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云玲 王曉娟 張佩思 王策 高雅
[摘 要]易縣清宮傳統刺繡,作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中國古代皇室文化的獨特韻味,展示著中華民族手工藝的獨特風采。研究其歷史和現狀,探討與當代文創產品的聯系,提出基于非遺傳承的創新設計策略,旨在探討如何有效地將這一古老藝術融入現代生活,開發滿足市場需求的文創產品,促進非遺傳承與創新,為易縣清宮傳統刺繡的現代轉型提供指導。
[關鍵詞]非遺;易縣清宮傳統刺繡;文創產品設計;傳統與現代融合;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J52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4-0067-03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馮云玲,王曉娟,張佩思,等.基于非遺傳承的河北易縣清宮傳統刺繡文創產品設計研究[J].天工,2024(4):67-69.
基金項目:2022年河北省文化藝術科學規劃和旅游研究項目“基于非遺傳承的河北易縣清宮傳統刺繡文創產品設計研究”(項目批準號:HB22-YB089)。
一、河北易縣清宮傳統刺繡概述
(一)河北易縣清宮傳統刺繡歷史與發展
易縣清宮傳統刺繡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的古易州。明清時期尤為興盛,清代達到頂峰。此時期,位于易縣燕下都的“清宮傳統刺繡繡院”也因成為培養皇家御用繡工的清宮傳統刺繡基地而得到極大發展。
清朝滅亡后,原為皇家御用的繡工流落民間,生活艱難。隨著生產大隊繡花坊的成立,流落民間的清宮傳統刺繡傳人被召集起來傳授刺繡技藝。1979年,憑借著對清宮刺繡的極度熱愛,匠人王占錄(清宮刺繡工匠王煥如的徒弟)承包繡花坊,成為個體戶,并于1991年創立河北易水工藝美術廠,致力于清宮傳統刺繡技藝的傳承和創新。2008年,王小瀟(王占錄之子)在北京創立“御繡緣”品牌,專注于清宮傳統刺繡新產品的設計與研發。2013年,易縣清宮傳統刺繡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在政府的扶持下建立了清宮傳統刺繡文化傳承中心。2019年,“御繡緣”與北海公園合作,開展服裝展覽和文創產品銷售,推動易縣清宮傳統刺繡的發展,同時為鄉村振興提供新動力。這一系列的努力和創新,不僅保留了傳統技藝,也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二)河北易縣清宮傳統刺繡的現狀
進入21世紀后,易縣清宮傳統刺繡面臨著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挑戰。一方面,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傳統手工藝的市場需求減少,導致從業者減少,再加上一些老藝人逝世后,精通此藝者僅有少數人,年輕人對此藝術的興趣下降,技藝面臨失傳風險。另一方面,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及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的加大,易縣清宮傳統刺繡也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為保護和傳承此項技藝,當地政府與文化機構已經著手實施了多項策略,如在博物館或文化中心定期展出易縣清宮傳統刺繡精品,或組織培訓活動、傳承人在線講非遺等,激發年輕人學習此項技藝的興趣。同時,易縣清宮傳統刺繡傳承人和設計師也積極嘗試將傳統刺繡技藝與現代設計元素結合,創作出既符合現代審美又保留傳統韻味的文創產品。另外,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易縣清宮傳統刺繡也在探索利用網絡平臺和電子商務等新興渠道來宣傳其刺繡產品,旨在觸及更廣泛的消費者,拓寬銷售市場,提升品牌影響力。
二、河北易縣清宮傳統刺繡與文創產品的關聯性
河北易縣清宮傳統刺繡不僅是中華文明的傳承載體,也在當今文創產品興起的背景下顯示出其與文創產品的緊密聯系。這種聯系既促進了文化的傳承,也成為推動地方經濟和旅游業發展的關鍵。
首先,文創產品的核心在于文化的創新和創意的應用,而易縣清宮傳統刺繡正是這一理念的完美體現。傳統刺繡技藝經過設計師的重新解讀與設計,可以變化出無數與現代審美需求相契合的新型產品。這些產品不僅保留了易縣清宮傳統刺繡的元素,如精致的圖案與復雜的工藝,同時也融入了現代元素,使之符合現代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和審美需求。例如,易縣清宮傳統刺繡圖案可以用于設計現代服飾、配飾、家居用品等,這樣既展示了傳統手工藝的精湛技藝,又滿足了市場多樣化的需求。
