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 李津 王生燕 尹建新 黃濱


【摘要】 目的 探討腸胃康顆粒聯合含鉍劑四聯療法在慢性胃炎合并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鼓浪嶼醫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治療的84例慢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84例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2例。實驗組采用腸胃康顆粒聯合四聯療法治療,對照組采用含鉍劑四聯療法治療,2組均治療14 d。對比2組治療前、治療14 d時的中醫證候評分、炎癥指標,記錄2組停藥1個月時的Hp感染轉陰情況。結果 2組經過14 d的治療,與治療前對比,中醫證候評分均明顯降低,且實驗組更低(P<0.05);實驗組停藥1個月時的Hp轉陰率高于對照組(P<0.05);2組經過14 d的治療,與治療前相比,各炎癥指標(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10)水平均顯著降低,且實驗組更低(P<0.05)。結論 腸胃康顆粒聯合含鉍劑四聯療法治療可有效改善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臨床癥狀,減輕炎癥反應,提高Hp感染轉陰率。
【關鍵詞】 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腸胃康顆粒;鉍劑四聯療法;炎癥反應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01-0133-03 ? ? 文獻標志碼:A ? ? 中國圖書分類號:R573.3
慢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Hp感染是該病的常見病因。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我國人群中Hp感染率為40%~60%,且90%以上慢性胃炎患者均合并Hp感染[1]。現階段,臨床對于Hp引起的慢性胃炎通常使用鉍劑四聯療法根治,但鉍劑四聯療法使用時間越長,Hp對鉍劑四聯療法的耐藥現象越明顯,進而降低患者治療效果,危害患者身體健康[2]。祖國醫學認為,慢性胃炎多因飲食不調、膏梁厚味、釀成濕熱、蘊結脾胃等所致,主張治療時應以清熱通降、芳香化濕為主要原
則[3]。腸胃康顆粒是一種中成藥,具有清熱除濕化滯之功效,主治濕熱泄瀉或傷食泄瀉所致的腹痛腹脹、惡心嘔腐、舌苔厚膩等癥[4]。由此,考慮腸胃康顆粒、鉍劑四聯療法聯合治療或可提升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的臨床療效。
基于此,本研究選取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鼓浪嶼醫院治療的84例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探討腸胃康顆粒聯合含鉍劑四聯療法在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鼓浪嶼醫院2019年
10月—2021年10月治療的84例慢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84例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實驗組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齡32~54歲,平均年齡(43.75±4.70)歲;病程2~
6年,平均病程(4.30±1.23)年;疾病類型,萎縮性胃炎26例,淺表性胃炎16例。對照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齡33~56歲,平均年齡(43.22±4.65)歲;病程2~
6年,平均病程(4.28±1.20)年;疾病類型,萎縮性胃炎23例,淺表性胃炎19例。2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診斷標準:慢性胃炎符合西醫《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5]中的診斷標準和中醫《慢性胃炎中醫診療專家共識》[6]中脾胃濕熱證;主證為脘腹痞滿或胃痛隱隱,身體困重,大便黏滯或溏滯;次癥為食少納呆,口苦,口臭,精神困倦;舌脈為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或數。
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Hp檢查陽性;可耐受本研究藥物;意識清晰,可配合本研究方案實施。
排除標準: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合并血液系統疾病;合并肝腎功能異常;對本次實驗用藥過敏;入組前4周有質子泵抑制劑、H2-受體拮抗劑、抗生素使用史;合并其他胃部疾病,如消化性潰瘍、胃部腫瘤等;精神異常,無法正常交流。
1.2 方法
2組治療期間均避免飲酒、食用刺激性食物,飲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
對照組口服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海南海力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3510,20 mg/粒)1粒/次,2次/d;枸櫞酸鉍鉀膠囊(四川華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3200,0.3 g/粒)1粒/次,3次/d;克拉霉素緩釋片(萊陽市江波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2746,0.5g/片)1片/次,2次/d;阿莫西林膠囊(海口市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4708,0.5g/粒)2粒/次,2次/d。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腸胃康顆粒(海口市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0910055,8g/袋)治療,用開水沖服,1袋/次,3次/d。
2組連續治療14 d。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中醫證候評分:治療前、治療14 d(治療結束)時對2組患者中醫證候評分進行比較,主癥按照癥狀嚴重程度進行賦值,無=0分,輕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次癥賦值為0分、1分、2分、3分;舌、脈單獨計分,正常=0分,不正常=1分;總分為32分,評分越低代表患者癥狀越輕。
Hp轉陰率:停藥1個月時,通過14C尿素呼吸試驗檢測2組患者Hp根治情況。
炎癥指標: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4 d時,采集患者晨起肘靜脈血4 mL,離心處理(3 000 r/min離心速率、15 cm離心半徑)20 min,取血清;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10水平,試劑盒均由蘇州德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操作流程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均經Shapiro-Wilk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中醫證候評分
