,分肺虛、脾虛、腎虛3型,主要描述的是哮喘急性發作期前后的平素表現,這類病人主要表現是偶有咳嗽或者咳少量痰,容易倦怠乏力,舌淡薄白、苔白、脈細。中醫認為,哮喘緩解期以正虛為主要表現,此時應審其臟腑為所屬。證見自汗畏風,少氣乏力,為肺氣虛;證見納呆食少,便溏痰多,為脾氣虛;證見腰酸耳鳴,動則喘息,為腎氣虛。中醫治療哮喘臨床上分為發作期和緩解期的治療,有內治、外治等方式,遵循“急則治其表,緩則治其本”的原則,發時攻邪治標,平時應扶正固本。發作期通常以治實為主,以溫化宣肺或清化肅肺;緩解期以治虛為主[8],可補益肺腎、補益肺脾。
3.2 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療法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
哮喘緩解期因臨床上患兒無明顯的癥狀及體征,容易被忽略。一旦出現氣候、環境變化或感染等因素時,容易出現病情反復,甚至引起哮喘急性發作,應重視及增強對緩解期哮喘患兒的治療[9]。目前,對于哮喘緩解期的治療,西醫多采用小劑量糖皮質激素維持吸入,但長期使用激素,兒童有可能出現鵝口瘡、生長發育遲緩等不良反應,且部分患兒很難遵從醫囑堅持長期維持用藥,一旦停藥容易導致哮喘反復發作,加重病情。近年來,我國中醫藥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包括中藥湯劑、中藥膏劑等內治方法及穴位貼敷、針炙、推拿等外治方法[10-11]。其中,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療法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的療效,在臨床上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有“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以從其根”;又有“以夏之陽盛之時,助素體陽虛之體”之說法。故以養陽為本,在夏季之時治療冬季易發的哮喘之癥,稱之為冬病夏治[12]。采取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療法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目的是驅散身體內的陰寒之氣,調節肺腑功能,恢復機體的陰陽平衡,從而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13]。
本研究的穴位貼敷中藥物有甘遂、白芥子、細辛、肉桂等。甘遂苦寒,歸肺、腎、大腸經,有瀉水逐飲功效,可引藥直達痰飲內伏之所;白芥子辛溫,歸肺經,具有溫肺豁痰利氣功效;細辛辛溫,入肺腎經,具有散寒溫肺化飲功效,二者相配,不僅可以豁痰溫肺化飲,亦可制甘遂之傷陽[14];肉桂補火助陽,引火歸原,有溫經通脈之功效。再配合延胡索、麻黃、姜汁等,可針對性治療哮喘之夙根,減少哮喘的發作次數,緩解病情。治療穴位主要選用大杼穴、定喘穴及風門穴,再根據臨床辨證,肺氣虛者加肺俞穴,脾氣虛者加脾俞穴,腎氣虛者加腎俞穴,痰濕虛者加豐隆穴。大杼穴有祛風解表、宣肅肺氣功效,能振奮人體陽氣、激發人體正氣;定喘穴有止咳平喘,通宣理肺功效;風門穴主治風疾。哮喘是肺臟的主要病變。肺俞穴內應肺臟,與肺有直接內外相應的關系,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能調節肺臟經氣[15]。哮喘多發生在冬春等寒冷季節,為陰病,適宜行陽。選取大杼穴,配合定喘穴和風門穴,在藥物的作用下,能夠達到溫通經絡、祛痰散寒、扶正固本、調整臟腑之功效,治標又治本。
綜上所述,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療法,將傳統針灸療法與藥物療法結合在一起,極大地發揮了穴位和藥物的雙重作用,使藥力直達臟腑,效果顯著。該療法外用給藥,不經腸胃,對脾胃無損傷,避免了兒童口服中藥的痛苦,且藥物透過兒童嬌嫩的皮膚非常容易被吸收,使用靈活,對兒童無創傷,具有簡便、經濟的治療特色,利于家長和患兒接受。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取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療法,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隨訪1年后,觀察組患兒哮喘發作次數、急診就診次數、住院次數均比對照組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冬病夏治穴位敷貼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可明顯改善患兒臨床癥狀,療效顯著。該療法獨特、使用方便、不良反應小,價格低廉、無創無痛,值得兒科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東艷.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療法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的臨床效果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21,21(5):31-32.
[2] 馮偉偉,蘇婕,步偉全,畢明遠.“冬病夏治”中藥穴位敷貼聯合西醫療法治療兒童哮喘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29(26):3003-3007.
[3] 陳愛歡,李昌崇,趙德育,等.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J].中華兒科雜志,2008,46(10):745-753.
[4] 韓新明,熊磊.中醫兒科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67.
[5] 吳娟.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肺脾氣虛型的臨床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13(23):22-24.
[6] 解文晉,白曉紅.淺談中醫小兒哮喘體質[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20,41(12):98-101.
[7] 劉玉萍,王靜.中醫療法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的臨床價值[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13):214-215.
[8] 楊玉榮,華文山.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治療支氣管哮喘緩解期臨床觀察[J].山西中醫,2020,36(12):26-28.
[9] 李愛紅,楊繼,王強.支氣管哮喘中醫治療研究進展[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20,41(6):85-88.
[10] 張麗萍,陳光明.從病因病機論小兒哮喘緩解期的治療方法[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28(2):301-303.
[11] 陳志鑫,范暖東.中醫藥治療小兒哮喘研究進展[J].中醫兒科雜志,2018,14(4):69-72.
[12] 黃春華,劉漢順,吳蓉,等.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療法治療哮喘緩解期80例臨床觀察.醫學食療與健康,2018(2):153.
[13] 李厚強,陳春瑩.觀察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療法對小兒哮喘緩解期的臨床療效[J].中國衛生產業,2014,11(7):184-186.
[14] 熊宇航.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療法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的臨床研究[J].臨床醫學工程,2014,21(4):481-482.
[15] 王一茗,張新昕,張新月.“冬病夏治”穴位貼敷防治小兒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外治雜志,2019,28(3):18-20.
(編輯:張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