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工藝美術史”課程為案例,通過對線下面授和線上虛擬學習環境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展開研究和分析,發現這種模式有助于增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和溝通,促進團隊合作和學術交流。提出了優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建議,力求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以適應現代高等教育的需求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思政建設;美育;工藝美術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4-0088-03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郭娟.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建設與美育研究:以“工藝美術史”課程為例[J].天工,2024(4):88-90.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23年高等教育研究課題“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3GJYBB068);哈爾濱劍橋學院2023年度校級美育教學改革項目“新文科背景下設計學類專業美育課程體系建設研究”(項目編號:JQMJ2023003)。
一、相關理論綜述
(一)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應用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一種結合了線上和線下教學元素的教學模式。它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的優勢,將傳統的面對面教學與在線學習相結合。在高等教育領域,大學和研究院校普遍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生可以通過在線平臺獲取教材、參與討論、提交作業,并在教室中面對面地進行小組討論、實驗、輔導和評估活動。此外,該模式還適用于職業技能培訓以及遠程教育和獨立學習。在這些領域中,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和時間安排,利用在線平臺學習理論知識和技能,并參與實踐活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能提供更靈活的學習方式,從而提升學習效果和參與度,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
(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優勢
一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具有顯著的靈活性和自主學習的特點。學生可以根據個人時間和地點進行學習,并自主決定學習的內容和進度,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這種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學習自由度,使學習更符合他們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二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互動機會。通過整合在線教材、多媒體資料和網絡資源等,學生能夠獲取多樣化的學習內容和方式。學生還可以通過在線討論、團隊項目等活動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互動和合作,促進學習效果和知識掌握。三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還能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通過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和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學生可以通過在線平臺參與討論、提交作業,并在面對面的教室中進行實踐和交流,從而獲得更全面的學習體驗。這種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我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與美育的現狀分析
(一)我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發展歷程——以“工藝美術史”課程為例
古代工藝美術。古代中國的工藝美術涵蓋了陶瓷、玉器、銅器等領域,展示了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成就,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這一時期,中國經歷了多次王朝更迭,工藝美術也不斷演進和發展。瓷器成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工藝品,宋代的青瓷和元代的景德鎮瓷器享譽世界。同時,中國的刺繡、漆器、玉器等工藝也取得了重要的發展。
近代工藝美術。這一時期,工藝美術繼續演變,涌現出更多種類和風格的工藝品。清代的宮廷工藝美術達到了巔峰,以瓷器、漆器、玉雕等為代表的工藝品制作精湛。西方的藝術開始涌入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藝術相融合,形成了新的創作形式和藝術風格。這些輝煌成就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自豪感。
當代工藝美術。隨著中國社會的變革和經濟的發展,工藝美術也經歷了深刻的變化。傳統工藝的保護與創新性設計相結合,使中國的工藝美術逐漸登上國際舞臺。
(二)我國著名的工藝美術門類
青花瓷。青花瓷是中國瓷器中的瑰寶,因其獨特的青花圖案而享有盛譽。該瓷器在制作過程中要求運用高超的繪畫技巧和瓷器制作技術,彰顯了中國陶瓷工藝的卓越水平。
景泰藍。景泰藍是一種傳統的瓷器工藝,以其鮮艷的顏色和金屬質感而受到人們喜愛。制作景泰藍需要對瓷器和金屬進行精細的處理,是一項融合了多種技藝的復合工藝。
蜀錦。作為中國傳統的絲織工藝之一,其以精美的圖案和織造工藝而著稱。蜀錦需要高超的織造技術,展現了中國絲綢工藝的卓越之處。
金銀器。古代中國的金銀器工藝非常發達,包括金銀飾品、器皿等。這些作品在金屬工藝和雕刻技藝上展現出高超的水平。
宮廷木工。中國古代宮廷的木工工藝非常精湛,表現在宮殿建筑、家具制作等方面,展示了匠人的高超技藝。
通過深入學習和了解這些工藝美術門類,學生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對傳統工藝的尊重和熱愛,從而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
(三)我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與美育存在的缺陷
脫離實際情境。在當前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一部分思政教育內容與實際課程需求之間關聯不大。在開展思政教育時,應注重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發展方向,以確保教育內容更符合藝術設計實踐的要求。然而,有時思政教育過于一般化和抽象化,難以與藝術設計實踐有機結合。
教學方式單一。傳統的思政教育中,教學方式相對單一,主要注重知識灌輸和理論講授,而缺乏實踐和體驗環節。藝術設計專業需要學生具備創造力和實踐能力,而僅僅停留在理論講解上無法滿足學生對實踐性學習的需求。
情感教育不足。藝術設計專業需要注重情感的培養和表達,但思政教育在情感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情感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提升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至關重要,但在思政課程中往往沒有得到充分的關注和培養。
缺乏實踐指導。藝術設計專業強調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但在思政教育中對于實踐指導和實際項目的支持卻相對有限。
三、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與美育
(一)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基本原則
教學內容整合。通過融合線上和線下教學,教師得以整合教學內容和資源,以確保學生能全面系統地體驗學習。線上教學提供理論知識、案例分析、討論和反思等內容,而線下教學則強調實踐操作、作品展示和現場指導。
