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華
(常寧市中醫醫院,湖南 常寧 421500)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研究發現,冠心病在進行性發展的過程中,極易因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而引發心肌缺血及心肌損傷,導致心臟收縮、舒張功能受損,進而引起心力衰竭[1]。冠心病心力衰竭對患者的健康、生命安全及生活質量影響較大,因此,盡早發現并給予有效治療十分關鍵。在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療中,常用的藥物種類較多,每一種都有各自的優勢及不足,在臨床治療中,需要通過不斷實踐,合理調整治療藥物,才能達到理想的疾病控制效果[2]。硝酸甘油的主要作用是擴張血管,促進血液流通,恢復心臟正常供血,減輕心臟負擔。纈沙坦作為一種血管緊張素Ⅱ(Ang Ⅱ)受體拮抗劑,其作用是抑制血管收縮,降低血壓,從而保護心功能[3]。低分子肝素鈉作為一種抗凝藥物,可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療,通過抗血小板聚集減少血栓形成,從而改善血流動力學。這三種藥物具有不同的藥理作用,相關研究將三者聯合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療,被證實切實有效[4]。基于此,本次研究以100 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為試驗對象,就硝酸甘油、纈沙坦聯合低分子肝素鈉治療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進行探討分析,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
篩選本院2022 年5 月—2023 年4 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0 例,以入院順序分組,各50 例。對照組,男28 例、女22 例,年齡46 ~77 歲,平均(55.36±4.85)歲;冠心病病程4 ~17 年,平均(12.02±3.65)年。觀察組,男26 例、女24 例,年齡47 ~79 歲,平均(56.48±5.27)歲;冠心病病程3 ~16 年,平均(11.98±3.24)年。兩組整體年齡分布廣泛且平均,樣本具有群體代表性。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患者有明確的冠心病病史;患者有氣喘、發紺、下肢凹陷性水腫等癥狀;臨床確診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認知正常,配合度高;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者;精神疾病、認知異常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不耐受者;肝腎功能異常者。
入院后,針對患者呼吸困難癥狀,采取吸氧治療;針對氣喘癥狀,采取平喘治療;針對痰多、黏稠不易排出癥狀,采取祛痰治療,同時給予血管擴張治療。另外,還要根據患者的具體表現,使用利尿劑、抗生素及強心劑等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采用硝酸甘油(廠家:河南潤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7216)治療,將10 mg 藥物與250 mL 5% 葡萄糖溶液混合,進行靜脈滴注,滴速10 ~25 滴/min。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纈沙坦(廠家:哈藥集團三精明水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0034)與低分子肝素鈉(廠家:齊魯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00095)治療。口服纈沙坦,1 片/次,1 次/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鈉,5000 IU/次,2 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14 d。
(1)臨床療效。顯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較入院時明顯減輕,心功能改善2 級以上;有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較入院時有所減輕,心功能改善1 級或2 級;無效:未達上述標準。顯效率+有效率=總有效率。
(2)心功能。治療前后,采用飛利浦超聲診斷儀測定心功能指標,包括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室短軸縮短率(LVFS)及左室射血分數(LVEF)。
(3)心肌損傷標志物水平。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置于無菌試管中,用離心機以3000 r/min轉速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BS-850 型全自動分析儀(邁瑞公司)檢測血清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Ang Ⅱ、肌鈣蛋白T(cTnT)水平。
(4)用藥安全性。統計用藥期間患者出現的頭暈頭痛、出汗、低血壓及胃腸道反應等不良反應,定期檢測患者的肝腎功能、血脂、血糖及心電圖,觀察是否有異常情況。
以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符合正態分布時,計量數據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數據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8.00%,對照組84.00%,相對比,觀察組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兩組治療前LVEDD、LVFS、LVEF 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LVEDD 小于對照組,LVFS、LVEF 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對比(±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對比(±s)
