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就英語學習而言,思維能力包括注意力、聯想能力、分類能力、分析能力、評估能力等。思維是學生進行英語閱讀的工具,思維能力是學生進行英語閱讀的支撐。在實施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時,教師應以閱讀內容為立足點,以提高注意力、聯想能力、分類能力、分析能力、評估能力為重點,應用適當的策略引導學生進行思維,使學生理解閱讀內容,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文章聯系作者自身經驗,闡述了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思維能力;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4)06-0077-03
思維能力是一種認知能力,能參與、支配智力活動,具體包括注意力、聯想能力、分類能力、分析能力、評估能力等[1]。在思維能力的支撐下,學生可以走進閱讀文本中,使用多樣的方法,如分析、聯想、分類、評估等,逐步掌握閱讀文本內容。同時,在此過程中,
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將得到進一步提高。因此,在實施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時,教師要緊扣思維能力對英語閱讀的影響,圍繞閱讀文本內容,應用適當的策略,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認知閱讀內容,發展思維能力。
一、創設情境,調動思維積極性
在英語閱讀中,語言環境是學生思維的源泉[2]。語言環境又被稱作語境。在閱讀教學前,教師可根據閱讀文本內容,創設真實的語境,引導學生走進其中。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向學生提出問題。有效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在思維積極性的助力下,學生會產生閱讀興趣,主動閱讀。在主動閱讀的過程中,
學生會高度集中注意力,使用多樣的方法,剖析文本內容,發展思維能力。可見,在實施英語閱讀教學時,
教師要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
以 Playing sports單元的Topic 1 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 Section C為例,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Ann喜歡的運動及具體的運動情況。教材圍繞文章內容,設置了不同的插圖,直觀展現了Ann所做的運動。在課前階段,教師可加工教材插圖,制作微課。在閱讀教學之初,教師播放微課。動態、直觀的微課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認真觀看時積極思維,了解Ann所做的運動。在微課播放結束后,教師提出問題:“Ann喜歡什么運動?”學生拓展思維,聯想微課內容,同時調動知識儲備,組建語言,嘗試描述Ann喜歡的運動。有學生說道:“Ann likes cycling.”還有學生說道:“Jumping,basketball,swimming.”立足于此,
教師追問:“大家知道Ann一周做幾次運動嗎?如一周游泳幾次?跳遠幾次?”在問題的作用下,學生拓展思維,積極猜測,如“Ann goes cycling once a week.”
通過教學情境,學生不僅產生了思維積極性,走進了閱讀文本中,還高度集中注意力,自覺閱讀,有利于推動閱讀活動順利開展,發展思維能力。
二、多元思維,解讀閱讀文本
(一)比較,解讀閱讀文本
閱讀文本是中西方文化的承載。學生通過比較中西方文化差異,既可以理解文本內容,又可以建構良好的文化認知,學會尊重、包容不同的文化。同時,學生可以順其自然地發展思維能力。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比較閱讀文本中的文化內容。
以Food Festival單元的 Topic 2 I'm not sure whether I can cook it well. Section C 為例,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西方國家的餐桌禮儀。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中西方國家的餐桌禮儀不同。結合文本內容和中西方國家的餐桌禮儀差異,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通過閱讀文本,我們了解了西方國家的餐桌禮儀。那么,中國有哪些餐桌禮儀呢?中國和西方國家的餐桌禮儀有哪些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在一個個問題的作用下,學生產生思維積極性。在思維積極性的支撐下,
學生遷移生活經驗,聯想我國的餐桌禮儀。同時,學生主動梳理閱讀文本,尋找關鍵信息,概述西方國家的餐桌禮儀。之后,學生對照西方國家的餐桌禮儀,書寫中國餐桌禮儀,認真比較,發現差異,繼而用不同的方式搜集信息,分析餐桌禮儀差異背后的文化差異,并認真概括。如有學生說道:“國際上的通行坐法是以右為上,而我國的通行坐法是以左為上。”立足學生的表述內容,教師可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充,幫助他們豐富認知。