其次,文創產品的開發為易縣清宮傳統刺繡技藝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了新的平臺。在傳統刺繡技藝逐漸被忽視的時代,傳承人或設計師利用文創產品的方式讓易縣清宮傳統刺繡重新獲得人們的關注,這是一種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有效途徑,不僅能增強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還能激發社會對保護傳統手工藝的重視。因此,通過推廣以易縣清宮傳統刺繡為主題的文化創意產品,可以有效地提升易縣清宮傳統刺繡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影響力,進而推動文化的持續發展。
再次,將易縣清宮傳統刺繡轉化為文化創意產品,對促進當地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大有裨益。以易縣清宮傳統刺繡為核心創作的文創產品憑借其多樣性和獨特性吸引著游客,成為推動當地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游客通過購買和體驗這類文創產品,不僅能帶走一份美好的回憶,還能深刻感受易縣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這樣的文化體驗對提升易縣當地文化形象和促進地區經濟增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另外,在挖掘易縣清宮傳統刺繡的潛力、打造文化創意產品的過程中,設計師承擔著保護與精心利用傳統技藝的責任。在產品設計與開發階段,設計師應當尊重易縣清宮傳統刺繡工藝,避免對文化的誤解和濫用,這不僅是對文化遺產的一種尊重,也是對文化創意產品深層價值的追求。因此,強調設計師和制造商與那些守護這一技藝世代相傳的傳承人之間的合作變得格外重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捕捉到易縣清宮傳統刺繡的文化精髓,讓每一件產品都成為傳統與現代交融的見證。
三、基于非遺傳承的河北易縣清宮傳統刺繡文創產品的設計策略
(一)設計原則
1.尊重傳統文化
設計之前,設計師需深入研究易縣清宮傳統刺繡的歷史背景、技藝特征及文化內涵,確保設計作品能夠準確反映其精髓和文化價值。設計時,設計師要注重對傳統文化與工藝的保留,恰當地使用傳統圖案、色彩和技法,以保持其原有的文化特色和藝術風格。
2.創新與現代化結合
在尊重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設計師應努力將現代設計理念和元素融合進來,通過創新的設計思路和方法,使得易縣清宮傳統刺繡藝術更貼近現代消費者的美學偏好和實際需求。這涉及對傳統圖案的簡化、重構或是與現代元素的融合,同時引入新型材料和先進技術,旨在提升產品的實用性和市場競爭力。
3.多元化和場景化設計
針對不同的消費場景和目標群體,設計多種形式的文創產品。不限于裝飾品或收藏品,還可以擴展到日常用品、辦公用品、服裝配飾等領域,使得易縣清宮傳統刺繡的美學和文化價值在更廣泛的社會生活場景中得以傳承和展現。
4.教育和傳播傳統文化
設計中不僅要考慮產品的商業價值,還應承擔起教育和傳播傳統文化的責任。通過產品設計和包裝,向消費者傳達易縣清宮傳統刺繡的藝術價值,激發公眾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認同感。利用數字媒體和互聯網平臺,擴大傳統藝術的影響力和覆蓋范圍。
(二)基于非遺傳承的河北易縣清宮傳統刺繡文創產品的設計策略
1.市場細分與精準定位
在易縣清宮傳統刺繡文創產品設計策略中,市場細分與精準定位占據了核心地位,旨在通過深入理解目標市場和消費者群體的具體需求,實現產品設計的高度匹配和市場的有效覆蓋。
實施這一策略時,首先需要對市場進行深入的分析,包括消費者的生活方式、購買習慣、文化偏好等,以識別出不同的消費者群體。例如,將市場細分為對傳統文化有濃厚興趣的藝術收藏者、追求時尚潮流的年輕人、尋找具有地方特色的紀念品的旅游者,以及注重傳統文化教育和普及的學校和文化機構等。每個群體對易縣清宮傳統刺繡的需求和期望不同,因此,精準定位變得至關重要。
在精準定位的過程中,設計和營銷團隊需要根據每個細分市場的特點,制定出具體的產品設計和營銷策略。對于藝術收藏者,重點可放在展現易縣清宮傳統刺繡技藝和文化價值的高端定制產品上;對于追求時尚潮流的年輕人,設計團隊可更多地考慮如何將傳統刺繡技藝與現代設計元素結合,創造出既有文化內涵又符合現代審美的產品;對于旅游市場,則需要設計易于攜帶、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紀念品;而對于教育和文化普及市場,開發能達到教育目的、富含文化信息的產品將更受歡迎。
通過這種方式,易縣清宮傳統刺繡的文創產品能更加精確地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從而在市場中獲得更好的定位。這不僅能顯著增強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還能有效地促進易縣清宮傳統刺繡文化的繼承與推廣,促進文化與商業價值的共同增長。
2.文化深度挖掘與創意融合
文化深度挖掘與創意融合的策略旨在將易縣清宮傳統刺繡文化的深層價值與現代設計創意相結合,不僅能確保易縣清宮傳統刺繡的有效傳承,同時也能滿足現代社會對創新和多樣性的需求。
實施這一策略時,首先需要設計師對易縣清宮傳統刺繡的源流進行深入研究,理解其不僅僅是一種手工技藝,更是承載了豐富歷史文化和社會意義的藝術形式。只有在了解這些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地理解它所包含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精髓,從而提煉出有助于藝術創意的文化元素。如設計師需探索刺繡中的龍鳳、蓮花等傳統圖案所蘊含的象征意義和使用背景。
