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域文化是一種獨具特色的區域文化符號,主要包括建筑遺存、紋樣圖案以及節慶習俗等類型。通過地域文化與設計類課程的融合,能有效傳承傳統文化。對當前高職院校設計類專業地域文化課程開展現狀進行分析,以廣西騎樓建筑為例,探究地域文化與高職院校設計類課程的結合路徑。
[關鍵詞]地域文化;高職院校;設計;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4-0091-03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甘冠藍.地域文化元素在高職院校設計類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天工,2024(4):91-93.
基金項目:2024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鄉村振興視域下廣西民族村落的傳承與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024KY1003);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高層次人才科研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村落的傳承與創新研究”(項目編號:GXYZGCCRC2023KY12)。
一、地域文化元素概述
(一)地域文化的定義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區,有悠久的歷史、具有鮮明特色并且能傳承的一種傳統文化,包括當地的自然環境、文物古跡、民俗風情、飲食文化、建筑遺存等。具體來講,地域文化表現出一些典型特征:其一,地域文化須限定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這個區域可大可小,大至一個國家或一個省,小至一個村落;其二,地域文化要獨具特色,不是任何一種文化都能稱作地域文化的,必須具備一定的典型特色;其三,地域文化一般是長期形成的,是一個地區的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中慢慢形成的,有一定的傳承和沿襲性,符合當地人們的生活習慣。
(二)地域文化的種類
1.建筑遺存類
建筑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較好地體現了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各地區、各民族的建筑表現獨具特色,究其原因,主要受當地的自然環境、風俗、文化等方面的綜合影響而形成。建筑遺存資源分為古鎮、古城墻、寺廟、古橋、古街巷、會館、名人故里、古書院等。以古街巷為例,古街巷指在城市或鄉村中形成并通過歷史演變保留下來的具有獨特風貌和歷史文化遺存的道路。這些街道建筑風格多樣且保存比較完整。現在各地區將這些街道往往改造成旅游景點,如廣西北海市的騎樓老街、欽州市的中山路等街道。
2.紋樣圖案類
紋樣是一種裝飾性較強的藝術形式,以動物、植物、民間故事、吉祥寓意為主要題材,運用諧音、象征、重構等手法形成的圖像或圖案,以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愿景。紋樣圖案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紋樣圖案,如壯族的蛙紋、苗族的蝴蝶紋等。紋樣圖案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逐漸形成的,且具有地域代表性,是一種珍貴的地域文化資源。
3.節慶習俗類
節慶活動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區域的人們在長期生產活動實踐中產生的一種特定的社會現象,如廣西壯族的“三月三”、彝族的火把節等,是在特定時期舉辦的、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群眾基礎的大型文化活動,是國家、民族或區域歷史、經濟以及文化現象的綜合體現。
二、地域文化與設計類課程結合的意義
(一)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技藝
地域文化是一種珍貴的文化資源。然而由于現代文化的沖擊,許多優秀的地域文化未得到較好的傳承。高校肩負著傳承文化的使命,有責任和義務在地域文化傳承方面貢獻力量。設計類專業與地域文化聯系密切,有許多合適的平臺、優秀的師資以及相關的項目配套,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具有較好的優勢。通過地域文化與設計類課程的結合,能有效地傳承傳統文化技藝。
(二)豐富設計類課程內容
將地域文化與設計類課程內容結合可以拓寬和豐富設計類課程內容,引導學生從本土文化元素出發,現場感受地域文化符號,使課程內容更加貼近生活實際。同時,地域文化元素通過多種方式與課程內容融合,可以改變授課形式,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有利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
