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珊,謝優霞,黃鳳榮
(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廣東 深圳 518000)
真菌性外耳道炎為常見的耳鼻喉科疾病之一,是由真菌侵犯外耳道導致的炎癥疾病[1]。臨床表現主要有聽力減退、耳鳴、外耳道皮膚充血腫脹或有少量滲血等。真菌大多數具有特征性的表現,如灰白色、灰黃色、灰黑色的粉末狀、顆粒狀、片狀分泌物,更有部分表現為典型的真菌孢子及真菌絲。臨床上外耳道沖洗是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傳統的治療方法,隨著耳內鏡在耳鼻喉科門診的普及應用,耳內鏡下清理也成為一種常用的治療方法[2]。臨床上,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常被用于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3]。為探究耳內鏡下清理聯合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療的療效,特對2022 年7 月至12 月于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的100 例初次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資料收集均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參與者自愿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將2022 年7 月至12 月于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的100 例初次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試驗組(n=50)及對照組(n=50)。試驗組男、女分別為35 例、15 例,年齡20 ~ 56 歲,平均(36.58±5.21)歲,病程3 ~18d,平均(9.83±3.27)d;對照組男、女分別為28 例、22 例,年齡21 ~57 歲,平均(37.61±5.14)歲,病程3 ~20 d,平均(10.16±3.15)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知情并愿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4]:排除心、肝、腎區不適者;排除存在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者;排除資料不全者。
(1)對照組:以溫生理鹽水裝滿容量為30 mL 的注射器,沖洗外耳道痂皮及分泌物,1 周后復診時再次進行沖洗。聯合給予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療。
(2)試驗組:使用耳內鏡檢查外耳道,以負壓吸引及中耳鑷等清除外耳道真菌霉苔、分泌物等,于1 周后復診時再次行耳內鏡下檢查及治療。聯合使用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療[5]。
(3)兩組患者均于外耳道涂擦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2 次/d,7 d 為1 個療程,兩組均治療14 d。
(1)治療總有效率:外耳道清潔干燥,臨床癥狀消失且真菌涂片陰性為顯效;外耳道清潔,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且真菌涂片陰性為好轉;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有加重趨勢,且真菌涂片陽性為無效。總有效率 =(顯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2)不良反應:治療期間頭暈、耳鳴、外耳道紅腫。
(3)復發率:復發率=復發例數/總例數×100%。
(4)隨訪期間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6]對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該量表包含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等8 個維度,單項維度評分0 ~ 100 分。
(5)臨床治療滿意度是由患者對治療效果進行滿意度評分,80 ~100 分為滿意,50 ~79 分為基本滿意,<5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 ×100%。
采用 SPSS 21.0 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用±s 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高于對照組的56.00%(P<0.05),如表1 所示。

表1 比較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n(%)]
兩組均無嚴重不良反應,對照組治療期間出現5 例外耳道紅腫、3 例頭暈、2 例耳鳴,試驗組治療期間出現5 例頭暈,均不影響正常生活及工作。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 10.00%,對照組為 20.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所示。

表2 比較試驗組與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n(%)]
治療后隨訪6 個月,對照組總復發率30.00%,試驗組總復發率12.00%。兩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3 所示。

表3 比較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隨訪過程中復發率[n(%)]
治療后,試驗組總體生活質量表現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4 所示。
表4 比較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生活質量(分,±s)

表4 比較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生活質量(分,±s)
分組對照組(n=50)試驗組(n=50)t 值P 值治療后生理機能81.24±2.2695.25±2.2531.064<0.001生理職能82.36±2.3694.43±2.1826.565<0.001軀體疼痛80.09±2.1595.21±1.4641.138<0.001一般健康狀況79.68±2.5096.55±2.5033.740<0.001精力81.82±2.2894.45±3.1423.014<0.001社會功能83.13±3.1396.37±2.1028.838<0.001情感職能80.29±2.0992.20±2.1628.019<0.001精神健康81.20±2.0394.68±2.6828.351<0.001
試驗組與對照組的治療滿意度分別為94.00%、84.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5 所示。

表5 比較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滿意度[n(%)]
真菌性外耳道炎作為較為常見的一種感染性疾病,致病菌包含根霉菌、青霉素菌等,部分患者因合并感染細菌引起疾病,臨床治療比較困難。在耳內鏡下清洗后,可聯合使用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進行治療[7-8],此方法不受耳道腫脹或狹窄的影響,可以均勻分布膏體,藥效持久,操作簡單,效果顯著。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為吡咯類抗真菌藥,為咪康唑的去氯衍生物。該藥物中的硝酸益康唑和曲安奈德共同作用,可抑制真菌的三酰甘油和磷脂的生物合成,以及氧化酶和過氧化酶的活性,細胞內過氧化氫積聚,使細胞亞微結構變性和細胞壞死。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結果表明初次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采用耳內鏡下清理聯合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療,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也能降低復發率,促使患者病情得到明顯改善。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依次為90.00%、56.00%,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隨訪6 個月,試驗組總復發率為 12.00%,低于對照組的30.00%,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耳內鏡下清理聯合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療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復發率;此外,試驗組總體生活質量在治療后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該種治療方案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為了進一步推廣耳內鏡下清理技術,提高耳科醫師及科室人員對耳內鏡的操作及上藥方法掌握熟練程度,特實施此次研究并舉辦學習班,使廣大耳科醫師及科室人員通過此次學習,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內耳病變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的痛苦和負擔,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患者康復效果。
總之,耳內鏡下清理聯合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用于治療初次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降低治療后6 個月內的復發率,提高生活質量,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