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茜靖
【摘要】智媒時代簡單來講就是人工智能時代,智媒時代的到來為傳統媒體帶來了嚴重沖擊,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為傳統媒體的發展帶來了轉型機遇,使其從“傳統媒體”轉為“新興媒體”。本文主要從智媒體概述、智媒時代下新媒體應當具備的編輯思維、智媒時代下新媒體編輯工作面臨的挑戰和智媒時代下新媒體編輯工作如何實現創作四個方面進行論述,以實現新媒體編輯工作的轉型發展。
【關鍵詞】智媒時代;新媒體;編輯工作;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TN9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06.032
智媒時代,加快了媒介融合的腳步,無論是傳播方式、傳播內容、傳播設備還是采訪編輯等都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將智媒時代的優勢融入新媒體編輯工作中,能夠提高新聞編輯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核心素養,樹立時代思想,培養創新思維,編輯人員應主動投身于創作中,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新媒體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新媒體編輯的創作,為編輯水平的有效提高建言獻策。
1. 智媒時代概述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理念、新設備、新技術被普遍應用。對于傳統媒體來講,要想在智媒時代占據一席之地,就要積極學習相關概念,為后續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理論基礎。那么什么是智媒體呢?智媒體是在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用來進行信息傳播以及開展互動活動,使信息與用戶能夠更加契合,進一步提高傳播內容的時效性和影響力。與傳統媒體相比較來講,智媒體是一種更為高階的媒介傳播形態,大幅度提高了新聞傳播的時效性與準確性。從宏觀角度看,智媒體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匹配度高。現代的人民群眾對于信息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不同用戶有不同的信息需求,智媒體可以運用大數據對用戶的實際需求進行快速劃分,并能夠準確向用戶推送感興趣的內容,使內容和用戶的實際需要相匹配;第二,革新速度快。智媒體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展,其發展離不開先進技術的支持,所以,在現代以及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應當處于探究和創新的狀態,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變革;第三,功能、價值、內容的多元化發展。智媒時代下,新聞媒體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新聞行業,尤其是交互背景下,對于信息的需求逐漸提高,在無形中擴大了新聞內容的受眾群體基數[1]。
2. 智媒時代下新媒體應當具備的編輯思維
2.1 聚合思維
在智媒時代,新聞發展以及內容傳播正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網絡中有很多聚合軟件以及平臺的出現,其以信息技術作為主要支撐,綜合系統化的一站式服務,從宏觀角度,提高了新聞獲取量。這一環節需要更加專業的人員完成,采用比較先進的數據運算方式,可以在編輯環節對用戶興趣愛好以及實際需要作出更準確的判斷,以便了解互聯網終端的另一邊用戶的實際新聞需要,從而實現針對性和有效性的傳播。與此同時,聚合思維還體現在多元化的編輯方式和創新思路的轉變,與傳統編輯方式相比,新媒體的編輯方式更具多元化和獨特性。在智媒背景下,新聞內容的編輯取決于材料數量的多少以及材料價值的高低,在今后編輯過程中,要注意材料內涵的深層次挖掘,從固定材料中挖掘更多有用信息,有利于整體新聞價值放大。
2.2 場景思維
在先進技術為支撐的行業發展下,互聯網中存在的場景大多是靜態的,觀眾的新聞體驗感較差,但是在智媒時代,實現了場景“靜態化”向“動態化”的轉變,大大提高了用戶獲取信息的體驗感。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和實踐發現,將網絡技術融入新聞編輯中,能夠提高編輯內容的傳播效力。在進行場景化報道中,新媒體編輯人員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高效完成工作。比如:攝像機以及錄音等設備,能夠大大提高信息收集效率,結合目前社會發展情況看,很多企業對新聞編輯設備進行了全面更新,比如:VR、AR、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在天宮一號發射過程中,主要利用VR技術進行了新聞報道,讓人民群眾近距離接觸火箭發射不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與此同時,直播也是現代社會信息傳播的主要形式之一,在不同設備上同時運用或者不同機位上同時轉換的情況下,提高了新聞的觀賞性。因此,智能時代使新聞編輯人員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場景,以此來展現時代優勢,提高編輯水平[2]。
2.3 感官思維
