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工業遺產地的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工業文明影響人類文明長達二百多年,如今很多城市仍然保存著大量的工業遺產地,如同“城市博物館”一樣展現著工業時代的激情歲月。對工業遺產地進行保護和合理更新再生是尊重歷史、尊重文化、符合時代特征的事情。通過分析工業遺產地空間與景觀敘事之間的關系,探討工業遺產地更新設計中的景觀敘事設計策略,揭示和傳遞更多的工業遺產地內涵,進而將傳統的工業生產空間轉化為具有多元功能的城市文化休閑場所。希望能夠為工業遺產地空間更新設計提供新的可能性,推動工業文化和產業共同發展。
[關鍵詞]景觀敘事;工業遺產地;空間更新;設計
[中圖分類號]J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3-0048-03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馮鑫.景觀敘事視角下的工業遺產地空間更新設計探究[J].天工,2024(3):48-50.
工業的發展為社會經濟和城市發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可以說城市發展的根基在于工業的發展。工業的發展對人們的就業等問題也有著積極的作用,人們在生產中實現了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2016年,中國工業遺產聯盟正式成立,指出當下工業遺產地的保護更新還比較薄弱,應大力重視對工業遺產地的保護更新,發展工業文化產業,弘揚工業精神。當前的許多工業遺產地空間改造設計中并未充分展示其內在價值,我們急需找到一種能夠有效傳達其獨特內涵的設計手段。借助景觀敘事的相關理論,我們可以深入探討空間的生成途徑以及不同空間之間的深入關聯,從而找尋出工業遺產地空間的景觀敘事性設計方法,揭示工業遺產地空間更新設計的深層意義。
一、工業遺產地的概念
關于工業遺產地這一概念的說法有很多。最先關注工業遺產地改造問題的是建筑師,他們對工業遺產地有很長的探索歷程,對舊工業建筑這一事物曾有工業建筑遺產、產業建筑遺產、產業類歷史建筑等說法,我們可以看出他們都僅僅從建筑本身說起,沒有從整體空間格局出發。緊接著出現了“工業廢棄地”這個詞,這個詞相比之前的說法更為全面一些,因為它不僅包括建筑,還有工業生產的其他場域,如廢棄的礦山、廢棄倉儲地、廢棄鐵軌設施等。但這個詞過多地強調了工業給人類帶來的負面效應,主要背景是西方發達國家工業的衰落。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更加重視,工業遺產地具有的價值逐漸被人們所承認,它代表了工業時代的精神,所以“工業廢棄地”這一詞和當今趨勢不符合。李蕾蕾在定義“工業遺產旅游”時認為工業遺產就是指失去功能的工業廢舊場地,原有的生產機械、各類構筑物和工業建筑等都在范圍之內,與“工業廢棄地”概念大致相同,但這一提法更符合當今時代人們對工業的認知狀況[1]。工業遺產作為人類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已被人類所接受。所以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最終應該叫它“工業遺產地”, 指曾用于而現已停止的各類工業生產、倉儲、運輸、污染處理等活動用地,包括廠房建筑、生產設施以及其他工業相關歷史文化信息[2]。
二、敘事學與空間敘事
敘事,簡單來說就是敘述事情、講故事。講述是人類的天性,也是人與人交流表達非常重要的形式。通過不同的敘事媒介,敘事者將故事信息內容傳達給別人。敘事學于20世紀60年代產生于法國,經歷了從古典到后經典的發展。后經典敘事學相對于古典敘事,跨學科、綜合性比較強。敘事對于時間性的描述非常重視,相對來說空間性較弱。20世紀80年代,敘事慢慢開始注重空間性,從而空間敘事學相應誕生,敘事過程中具有空間建構,處理敘事主體和實體空間之間的時空關系,從而形成時空二重性。
三、景觀敘事
景觀敘事的概念是隨著敘事學介入景觀設計領域慢慢產生的,是為了讓景觀空間直接可讀。這個概念首先由景觀師簡·賽特斯懷特于1904年提出,指出引起人們對景觀空間記憶的回想可以通過景觀敘事來達到,同時可用景觀敘事表達景觀記憶、景觀視覺和景觀體驗三個層面的意義。1997年,保羅·伯蘇正式提出景觀敘事這一概念,他和簡·賽特斯懷特一起指出景觀敘事重要的因素是記憶。波泰格和普靈頓在他們著作中系統闡釋了景觀敘事,他們認為景觀和敘事之間可以互相作用、影響和成就,景觀空間是故事的載體,它本身也是可以敘事的途徑,書中指出景觀敘事的方法、模式不固定,要積極探索新的方法策略。韋斯特的著作《景觀的語言》重點指出了景觀語言的語法,認為景觀前后呼應、起承轉合的關系就類似于景觀語言的語法,通過整合景觀要素的順序讓景觀場景進行呈現。其指出,強調和隱喻兩種修辭手法能夠更好地體現場景的內涵和境界,景觀要素也因為修辭手法更具有內涵和情感。之后景觀敘事在景觀設計界逐漸成為非常重要的設計思想。
