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浩琳 李暖珍

[摘 要]醒獅具有鮮明的嶺南藝術風格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其藝術價值、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在數字化時代具有強大的開發潛能,Z世代消費群體的崛起又為虛擬主播的IP經濟注入了無限動力。基于非遺IP化的視角,分析醒獅IP化設計的重要意義,并從表現形式、內容設計、營銷模式三個角度探討醒獅IP動漫化設計的現存問題,用實例總結虛擬偶像IP的設計方法,對醒獅的IP形象設計提供可行性方案,以期促進非遺醒獅的數字化活態傳承,為非遺的智慧化傳承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非遺;活態傳承;嶺南醒獅;IP形象設計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3-0051-03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江浩琳,李暖珍.非遺活態傳承視角下嶺南醒獅的虛擬偶像IP設計探索[J].天工,2024(3):51-53.
基金項目:2023年度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瑆瑡——虛擬主播助力灣區非遺IP智慧化傳承”(編號:S202310574170X)。
我國的舞獅文化分為南獅與北獅兩大派別,南獅享有“嶺南醒獅”的美譽,尤指廣東的特色舞獅文化。廣東醒獅于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正式入選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然而現有的傳播模式并不能最大化地發掘醒獅豐富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與經濟價值。因此,文章立足于非遺活態傳承,以虛擬偶像IP形象設計為切入點,研究嶺南醒獅視覺形象的創新形式與方法,為醒獅的活態傳承與傳播注入新鮮血液。
一、非遺醒獅IP化的價值與意義
(一)非遺醒獅概述
醒獅有南獅、瑞獅的別稱,源于唐代宮廷獅子舞,興盛于清朝乾隆年間,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民間傳統藝術形式之一。醒獅不僅在廣東地區的重大節慶習俗中扮演著重要的助興角色,而且具有濃厚的嶺南民間宗教色彩,被人們視為驅邪避害、求吉納福的祥瑞[1]。
(二)IP形象概述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本意指知識產權,廣義上涵蓋版權、專利、設計和商標這四個主要門類。而隨著全球范圍內文化產業的發展,資本市場對“IP”的定義正在更新,當下的“IP”更傾向于指融合了文化創意元素與多元化運營手段的一種創意知識產權,在特定的語境下往往用于指代整個IP產業鏈,比如當前在小說影視化改編市場上頻出爆款的“晉江文學城IP”、商業價值很高的“漫威宇宙IP”等。
本文探討的IP形象則特指一種具有代表性的視覺符號,即將設計對象自身具有的特色元素進行提煉后,以擬人化的手法呈現出的特殊視覺形象,譬如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日本動漫IP海賊王等,這些都是在市場考驗面前有能力獨當一面的大熱IP形象。這些視覺符號除了在外觀上極具象征意義,在深層次上更是一種精神文化的傳播載體,觀眾二次創作熱情高漲,產品衍生性強大,IP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因此在市場上自然更加容易受到各方青睞。
(三)虛擬偶像概述
虛擬偶像是基于虛擬現實、引擎動畫、運動捕捉、圖像識別、語音合成等新的數字媒體技術創作而成的不以物質實體形式存在的偶像[2]。虛擬偶像的概念源于日本,2007年真正為大眾所熟識。
