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霞,朱玲玲,張梓欣,華成紅
(上海大學附屬南通醫院/南通市第六人民醫院,江蘇 南通 226011)
消毒供應中心主要負責醫療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和滅菌等工作,是醫院重要的器械供應保障部門。醫療器械的清洗消毒質量關系著醫療安全,也是院感防控的重點。從工作流程上看,醫療器械的回收至再次發放涉及較多的風險環節,一旦出現疏忽之處,可能導致器械的清洗或消毒不徹底,或出現器械損壞,這些都會給醫療安全留下安全隱患[1]。為了保證醫療器械的清洗消毒質量,保障患者的醫療安全,需要對工作中的風險進行防控,規范工作人員的操作,進一步提高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2]。細節管理是一種現代化的管理方式,強調重視工作中的細節之處,對潛在的風險進行精準識別并有效防控,及時將管理中的安全隱患消除。基于細節管理理念,消毒供應中心也要重視工作中的細節,消除各種風險事件的誘發因素,保證器械在回收、清洗、消毒等環節均達到標準,從而保障患者的醫療安全[3]。鑒于此,本文就基于細節管理的風險防范措施在消毒供應中心的應用效果進行探討分析。
將2021 年4 月至2022 年3 月我院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工作設置為對照組,將2022 年4 月至2023 年3 月我院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工作設為觀察組。消毒供應中心共有工作人員30 名,其工作時間均在2 年以上,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與經驗;受教育程度:本科12 名,專科8 名,中專10 名;職稱:主任護師1 名,副主任護師2 名,主管護師4 名,護士8 名,內勤工作人員15 名。
(1)對照組。應用消毒供應中心日常管理流程,工作人員遵照工作規范與相關管理要點對醫療器械進行回收、清洗、消毒等工作。
(2)觀察組。在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工作中應用基于細節管理的風險防范措施,內容如下:①組建細節管理小組。成立細節管理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負責統籌組內所有工作及組員的培訓,提升組員的業務能力,將工作內容細節化、職責化[4]。強調細節護理的要點與注意事項,使每名工作人員均能夠獨立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總結以往的管理經驗,分析工作中潛在的風險因素并進行討論,總結規避風險的方法,并制定有效的細節管理措施[5]。②制定細節管理工作流程。全體組員采用“頭腦風暴法”“信息追溯法”和“文獻查閱法”等,認真分析醫療器械在消毒供應中心各個流轉環節潛在的風險因素,從器械的回收開始分析,一直到清洗、消毒、包裝、滅菌和發放等環節。結合科研文獻、護理經驗、科室工作記錄等進行綜合討論,制定詳細的工作流程并粘貼在墻上,用于提示。加強消毒供應中心與各個科室的溝通交流,如手術室、內外科病房、急診科等。③落實工作中的細節之處[6]。第一,器械回收的細節管理。對醫院各個科室需要回收的器械進行詳細記錄,制成“物品明細單”,執行雙份記錄制,分別由科室與消毒供應中心保存。在回收器械時,按照清單上的記錄進行逐一、仔細的清點,保證核對無誤后與科室責任人做好交接。增加現場雙人簽字確認的環節,以避免器械丟失、標簽丟失、種類不相符等情況出現。第二,器械清洗的細節管理。根據器械的特點、精密度等選擇合適的清洗方式,嚴格遵守清洗流程。將清洗流程打印出來張貼在清洗室的醒目位置,并標記好重點內容[7]。提高清洗設備(如新華全自動清洗機)的使用熟練度,細小、精細化的器械需要手工刷洗,以保證清洗質量。增加清洗后現場檢查確認的細節管理,清洗完畢后由兩人進行簽字確認,便于后期的追溯。第三,器械消毒與滅菌的細節管理。根據器械的類型選擇合適的消毒與滅菌方式,操作流程是先消毒后滅菌,在滅菌后進行干燥。針對呼吸機、濕化器和霧化吸入器等診療用品,需要先浸泡在含有效氯500 mg/L 的消毒液內30 min,隨后用流動水沖洗30 min,消毒的頻次是一人一用。在條件許可或部分器械可以應用機械熱力消毒,消毒的溫度控制在90 ℃,時間在5 min 之上。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械(剪刀、治療碗等)需要在清洗后使用壓力蒸汽消毒滅菌。醫療設備如呼吸機、監護儀、除顫儀等需要使用一次性消毒濕巾進行擦拭消毒。在細節管理中,不得選擇自然干燥的方式,需要使用干燥設備或工具。耐熱的器械需要根據其材質調節干燥的溫度,比如金屬類器械的干燥溫度需要控制在70 ℃~90 ℃之內。不耐熱或無法放入烘干設備的器械需要使用已消毒的低纖維布擦拭干燥,管腔類器械(穿刺針)需要使用壓力氣槍進行干燥。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手衛生管理,防止出現交叉感染的情況。器械的消毒和滅菌完成后需要進行抽樣檢查,確保滅菌質量達標。嚴格執行統一、規范的滅菌流程,發現不規范的操作需要追究相關責任人[8]。第四,器械包裝的細節管理。采用合適的材料包裝器械,嚴格按照流程對器械進行包裝。包裝完畢后,將器械存放在溫度與濕度適宜的環境中。對于精密的器械,包裝時需要重點保護并格外注意。第五,器械發放的細節管理。參照器械回收流程,按照每個科室的需求發放器械。注意轉運過程中的細節管理,避免器械接觸污染源。④定期風險反饋。針對工作中出現的風險事件,要及時登記并定期進行討論,探討風險事件發生的原因與潛在的危險因素,制定有效的改進措施,在后續的工作中認真整改,形成良性循環[9]。