敘事者把景觀設計專業理論和敘事學相融合產生了一種既獨立又互相滲透影響的景觀敘事系統。用容易理解的講故事的形式把空間抽象模糊的精神思想進行整合排列,物化成記憶景觀空間和交往體驗空間,讓空間更容易感知。景觀敘事不再只關注文學敘事層面,而是將單一的文學敘事升級為擁有時空維度的精神空間,其中包括空間歷史、文化等因素。景觀敘事能夠更好地喚起體驗者對于美學的感知,讓景觀敘事的主客體關系更加和諧。
四、工業遺產地的景觀敘事性特征
信息傳遞者把各種有聯系的信息向體驗者傳遞,通常運用符號再現方式,而工業遺產地自身的生產機械、構筑物和文化故事等都屬于符號。人們體驗空間的模式有不同類型,一種空間是人可以直接用身體體驗的,另一種是人通過聯想得到的虛擬空間,兩種空間模式不斷循環才能讓參觀者擁有非同尋常的感受[3]。工業遺產地中的各個要素和活動人群關系極其密切,在工業遺產地更新中,擁有特色符號的工業建筑及設施等為景觀敘事提供了空間物化載體,可以增強人與工業遺產地情感鏈接的景觀敘事性特征。
景觀敘事是敘事學和空間敘事領域的新探究對象,在城市環境更新方面得到了非常好的運用。挖掘工業遺產地的文化內涵,運用景觀敘事性的設計方法正在成為工業遺產地空間更新設計的前沿趨勢。景觀敘事的構成要素是工業遺產地空間的物化部分,空間內涵通過講述設計語言來呈現,讓體驗者通過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經驗理解實際景觀空間中的故事意義,引起人們情感的共鳴,從而讓場所精神得到傳遞。
五、景觀敘事視角下的工業遺產地空間更新設計方法
(一)工業遺產地景觀敘事主題設計
進行工業遺產地空間景觀敘事主題設計時,首先要對工業遺產地的歷史背景有充分了解。對工業遺產地的歷史故事、發展脈絡、重大事件等進行充分梳理,這樣能夠更好地確定出有意義的主題,讓工業遺產地空間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文化精神載體。想要有好的主題,就需要進行主題素材的整合收集。素材的收集從宏觀層面要對工業遺產地所在的城市區域文化進行采集、分析、提取,在主題介入空間的過程中,要注意處理好工業遺產地和周邊區域的銜接過渡關系。從微觀層面要對每一棟建筑物、每一個構筑物甚至每一個零部件進行故事線分析、提取,通過分析數據、進行評估,最終確定具有差異化和吸引力的主題。此外,還可以運用敘事理論中的修辭技巧,例如隱喻和引用等手段來更好地傳達空間信息,從而增強空間的吸引力。
(二)工業遺產地空間景觀敘事布局方法
1.工業遺產地線性景觀敘事方法
線性敘事是一種注重時間延續性的景觀敘事方式,分為正序式和倒序式。在空間設計中運用最多的就是正序景觀敘事方式,正序方式按照時間從前到后的順序展開。倒敘式景觀敘事一般都是“開門見山”,在開始就給體驗者強烈的震撼,形成一種懸念,引起觀眾強烈探索的欲望。在工業遺產地更新設計中,有的在入口布置高大的工業遺址,基本保持原來的樣子,和周邊形成強烈對比,再往后越來越平靜,這就是景觀敘事的倒敘設計手法。在工業遺產地空間更新中,要根據場地本身特點來選擇敘事順序,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2.工業遺產地非線性景觀敘事方法
敘事有時候會出現時間不是連續的情況,其中一部分發展時間靜止,而另一部分故事情節繼續進行,這種方式為景觀敘事的平行式模式。在工業遺產地空間以及很多紀念性場所空間中會運用這種手法,通過幾條不同平行敘事線來展現。例如,德國魯爾區埃森煤礦工廠更新設計中設置有一個名為“時空交匯點”的節點,這個節點是兩條游覽路線的交匯點,也是游客體驗平行式景觀敘事模式的關鍵所在。游客通過第一條歷史回溯路線穿越時光隧道,看到工廠的歷史影像和重建的礦工工作場景。另一條線路是游客從“時空交匯點”通過一個旋轉的裝置,將視角從過去轉向未來,可以看到工廠轉型后的新貌,如太陽能板、風力發電設施等,感受到工業遺產與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通過平行景觀敘事模式的運用,埃森煤礦工廠的改造設計不僅保護和展示了其歷史文化和工業建筑,還為游客提供了多樣化的游覽體驗。另一種非線性模式為包含式景觀敘事模式。文學敘事中經常會遇到一件事情發展過程中插入另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從屬于另一件,它們之間互相影響。在工業遺產地空間景觀改造中經常運用包含式景觀敘事。例如,四盒園的設計就是運用了包含式景觀敘事設計手法,場景中四個方形園子被包含在一個大園子中,幾個園子存在著嚴密的邏輯性。
