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衛民 劉天霞
摘要:為推動中醫針灸技術在寵物臨床上的應用,查閱大量文獻發現,古老的中醫針灸已經越來越受到海外人士的喜愛,有了現代科技的加持,不僅揭開了針灸奧秘的冰山一角,更促進了針灸的傳播。相信針灸在寵物臨床上同樣會越來越廣泛應用。
關鍵詞:中醫;針灸;寵物
確切的考古研究發現,中醫針灸起源于5000~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至《黃帝內經》已經形成系統的理論,及成套的應用經驗。到2017年2月,世界衛生組織在其大堂樹立起一座青銅針灸雕像,標志著針灸全球化時代的到來,65個國家承認了針灸的法律地位,129個國家的報告顯示,80%的國家承認針灸的使用。針灸因其有效性、安全性及治療的簡捷方便,已經成為最主流的傳統醫學。針灸的廣泛應用及大量研究,也促使針灸從經驗主義完成了向循證醫學的轉變。針灸的傳統領域大部分是應用于疼痛的治療,不僅治療疼痛的范圍不斷擴大,而且已經發展到其他領域,如腫瘤學、急診科、耳科,甚至精神疾病領域。美國國家圖書館下屬的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的生物醫學信息檢索系統發現,2011—2020年的十年間,有1 398篇針灸臨床研究文章發表,其范圍涵蓋骨骼系統和結締組織、神經系統、疼痛、皮膚、內分泌、腫瘤等22個方面的問題和疾病治療。
中醫針灸開枝散葉向全世界發展的同時,無數專業人士對它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1 對神經系統的作用
針灸是傳統醫學中重要且神奇的治療方法,運用不同手法針刺特定的穴位,達到調整臟腑氣血,維持并糾正人體組織內環境的平衡,進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雖然運用現代科技的各種手段進行研究,到目前為止,仍然不能揭開針灸的奧秘。但用熱像儀記錄針刺前后十二經脈紅外熱圖像,可以清晰記錄到經絡的可視圖像。針刺入皮膚內,與體液接觸,就形成電化學反應,在針的周圍形成電流,進而影響附近的神經叢,引起效應器反應,這就是所謂的得氣。機體產生酸、脹、麻感覺的同時,迅速引起相應臟腑器官的變化,同時也對神經系統本身產生影響。如果針刺合谷穴或者足三里穴,則顯示α波抑制,β波增強,提示大腦皮層興奮加強。而且強刺激會產生抑制,弱刺激會產生易化效應,說明這種反應是雙向的。另有研究發現,電針治療后,能使皮層腦源性神經生長因子(BDNF)在12h內保持較高水平,相應時段持續治療,可使BDNF在相應時段內保持較高水平,促使梗死灶周圍神經元再生。針刺“人中+承漿”,“內關+尺澤”會減少乙酰膽堿(Ach)的釋放,進而保護大腦皮層免受傷害。
2 在惡性腫瘤中的作用
現代醫學對于惡性腫瘤發生機理的解釋及治療療效,均沒有令人滿意的結果。傳統醫學認為“四時八風之客于經絡之中者,為瘤病者也”——《靈樞-九針論》,其基本機理就是正氣不足,臟腑功能失調,氣機不暢引起擁堵造成的。而針灸正是通過調整氣血,舒經活絡,促進氣血運行暢達,治療腫瘤疾病。現代科技研究證明,針灸癌痛點,配合遠端取穴,如合谷穴,可以促進患者體內β-內啡肽(β-EP)(疼痛刺激下由垂體釋放的內阿片肽之一)的合成與分泌,從而改善癌痛,提高淋巴細胞免疫力,進而治療癌癥。針灸不僅能發揮調理氣血的功能改善癌性疼痛,還能通過補氣,陪護元氣而改善癌性疲勞。運用醒腦開竅針法,配合相應技法,而達到醒腦開竅,養心調神,疏肝解郁,改善腫瘤疾病帶來的相關抑郁情緒,從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
3 對抑郁癥的治療作用
傳統中醫對抑郁疾病有詳細的解釋,并有完整的治療方案。《黃帝內經》首先提出“五郁”學說,并認為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等五郁,都是因為五氣過剩或者不足引起的氣機升降失衡紊亂所致。后代名家均有詳細論述。如張仲景對“臟燥”的描述,朱丹溪《丹溪心法-六郁》等。七情內傷,情志不暢,肝失條達,郁結成病,進而影響心,腎脾。調理氣機,疏肝理氣是治療抑郁癥的基本原則。梳理氣機,導引氣血升降正是中醫針灸的特長。現代科技研究發現,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依賴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既HPA軸),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既HPT軸),下丘腦-垂體-性腺軸(既HPG軸)。抑郁癥狀況下,HPA軸比較興奮。針刺肝俞、心俞、百會等穴,可以明顯降低HPA軸的興奮性。針刺印堂,百會,四神聰等穴,也可以明顯提升5-羥色胺(5-HT),多巴胺(DA)的水平,積極提升情緒。針刺百會、大椎、神庭、水溝等穴,明顯可以提升腦部海馬組織的多巴胺水平,對情緒形成積極的影響。大量臨床研究發現,針刺百會、內關、安眠、中都、三陰交及太沖等穴位,療效顯著。選取六神門(神門,神藏,神道,神封,四神聰,神庭)艾灸,艾條懸吊穴位上方,每次5 min。改善癥狀效果顯著。
