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馬青,女,回族,寧夏銀川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金融與經濟研究。
摘要:寧夏葡萄酒產業具備產業資源、產區聲譽、產品質量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優勢,但還面臨諸如知名度、市場認可度、成本價格和宣傳策略等方面的挑戰。本文旨在通過資源行動的視角分析寧夏葡萄酒產業在現實限制因素如生產成本、稅率和產業規模無法在短期內改變的客觀條件下,如何運用現有資源杠桿撬動更多潛在的優勢資源、縮小資源差距;在優勢資源和弱項相互重疊的情況下,如何將弱項剝離出資源結構以實現結構的升級。本文認為應當調動結構內的優勢資源因素來弱化短板,注重多方合作和持續創新,增強產業鏈的協同效應,為寧夏將葡萄酒打造為特色優勢產業的行動路徑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特色農業;資源行動;資源編排;葡萄酒產業
近年來,葡萄酒產業在寧夏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定位不斷上升,產業規模迅速擴大,如何正確看待寧夏葡萄酒所具備的競爭優勢、準確把握并合理應對所面臨的挑戰,是本文關于提升寧夏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的核心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寧夏時指出,寧夏要把發展葡萄酒產業同加強黃河灘區治理、加強生態恢復結合起來,提高技術水平,增加文化內涵,加強宣傳推介,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綜合效益。寧夏回族自治區十三次黨代會將葡萄酒產業作為加快寧夏高質量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以及實施特色農業提質計劃的重要一環。
一、研究概述
(一)核心概念
資源行動是管理者為實現價值創造和競爭優勢所開展的資源管理行為,強調管理者在企業資源構建、組合和利用中的關鍵作用。[1]資源行動視角可以更好地闡釋企業通過運用所占有的資源實現產業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機制。產業升級與區域經濟發展間有兩種互動機制:一是產業升級通過結構優化、產業資源提升和價值轉換的方式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二是區域經濟發展會從經濟增長、經濟結構和經濟質量層面促進區域產業升級。產業資源的提升可以使企業發揮自身的經營管理優勢去配置產業資源,從而提高產業的產出效益。[2]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資源行動除了受組織內生因素的影響之外,也會受到外部制度層面的影響。基于制度情境視角,政策情境和市場情境作為外部情境因素推動了資源行動由 “拼湊”到 “協奏” (編排) 的演化過程;管理者的戰略認知結合政策情境和市場情境所對應的機會以及任務復雜程度,匹配企業自身的資源存量,傳導了制度情境對資源行動演化的作用;制度情境、戰略認知和資源行動演化之間存在密切的互動機理。資源編排結合資源管理和資產編排的理論,著重研究管理者如何基于資源行動增強企業競爭優勢。
為了更好地闡明管理者在基于資源的邏輯中的作用,Sirmon等將資源管理定義為綜合性的過程,包括資源的結構化整合和利用,旨在為客戶創造價值并為公司帶來競爭優勢。Ahmed、Kilika和Gakenia將動態資源編配框架定義為企業資源和管理能力的整合,提出動態資源編配作為模型輸入,通過資源積累、資源編配和管理能力的綜合效果,對組織彈性產生影響。[3]企業彈性和可持續競爭優勢的最終來源不一定來自企業現有資源的積累,而是通過管理層如何動態地混合和編配現有資源,從而創造出一種最優的能力來源,用于創造和維持企業價值并產生社會價值。
(二)核心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葡萄酒產業熱度的不斷上升,關于中國葡萄酒行業發展的歷史脈絡、前景探索和應對風險挑戰的對策已有探討。國際葡萄酒協會 (簡稱OIV) 年度報告指出,2022年中國釀酒葡萄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三位;2012—2022年10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第五至第八大葡萄酒進口國、第五至第六大消費國。同時,中國的葡萄酒生產大國地位自2012年逐年下降,2021年降至第12位,出口排名則處在世界第34—62位。穆維松等從全球和中國兩個尺度分析中國葡萄酒產業出現的下行趨勢和中國葡萄酒市場的偏好及特征,認為目前全球葡萄酒產銷量均處在歷史低位,中國葡萄酒產量和消費量也顯著下跌。中國消費者對葡萄酒感官屬性的偏好呈現多元化、差異化特征,對葡萄酒外部屬性的偏好呈現包裝小型化、消費隨意化以及價格偏好場景化的特點;銷售渠道的便利性、品類多樣性和質量可靠性是影響消費渠道選擇的主要因素。[4]胡文效、胡舒曼從生產和消費的關系角度分析了中國葡萄酒行業當前所面臨的困境,提出中國葡萄酒業沒有正確處理葡萄酒這類特殊消費品的生產與消費的關系,生產企業注重銷售和不動產,輕視終端消費和消費引導;而消費動力不足也制約了葡萄酒生產和行業的發展。[5]