3.空間邊界與景觀敘事
在相對開敞的空間布置邊界可以讓空間隨邊界形成觀賞路徑,不同數量、尺度和形狀的邊界劃分形成不同類型的觀賞路徑。完全遮擋人視線的空間邊界能夠激發人的好奇心,提供轉折鋪墊。廣東岐江公園中就運用了這一處理手法,運用工業銹板在水面上營造圍合空間,結合水上路徑讓空間更加豐富,人們走到這里被邊界遮擋住視線,結合幽靜的水景會產生記憶的聯想,得到情感的升華。
4.形體組合與景觀敘事
形體組合在景觀敘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的空間中組合疊加新的形體形成新舊之間的對話。例如,首鋼園中對于倉筒的改造,把之前的倉筒進行豎向上大大小小的分隔,最終成為集公共休閑、辦公、酒店等功能為一體的建筑。在工業遺產地改造中,煙囪、高爐等豎向比較高的建筑物都有類似這種設計手法,在豎向上的形體組合也會結合時間線進行設置,人們在上下空間活動,結合時間線會更有時空穿梭感。
(三)結合景觀要素的景觀敘事處理方法
景觀要素能激發人類潛在的行為,這些要素以各種功能性的符號來創造空間。例如,標識設施使人們能夠識別空間位置。通過巧妙地安排要素,通過五感來感知工業遺產地的意境,并對其空間布局有更深入的了解。從點狀景觀要素來說,在空間布局中,獨立的垂直要素具有顯著的作用。一種垂直要素能與周圍的平坦區域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從而在一定的區域內成為主要的視覺焦點。這種獨特的設計元素在景觀規劃中通常被視為紀念性的象征,例如,那些高聳的紀念碑能夠傳達出嚴肅而冷靜的故事感。另一種為垂直要素陣列式,通過在空間中有序地設置多組垂直要素,構建一個具有一致性的空間,這可以為人們提供一種規律性的視覺體驗,同時也傳達出嚴謹的氛圍。例如,迪拜的“向慷慨致敬廣場”運用一千多根高度不同的發光燈柱布置而成,每一根燈柱上都刻有一個紀念人物的名字,使空間形成強烈的序列感。
(四)工業遺產地感官系統景觀敘事設計方法
1.聽覺景觀
盡管聲音本身既看不見又摸不著,但它們卻能以獨特的方式使我們產生感官體驗。無論是微風拂過樹梢的聲音,還是潺潺流水聲,甚至是一陣嘈雜的工業生產聲音,都能為景觀增色添彩。因此,將聲音納入工業遺產地景觀敘事設計能增強觀眾的沉浸式體驗,例如,有的空間會通過呈現原來工業制造聲、鳴笛警報聲、工人喝彩聲等來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
2.觸覺景觀
景觀敘事也經常運用觸覺手法,通過運用我們的手部和其他觸覺器官,可以更加深入地體驗到各種景觀元素所帶來的獨特質感。例如,當我們觸摸鋼鐵時,會感受到其堅硬的特性。這種觸覺體驗不僅增強了我們對工業遺產地景觀的認知,而且使空間越來越重視公眾的互動體驗。
3.嗅覺景觀
景觀敘事的嗅覺設計是一種由各種氣味組成的復雜而微妙的感官空間,能夠喚起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反應。這種獨特的景觀不僅包括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氣味,如花香、食物香氣等,還包括一些罕見的、甚至難以察覺的氣味。這些氣味共同塑造了一個多層次、多樣化的嗅覺世界。通常會選擇能夠引起人們想象、回憶的氣味來增強工業遺產地的景觀敘事特征。
4.味覺景觀
景觀敘事的味覺設計需要處理味覺與周圍環境之間的聯系。這種關系不僅會影響人們對空間環境的認知,而且會直接影響人們的情感反應。例如,甜味的體驗能引發愉悅、輕松以及溫馨的情緒反應。在進行工業遺產地空間更新時,運用此設計手法可以豐富敘事場景,還能提供更多創新的可能性。
六、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景觀敘事和工業遺產地空間的關系進行分析,最終從工業遺產地空間的主題設計、空間布局處理、景觀要素處理及感官系統設計等層面進行景觀敘事策略歸納總結。希望更多研究者能夠提出一種實際可行的工業遺產地空間景觀敘事模式,并總結其應用經驗,以全新的視角進行更新提升策略探索,創造出更具時代特色和人文內涵的工業遺產地景觀。
參考文獻:
[1]彭峰.城市后工業景觀設計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8.
[2]李輝,周武忠.我國工業遺產地保護與利用研究述評[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S1):211-215.
[3]陳槿銦,杜守帥.空間敘事視角下工業遺產景觀環境設施設計策略研究[J].設計,2022,35(17):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