在新媒體傳播過程中,要帶給受眾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體驗,最大程度吸引人民群眾的注意力,使新媒體傳播的內容能夠收獲更多的關注,進一步提高新聞傳播的效果。當受眾在觀看節目時,其中身心會處于比較放松的狀態,而AR、VR技術的應用能夠輔助受眾觀看,改變了傳統的觀看形式。與此同時,科學技術的應用能夠提高人民群眾的新聞參與積極性。在智媒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創造者和傳播者,打破了傳統創造和傳播的局限性,能夠在意識和思維之間找到連結點。在智媒時代,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往往受外界諸多因素的影響,這對新媒體編輯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減少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編輯水平上升到更高層次。另外,新媒體新聞編輯人員還應注重新聞報道方式的多元化發展,除了文字編輯之外,還可以添加圖片、視頻、音效的編輯,充分調動受眾的感官,推動新媒體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2.4 交互思維
交互思維主要體現在受眾和新媒體編輯人員的交互,具體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新媒體編輯人員在工作過程中一定會和很多信息“打交道”,而智媒時代背景下,能夠幫助編輯人員挖掘信息中的深層次含義,提高信息整合和撰寫效率,但其中深層次的社會意義以及相應的社會價值需要工作人員對其做以深化處理。第二,新媒體編輯人員不僅與同事進行材料、數據方面的溝通,還需要和其他同事建立良好關系,我們生活在集體中,很多情況下需要和同事配合才能完成工作,智媒時代也為同事交流搭建了橋梁,拓寬了溝通方式。目前,智能技術投入新聞編輯板塊比較少,主要在經濟、政治、體育等編輯中有所體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媒體編輯人員需要立足時代,提高自身水平,豐富傳播內容。
3. 智媒時代下新媒體編輯工作面臨的挑戰
3.1 工作權利的分散
智媒時代,加快了媒介間融合的腳步,新媒體成為主流,人民群眾也逐漸適應了新媒體的領導。新時代背景下,使新聞編輯人員的工作環境、編輯理念、思想認知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新聞材料的分類、新聞內容的編輯大多都可以被人工智能技術所取代,雖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大大削減了專業編輯人員的權利,未來的情況我們不可知,但是相較于人工智能來講,人的思維和行動力是更加活躍的,人工智能應當發揮輔助功效[3]。
3.2 工作難度的提升
智媒時代下使新聞編輯人員的工作形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工作形式比較簡單,即簡單的文字編輯,偶爾會在文字中穿插幾張圖片,相對來講比較簡單。但是智媒時代創造了很多新的編輯設備,需要編輯人員學習并靈活運用到工作中,學習需要消耗很多時間。除了文字編輯外,還有圖片編輯、視頻編輯。文字以及圖片編輯是為了讓傳播內容看起來更加美觀,需要運用先進設備編輯,而視頻編輯需要對視頻的每個畫面進行調整,有的時候需要專業的編輯人員來完成。可見,編輯人員的工作難度有所提升。
3.3 融合技術的傳播
傳統新聞內容的傳播大多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等媒介傳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操作流程簡單,大多通過紙質或者錄播或者直播的方式。但是智媒體背景下,加快了媒介之間的腳步,傳統主流媒體可能與新興媒體建立了聯系,而傳統主流媒體的編輯人員沒有意識到這一變化,無論是思想還是工作行為都沒有任何形式的轉變。當然有部分工作人員意識到這一變化,但是其編輯方式和手段不夠熟練,對于新技術、新設備的使用方法不夠透徹。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媒體沒有同其他媒介建立合作關系,依舊采用傳統的編輯方式和傳播方式,不適應融合技術的傳播方式,缺乏對該傳播方式的了解。
3.4 用戶意識的推進
智媒時代,用戶意識促使編輯工作方式變革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新聞編輯工作者的主體地位向受眾的主體地位的思想轉變,對新聞采編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第二,在新媒體為主流的背景下,新聞傳播渠道逐漸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這就要求新聞編輯人員要落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媒介的形式不同,所呈現新聞稿件的內容也有所不同。改革開放之后,人民群眾的生活有了顯著提高,對文化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聞的生產和傳播要盡可能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元信息需要,并根據不同媒介的特點對這些信息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運用先進技術創造出更具影響力的作品,不斷滿足廣大受眾的閱讀收看體驗。在媒介不斷融合的背景下,要樹立“一馬當先”的意識,不斷走在新聞開發和編輯的前列,提高新聞產品的個性化。
4. 智媒時代下新媒體編輯工作如何實現創作
