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歡 周 娟
(1.西鄉縣中醫醫院外一科,陜西 漢中,723500;2.西鄉縣中醫醫院內一科,陜西 漢中,723500)
胃腸道疾病與患者自身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息息相關,近年來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手術是臨床治療胃腸道疾病的有效手段,但創傷性較大,且術后患者易出現胃腸功能紊亂,加之術后并發癥、疼痛、患者自身心理因素的影響等,均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因此在圍手術期強化護理干預尤為必要[1-2]。快速康復外科(FTS)是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指導下通過協同與整合各種有效的護理措施,以減少手術引起的應激及并發癥,實現快速康復的目的[3]。心理護理通過刺激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來減少負性情緒,提升患者的心理素質,在促進疾病康復方面具有獨特優勢[4]。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FTS的多模式護理聯合心理干預對患者心理狀態及康復效果的影響,現進行如下報道。
選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西鄉縣中醫醫院收治的80例胃腸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受試者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28~72歲,平均年齡(46.53±6.41)歲;受教育年限2~17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1.28±2.75)年;手術類型:腸梗阻手術12例,胃腸修補術20例,胃切除術8例。研究組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30~70歲,平均年齡(45.98±6.23)歲;受教育年限3~18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1.93±2.14)年;手術類型:腸梗阻手術11例,胃腸修補術19例,胃切除術1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西鄉縣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理解,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經臨床相關檢查確診,符合胃腸手術治療指征,患者耐受性及溝通能力良好。
排除標準:①有手術禁忌證;②凝血抑制異常;③處于妊娠及哺乳期;④心電圖異常;⑤精神認知障礙;⑥合并嚴重急性病癥、免疫系統疾病、嚴重器官功能障礙;⑦臨床資料不全。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術前告知患者必要的檢查項目,詢問患者病史、手術史、藥物過敏史等,講解手術方法及流程、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手術配合事項等,指導患者術前6 h禁食、2 h禁飲。完成備皮、腸道準備。術后嚴密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盡早識別術后并發癥并給予對癥處理。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鍛煉,促進病情恢復。疼痛者按需遵醫囑使用鎮痛藥。給予患者飲食指導:術后12 h給予患者少量溫水,24 h后無渣飲食,避免飲用豆漿、牛奶等易產氣食物,待排氣后可給予半流質飲食,再逐漸恢復至正常飲食。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基于FTS的多模式護理聯合心理干預。(1)基于FTS的多模式護理。a.術前綜合評估及準備:術前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詳細記錄患者的基本資料、病情信息、檢查結果、病史、個人體質及護理需求等,以便后期能針對性、有效地開展護理工作,促進術后快速康復。b.健康教育:選擇利于患者接受的溝通方式,根據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有針對性地向患者講解疾病及手術相關知識、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不適感、緩解疼痛的方法、手術預期效果、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等;及時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自身疾病;同時,發放胃腸手術健康知識手冊,及時解答患者及家屬的提問,解除其心理顧慮,提高配合度。c.術后康復:準確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據疼痛分級指導其通過分散注意力、調整呼吸、應用鎮痛藥物來緩解疼痛。向患者講解術后盡早下床活動對促進胃腸功能恢復及切口愈合的重要性,并鼓勵家屬協助患者盡早下床活動。(2)心理干預。術前準確洞悉患者的情緒變化,引導患者學會放松身心,并向其分享臨床手術成功案例以堅定患者的手術信心,消除心理負擔。術后及時告知患者手術已順利完成,避免患者過度猜測,同時引導患者通過調整呼吸、分散注意力的方式緩解不良情緒,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同時積極配合術后康復。鼓勵家屬多陪伴、理解、支持患者,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態,堅定康復信念。
①心理彈性評分變化比較。干預前后采用中文版心理彈性量表(CD-RISC)[5]從堅韌(13個條目)、自強(8個條目)、樂觀(4個條目)3個維度進行評價,共25個條目,滿分100分,評分越高表示心理彈性越好。
②術后康復狀況比較。指標包括術后首次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切口愈合時間、術后疼痛持續時間及住院時間。
③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統計兩組泌尿系感染、急性胃擴張、切口感染及胃腸脹氣等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發生率=(泌尿系感染+急性胃擴張+切口感染+胃腸脹氣)例數/總例數×100%。
④舒適度與生活質量比較。干預前后采用美國舒適護理專家Koleaba的簡化舒適狀況量表(GCQ)[6]從環境、心理精神、生理、社會文化方面評價舒適度,總分112分,評分越高表示舒適度越高;采用胃腸生活質量量表(GIQLI)[7]評價生活質量,總分144分,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差。
⑤護理滿意度比較。患者出院時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8]進行評價,量表分值范圍19~95分。非常滿意:85分及以上;滿意:74~84分;不滿意:73分及以下,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數據描述方式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數據描述方式為[n(%)],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CD-RISC各維度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CD-RISC各維度評分較干預前均明顯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心理狀態評分變化(,分)

