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瑛 費文麗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小學數學;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項目式學習與傳統教學的教學理念具有一些不同,項目式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以輔,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選擇適合的重難點,打造出學生學習需要的特定情境,并在此情境中學生依靠小組合作與教學案的引導,解決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來完成對學科知識的初步學習和深入探索。
劉景福和其他一些學者認為,項目式學習是從學科的概念和原理出發,利用其解決現實生活的一些實際問題,并在一定時間內解決所相互關聯著的困難與問題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通過這個模式,學生學習的課堂知識會獲得新的理解和認識,利于優化學生個人的知識結構,還可以增加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探究欲,推動學生主動去學習和探究,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1]。教師在教學中靈活應用項目式學習,能有利于運用多種教學工具、模型等,讓教學更加生動有趣,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創新精神等,有利于促進學生總體水平提升,讓學生真正喜歡上學習,而不是被迫學習??傮w而言,項目式學習是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以小組學習為解決方式的學習模式,培養學生從基礎教育開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材料和知識充滿興趣,讓學生主動去參與項目式學習的教學中,讓學生充分發揮個性和長處,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有利于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有利于讓學生培養競爭意識,發展學生的發展性思維能力。項目式學習可以應用于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也可以應用至小學英語、語文等學科,甚至可以應用到初中和高中的教學中,因為其能夠讓學生面對真實的問題情景,學生身臨其境,通過運用課本中學習的知識解決現實問題,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
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等文件,“雙減”政策要求教師給學生更多的發展空間,減少學生的課后作業量,增加業余時間去發展學生的愛好和喜歡的事情,充分發揮學生自我的天性,教師也會獲得許多空閑時間,利用其去提升自我的教育質量。
雖然教育一直在改革,新課標的更新,但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加快教學速度,追趕教學進度,仍然保持傳統教育模式,從而忽略了教育質量,沒有運用項目式學習,以考試測試、教師講課為主導地位,學生參與感較低,易導致課程教學內容枯燥無味,學生學習欲望不高,課堂回答不踴躍、課堂氛圍差等[3]。有些學生課后作業過多,實際上導致學生課后作業過多,是因為教師個人一些能力的缺失,需要提高教師能力,學習和實施多種教學方法,打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減少課后作業。若采取和運用項目式學習,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和滿足感,讓學生將知識與生活相聯系,可以舉一反三,例如學習《加減法》,將班級變為物品交易市場,可以使用人民幣來進行交易,讓學生了解到加減法在生活中有著實際作用,運用加減法解決現實問題,使課堂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增加學生對學習的欲望,推動學生加深對加減法和人民幣的認識,這樣會使課堂變得輕松與愉快。在課后,學生與父母在生活中買東西的時候,學生可以利用已學知識去計算,讓父母了解到自己學習的知識可以活學活用,增加學生于父母之間的感情。
小組競賽活動,刺激學生的積極性。小學生剛剛開始接觸到小學學習,思維意識處于基礎階段,競爭意識不強,需要老師幫忙制定一些目標和設立小組競賽活動,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例如詢問學生的夢想和對未來的想法,了解學生的性格等,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小紅花獎勵機制,每節課或者每周選出最積極和進步最多的小組,獎勵小組成員每人一朵小紅花,小紅花可以在教師那兌換鉛筆、筆記本、玩具等,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小組中,為小組奉獻自己的力量,推動學生的小組合作,展現出小組合作的優勢。
小組分組,老師按照學生的優點和缺點進行合理分組,保證每個小組學生水平相近,利于小組競爭的公平性,在小組內,有優生與差生組合,利于優生帶動差生,提高小組水平。在運用小組學習的時候,教師必須提前進行學生個人水平分析。只有了解到每一位學生的具體情況,才能做出科學的小組分工,讓小組每個成員都能發揮自己的作用。一般一個小組人數在6~8人最為合適。在了解學生個人水平與學情時,要在平時的課堂與學習,多加觀察,以學生課堂表現與課后活動為依據,保證其客觀性,減少主觀性。教師對學生是私下分組,利于小組水平相當,其次是避免學生產生驕傲心理與自卑心理,因為學生自主分組,很多學生都愿意和優生在一起,讓優生產生驕傲心理,讓差生產生自卑心理。
導學案的引入,利用項目式學習模式的開展,將課堂分為多個層次。在項目開展之前,需要學生對書本知識進行預習,小學生思維比較基礎,學習經驗少,自我學習可能會有困難,對預習這些找不到方向和路線,導學案的使用,就會讓學生有了指引,有利于學生開展自我學習、自我預習,逐步養成自我學習的好習慣。教師在制定導學案的時候,加強目標指引,給到學生方向,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在每次的項目式學習中都能獲得能力提升和素質培養,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高效地預習和學習。