地域文化與設計類課程內容的融合,可以使學生更多地去了解地域文化元素,親身感受傳統文化之美,引導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和熱愛家鄉的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時,經過設計、重構等手法再將這些傳統文化得以活態傳承,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也是課程思政的有效途徑。
三、地域文化元素應用現狀分析
目前,地域文化元素越來越受到各行各業的關注與重視,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地域文化元素被大眾所接受與認可,并逐步受到重視與關注。地域文化元素是一種特色文化元素,隨著文化強國建設的步伐,各地區都在挖掘和保護地域文化元素符號,這種文化元素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推崇,尤其是青年一代。第二,廣大設計師喜好運用地域文化符號。從各設計論壇和設計賽事來看,地域文化符號被設計行業關注的力度增強,以地域文化為主題的設計賽事越來越多。第三,越來越多的設計作品中出現地域文化元素符號。近些年,各地區的大型公共建筑都會凸顯地域文化元素,如各地新建的高鐵站和各種大型活動都會出現當地文化元素符號。
四、高職院校設計類課程地域文化課程開展現狀分析
(一)地區之間和院校之間差別較大
上文已提到地域文化元素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和重視,高職院校的設計類專業也不能脫離行業發展趨勢,也逐漸關注到這一課題,大部分學校已開設相關的課程或課程章節,但存在較大的差異性,表現如下:第一,地區之間的差異較大,經濟發達地區的學校對地域文化的重視程度較高,設計類專業與行業聯系緊密,產教融合更貼近行業實踐,受行業的影響較大。第二,同一地區之間,各院校的差異性也較大。近幾年,在教指委和行指委的指導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越來越規范,但各學校各專業也有較大自主權,在課程設置方面也會受到學校特色優勢和校園文化的影響,呈現出較大的差異性。
(二)課程模式不夠豐富
上文已提到,設計行業和各高校已經關注和重視地域文化元素,并在課程融合方面邁出實際性步伐,有些學校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近幾年的教學成果獎評選中都有出現相關內容。但是從行業整體來看,設計類課程與地域元素的融合形式還略顯單調,課程深入建設方面有待加強,主要表現如下:第一,人才培養方案中涉及相關課程,但人才培養方案的執行度不夠,主要表現在授課內容并未深挖當地文化元素,課堂效果欠佳。第二,僅部分教師有融合地域文化元素的意識,未形成整體環境氛圍。部分教師對行業的關注度不夠,沒有意識到地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第三,課程融入形式單一,僅開設部分地域文化方面的選修課程。筆者調研,在課程融合形式方面,以開設與地域文化相關的選修課的形式最多。然而僅通過選修課這種單一的形式對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合略顯不足,效果勢必欠佳。
五、地域文化與高職院校設計類課程結合路徑探索——以廣西騎樓建筑元素為例
(一)廣西騎樓建筑藝術分析
騎樓是一種近代商住結合建筑,建筑的首層臨街面后退留出公共行人空間,連綿不斷的廊檐空間彼此相連,這種外廊結構式建筑猶如“騎”在公共空間一般。騎樓建筑是一種受中西文化共同影響并結合了南方地區多雨多曬的氣候特征,同時具有商業和居住功能的地方特色建筑,主要分布于福建、海南以及兩廣地區。
廣西騎樓建筑大部分始建于20世紀初期,主要分布于梧州、南寧、北海以及欽州等地區,現存建筑遺跡數量多,并且有成規模的、保存完好的街道,如梧州的騎樓城,現存騎樓街道二十多條,總長綿延數公里,最長的街道達兩千多米,保存完好的騎樓建筑多達五百多幢,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國內罕見。騎樓建筑立面裝飾精美,有源自西方的羅馬柱和拱券元素,也有源自中國的傳統紋樣元素,彼此銜接的立面造型與連綿不斷的廊檐空間相互呼應,再加上美麗的女兒墻劃破天際線,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二)高職院校設計類專業學情與課程分析
高職院校設計類專業主要指藝術設計類專業,包括廣告設計類、影視動畫設計類、環境設計類等專業。從人才培養目標來看,高職院校設計類專業主要培養設計制作相關的應用型人才,屬于技能型人才。根據筆者調研,當前高職院校設計類專業學生的學情主要表現如下:其一,部分學生的美術基礎較弱。其二,學生的文字功底不足,但動手能力較強。
從課程設置來看,主要呈現以下特點:其一,設計軟件操作類課程較多,根據專業特色,常用的設計軟件課程及軟件應用課程相對較多,通過較多的課時量以及大量的練習,讓學生熟練地掌握軟件的操作技能。其二,設計思維和理論類課程較少。設計思維和理論類課程主要包括設計方法類課程、設計史論課程以及設計前沿學科知識等,這類課程的開設較少或課時量較少。
(三)融合路徑探索
1.設立相關的校本課程或選修課程