與真人偶像不同,虛擬偶像并非現實存在,而是在經過繪畫、動畫、計算機圖形學等多種制作形式加工后形成的,可以在互聯網場景或現實場景中進行偶像活動的數字文化形象。虛擬偶像涵蓋的范疇非常廣泛,不論是動漫角色、虛擬形象還是虛擬主播等,都屬于虛擬偶像的不同類別。除了完成特定的活動目標外,虛擬偶像還能與真實偶像一樣以發售專輯、制作寫真集、放送音樂短片等不同的方式增加粉絲量,提升IP知名度。與此同時,出于對偶像的喜愛與熱情,粉絲進行的二次創作又有助于豐富偶像的人設與內涵,在良性的互動中獲得正面反饋。作為一種有著特定的技術“偏向”和文化“偏向”的新興媒介,虛擬偶像的興起催生了新的二次元粉絲文化,更多時候還承載著青年群體的理想和價值追求。此外,由于虛擬偶像的誕生通常伴隨著商業或文化產業等具體活動的現實需求,因此也往往具有成為一個時代的審美符號與文化記憶的潛力。
(四)非遺醒獅打造虛擬偶像IP的價值與意義
以二次元用戶為核心受眾的虛擬偶像經濟,在當下正因Z世代年輕消費群體的崛起而迎來蓬勃發展的朝陽階段。本文將非遺醒獅作為IP形象設計的研究對象。作為嶺南地區特有的民俗文化,醒獅具有珍貴的地域文化象征價值,豐富多彩的醒獅造型更為其IP形象的衍生設計帶來了無限可能。醒獅的虛擬偶像IP設計除了能夠視覺化地呈現非遺的深厚底蘊,打破Z世代群體對傳統非遺形象的刻板認知,還能依托互聯網的線上優勢實現裂變式傳播,最終將嶺南特色醒獅文化的影響力輻射至海內外。與此同時,由于粉絲社群內部存在鏡式知覺效應,虛擬偶像IP在社群中的高強度傳播能夠有效地激發粉絲的消費欲望[3],因此打造虛擬偶像IP的產業鏈能將流量變現,實現非遺 IP 在產業化運作中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真正達到文化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二、醒獅IP動漫設計的現存問題
(一)醒獅IP形象的表現形式單一
傳統的醒獅形象主要通過文獻、圖案、視頻等表現形式呈現出來,實物的出鏡率不高。停留在較為陳舊笨拙的表現形式下,醒獅形象設計不僅無法引起潛在消費者的情感共鳴,還容易導致人們對頻繁出現的獅頭元素產生審美疲勞,降低對醒獅文化的關注欲。而通過繪畫、Live2D、動態捕捉等數字化技術則能使傳統醒獅IP與動漫形象設計實現有機融合,IP形象不再停留于靜態的平面圖案或單調的視頻介紹,而是更新升級為虛擬偶像主播的實時互動與機敏應變,影響力更加廣泛。
(二)醒獅IP形象的內容設計單薄
經過數千年嶺南歷史的浸潤與文化風格的沉淀,醒獅IP蘊含著深厚的文化精髓和內涵。然而一方面,現有的醒獅動漫化相關作品以獅頭元素為主進行設計,并非依托醒獅的整體形象進行衍生創意開發,文創產品往往只是單純地在局部植入醒獅元素,缺少對醒獅精神文化內核的挖掘與呈現,產品內容缺乏深度,表面化特征突出,并且存在明顯的創意思維僵化問題;另一方面,非遺跨界傳播時,應當首要考慮非遺傳播的適應性和融合性。現存的大部分醒獅動漫IP都忽視了動漫化產品的主要受眾需求,選擇以卡通效果為主的低齡化設計,這就導致IP形象難以大范圍地引起數字化傳播的主流受眾,即年輕群體的心靈共鳴,產品針對性不足。換言之,當前的醒獅動漫市場缺乏優質IP,除了同質化嚴重、人物內核空洞、無法體現醒獅文化的深刻內涵的問題外,IP形象的設計還抓不住主流受眾的審美需求,因此亟待設計者研究并提取醒獅文化的內在本質,講好醒獅故事,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賦予IP活的靈魂。
(三)醒獅IP形象的營銷模式處于初級階段
當前我國動漫IP的跨界運營處于向上探索的初級階段,部分企業選擇采取急功近利的快營銷手段,而這往往容易經營出較為粗糙的流水線劣質IP產品。由于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動漫IP侵權易、維權難的亂象也為IP在網絡上的正面營銷增加了阻礙。此外,目前各類醒獅動漫IP的線上營銷狀態十分散漫,尤其缺乏頭部企業牽頭并集中力量主推的形象品牌,這就導致醒獅動漫類產品無法打造出明星IP,在動漫IP市場上缺乏競爭力。正因如此,醒獅的動漫IP也難以形成長期性、規模化的跨界傳播效益。值得關注的是,在目前的市場上,鮮有自媒體或者平臺以直播的形式宣傳文化科普類內容,這意味著“非遺+虛擬偶像”的組合存在巨大的市場空白,因此圍繞醒獅這一核心內容打造虛擬偶像IP的研究具有促進非遺動漫化跨界傳播的現實意義。
三、醒獅虛擬偶像IP的設計方法
(一)基于目標用戶的喜好設計IP形象
現存的醒獅IP形象是以獅頭元素為主的同質化平面圖案,低齡化的設計也難以引起青年群體的審美同頻。因此,在設計醒獅虛擬偶像的IP形象時,除了要符合醒獅文化的調性,也要關注用戶的個性化體驗和審美需求。此次醒獅虛擬偶像“瑆瑡”的形象設計(見圖1),舍棄了以往集中于獅頭的同質化思路,基于醒獅的整體造型提取文化元素,采用擬人化的創作手法設計一個色彩明朗的熱血少年形象,有效抓住觀眾眼球。人物整體色調參考傳統醒獅的臉譜用色,即紅、黃、白、黑四種色調,其中紅色為主色調,既勾勒出了一個充滿東方神韻的少年形象,也體現了傳統醒獅文化中對于吉祥、喜慶的美好追求;人物耳朵和眼尾紋紅金的設計參考了傳統醒獅耳朵、眼周描邊用色,加以調整創新,使符號特征鮮明;人物服裝既提取了球纓、流蘇、云紋等傳統醒獅的裝飾元素,也結合了現代審美潮流中的披風版型,因此能夠在視覺化呈現醒獅藝術審美價值的同時,迎合當代年輕人個性化的審美需求。