LVEDD(mm)LVFS(%)LVEF(%)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5063.0±8.448.3±4.819.0±5.536.5±4.033.0±4.643.6±6.4對照組5062.4±7.653.7±5.719.3±6.430.4±4.632.1±5.139.0±5.7 t 值0.3274.4670.2196.1690.8083.309 P 值0.745<0.0010.827<0.0010.4220.001
兩組治療前NT-proBNP、Ang Ⅱ、cTnT 水平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NTproBNP、Ang Ⅱ、cTnT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心肌損傷標志物水平對比(ng/L,±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心肌損傷標志物水平對比(ng/L,±s)
組別例數NT-proBNPAng ⅡcTnT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501510.0±20.5712.1±14.7130.6±9.6108.1±6.890.8±5.864.5±3.6對照組501513.3±23.7785.5±17.4130.0±11.2117.7±8.191.4±6.473.2±5.4 t 值0.64919.8640.2515.5960.4288.264 P 值0.518<0.0010.803<0.0010.670<0.001
用藥監護期間,兩組均未出現肝腎損傷及血脂、血糖、血壓、藥源性心功能異常表現,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0%,對照組為6.00%,組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用藥安全性對比
心力衰竭是冠心病引起的并發癥,其發病原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后血管內皮受損,引起血小板聚集,導致心肌缺氧、缺血。近年來,由于人口老齡化,冠心病的發生率也在不斷升高,這對老年人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脅[5]。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因眾多,目前尚無有效的治愈手段。現階段,本病的主要治療方案是防止或延遲心肌重塑、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通常以利尿劑緩解水腫癥狀,使用抗炎藥物減輕患者的心肌負荷,使用強心劑提高心肌的收縮力,從而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及心功能得到改善[6]。
硝酸甘油的主要作用是擴張外周靜脈和動脈,減少外周阻力,防止血液滯留在外周血管中,從而增加回心血量,降低左室的舒張末壓[7]。硝酸甘油還可促進一氧化氮的生成,而一氧化氮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對冠狀動脈的舒張發揮維持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因此,在醫學領域,一氧化氮被稱作“內源性血小板聚集、黏附抑制劑”[8]。文獻報道,一氧化氮的主要作用是擴張外周靜脈和動脈,防止血液滯留在外周血管中,以促進心肺缺血區的血流恢復,降低心臟前后負荷,減少心肌耗氧量,增強心臟的收縮力,從而提高患者的心功能[9]。因此,硝酸甘油在改善心肺循環、降低肺動脈高壓及血液黏稠度方面的效果顯著,并對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纈沙坦是一種良好的血壓調節藥物,其主要作用機理是:具有血液循環的短時程和組織長期的抑制效應,可抑制甲狀腺激素的釋放,減少醛固酮的分泌,增加腎血流量,改善水鈉潴留,從而綜合抵消Ang Ⅱ的生理效應[10]。另外,纈沙坦可對AT1 受體發揮拮抗作用,在降壓的過程中,也可抑制心肌重塑,促進Ⅱ型膠原纖維的形成,減輕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提高心功能[11]。低分子肝素鈉是一種小分子量肝素,由一般的肝素解聚而成,其抗凝、抗血栓等作用與常規肝素存在較大差別[12]。低分子肝素鈉因其吸收好、半衰期長、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應少等優勢,已逐步用于多種心血管疾病的治療當中[13]。一些臨床研究也充分證實,低分子肝素鈉在臨床應用過程中,經皮下給藥作用迅速,且吸收率高達90%。另外,該藥在人體內的代謝速度較慢,可長時間發揮藥效,能夠有效抗凝,且不會影響血小板功能[14]。因此,肝素是一種很好的抗凝、抗血栓形成藥物,將其應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療中,療效值得肯定。
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心功能指標優于對照組,心肌損傷標志物水平低于對照組。其原因主要是:硝酸甘油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臟負荷,保護心功能;纈沙坦能夠發揮血管的形態與功能調節作用,可改善內皮依賴的舒張效應,從而減少或延遲AS 的發生,進而達到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療目的;低分子肝素鈉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能夠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臟舒張及收縮功能,從而減輕心肌損傷。研究發現[15],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使用纈沙坦、硝酸甘油與低分子肝素鈉,能夠有效治療冠心病心力衰竭,推測原因是聯合用藥可發揮降低血液黏度、調脂、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因此,在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常規的吸氧、利尿、抗感染等治療的同時,還要注意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冠狀動脈血流量,抑制心室重構等,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治療目的。另外,本次聯合治療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證實了聯合治療的安全性。
綜上,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硝酸甘油、纈沙坦聯合低分子肝素鈉治療對心功能的改善效果好,可減輕心肌損傷,有效緩解臨床癥狀,且不增加用藥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