相關校本課程和選修課程體現了各校的特色優勢。在設置校本課程和選修課程時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課程的設置必須切合實際,結合地域特色元素。為了突出和貼合地域元素,校本課程和選修課程必須要突出某一種或某一類型的地域元素,如沒有合適的課程時,可暫緩設置或與其他課程結合設置。第二,可結合專業課程來進行特色課程設置,這樣既能鞏固專業課程知識,又能提高學生對地域特色元素的學習興趣。如騎樓街道景觀設計課程,既可以拓展原專業課程內容,也能較好地突顯廣西騎樓的地域元素。第三,設置課程時,多偏向于實踐動手類型。從高職院校學生的學情來看,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較強,在課程設置時必須考慮這一學情特征。如設置騎樓建筑模型制作課程,既可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又能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建筑結構和模型制作的知識。
2.選擇騎樓聚集區為采風類課程的教學點
采風和專業考察是高職院校設計類專業普遍開設的實踐類課程,這類課程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實地了解一些地域文化元素以及專業前沿知識,為后續課程收集和積累素材。在教學點的選取方面,可以有效地結合廣西的騎樓建筑元素,選擇騎樓聚集區作為采風和專業考察的教學場所,讓學生實地感受騎樓建筑群以及騎樓街道文化。在實踐操作時,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教學場所的選擇必須是騎樓數量達到一定的規模,并非一定是市區的騎樓城。其實,廣西的一些鄉鎮也保存著大量的騎樓建筑,而這些建筑更好地保留了騎樓的原始風貌。第二,帶隊教師要進行必要的講解,包括建筑歷史、風貌、裝飾等元素符號,可根據每幢建筑特點有所側重地講解。第三,學生回校后要進行匯報總結,對廣西騎樓建筑符號進行分析,更好地了解地域文化符號。
3.以廣西騎樓建筑為元素進行設計實踐探索
為了讓廣西騎樓元素與設計類課程更好地融合,以騎樓元素進行設計實踐的探索是有效的途徑。以廣西騎樓元素進行文創產品設計探索為例,可從以下四方面著手:第一,將騎樓城或騎樓老街的美景與現代印刷品的結合,設計制作具有騎樓元素的明信片或書簽等印刷品,既簡單又實用。第二,選取區域內標志性的騎樓建筑物設計并制作建筑模型。第三,設計制作獨具騎樓元素的文化衫。文化衫是當前比較流行的文創產品,也是青年一代所接受和推崇的個性化產品。騎樓文化衫可采取現場手繪和提前印刷兩種形式。第四,提供騎樓城或騎樓老街的旅拍服務并制作具有老街韻味的相冊。
4.設立相關科研選題,提升教師對廣西騎樓等地域元素的熟知度
無論是校本課程的設置還是采風等實踐課程的教學,都需要教師對廣西騎樓等地域元素進行必要的講解。對地域元素的熟知是教師講解的前提條件。為了提升教師對地域元素的熟知程度,可圍繞地域元素設立相關的科研或教研選題,通過課題研究的形式,讓教師更多地去關注和了解地域元素符號。在實踐操作時,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第一,必要的科研激勵措施很有必要。高職院校中大部分青年教師的授課任務較多,做科研的動力不足,需要通過一定的科研激勵措施來調動廣大青年教師的科研積極性。第二,組建良好的科研團隊。在研究過程中,科研團隊各成員之間的分工與合作能較好地起到“傳幫帶”的作用,通過一個項目或幾個合作項目的研究,能夠極大地提升教師對地域元素的熟知度。
5.圍繞廣西騎樓建筑擬定畢業設計選題
畢業設計是設計類專業的一門綜合性課程,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時間跨度十周左右。通過完成畢業設計,可以進一步檢驗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為了融合地域文化元素,尤其是廣西騎樓建筑元素,在畢業設計選題時,可擬定廣西騎樓建筑相關選題,如騎樓式民居空間設計、騎樓老街景觀改造設計。在畢業設計選題擬定時,需注意以下內容。第一,可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加以引導。畢業設計是學生獨立完成的課題,在選題時可引導學生從地域文化方面思考,再結合個體的興趣愛好來擬定題目。針對廣西騎樓元素,也可以有所側重,如騎樓建筑天井景觀設計、騎樓首層商業空間設計等。第二,可結合教師的科研項目進行擬題。
參考文獻:
[1]崔潔.應用地域文化資源的高中美術課程研究:以南寧三所高中美術教學為例[D].南寧:廣西藝術學院,2017.
[2]延娟芹.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秦文學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3]劉金萍.長白山地域文化融入包裝設計課程教學探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1,40(12):159-162.
[4]蘇艷煒,強明禮,周雪冰,等.地域文化融入“家具結構設計”課程教學的探索[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1(2):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