(1)工作質量評分。對兩組工作中各個環節的工作質量進行綜合評分,從制度遵守、操作規范及登記交接三方面進行計分,各維度的總分均為30 分,分值越高表示工作質量越好。(2)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每組隨機抽取2500 件醫療器械進行抽樣調查,檢查器械處理過程中是否出現不良事件,包括器械丟失、器械損壞、標簽丟失、器械類型不相符、發放環節污染等。
運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分別以率、±s 表示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對應的檢驗工具分別是χ2、t,P<0.05 時認定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工作質量方面,觀察組的制度遵守、操作規范、登記交接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工作質量評分對比(分,±s)

表1 兩組工作質量評分對比(分,±s)
組別 例數制度遵守操作規范登記交接觀察組 3027.02±0.4127.51±0.4727.62±0.12對照組 3022.36±0.2423.32±0.1422.41±0.55 t 值-53.72646.79750.692 P 值-<0.05<0.05<0.05
在不良事件發生率方面,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n(%)]
消毒供應中心主要負責對各類非一次性醫療器械、物品進行回收、清洗、消毒、滅菌、發放等工作,其工作質量可直接影響患者的醫療安全。特別是手術中需要使用的高精度醫療器械,若存在消毒、滅菌等不合格的情況,可直接增加患者的感染風險。因此,消毒供應中心也是醫院院感管理的重要部門。從工作流程上看,消毒供應中心的主要工作流程有器械回收、清洗、消毒、干燥、滅菌、包裝等,工作中需要用到多種專業的器械清洗與消毒設備,如清洗機、消毒機等,任何一個環節操作不規范都可能造成嚴重后果[10]。近年來,臨床醫療器械不斷更新,各種先進的儀器與設備,特別是腔鏡設備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逐漸增加,因此加強器械的清洗與消毒滅菌工作成為消毒供應中心的重點管理內容。對消毒供應中心潛在的風險進行有效管理,提升工作人員對風險的識別與防范能力,能夠將各種管理制度有效落實,從根本上保證醫療器械的清洗、滅菌質量。
在消毒供應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現以下問題,影響工作質量:首先是工作人員的手衛生問題,在器械的包裝、轉運等環節若沒有重視手衛生,可能對器械造成二次污染,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11];其二是清洗操作不熟練,部分醫療器械精密度較高、清洗難度大(如腔鏡類器械),若清洗操作不熟練,未清洗到內部細節之處,就會導致清洗不合格,增加風險事件的發生風險;其三,未能重視清洗、消毒后的干燥處理,醫療器械在清洗、消毒完畢后要徹底干燥才能進行滅菌和包裝,從而保證消毒質量,部分工作人員因疏忽導致在潮濕的狀態下進行滅菌,影響滅菌質量。以上細節的疏忽影響了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質量,需要給予重視及改進。
細節管理是一種先進的管理方法,強調管理工作中的細節之處。在開展細節管理前,首先對常規管理進行梳理和分析,發現問題后進行分析與整改,以降低風險因素對管理質量的影響[12]。將基于細節管理的風險防控措施應用于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中,一方面可以提升工作人員的風險防控意識與工作能力,重視工作中的細節之處,增強其業務素養;另一方面可以保證器械的回收、清洗等工作的質量,降低院感的發生風險[13]。細節管理可以將各項流程細節化、職責化,明確責任人,保證事故發生時可以第一時間確定責任人。細節管理還可有效促進消毒供應中心與各個科室的交流,及時反饋信息,從而提升工作質量。細節管理強調工作中的細節之處,如工作人員的手衛生問題,在接觸器械前、后均要嚴格洗手,這樣既能加強自我保護,也能保證器械的清洗消毒質量。在器械清洗環節,要熟練應用清洗設備,按照器械的清洗需求合理調配洗劑,確保清洗質量[14]。標準工作流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得遺漏,特別要注意徹底烘干后才能包裝。在器械轉運過程中,與各個科室進行有效溝通和協調,將細節管理措施落到實處。此外,要定期對工作進行總結與反饋,及時發現安全隱患,持續改進,不斷提高工作質量。
本研究中,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接受了不同的管理模式,結果顯示,在工作質量方面,觀察組的制度遵守、操作規范、登記交接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在不良事件發生率方面,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證實了基于細節管理的風險防范措施在消毒供應中心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在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工作中應用基于細節管理的風險防范措施,能有效保證醫療器械在清洗、消毒、滅菌等方面的質量,規范工作人員的行為,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從而保證了工作效率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