智媒時代下,各種先進技術的開發和利用提高了信息處理效率,深化了對新聞內容的解讀。因此,如何在智媒時代下實現新媒體編輯工作的創作成為相關媒體人重點思考的問題。主要有兩個大的創作方向:第一,新媒體新聞編輯工作的轉變受人,也就是新聞編輯人員思想和行為的影響,需要新聞編輯人員更新編輯理念,樹立大數據思維,挖掘信息中的內在價值;第二,要求新聞媒體與時俱進地調整編輯人才結構,招聘以及培訓更多新媒體編輯人才,為新媒體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4.1 樹立時代思維,挖掘信息價值
傳統新聞編輯過程中缺乏現代思維的應用,缺少數據的調查和分析,沒有做好數據基礎,相當于新聞編輯工作沒有重要的數據依據,這樣不能滿足智媒時代對新媒體編輯工作的要求。大數據是智媒時代快速發展的必然產物,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新聞編輯工作中,能夠提高新聞編輯的工作效率和新聞編輯人員的創作能力,產生積極影響,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現階段,信息技術水平還存在一定局限性,人工智能處于快速發展的初級階段。相信,在未來發展過程中,智媒技術會越來越先進,越來越成熟,算法也越來越準確,朝著更加人性化的方向發展,將大數據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數據分析與數據驅動將貫穿編輯的全流程、各方面。因此,作為新媒體編輯人員,要樹立時代思維,在編輯過程中切實利用大數據技術,不斷提高個人處理信息、分析信息、挖掘信息內容、整理信息、優化信息、編寫信息、傳播信息的能力,最大程度地挖掘數據價值為編輯實踐所用[4]。
4.2 加大人才培訓,增強編輯深度
在智媒時代,將新媒體編輯工作與先進的媒體技術融合起來,有利于削減新聞編輯流程,減輕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中做到勞逸結合,新聞編輯人員可以將節約下來的時間融入深度報道中。但是,智媒技術相當于時代的“入侵者”,是新興媒介技術的一種,其中發展和應用體系尚未成熟,在日常應用過程中,大多是做一些重復性的勞動,比如固定的寫作方式和寫作思路,具有僵固性的特點。智能化的軟件程序借助智能化算法、新聞模板進行稿件編輯,往往呈現出某種程度的“技術理念”。但是,過度依賴于技術并不是長久之計,還需要不斷發展創新,就算要使用編輯模板,也要創新模板形式,使之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能夠根據不同的新聞內容選擇合適的編輯模板,避免同質化現象的發生。現代社會,各種信息魚龍混雜,人民群眾明辨是非的能力比專業的媒體人差,所以在信息選擇和編排過程中,需要編輯人員嚴格把關,提高編輯效率的同時,保證傳播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積極性。
除此之外,新聞編輯人員所處企業或者公司還要對編輯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活動。這種培訓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理論培訓。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學習,要樹立終身學習意識,即使擁有比較穩定的崗位,也要不斷學習相關理論知識。這不僅能夠提高自身認知能力,還能培養創新能力,與本文論述的主題相貼合。第二,實踐培訓。“編輯”是一個動詞,除了理論知識學習外,還要提高實踐的重要性,多為新聞編輯人員提供實踐的機會,久而久之,工作經驗就會增加,從中掌握更多編輯技巧,掌握更多編輯方法,以此來激發新媒體編輯人員的創作能力,進而呈現更多熱點內容。
4.3 融合智能采編,展現技術優勢
人工智能編輯機器人和傳統新聞編輯人員之間并不是取代的關系,就現代社會發展情況看,人工智能并未取代人類,反而人的作用更大,因人有思想,而且思想比較活躍,機器知識賦予了人某些思想,存在一定局限性,二者是相輔相成、協同發展的關系。那么應該如何展現技術優勢,實現新聞編輯的多元創作呢?
首先,借助智能媒體優勢,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并從宏觀角度對編輯流程進行規劃。其次,借助先進技術設備對新聞進行加工制作。經過長時間的工作,新聞編輯者積累了很多工作經驗,憑借專業知識,采用智能撰寫技術進行新聞內容的生產。其主要有兩點優勢:第一,實現新聞內容的深層次開發和挖掘;第二,借助人工智能編查審核系統進行稿件糾錯、關鍵詞篩選等,能夠降低出錯率;第三,借助智能媒體對新聞信息進行個性劃分。對用戶進行新聞內容的分發不僅要借助標簽和智能算法技術,還要基于數據分析實現目標受眾的數據回傳進行二次分發,實現新聞編輯工作的智能化、系統化、全面化、準確化發展[5]。
5. 結束語
對智媒時代下新媒體編輯如何“創作”的論述具有直接的現實意義,符合行業發展需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想實現創作,就要了解所處時代背景以及時代帶來的新聞編輯機遇和挑戰,二者相對應地尋找創作的有效策略,比如,先進技術的應用、思想的轉變和政策的完善等。因此,作為新聞傳播的重要環節——編輯,也需要轉型創新。正所謂“適者生存,物競天擇”,編輯人員要不斷創新,適應新媒體需要,持續輸出高質量的新聞。
參考文獻:
[1]賀雷.善用智媒技術完成角色轉型——對智媒時代新聞編輯業務創新的研究[J].記者搖籃,2022(09):159-161.
[2]趙素秋.智媒時代新聞編輯工作轉型研究[J].新聞文化建設,2021(23):109-111.
[3]吳凡,李愛景.智媒時代新聞編輯的創新——積累式的編輯方式[J].采寫編,2021(02):10-11,150.
[4]張厚遠,潘雅婷.智媒環境下新聞編輯實踐教學創新性研究[J].新聞傳播,2020(21):65-67.
[5]楊曉杰.智媒時代傳統新聞編輯工作的挑戰與變革[J].傳播力研究,2019,3(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