表1 心理狀態評分變化(,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
總分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研究組4015.42±2.3741.58±3.17*4.52±1.289.39±1.08*9.63±1.3225.59±2.08*31.53±3.4876.51±4.32*對照組4015.55±2.4131.62±2.33*4.67±1.346.42±1.12*9.08±1.2919.64±1.21*31.47±3.2656.82±3.57*t 0.243 16.0120.512 12.0731.885 15.6380.080 22.221 P 0.809<0.0010.610<0.0010.063<0.0010.936<0.001組別例數堅韌樂觀自強
研究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首次離床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切口愈合時間、術后疼痛持續時間及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術后康復狀況()

表2 術后康復狀況()
組別例數首次排氣時間(h)引流管拔除時間(h)首次離床時間(h)腸鳴音恢復時間(h)術后疼痛持續時間(d)切口愈合時間(d)住院時間(d)研究組4024.25±5.5328.72±3.1425.62±4.1718.74±4.826.38±0.914.85±1.176.78±1.14對照組4041.48±6.7237.68±4.2632.38±5.6540.27±5.468.21±1.346.43±1.229.53±1.62 t 12.521 10.708 6.088 18.696 7.145 5.912 8.780 P<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并發癥發生率 [n(%)]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GIQLI評分與GCQ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GCQ評分較對照組高,GIQLI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GCQ評分與GIQLI評分變化 (,分)

表4 GCQ評分與GIQLI評分變化 (,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GIQLI評分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研究組4072.42±6.3893.18±5.76*98.35±5.3461.46±4.13*對照組4071.17±5.7282.75±4.64*99.27±4.8173.25±3.74*t 0.923 8.9190.810 13.383 P 0.359<0.0010.420<0.001組別例數GCQ評分
研究組護理總滿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護理滿意度 [n(%)]
胃腸手術是臨床治療胃腸疾病的有效手段,但該手術時間長,加之麻醉藥物影響、組織損傷等因素,常會給機體造成明顯的應激,且術后易出現胃腸功能異常,甚至引發一系列并發癥,術后恢復緩慢,不利于生活質量的提高[9]。另外,術前長時間的禁食、禁飲、術后疼痛、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自身情緒因素等均會增加術后不適感,不僅會增加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還會延長術后康復時間。因此,需在胃腸手術護理中需選擇更為有效的護理方法,以最大限度消除影響術后康復的不利因素[10]。以往常規護理僅在術前簡單地進行術前準備,告知患者相關配合事項,機械性執行醫囑,易忽略患者的實際需求,在促進術后康復方面效果欠佳。FTS是由臨床醫師、護士、麻醉師、康復師等相關工作人員共同組織的團隊護理方式,旨在通過優化圍術期各項有效的護理干預來減少手術所致的創傷性應激,減少術后并發癥,從而獲得良好的康復效果[11-12]。基于FTS的多模式護理則是在FTS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術前綜合評估及準備、健康教育、術后康復、飲食指導以準確、全面掌握患者情況,滿足患者的知識需求,術后早期活動及進食,預防術后并發癥以加快術后康復速度[13-15]。心理干預充分考慮患者的心理需求,在情緒調節方面給予患者指導,從精神層面給予患者鼓勵及支持,使患者更加自信、樂觀,從而緩解疼痛,積極參與術后康復[16]。
該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患者CD-RISC各維度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CD-RISC各維度評分較干預前均明顯升高,且研究組更優(P<0.05)。究其原因,心理干預有效幫助患者消除心理負擔,通過分散注意力、分享手術成功案例等糾正患者的不良心態,樹立康復的信心。而常規護理未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在改善心理狀態方面作用欠佳,與張麗君等[4]、王啟[5]報道一致。
該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首次離床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切口愈合時間、術后疼痛持續時間及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短(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基于FTS的多模式護理聯合心理干預有效滿足了患者的知識需求,幫助患者正確看待自身疾病,同時強化術后病情干預,最大限度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使患者認識到積極參與術后康復運動、早期進食等可有效促進胃腸功能恢復。另外,心理干預可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心及依從性,從而有效縮短術后康復進程及住院時間。鄭妍[11]在“快速康復護理對胃腸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及并發癥影響分析”中報道稱,快速康復護理可有效縮短胃腸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陳彩芳[13]研究表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下多模式護理可有效縮短胃腸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與本研究所報道的結果一致。
該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GCQ評分較對照組高,GIQLI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究其原因,基于FTS的多模式護理聯合心理干預強化了患者術后疼痛干預,糾正了患者的不良心態,從而提高了患者舒適度。此外,基于FTS的多模式護理聯合心理干預縮短了患者術后康復進程,從而提高了生活質量。
該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總滿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原因可能與基于FTS的多模式護理聯合心理干預有效滿足了患者的實際護理需求,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促進了術后快速康復,從而提升了患者的滿意度。余瑾[12]研究表明,快速康復護理可有效減輕患者的心理情緒,提升護理滿意度,與該研究報道一致。
綜上所述,基于FTS的多模式護理聯合心理干預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減少術后并發癥,縮短術后康復進程,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及生活質量,患者滿意度高,值得在胃腸手術患者護理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