4 對眼干燥癥的治療作用
眼干燥癥(ophthalmoxerosis,俗稱干眼病)的具體病變過程不詳,主要癥狀為淚膜穩定性下降和眼表微環境失衡,即角結膜干燥。西醫對于眼干燥癥,沒有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段。中醫則認為“液竭者目澀”(《龍樹菩薩眼論-目澀侯》)揭示了眼干燥癥的病機病癥及治療方向。明代徐春甫《古今醫統大全》“血病則目病”。清代顧錫《銀海指南-六氣總論》“外感六淫”均可致目病,無數針灸名家有豐富的治療理論及實踐,如晉代皇甫泌的《針灸甲乙經》中就有專門論述,及用臨泣穴治療的記載。如鄭氏針法(針灸名家鄭魁山教授發明)“溫通針法”“進火補針法”“涼瀉針法”“喜鵲登梅法”“二龍戲珠法”針刺風池穴及其配穴。源出《靈樞-無亂篇》的“導氣針法”,出自明代徐鳳的《針灸大全——金針賦》的“納氣針法”,針灸名家張仁的“濡潤神珠針刺法”,李宗仁教授發明的“滋陰潤目法”等。同時,針刺眼周圍穴位,太陽、睛明、攢竹、絲竹空等穴,配合遠端取穴,合谷、三陰交、太沖等穴,另外配合中藥杞菊地黃丸,達到1+1≥2的放大效果。動物干眼模型發現,電針眼周穴位,可以通過調節α7煙酰型乙酰膽堿受體(nAchR)及抑制核因子(NF)-kB信號通路,減少眼干燥癥的炎癥反應。
5 針灸在治療癲癇中的作用
傳統中醫認為,癲癇可以分為“癲”“癇”“狂”,發病的原因是臟腑失調,氣機紊亂,痰濁阻滯,風陽內動所致。治療的原則是豁痰熄風,安神開竅。現代研究發現,海馬神經元凋亡,是癲癇發作的病理特征。而神經元凋亡是有多種途徑調控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酶B(PI3K/Akt)信號通路,主要參與調節細胞的增殖、分化、抗凋亡等。針刺“百會”“大椎”穴,可明顯上調戊四氮(PTZ)致癇大鼠海馬CA1、CA3區PI3K/Akt蛋白表達量,并有效拮抗神經元凋亡。針灸可以抑制神經元凋亡的執行因子半胱氨酸-3的表達,同時,調控B淋巴細胞瘤-2(Bcl-2)中的抗凋亡蛋白升高,促凋亡蛋白下降。同時,也能改善腫瘤抑制基因(P53)的水平,進而抑制神經元的凋亡的同時,還能促進損傷神經元的修復。電針“太陽”透“百會”可以抑制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的高表達,減少神經元的損傷。針刺“百會”“大椎”“足三里”可以促進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CF)的高表達,進而促進損傷神經元的修復及再生。
6 針灸在肥胖疾病治療中的作用
傳統醫學認為,肥胖為三種類型“腘肉堅,皮滿者,肥。腘肉不堅,皮緩者,膏。皮肉不相離者,肉”——《黃帝內經-衛氣失常》。并認為痰濕內阻,日久生瘀,氣機失常。治療的原則是祛濕化痰,活血化瘀,消脂化濁。現代醫學認為,熱量蓄積,是肥胖的物質基礎。具體的肥胖機理,一方面是胰島素的分泌及利用不足,胰島素抗體及脂肪組織分泌的瘦素對胰島素的拮抗,另一方面是糖脂代謝紊亂。雖然如此,鑒于動物機體的復雜性,仍然沒有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及藥物。而古老的針灸療法,再次展現出神奇的魅力。電針治療陰陵泉、三陰交、足三里、豐隆、曲池、天樞、中脘、水分、關元等穴位,能顯著降低人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值、胰島素抗體及瘦素含量。另外,電針中脘、氣海、滑肉門、外陵、府舍、大橫、脾俞、胃俞或者電針水分、關元;天樞、水道;腹結、帶脈;足三里、豐隆,每次一組,雙側對側取穴,兩組穴位交替應用。或者脂肪厚處,羊腸線埋線治療等。均有顯著的減肥治療效果。
不僅如此,針灸還在骨科、傷科、內分泌、婦科、產科、耳鼻喉、有毒動物咬傷等廣大疾病領域廣泛應用。
7 針灸在寵物臨床中的應用