彈性學習安排。學校應為學生提供靈活的學習時間和學習節奏,使其能根據個體情況選擇最適合自身需求的學習方式。線上教學可以提供預錄課程、在線討論、實時輔導等靈活的學習形式,而線下教學則可以設計實踐作業、實地考察工作坊等,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個性化指導和互動學習氛圍。通過為每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指導和支持,學校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和創作水平。同時,創造良好的互動學習氛圍也至關重要,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和互動有助于激發創意,共同成長。
(二)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與美育指導思想
通過巧妙選擇和設計課程內容得以體現。在藝術設計課程中,可引入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致的主題和話題。通過作品欣賞、藝術創作等環節,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討社會現實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藝術品質。
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巧妙選擇的教學方法來實現。在課堂上,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分析和評價藝術作品中的思想、審美價值和社會意義,同時引導學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元思想。此外,教師還可采用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和思辨活動等方式,促使學生思考藝術與社會的關系等議題。
通過巧妙設計課程評價體系來具體體現。評價時,不僅應關注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創作能力,更應考查學生對藝術與社會問題的理解和思考,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與美育建設總體思路
強化思政課程融入。思政教育不應局限于思政理論課程,而應貫穿于藝術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中。通過慎重選擇和精心設計課程內容,可以將思政教育融入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環節、作品創作以及評價過程中,從而實現與專業知識的有機融合,增強學生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際效果。
提高師資隊伍素質。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隊伍需要具備思政教育領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學校應強化師資培訓,提供相應的思政教育培訓和指導,以確保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具備扎實的思政教育理論基礎和實踐教育的能力,使其能有效地引導和輔導學生。
營造積極的學術氛圍。必須打造一個積極、開放、包容的學術環境,以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觀點,促進學術交流和合作。此外,組織學術講座、研討會等活動,邀請專業領域的學者、藝術家和知名人士進行學術交流,有助于學生拓寬視野。
強化實踐教學環節。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通過設計競賽、實習實訓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和應用平臺,以培養他們的專業素養和實際動手能力。另外,創建藝術設計工作室、實驗室等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展示和實踐交流的場所。
加強社會實踐和實習實訓。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以了解社會現實,提高其社會責任感和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度。此外,安排學生進行實習實訓,與企業、文化機構等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踐鍛煉的機會,培養他們的實際工作能力。
四、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與美育實踐
(一)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與美育培養策略
整合思政元素至關重要。應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藝術設計綜合課程中,通過巧妙設計課程內容、案例分析和討論活動,幫助學生深度思考與思政內容的關聯。線上線下互動也至關重要。通過在線學習平臺提供教學資源和學習材料,鼓勵學生進行思政討論和合作,促使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和共同成長。此外,在線下授課環節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創作來體驗和探索藝術設計與思政的結合。組織實地考察、社會實踐和文化活動等,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和交流。
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全面考查學生在藝術設計綜合課程中的學習成果。引入項目報告、口頭表達和社區服務等形式的評價,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也是一個重要目標。通過參與公益項目和設計社會問題解決方案等,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和擔當精神。建立由專業導師組成的團隊,提供學術指導和思政引領,幫助學生全面提升藝術設計水平和思政素養。在實施這些策略時,學校需要充分考慮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式和實踐環節的設計,以確保學生全面發展和成長。
(二)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高校設計專業課程思政與美育課平臺的實現
建立一個線上教學平臺,以支持課程管理、學生管理、教學資源上傳和管理、在線交流與討論、作業提交與評閱等功能。教師同樣需要一個線上學習環境,以學習思政教育理論和相關知識,并與其他教師交流經驗。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開發線上思政教育資源,如講座視頻、案例分析等,供學生在線觀看和學習。為了支持線下課堂,需要提供視頻會議和直播工具,以促進實時互動和討論。建立課程管理與評價系統,以管理學生出勤、作業提交等,營造學生社交和互動環境,以增強思政教育體驗。
(三)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建議
在實施混合式教學時,要確保教學內容靈活,能在線上和線下有效傳達。提供易理解、具有互動性的學習資料,并在線下進行實踐、討論和互動。利用在線平臺和數字工具整合教學資源,如視頻、討論論壇和互動課件,提升學生學習體驗。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線討論、小組項目和實踐任務,激發學習動力和創新思維。建立及時有效的教學反饋機制,包括在線測試、作業提交和個體或團體反饋,了解學生學習狀況,提供個性化指導。促進師生互動,通過在線教師咨詢等方式建立聯系。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確保教師和學生熟練使用在線教學工具。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研究為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與美育建設提供了嶄新的理念和實踐經驗。通過深入挖掘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潛力,希望為培養具備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蓓,徐晶,周雷.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以室內設計基礎課程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3(20):69-71.
[2]張文馨,李西,逯行.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以“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為例[J].數字教育,2023,9(5):77-83.
[3]張啟蒙.課程思政背景下美育融入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3):49-51.
[4]陽帆.中國工藝美術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J].三角洲,2023(6):170-172.
[5]李紅梅,李嘉磊.藝術設計專業碩士實踐課程思政建設路徑研究:以公共藝術設計課程教學為例[J].設計藝術研究,2022,12(6):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