由此可見,學生通過體驗活動,不僅輕松地解讀了文本,認知了文本內容,還切實發現了中西方文化差異,便于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識。同時,學生也因此鍛煉了比較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等,提高了思維能力發展水平。
(二)分析,解讀閱讀文本
分析是學生解讀閱讀文本的重要方式,亦是學生厘清文本邏輯的重要方式[3]。在實施英語閱讀教學時,
教師可利用適宜的方式,引導學生分析文本內容,厘清文本結構,建構良好的閱讀認知。
以Our world單元的Topic 1 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plants or animals? Section C為例,這篇文章以雨林為話題,介紹了雨林的作用及其重要性。雨林的作用集中在第一段,雨林的重要性集中在第二段。同時,教材1b部分呈現了表1,旨在引導學生理清文本邏輯。
表1
Feature of rainforests in the part of the world
ground and always ? and ? in them
cover of the earth's
give a home to many beautiful and
Importance of rainforests make the air and
the water and keep the water
control the
keep the beauty of
give us , , fruit, and so on
教師鼓勵學生閱讀表1內容。通過閱讀,大部分學生初步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內容。接著,教師提出閱讀任務:“請大家根據表1內容閱讀文本,圈畫關鍵信息,補充表1的內容。”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走進閱讀文本中。在進行閱讀時,學生結合表1內容,
分析文本內容,探尋關鍵信息,認真勾畫,主動概述,
繼而填寫表1內容。通過填寫表1,大部分學生理清了文本結構,了解了關鍵內容。之后,教師隨機選擇學生,引導其展示表1內容。然后,教師以表1內容為基礎,引導學生再次走進閱讀文本中,深入分析,找尋關鍵信息,認真概述,彌補表1內容的不足。經過查漏補缺,大部分學生整體掌握了文本內容。
由此可見,學生通過體驗分析活動,不僅實現了思維可視化,理清了文本邏輯,建構了深刻認知,還切實鍛煉了思維能力,有利于提升邏輯思維水平。
(三)判斷,解讀閱讀文本
判斷是學生的思維表現和思維結果[4]。在進行判斷時,學生會使用多樣的思維方式,如聯想、分析、評估等,得出結論。在實施閱讀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自讀文本,之后結合文本內容,提出相關問題,驅動學生回想文本內容,做出判斷。教師則依據學生的判斷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借此使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同時彌補思維漏洞,提高思維水平。
以Feeling excited單元的Topic 2 How about exploring
Tian'anmen Square? Section C為例,在組織閱讀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建立表格,梳理文本邏輯。同時,
教師依據學生的梳理情況,助力學生完善認知。之后,
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他們判斷。如“他們騎車一小時才到達了天安門廣場”“天安門廣場上的人很多,有人不小心踩到了康康的腳”等。在了解不同問題內容的同時,學生拓展思維,回想文本內容,做出判斷。有學生再次閱讀文本內容,會將注意力集中在相關內容上,進行分析判斷。在規定的時間結束后,學生代表呈現判斷結果。其他學生認真傾聽,結合文本內容做出判斷。如果學生代表給出的判斷結果正確,則進行后續活動。如果學生代表給出的判斷結果錯誤,則再次閱讀文本,找尋關鍵內容。經過一番判斷,學生便加深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三、讀用結合,增強思維活力
(一)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學生遷移應用所學的有效途徑。同時,角色扮演是一項思維活動。在體驗角色扮演活動時,學生會發揮聯想能力、創造能力,使用適宜的語言、動作等再現閱讀文本內容,做到讀用結合,增強思維活力[5]。對此,在實施閱讀教學時,教師應依據學生的閱讀情況,設計、提出角色扮演任務,讓學生獲得思維機會。
以Keeping Healthy單元的Topic 1 You should see a dentist. Section C為例,在課堂上,學生體驗系列活動,
不斷思維,逐步了解了文本內容。立足學生的閱讀情況,教師布置如下任務:“請大家回想閱讀文本內容,
