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鉑淳
“他塑”指的是國際媒體的中國形象建構行為,“自塑”指的則是國內媒體的中國形象建構行為。我們應當高度重視中國形象“他塑”,與此同時也要積極關注中國形象“自塑”。
Boulding(1956)將國家形象定義為:一個國家對自己的認知以及國際體系中其他行為體對它的認知的結合;一系列信息輸入和輸出產生的結果,一個結構十分明確的信息資本。孫有中(2002)認為,國家形象是國內公眾和國外公眾對該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與地理等方面狀況的認識與評價。總之,國家形象并非是客觀現實直接映射的結果,而是人們主觀建構出來的產物。公共關系行業要著力探究如何通過算法優化提升中國形象“自塑”成效。
大數據時代中國形象“自塑”潛在的風險隱患
大數據時代是建立在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等現代網絡渠道廣泛大量數據資源收集基礎上的數據存儲、價值提煉、智能處理和展示的信息時代。(朱建平、章貴軍、劉曉葳,2014)中國形象“自塑”工作取得了亮眼成績,但不可否認的是,大數據時代,國內輿論場中仍存在不少劣質內容,這顯然非常不利于中國形象“自塑”。
算法是間接反映人類價值判斷、自動執行人類意志的計算機程序。郭穎(2021)認為,“在‘流量為王的傳播環境中,算法設計者會傾向于將更容易斬獲用戶關注的低俗劣質信息賦予更多的權重,擴大此類信息在用戶視野中的互動概率。”不同的算法設計者擁有不同的設計邏輯和價值導向。部分算法設計者為了追求流量和關注,大規模大范圍推送低劣信息,即將低劣信息賦予更多權重,讓其在民眾中大規模大范圍傳播,直接導致國內輿論場中負面涉華信息的肆意滋生,深刻影響民眾對中國形象的正確認知和客觀判斷,非常不利于良好中國形象的塑造。
對于國家形象而言,國內輿論場中的信息既具有破壞性,又具有建設性,低劣的信息可能會損害國家形象,優質的信息有助于建構良好國家形象。要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深入各網絡平臺、各媒介形態,充分考察調研,深入了解傳播生態和算法本質,不斷優化算法,精準推送更多優質信息,過濾低劣信息,努力消除潛在的風險隱患,致力營造有利于中國形象“自塑”的良好輿論環境。
立足算法優化,提升中國形象“自塑”成效
陳龍、經羽倫(2023)認為:“人們對算法的基本認知是‘機器基于大數據工作的客觀性能夠生成平臺公共性。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經由算法計算化的平臺熱搜榜及其議題設置并非單純的機器設定,其中充滿濃厚的商業色彩。”熱搜功能基于算法,內容推送依靠算法,中國形象建構和算法息息相關。部分價值觀扭曲、內容低俗的作品之所以能爆火、之所以能登上熱搜,說明我們目前的算法并非是中立的、完全基于科學的,有被資本和權力操控之嫌,這對中國形象“自塑”無疑是一個潛在的風險點。要進一步改進算法,加強輿情預警處置,為中國形象“自塑”營造有利輿論環境。
一是提升算法設計的透明度。算法設計者要在不涉及商業核心機密的情況下,主動公開算法模型、算法數據、算法邏輯、算法過程等關鍵信息,接受所有人的監督,避免中國形象“自塑”風險隱患萌芽滋生。2021年12月31日,國家網信辦會同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出臺《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十六條明確規定,“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應當以顯著方式告知用戶其提供算法推薦服務的情況,并以適當方式公示算法推薦服務的基本原理、目的意圖和主要運行機制等。”有了政策保障,“算法透明”才能逐漸從暢想走向現實。
二是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穿算法設計全過程。習近平總書記(2014)強調:“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算法設計者要有意識地為“信息池”設置“門檻”,主動把關、及時預警、積極干預,確保價值觀扭曲、內容低俗的作品不能進入“信息池”、不被廣泛推送,為中國形象“自塑”保駕護航。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穿算法設計全過程,將更多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質內容注入“信息池”,從根本上保證大范圍大規模推送的內容具備正確價值觀和豐厚滋養,以此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讓網絡空間清朗清爽起來,為中國形象“自塑”輸送優質內容。
