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鉑淳



近期,哈爾濱旅游熱潮席卷全國,迅速成為2024年輿論“頂流”,哈爾濱也隨之成為“網紅城市”。作為此次旅游熱潮的主要客源,“南方小土豆”頻頻登上熱搜。“南方小土豆”火爆出圈的啟示有哪些、輿情風險有哪些、應對策略有哪些,是我們重點關注的問題。
“南方小土豆”事件的輿情分析
新浪輿情通是一款由新浪微博旗下公司自主研發的專業輿情平臺。筆者監測的時間范圍為2023年11月1日至2024年1月7日。關于“南方小土豆”事件,在這段時間內共監測到信息1337283條,其中源自傳統媒體的信息42603條,源自新媒體的信息1294680條;負面輿情138735條,正面輿情1195539條。該事件轉發量2899737,評論量2703960,點贊量13580317,閱讀數302225793。事件相關數據全網聲量最高峰出現在2024年1月4日。
圖1.“南方小土豆”事件的信息總量走勢
輿情數據顯示,信息傳播速度為19665.93條/天,在2024年1月4日達到高峰,共產生信息194025條,媒體和網民對此事給予了高度的關注,一度將事態發展推向高點。
圖2.“南方小土豆”事件的信息來源占比圖
從信息分布情況看,視頻是主要傳播媒介,共552560條(占比41.32%),其次是微博488782條(占比36.55%)、客戶端268312條(占比20.06%)、微信11330條(占比0.85%)、網站10327條(占比0.77%)、互動論壇5786條(占比0.43%)、數字報186條(占比0.01%)。
圖3.“南方小土豆”事件的媒體活躍度
輿情數據顯示,該時間段內新浪微博共產生信息488345條,占比為38.31%,抖音共產生信息278509條,占比為21.85%,懂車帝共產生信息150309條,占比為11.79%,今日頭條共產生信息84173條,占比為6.60%。由此可見,該時間段內信息發布數最高的媒體為新浪微博,其次為抖音。
圖4.“南方小土豆”事件的信息來源地分布圖
輿情數據顯示,信息主要源自廣東,共131208條,其次為黑龍江、浙江、北京、江蘇、重慶,具體數據如圖5所示。
圖5.“南方小土豆”事件的信息來源地分布圖(排名前十)
圖6.“南方小土豆”事件的詞云
輿情數據顯示,該時間段內,產生的所有信息中出現頻次最高的詞是“哈爾濱”,共提及188334次,“女人”“女生”“東北”“小土豆”“調侃”等詞緊隨其后。這些高頻詞大多是中性的、積極的,但在所有的高頻詞中仍然存在諸如“調侃”“不適”“刻板”等較負面的詞語。
圖7.“南方小土豆”事件的情緒指數
輿情數據顯示,該時間段內,“中性”情緒的信息最多,共197190條,說明網民言論對“南方小土豆”事件的情感態度多偏向中立、積極。值得注意的是,“憤怒”“悲傷”“恐懼”等情緒的信息也不在少數,說明不少言論對該事件持較負面的評價,且這些言論的數量比較龐大,表明“南方小土豆”事件可能蘊含潛在的負面輿情。
“南方小土豆”事件火爆出圈的啟示
該事件火爆出圈,對于城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良好城市形象建構具有一定啟示。
一是“去中心化”,凸顯大眾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甘當人民群眾小學生”“群眾的實踐是最豐富最生動的實踐,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宣傳工作要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從人民的實踐和智慧中汲取豐富養分。“南方小土豆”相關宣傳作品,無論是敘事邏輯、敘事工具、敘事話語、敘事對象還是敘事內容,都充分體現了濃厚的大眾性。這樣的敘事模式有效豐富了宣傳維度,打破了傳統、刻板、同質化的議題設置,具有強大的說服力、公信力、感召力,是傳統宣傳方式的重要補充,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敘事效能,優化宣傳效果。和“南方小土豆”一樣,“村BA”“村超”“大爺跳水”等話題的火爆出圈都是“去中心化”、依靠民間傳播力量的結果。這些傳播形式創新靈動、干凈純粹、影響深遠,促進了當地文旅產業發展,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實現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二是加強民間話語敘事。“南方小土豆”事件中,敘事主體用民眾的視角、民眾的語言,以民間話語敘事為抓手,真摯樸素、生動有趣地講述凍梨擺盤、人造月亮、鄂倫春族拉著馴鹿上街、冰雪大世界全場蹦迪等故事。“南方小土豆”事件通過民間話語敘事,突破了傳統傳播理念的束縛,打造了新的傳播格局,提升了傳播效能和宣傳效果。
三是提升萌化傳播效能。“南方小土豆”事件通過萌化傳播,塑造了軟萌的南方女性形象,創作了可愛的配套卡通形象。此外,“南方小土豆”還衍生出了眾多俏皮的下位表達,如“湖南小辣椒”“海南小椰子”“云南小蘑菇”等。萌文化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御宅文化,萌化傳播是萌文化背景下誕生的一種將生動有趣、活潑可愛的元素注入特定人物、觀點、事件之中使之萌起來致力更好傳播的新型宣傳方式。萌化傳播致力將嚴肅深沉、枯燥乏味的文字、圖片、視頻等可愛化生動化有趣化,是促使當代年輕人參與政治議題和社會問題討論的重要手段。這樣的宣傳方式具有顯著的大眾性,更貼近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能消除人民群眾的參與冷漠感,提升人民群眾的參與積極度。
