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威
資深公關人士
把公關等同于傳統公關的看法和做法,才真的過時了
這幾年不斷有人警示,傳統公關已經過時了,再不覺醒,就面臨出局。過時的證據特別明顯,比如,除了老牌的大型跨國企業,新崛起的國內公司很少再有公關部,公關職能大都放在市場部、總裁辦、董事會辦公室等機構下面。乙方公關公司開始避諱稱自己做公關,而是講傳播、整合營銷傳播、營銷解決方案,用詞越來越大,業務范圍也從品牌規劃到新媒體運營、直播帶貨,再到新品起盤、銷售渠道開拓,無所不能。80、90年代入行的中國第一代公關人進入集體退休時代,他們的離去標志著一個大時代的結束。
所以,傳統公關過時了,我完全同意。什么是“傳統公關”?就是以企業聲譽管理為根本任務,以主流媒體正面曝光為主要標志,以定規矩、設限制為核心手段保證企業、組織對外傳播話語的一致性。
一位知名自媒體朋友跟我說,某大企業付費請他寫一篇稿子,他花了很多時間準備,寫出的初稿既讓客戶讀到贊美,又讓讀者感覺到作者是在用客觀立場深入、用心地剖析一家企業。但是大企業的公關負責人可能覺得這篇稿子太重要,決定親自改稿,結果把自媒體人帶有棱角的觀點,全部改成公司對外宣傳的套話。我安慰這位朋友說,不是一家大公司這樣,傳統公關在跟你們新勢力較勁,有錢他們能壓過你,但是壓不住讀者。
一位國際公關公司老總讓我幫忙介紹能帶領企業傳播團隊的人,說公司在這個領域青黃不接了。解釋一下,“企業傳播”幾乎等于“傳統公關”,就是確定企業傳播核心信息,做好主流媒體關系,撰寫、發布新聞稿,為公司CEO準備對外講話材料等。我問老總為什么人才越來越少,他說看不到增長,客戶每年就這么多費用,而且年年遞減,團隊成員也都為了個人發展,轉到跟產品傳播,跟甲方市場部而不是公關部關聯更多的業務。但是他也承認,傳統公關總要有人做。這個道理,對大公司甲方也是如此。不僅是傳統公關的職能越來越萎縮,做事的方式也變了,比如傳統公關非常重要的領域——危機傳播管理,或者簡稱危機公關,過去的原則放在今天的自媒體環境中,很多都失靈了。
比如速度第一原則,還有所謂Tell the truth. Tell it all. Tell is fast(告知真相,全部告知,快速告知),面對有人刻意用模糊事實攻擊,引誘你快速回應,你貿然回應,讓一件小事上了熱搜,既不符合企業利益,也不符合公眾利益,只是迎合了少數人的流量利益。
傳統公關過時了,是一種旨在矯枉過正的棒喝,讓每個公關人重新認識自己在企業的地位,以及個人的職業發展。從公關的職能看,我一直反對拋棄公關概念,用營銷、整合這些大概念重新包裝公關。我認為公關一直具備兩個職能:聲譽和增長。
聲譽就是傳統公關,回到公關公司老總的話,這件事很重要,而且一定要有人去做,方式也要不斷創新迭代。如何用公關思維和方法論幫助企業增長被傳統公關長期忽視。跟創業公司老板溝通的時候,我常說公關能創造免費傳播。你可以想象老板們聽到免費兩字時眼里放光的感覺。但是真正理解并用好免費傳播的人很少,這才是我們在質疑傳統公關的時候真正要關心的。
我們常說,公關的一大利器就是“杠桿”,用公眾關心的話題撬動傳播。設置議題是公關的強項,也是流量時代企業的CEO、CMO,我們的同行廣告人關心的事情。
傳統公關可以創造“綠色增長”“自主創新視角”這樣的政策與行業大議題,新公關應該讓“醬香拿鐵”“前男友面膜”這樣的社會議題在產品傳播上發揮作用。
傳統公關的領域并沒有過時,把公關等同于傳統公關的看法和做法,才真的過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