對于寧夏葡萄酒發展面臨的挑戰,有觀點認為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的生產端和消費端存在信息共享不暢、葡萄酒價格偏高、營銷渠道及方式單一,在大眾消費群體中品牌知名度不高等問題。[6]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品牌知名度美譽度不高、影響力不強、市場占有率低等問題嚴重制約寧夏葡萄酒產業的高質量發展。[7]此外,從知網檢索結果來看,對我國葡萄酒產業發展動態的學術研究成果顯著少于媒體報道,學術研究也較多偏向技術領域,如葡萄酒釀造工藝、葡萄酒質量評估和葡萄種植技術等。在關于寧夏葡萄酒產業、賀蘭山東麓寧夏產區的研究中從市場視角、地方視角和管理視角展開的學術研究明顯不及自然科學研究成果的規模。
二、策略分析
本文的理論分析框架借助Hitt等基于資源行動邏輯提出的利用資源要素、通過資源編排來擴大資源杠桿和競爭優勢、最終獲得正向結果的企業策略模型。[8]在該模型中,先輸入環境要素、組織資源和個體資源進入資源編配過程。環境豐裕有利于獲取資源和發現機遇,同時也能夠利用這些資源和機會創造競爭優勢。組織追求環境的豐裕度,指的是特定環境中能夠支持持續增長、穩定性和長久生存的資源水平。高環境豐裕度使企業既能夠獲取原材料、資金、勞動力和客戶等資源,也能獲取特定行業或地理區域的內隱知識等無形資產。掌握這些資源為企業獲得競爭優勢提供了必要條件,但要擴大和持續利用這些優勢,企業還需采取進一步的行動,繼而進入資源編排的過程。[9]資源編排完成后進入企業戰略輸出流程,通常輸出的正向結果是創造個體和社會價值,包括財富價值、社會認同度、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等。
為了使模型能夠更精確地分析寧夏葡萄酒如何借助資源行動驅動產業發展,本文在Hitt企業策略模型的基礎上引入符合寧夏實際情況的資源要素、資源編排過程和期望輸出的效益,具體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
1.環境要素:寧夏葡萄酒莊數量規模、釀酒葡萄種植面積、賀蘭山東麓產區特性、寧夏口岸和銀川綜合保稅區等。
2.組織資源:寧夏為打造葡萄酒產業制定的支持政策和目標規劃、葡萄酒生產設備進口關稅、葡萄酒課稅和出口關稅、面向國內外的葡萄酒展銷平臺和交流活動等。
3.個體資源:葡萄酒品牌聲譽和價值、葡萄酒釀造工藝和品質、酒莊資產附加值和旅游吸引力、出口和海外渠道、生產成本等。
4.資源編排:整合優勢資源,撬動更大的產業資源,減小資源弱項的影響。
5.社會效益:區域經濟發展、工人和農民收入水平提高、就業機會增加、產業結構升級等。
6.組織效益:寧夏葡萄酒產業聲譽提高、葡萄酒產業體量穩定、投資吸引力增強、管理水平提升等。
7.個體效益:企業收益增加、市場競爭力增強、市場份額擴大、企業規模擴大、生產成本下降等。
在該模型中,輸入的優勢資源以 “+”示意,資源弱項標識為 “-”,期望輸出的正向結果 (效益) 標識為 “+”。具體流程如下:
輸入:環境要素 (-、-、+、+),組織要素 (+、+、-、+),個體資源 (+、+、-、-)。
輸出:社會效益 (+、+、+、+),組織效益 (+、+、+、+),個體效益 (+、+、+、+)。
模型中環境要素將 “葡萄酒莊數量規模”和 “釀酒葡萄種植面積”標識為 “-”,是指兩者的快速擴張有可能引起諸如自然資源浪費、產品同質化、惡性價格競爭等風險。組織資源中 “葡萄酒課稅和進出口關稅”對寧夏葡萄酒擴大國內市場份額和出口有一定抑制作用。個體資源的 “酒莊資產附加值和旅游吸引力”的負面效果主要體現在有部分葡萄酒企業存在囤地搶地的行為。[10]上述問題在寧政辦發 〔2021〕110號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通知》中作出解釋:“我國對部分國家進口葡萄酒實行零關稅政策,進口葡萄酒對國產葡萄酒市場份額的擠壓進一步加大……產區規劃范圍內有近百萬畝土地權屬復雜,部分產區基礎設施不完備,開發成本高,個別酒莊 (企業) 圈而不建,產區招商引資力度不夠。造成葡萄酒產業核心區至今沒有形成整體連片的葡萄種植格局……受埋土越冬、春季展藤、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盲目限產、國產葡萄酒課稅等因素影響,葡萄園產出效益低,葡萄酒生產成本及市場定價偏高,競爭力較弱。”就寧夏葡萄酒產業現實情況來看,產業資源的優勢和弱項主要由政策包容度、產業規模、生產成本、產品品質、產品稅額和市場份額幾個方面構成。在優勢資源和弱項相互重疊的情況下,需要將弱項剝離出資源結構以實現結構的升級,但受制于現實條件因素,如生產成本、稅率和產業規模無法在短期內改變等,本文認為應當調動結構內的優勢資源因素來弱化短板,以擴大競爭優勢資源為導向進行資源編排并最終獲得正向結果。