鑒于寵物身體穴位特殊性,及寵物保定的需要,針灸在寵物臨床上應用范圍有限。比較普遍的應用僅見于神經肌肉系統的疾病治療。如犬貓后肢運動障礙,主要癥狀是跛行,后肢無力,主要穴位是陽關、關后、百會、二眼、環跳、陽陵泉、后三里、六縫等穴,白針、電針均可。隨著時代的發展,相信針灸在寵物眼干燥癥、肥胖疾病、癲癇疾病、抑郁癥疾病、惡性腫瘤疾病及其他疾病治療中均有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LIU BAOYAN ,CHEN BO,GUO YI, et al. Acupuncture - a national heritage of China to the world: inter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advances from the past decade[J].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2021,1(2):65-73.
[2] 張娜,林璐璐,黃金,等.從神經調控療法研究進展分析針灸醫學的新發展[J].中華中醫藥雜志,2021,36(6):3532-3536.
[3] 王銳卿,賈春生.現代針灸學科理論體系的創新與基本框架構想[J].中國針灸,2022,42(10):1170-1176.
[4] 胡斌,馬巧琳,祁帥黨,等.近10年《傷寒論》中針灸相關內容研究進展[J].中國民間療法,2022,30(14):114-116.
[5] 李炯鎮,田明秀,金美崗.淺談針刺療法對神經系統對神經系統的作用[J].天津中醫藥,2019,36(1):93-95.
[6] 趙靜雪,李杰.針灸在惡性腫瘤治療中的作用及特點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2,3(6):99-103.王功命,梁嘉儀,顧意鳴,等.針灸治療乳腺癌相關癥狀的研究進展[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2,30(23):229-233.
[7] 馬育軒,朱藝霞,寧宇,等.針灸治療抑郁癥研究進展[J].針灸臨床雜志,2023,39(3):106-109.滕迎春.抑郁癥的針灸研究進展[J].臨床和實驗影響雜志,2007(4):176-177.
[8] 李彥蘭,張津華.情志調欲法結合艾灸治療腦卒中抑郁癥60例[J].光明中醫,2022,37(6):950-952.
[9] 耿玉倩,牛睛,劉昳.針灸治療干眼研究進展[J].亞太傳統醫藥,2023,19(1):235-239.
[10] 程佳莉,趙耀東,魯紅燕,等.干眼癥針刺診療研究進展[J].中醫臨床研究,2021,13(23):137-139.
[11] 李宇航,程為平,閆慈愛,等.針灸治療癲癇機制的實驗研究進展[J].環球中醫藥,2023,16(4):808-816.
[12] 孫健,陸秉慧,曾志平,等.電針配合穴位埋線對腹型肥胖患者糖脂代謝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13.32(5):365-367.
[13] 謝文博,宋紅梅,李淑閩.肥胖癥發病及針灸治療機理研究進展[J].按摩與康復醫學,2022,13(14):50-52.
[14] 馬寧,劉佳惠,趙瑋瀅,等.基于代謝組學技術的針灸效應機制研究進展及展望[J].上海中醫藥雜志,2022,56(12):87-90.
[15] 岳虹妤,李珊珊,李翔,等.針灸用于加速康復外科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22,29(7):153-156.
[16] 劉鐘杰. 針灸在寵物臨床上的應用[C]//中國畜牧獸醫學會(Chinese Association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第三屆中國獸醫臨床大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12:82-84.
[17] 吳昆泰.寵物針灸新思維經驗總結[J].中國動物保健,2020,22(5):84.
[18] 宗振平,尹朋,萬長榮,等. 獸醫針灸術在犬病治療上的應用[C]//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中獸醫學分會.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中獸醫學分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13:46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