例如學習《加減法》,將加減法定義、加減法計算、加減法應用作為三個層次,學生通過導學案的引導,對每個層次逐一學習,了解其定義概念等,利于教師在課堂上對重點的講解,減少對定義、概念的講解,充分讓課堂時間放在重點提升上,讓學生能取得更快的發展與進步。
數學,是多代人積累出來一個的學科,它有著嚴謹性、科學性,對于一些學生來講,它是折磨般的存在??梢詫祵W看作戀愛中的初戀,讓它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學生對數學會產生不一樣的態度,逐步喜歡上數學這門課程。所以教師需要在傳統教學模式加入創新,不能將數學公式、概念弄成死記硬背的知識,而是去發現其中的一些創新點和靈感,尋找到學生喜歡的方式與教育內容相結合的模式,營造出一種良好課堂氛圍,學生在課堂中,不會認為枯燥無味,會逐步喜歡上數學學科。
每個教師之間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也就代表著教學方式會有一定的區別,可能有好有壞。這就說明了,每個教師都還需要持續學習優秀先進的教學理論,不斷提升個人能力與素質,例如項目式學習。教師需構建出一些適合學生的話語體系,不能將數學概念照本宣科地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只能了解其表面意思,實際作用與用處卻不知,借助更多的教師自己理解的去講授,讓知識更加生活化、簡單化。
例如遇到小學數學的加減法課程,首先將該課的導學案發給學生,讓他們對加減法課程提前預習,將一些知識點進行一個初步了解,教師做好項目式學習融入課堂的準備,設立符合自己班級的情景,課堂前10分鐘講一些書本知識重點以及這次項目活動的規則。
將教室變為一個物品交易的市場,讓學生思考如何買賣物品、支付方法、找零方法,每個同學各有20元物品或者現金。(學生持有的錢幣或者物品價值是一致的,都是合計20元,但持有的面額可能會不同,可能是一張面額20元的人民幣,可能是一張面額10元的人民幣和兩張面額5元的人民幣,或者是別的搭配方案)有一半的同學持有的是20元現金,有一半的同學持有的是設定市場中值20元的物品。每個小組協同合作,每一次交易,需把交易的金額和物品詳細寫在導學案上。小組一起去交易,小組成員互幫互助,學生在交易中學習加減法。每個小組都會有一張導學案,上面有著項目活動規則,需要每個小組在導學案上寫出賣出了什么,買入了什么。
市場規則設定:雞蛋1元一個,礦泉水2元一瓶,黃瓜3元一個,西紅柿5元一個。每個同學必須至少進行一次交易,最后把手上持有的物品和現金全部交給老師,教師檢查哪些小組交易有錯誤,哪些小組是沒問題的。市場開設,利用的是人民幣和物品,在設置的情景中操作學習使用加減法,加深學生對加減法的理解,刺激學生對學習的欲望,有利于學生更加了解我們中國的貨幣—人民幣,也利于學生對知識能活學活用,利用已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這樣的課堂將會更加有效,更加輕松愉快。
在活動結束后,教師應該布置一些簡單的課后作業,以項目學習的形式,來幫助學生鞏固數學課堂中所學的知識。設置課后探究活動,利用小組合作共贏的模式,提升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最后,利用一些學生業余時間,組織并開展數學競賽、奧數競賽等活動,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興趣選取合適的課后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其中,在活動中學習新知識,刺激其對數學探究活動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數學教學不是單純的課堂講授,而是多種講授方式結合;數學教學對學習結果不能有太功利性,而是注重教學過程。注重小組合作,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交流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讓學生更快樂地學習,減少歧視,優生、差生一致對待,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提高其學習效率。注重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其對學習的興趣與熱愛,強制灌輸知識與學生自主接受知識,是有很大差距的,注重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喜歡課堂,喜歡學習,為后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項目式學習,提倡合作共贏,是當今社會所追求的主題。教師應多學習,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融合多種教學方法和模式,優化教學內容和過程,督促和鼓勵學生學習,讓學生盡可能喜歡上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以后學習的生活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景福,鐘志賢.基于項目的學習(PBL)模式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2(11):18-22.
[2]葉陽,章勤瓊.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特征、發展及應用案例[J].小學數學教師,2020(01):53-57.
[3]王永君.項目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3(20):191-193.
課題項目:教育部2023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項目式教學設計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231438905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1.成都師范學院教育與心理學院 王豪杰1? 郁瑛1;2.成都市溫江區東大街第二小學校 費文麗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