三、結束語
在資源行動視角的分析框架下,本文深入探討了寧夏葡萄酒產業的提質策略,針對產業資源、區域聲譽、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優勢與面臨的市場認可度、成本價格等挑戰進行了分析。寧夏葡萄酒產業在擴大國內市場份額和國際市場拓展方面具備一定的優勢條件,但要提高品牌的全國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還需面對市場認可度、成本控制和宣傳策略等方面的挑戰。通過對現有資源的綜合分析和資源行動邏輯的運用,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推動寧夏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策略建議。第一,強化政策支持和區域品牌建設,以促進產區聲譽的提升和市場認可度的增強。第二,優化資源配置,通過合理的資源管理行為,撬動更多潛在的優勢資源,縮小資源差距,以實現產業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此外,加強與全球葡萄酒產區的交流合作,提升寧夏葡萄酒的國際影響力和市場份額。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還應注重多方合作和持續創新,包括提升葡萄酒產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強產業鏈的協同效應,以及加強市場推廣和消費者教育,以期在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的同時,推動寧夏葡萄酒產業的持續、健康和高質量發展。通過這些策略的實施,不僅有助于提升寧夏葡萄酒的市場份額和品牌影響力,也有利于促進寧夏葡萄酒產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就業的增加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金文敏.行動者網絡理論視角下的高中遠程直播教學資源共享協作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22.
[2] 金明星.資源行動視角下旅游目的地品牌生態圈成長路徑及其形成機制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23.
[3] 孫新波,孫浩博.數字時代商業生態系統何以共創價值:基于動態能力與資源行動視角的單案例研究[J].技術經濟,2022,41(11):152-164.
[4] 穆維松,吳曉倩,齊建芳,等.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形勢及市場需求特征分析[J].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22(4):81-89.
[5] 胡文效,胡舒曼.中國葡萄酒生產與消費的關系及供給創新問題探討[J].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22(6):6-11.
[6] 高冬鶴,郭光庭,黑秀玲,等.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市場需求分析[J].農業科學研究,2022,43(4):8.
[7] 張國清.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品牌建設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及對策[J].寧夏黨校學報,2022,24(1):123-128.
[8] 沈力.資源行動視角下農業龍頭企業價值創造機理探究[D].成都:成都大學,2023.
[9] 楊利鵬.資源行動理論視角下農產品供應鏈品牌共建機制研究[D].重慶:重慶工商大學,2023.
[10] 李志剛,宮舒文,彭濤.競合戰略驅動下裂變創業價值創造機制:基于資源行動視角的多案例研究[J].經濟管理,2023, 45(09):8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