四是構建以新媒體傳播為主、傳統媒體傳播為輔的多元傳播格局。“淄博燒烤”帶火了淄博,“村超”帶火了黔東南州,“南方小土豆”帶火了哈爾濱。這些城市的爆火,和新媒體傳播有著緊密聯系。輿情數據顯示,宣傳“南方小土豆”的幾乎都是新媒體,占比高達96.81%。隨著現代傳播主體逐漸多元,輿論空間逐漸寬松,輿論焦點逐漸豐富,互動反饋更強的新媒體傳播逐漸打破了傳統的傳播格局,形成了眾人發聲的局面,占據了傳播主渠道。雖然,“南方小土豆”事件的火爆出圈主要得益于新媒體傳播,但傳統媒體傳播在擴大影響力、增強權威性等方面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要認識和處理好不同媒體之間的關系,特別是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二者是彼此融合、迭代升級的共生關系,沒有主次之分、強弱之別。宣傳工作要構建以新媒體傳播為主、傳統媒體傳播為輔的多元傳播格局,充分發揮新媒體主體多元、內容多樣、篇幅短、速度快、互動反饋強、受眾接受程度高等優勢,同時也要通過傳統媒體的輿論權威性、影響力和號召力形成社會廣泛共識,著力推動傳統媒體傳播與新媒體傳播相互組合、相互促進。傳播過程中,要堅決避免只有固定幾個媒體發聲的格局,努力打造跨媒體發聲、全員發聲的格局,致力從多個群體多個角度多個領域,全方位立體化加強宣傳。
“南方小土豆”事件潛在的輿情風險及應對策略
“南方小土豆”事件的部分評價是消極的,且這部分評價的數量比較龐大。這些評價的出現并非偶然,蘊含了潛在的輿情風險,主要表現為以下四點。
一是衍生出對南方女性的挑逗和戲謔。南方游客有男性也有女性,但“南方小土豆”具有顯著的女性標記,特指南方女性。特別是在網絡瘋傳后,還出現了“188,東北男。體育生在線尋小土豆”等對南方女性非常不友好的低俗表述。甚至還衍生出了極度矮化女性的“小土豆文學”,這類作品的內容是嚴重的挑逗和戲謔,具有強烈侮辱性。
二是加深社會對南方女性的刻板印象,存在隱性地域歧視。“南方小土豆”指的是來北方旅游、身穿羽絨服、頭戴可愛帽子、身材相對嬌小的南方女性,是哈爾濱民眾對南方女性的昵稱。這個稱呼本身沒有任何惡意,也充分體現了哈爾濱民眾的幽默感,但在部分別有用心網民的錯誤引導下,社會對南方女性形成了“低幼”“矮小”“軟萌”“嗲聲嗲氣”的刻板印象,是一種潛在的地域歧視。
三是致使北方女性對南方女性產生反感和敵意。自從“南方小土豆”的梗爆火后,北方女性的身材和個性被網民輕蔑嘲諷,他們戲稱東北女性為“粗糠”“電線桿”“大地瓜”“大地缸”。這些稱謂充斥著大量的偏見與歧視,充滿了對北方女性相對高大身材和耿直個性的戲謔和嘲諷。雖然這些取外號的行為并非南方女性所為,但久而久之,還是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北方女性與南方女性的對立,甚至可能讓北方女性產生對南方女性的反感和敵意。
四是破壞城市形象。城市形象是公眾對某個城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治安、幸福感等各方面的綜合印象與評價。城市形象是人們主觀建構的,而非現實的直接映射。建構良好城市形象,對于提升市民滿意度、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促使城市對外交流與合作、提高城市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良好城市形象對于“網紅城市”,尤為重要。“南方小土豆”事件釀成的輿情風險可能會造成部分網民對新晉“網紅城市”哈爾濱的誤解,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哈爾濱形象,破壞其在前期累積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利于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針對這些,筆者提出以下策略:
一是推進組織體系建設,加大法律監管力度。要成立輿情監管工作領導小組,協調有關職能部門,配備專門人員,建設工作機制,從組織體系上確保有堅強的領導集體和具體辦事機構。此外,還要加強法律監管,加大懲治力度,對于一些違背公序良俗的網民和低俗違法信息的推送者。
二是加強教育引導。要教育引導網民在發表言論時盡可能小心謹慎,務必仔細斟酌,做到換位思考,多使用正能量、爭議小的表達,避免負面輿情產生。與此同時,還要在輿情爆發時,及時、有效地做出輿情疏導和相關解釋工作,避免輿情進一步惡化。例如,要科學解釋、客觀闡釋“南方小土豆”的語義衍變過程,讓民眾了解“南方小土豆”那些畸形的衍生語義并非哈爾濱官方和民間的本意,而是少數別有用心之人的故意為之,致力正確引導民眾認知,避免誘發部分民眾極端情緒。
三是構建負面輿情監測及處置機制。“南方小土豆”目前造成的輿情相對有限,但這并不意味著未來不會發展成更大的輿情,更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做好做實負面輿情監測及處置工作。應當居安思危,未雨綢繆,著力構建負面輿情監測及處置機制,為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奠定堅實基礎。首先要建設高效的負面輿情上報機制;其次要根據負面輿情的影響力和發展態勢,實行分級管理;最后還要組建負面輿情預警處置隊伍。
作者系長沙學院外國語學院政治話語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后,首都師范大學(國家語委)語言治理研究融智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21YBQ101)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