三是加強法律監管。算法對于中國形象“自塑”至關重要,應當加強法律監管,懲治算法亂象,為中國形象“自塑”提供堅強的制度保障。首先要緊緊牽住制度建設的“牛鼻子”,進一步健全算法領域的法律法規,明確算法平臺運營商、算法技術供應商、算法內容服務商的法律義務和責任,建設規范、高效、科學的用戶投訴機制,及時解決各類違法網絡傳播問題。其次還要加大懲治力度,對于一些違背公序良俗的算法設計者和低俗違法的信息推送者,應嚴格追究其法律責任并予以嚴厲懲戒。郭穎(2021)建議,可參照2017年美國計算機學會針對算法的危害所頒布的《關于算法透明度和問責制的聲明》,該聲明對用戶的傷害求償、算法設計、數據收集等方面明確做出了制度性的審核和監管安排。
四是面向民眾開展針對算法的各類教育活動。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正深刻改變著互聯網行業,也對個人媒介素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個人媒介素養的提升是熱搜算法改進的外部驅動力。(唐艷芬,2021)民眾的個人媒介素養越高,就越能理性看待、正確評價通過算法推送的別有用心、粗制濫造的內容,對中國形象的評價和態度就越客觀和理智。民眾對算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潛在風險隱患缺乏必要的認識,特別是部分中老年人。要通過舉辦這些教育活動,提升民眾的算法素養,提高民眾的審美情趣,幫助民眾全面了解算法的基本工作原理、深刻認識算法背后潛在的意識形態風險和資本權力操縱本質,讓民眾有能力準確識別、自動過濾別有用心的虛假信息、粗制濫造的低俗內容,為中國形象“自塑”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五是建設涉華負面輿情預警處置機制。別有用心的人或組織利用算法,推送別有用心的內容,操控輿論走向,制造輿情危機,破壞網絡安全,危害國家安全,損害國家形象。建設涉華負面輿情預警處置機制,一是要建設高效的涉華負面輿情上報機制。要專門配置聯絡員、暢通輿情上報渠道,在重大負面輿情、重大突發事件爆發時,確保信息能直接上報、及時上報、準確上報。二是分級管理。根據涉華負面輿情的影響力和發展態勢,將輿情分為三級:一級(特別重大)輿情、二級(重大)輿情、三級(一般)輿情。依據輿情等級,實行分類處置、精準應對。三是加強涉華負面輿情反饋。應對負面輿情,官方要著力增強“將危機化解為轉機”的意識和能力,宜疏不宜堵,第一時間召開新聞發布會,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和民眾訴求。四是建立涉華負面輿情處置工作評估總結機制,對前期輿情處置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反思,對下階段輿情走勢進行分析研判。此外,還要做到獎懲分明。通報表揚優秀單位和個人,號召所有人研學他們的輿情應對案例,為日后有效處理輿情風險提供指導借鑒;對處置不力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嚴肅批評,并進行相關處理,督促他們加強對優秀輿情應對案例的學習。五是組建涉華負面輿情預警處置隊伍。要主動建好隊伍、搭好平臺,及時預警涉華輿情風險,高效處置涉華輿情危機。要著力建設一支思想過硬、作風優良、結構合理、精通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熟悉算法工作原理、熟練掌握輿情危機處置技術和互聯網輿論引導技術的輿情隊。這支隊伍要積極開展涉華輿情的監測、整理、分析工作,努力提高涉華輿情工作的精度和效度,精準研判通過算法推送的海量信息中潛在的涉華輿情危機,積極研制涉華輿情危機解決方案,努力錘煉高水平輿情危機處置能力,為良好中國形象“自塑”肅清輿論環境。
參考文獻
[1]Boulding, K. The image[M]. 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6.
[2]陳龍,經羽倫.從熱搜榜看平臺算法傳播公共性建構的三重困境[J].南京社會科學,2023,(09):100-110.
[3]郭穎.智能傳播中的算法偏見:生成邏輯、危害與治理[J].青年記者,2021(20):24-25.
[4]總體布局統籌各方創新發展 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N].人民日報,2014-02-28(001).
[5]孫有中.國家形象的內涵及其功能[J].國際論壇,2002(03):14-21.
[6]唐艷芬.論微博熱搜的運行機制與改善路徑[J].傳媒,2021,(24):51-53.
[7]朱建平, 章貴軍, 劉曉葳. 大數據時代下數據分析理念的辨析[J]. 統計研究, 2014, 31 (02): 10-19.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美國媒體涉華報道的批評認知話語研究”(21YBQ10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長沙學院外國語學院政治話語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師大(國家語委)“語言治理研究融智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