(二)提供以IP形象為載體的沉浸式服務體驗
醒獅的虛擬偶像IP能夠通過直播為用戶提供一個沉浸式的即時互動空間,這為培養良好IP粉絲生態提供了交流窗口。虛擬偶像主播“瑆瑡”的直播間將以非遺知識科普、原創互動游戲劇本、陪伴樹洞為主要內容板塊,虛擬偶像在原創劇本中作為主角通過各種冒險守護八方平安,將醒獅文化中的象征祥瑞、驅邪避害的文化內涵具象化地呈現出來,使人物形象豐富立體;在不同的場景下,IP形象會做出相應的情緒反饋,人性化的情感交流能夠自然地增強IP與用戶的心靈羈絆;與此同時,直播是實時互動的有效手段,可以消弭時間與空間的區隔,制造一種“在場感”[4]。直播間中的實時彈幕功能更加切實地提升了用戶的參與感,而通過粉絲發送彈幕的窗口,虛擬偶像也能夠及時獲取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調整下一步的內容和行動,與之建立起更加深厚的情感鏈接,用戶享受服務的欲望和渴望關注的心理需求就在這種即時反饋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滿足。總的來說,以IP形象為載體建立的沉浸式直播服務體系實際是虛擬偶像IP用以提升粉絲黏性的不二法寶。
(三)建立以IP形象為核心的新媒體宣傳矩陣
在互聯網時代,社交網絡已成為符號經濟的主戰場[5],多方位、多平臺、多維度的信息傳播更有利于篩選目標用戶,實現高效率的品牌建設。相較以往,傳統醒獅的發展往往屬于單向傳播,即觀眾只有在約定的時間到達約定的線下活動現場后才可以觀看舞獅表演,無論是時間還是空間上都存在較大的限制;而虛擬偶像則可以在嗶哩嗶哩、抖音、微信公眾號、小紅書等各大主流社交媒體平臺注冊個人賬號,通過開啟直播、發布個人短視頻、分享人物表情包等方式,利用IP人物的外形、聲音等屬性展現非遺的文化價值與精神內核,并在各個媒體賬號之間互相引流[6]。此外,虛擬偶像IP還可以與其他品牌聯動合作,在高頻率的社交化運營中達到“1+1>2”的效果,實現營銷的雙向賦能。
四、總結與反思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智慧結晶,而利用數字化的方式對其進行活態保護則是新媒體時代下的必然選擇。醒獅作為嶺南地區的特色傳統文化流傳至今,其IP形象的設計不僅具有龐大的開發價值,更是我們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數字信息技術的更新使“非遺+虛擬偶像”的創新文化傳承形式成為可能,利用個性化的IP形象為用戶提供沉浸式互動服務有助于培育良好的粉絲生態,而多平臺、全方位的社媒傳播則進一步提高了非遺IP的知名度。所以在全媒體時代下,醒獅與虛擬偶像IP設計的融合既有利于打破傳統的非遺IP設計的思維桎梏,也可以為非遺IP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依據和思路。
參考文獻:
[1] 胡容嬌.嶺南醒獅的發展及其價值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2(2):136-138.
[2]黃慎澤,王俊賢.人機交互技術在虛擬偶像中的應用研究[J].傳媒,2021(16):51-53.
[3]郭全中,張營營.粉絲經濟視角下虛擬偶像發展演化及營銷進路探析[J].新聞愛好者,2022(3):16-19.
[4]劉小霞,趙素冰.參與式文化視角的虛擬偶像發展策略:基于A-SOUL粉絲群體的網絡民族志考察[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3,45(6):151-159.
[5] 李思屈.符號經濟與文化產業的內在邏輯[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7,24(1):61-66.
[6]陳旺,郭晶.融媒體視域下非遺手工藝品牌IP的活態化傳播策略:以醴陵釉下五彩為例[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2,6(4):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