隨后,設計師把這些深層的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及創新思維結合起來,對易縣清宮傳統刺繡的經典圖案進行現代化改造,以符合當代的美學要求;同時,他們也嘗試將這種傳統刺繡技術應用在新的領域,如現代家居裝飾和時尚配件上,創造性地展示了刺繡藝術的獨有魅力。這個過程中,不僅要求設計師對傳統文化保持最深的敬意,還鼓勵他們大膽探索和實驗,實現傳統刺繡藝術與現代審美理念的完美結合。
此外,文化深度挖掘與創意融合策略還強調以故事化的方式呈現產品,讓消費者能通過使用或欣賞這些文創產品來體驗和理解易縣清宮傳統刺繡背后的文化故事和精神內涵。這種故事化的表達方式不僅能增加產品的文化深度和情感價值,也有利于消費者與宮廷刺繡文化產生共鳴,使人們更多地感受宮廷刺繡的魅力,進一步促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
3.多元化產品線開發
多元化產品線開發需要設計團隊深入研究市場趨勢和消費者偏好,將傳統的易縣清宮傳統刺繡技藝與現代設計理念相融合,創造出既有文化價值又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這些產品不限于傳統的刺繡藝術品,如掛畫、屏風等,更拓展到服飾配飾、家居用品、辦公文具等日常生活用品,甚至是數字化產品和體驗服務,如刺繡風格的數字壁紙、增強現實體驗應用等。
在開發多元化產品線的過程中,創新思維是關鍵。設計團隊需不斷探索刺繡藝術與現代生活的結合點,如將刺繡設計應用于環保材料制成的時尚購物袋、創意家居裝飾品,或是開發與刺繡圖案相關的文化創意玩具,這些都能有效地將易縣清宮傳統刺繡的魅力轉化為現代生活的一部分。
4.數字化營銷與文化體驗
在當今的數字化時代,數字化營銷與文化體驗對推廣易縣清宮傳統刺繡文創產品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不僅能有效擴大易縣清宮傳統刺繡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覆蓋范圍,還能為消費者提供豐富的文化體驗和互動機會,使傳統文化的傳播更加生動和有效。
利用社交媒體平臺進行內容營銷成為連接品牌與消費者的重要橋梁。通過定期發布與易縣清宮傳統刺繡相關的故事、制作過程、文化背景等高質量內容,吸引并增加用戶的參與度和興趣。這些內容不僅可以讓消費者了解到易縣清宮傳統刺繡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蘊,還能增強他們對品牌的認同感和忠誠度。
除此之外,電子商務平臺的利用也是數字化營銷與文化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建立在線商店,利用虛擬現實(VR)技術和增強現實(AR)技術提供虛擬試穿、家居裝飾預覽等服務,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還使得傳統文化產品的展示和銷售方式更加多元化和現代化。
四、結束語
河北易縣清宮傳統刺繡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和精湛的手工技藝,將其與文創產品相融合,并以嶄新的面貌進入現代消費市場,不僅迎合了現代消費者的偏好,也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進了文化和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可以說,易縣清宮傳統刺繡文創產品,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現代詮釋,更是向世界展示中華傳統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未來,我們期待更多類似的創新實踐,從而保護和傳承寶貴的文化遺產,讓傳統藝術以更加生動的形式走進人們的生活,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
參考文獻:
[1]李珍.河北易縣清宮傳統刺繡保護與傳承研究[J].天工,2021(8):46-51.
[2]馮云玲,喬南.河北易縣清宮傳統刺繡的技藝特征[J].絲綢,2019,56(12):79-85.
[3]王曉娟,馮云玲.易縣清宮傳統刺繡在中國高級定制禮服設計中的應用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20(17):90-91.
[4]宋鵬飛. 河北易縣清宮刺繡在時裝中的設計研究[D].石家莊:河北科技大學,2020.
[5]于永明.非遺技藝傳承背景下的文創產品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4,45(2):393-396.
[6]陳夢千,劉麗芳,殷佳琪,等.宮廷刺繡文創產品營銷模式探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0(22):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