梳理故事的起因、發展和結局。請和小組成員合作,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現故事內容。”此任務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很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積極情感的作用下,學生活躍思維,回想文本內容。在此過程中,不少學生使用思維可視化的方式,或建立思維導圖,或繪制表格,再現故事的起因、發展和結局,進一步認知文本內容。之后,學生與小組成員交流。小組交流的過程也是學生碰撞思維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異常活躍,分析故事內容,尤其分析主人公的所作所為,理清表演內容和方法。之后,學生發揮想象力,將自己想象成某一主人公,結合文本內容,擴充故事,使主人公形象愈加豐滿。在做好準備后,小組成員通力合作,遵循故事發展脈絡,認真表演、對話。在學生表演時,教師認真觀看,發現他們的良好表現,
有針對性地進行贊賞。
實踐表明,學生通過體驗角色扮演活動,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加深了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又切實地獲得了思維機會,增強了思維活力,有利于提升聯想能力和創造能力等。
(二)讀后寫作
英語寫作離不開思維。在思維的助力下,學生可以分析寫作要求,確定寫作要點;可以利用可視化的方式,梳理寫作思路,組建語言,認真表達。通過完成寫作任務,學生可以切實增強思維活力,扎實掌握閱讀所得。所以,在實施閱讀教學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閱讀情況,組織讀后寫作活動。
以Our world單元的Topic 1 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plants or animals? Section C為例,在課堂上,學生體驗多樣的思維活動,理解了文本內容,同時獲取了相應的寫作方法,積累了寫作經驗。立足學生的閱讀所得,
教師可組織寫作活動。在組織活動時,教師提出如此要求:“請大家登錄網站,搜集信息,了解雨林的情況,
以及存在的環境問題。請根據搜集的信息,書寫一篇文章,介紹保護雨林的方法。”在了解寫作要求后,學生紛紛登錄網站,積極思考,探尋有價值的信息。之后,學生發揮分析能力和分類能力,整理信息,建立表格或思維導圖,展現自己的寫作思路。如有學生建立了表2。
表2
Feature of rainforests & Importance of rainforests Purify the air, conserve water, conserve soil, prevent wind and fix s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rainforests Many wild animals have lost their ideal homes, speeding up the extin-ction of species.
Soil eros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Measures to protect rainforests Increase the number of rainforest protection law enforcement personnel.
Residents give up logging industry.
Delineate protected areas and prohibit entry and development.
在表2的作用下,學生建立清晰的邏輯,理清寫作思路。之后,學生模仿閱讀文本進行寫作。
學生通過體驗讀后書寫活動,不僅靈活應用了閱讀所得,加深了理解,還鍛煉了分析能力、分類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提高了思維發展水平。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結合閱讀內容與思維能力表現,創設情境,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讓學生走進閱讀課堂。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比較、分析、判斷,進行多元思維,理解閱讀內容,
鍛煉思維能力。在學生認知閱讀內容后,教師要組織遷移應用活動,如角色扮演活動、讀后寫作活動等,
促使學生積極思維,靈活應用閱讀所得,做到讀用結合,增強思維活力。
參考文獻
曲美杰.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探究[J].求知導刊,2022(20):8-10.
唐琳.基于學生個體差異的初中英語閱讀思維品質探究[J].校園英語,2022(1):103-105.
趙骎.初中英語閱讀思維型課堂提問策略的探索[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18):21-22.
陳小陽.初中英語閱讀思維型教學實踐探究[J].校園英語,2020(37):165-166.
黃峰.初中英語閱讀思維性訓練策略研究[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2):105.
作者簡介:江芳(1976.10-),女,福建連城人,
任教于福建省連城縣冠豸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