2組治療前中醫證候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經過14 d的治療,與治療前對比,中醫證候評分均明顯降低,且實驗組更低(P<0.05),見表1。
2.2 Hp轉陰率
實驗組停藥1個月時的Hp轉陰率為83.33%(35/
42),高于對照組的68.05%(13/42)(χ2=4.525,P=0.033)。
2.3 炎癥指標
2組治療前的血清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10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經過14 d的治療,與治療前對比,各炎癥指標(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10)水平均顯著降低,且實驗組更低(P<0.05),見表2。
3 討論
Hp感染參與慢性胃炎的發生、發展,與患者病情變化密切相關。以往臨床多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櫞酸鉍鉀及奧美拉唑組成的鉍劑四聯療法治療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不僅能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組織,還能抑制Hp在胃部定植,從而改善患者上腹不適、反酸、燒灼痛等癥狀[7]。隨著抗生素的濫用,Hp對抗生素的耐藥性不斷提高,鉍劑四聯療法的療效受到了限制,難以發揮令人滿意的效果。因此,仍需尋找其他更為有效的藥物共同治療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
慢性胃炎在中醫學中屬“胃脘痛”“吞酸”“嘈雜”等
范疇。該病的發生多為脾胃虛弱、外邪侵襲、飲食不節等造成脾不能運化谷物水液、谷滯、濕滯所致,其病位在胃,與肝、脾兩臟密切相關,故中醫主張治療應以清熱化濕、理氣和中為主[8]。腸胃康顆粒是一種中成藥,具有清熱、除濕、化滯之功效,與脾胃濕熱型慢性胃炎的治療原則相符。本研究發現,腸胃康顆粒聯合含鉍劑四聯療法治療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療效顯著,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Hp感染轉陰率。分析原因,腸胃康顆粒主要由牛耳楓、辣蓼組成,其中牛耳楓味苦澀、性平,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活血、止痛消腫之功效;辣蓼性溫、味辛,可除濕、化滯,治療食滯、痢疾、腹瀉等癥,牛耳楓與辣蓼合用,苦辛并進、調和陰陽,共奏理氣化滯、清熱除濕之功,可使胃腸升降復常,胃腸功能恢復。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腸胃康顆粒可通過抑制胃酸分泌、提高回腸收縮頻率等機制破壞Hp生長環境,促進胃腸蠕動,進而改善患者脘腹痞滿、胃痛等癥狀,促進Hp感染轉陰[9]。腸胃康顆粒聯合鉍劑四聯療法治療中,鉍劑四聯療法可通過干擾Hp細胞壁合成、抑制胃酸分泌等機制阻礙Hp生長、繁殖,從而提高患者Hp感染轉陰率。黃麗華等[10]研究結果指出,在三聯療法基礎上,聯合楓蓼腸胃康顆粒治療可減輕慢性胃炎患者炎癥反應,保護胃黏膜,提高Hp感染轉陰率。本研究結果與上述結論相一致。
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10是常見的促炎因子,這些炎癥因子水平升高可作用于胃黏膜,破壞胃壁黏膜完整性,引起胃黏膜組織炎癥和胃黏膜萎縮[11]。本研究還發現,腸胃康顆粒聯合含鉍劑四聯療法治療,可減輕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機體炎癥反應。分析原因,辣蓼中含有乙酸乙酯、正丁醇等多種有效物質,能夠抑制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等促炎因子的過度釋放,從而減輕患者機體炎癥反應,保護胃黏膜[12]。腸胃康顆粒聯合鉍劑四聯療法治療可進一步減輕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損傷,減輕炎癥反應。
綜上所述,腸胃康顆粒聯合含鉍劑四聯療法治療慢性胃炎并Hp感染的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輕炎癥反應,提高Hp感染轉陰率。
參考文獻
[1] 次仁央金,吳夢華,向巴澤西,等.西藏地區慢性胃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20,37(12):937-939.
[2] 王海英.半夏瀉心湯聯合含鉍劑四聯療法治療慢性胃炎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療效評價[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8(7):773-775.
[3] 敦澤,劉艷莉,張伊萌,等.清中益胃湯聯合四聯療法治療Hp相關性慢性胃炎脾胃濕熱證的臨床觀察[J].天津中醫藥,2020,37(6):666-670.
[4] 眭振宇,吳偉,程桂蓮,等.腸胃康沖劑聯合奧美拉唑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18,45(7):1442-1444.
[5]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J].胃腸病學,2013,18(1):24-36.
[6] 張聲生,唐旭東,黃穗平,等.慢性胃炎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7,32(7):3060-3064.
[7] 張偉,張振榆.丹參合劑聯合四聯療法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伴幽門螺桿菌感染48例[J].西部中醫藥,2018,31(10):91-94.
[8] 曾天奎.“老十針”針刺法結合半夏瀉心湯治療脾胃濕熱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療效研究[J].四川中醫,2018,36(7):180-182.
[9] 李賽蓮,許保,陳正義,等.楓蓼腸胃康膠囊聯合多潘立酮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8,26(11):907-910,914.
[10] 黃麗華,譚禮讓,溫思炯.楓蓼腸胃康顆粒聯合枸櫞酸鉍雷尼替丁三聯療法治療慢性胃炎的臨床研究[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9,34(11):3333-3337.
[11] 代金玉,蘇衛仙,史增輝,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慢性胃炎患者IL-8、IL-10、CRP水平以及血脂指標的關系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8,18(12):2396-2400.
[12] 茹麗,劉靜,張志蘭,等.黎藥楓蓼腸胃康顆粒對幼齡大/小鼠的抗炎、鎮痛、保護胃黏膜及解痙作用研究[J].中國藥房,2017,28(1):67-71.
(編輯:張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