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妹嬌,姚佳敏,王麗香,郭建文
(廣東省陽春市中醫院,廣東 陽江 52960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在臨床中較為常見,指由各種原因引起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如腦缺血、缺氧,從而導致局限性腦組織缺血性壞死及軟化的一種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中醫將該病稱為“中風”,認為其是由陰陽失調,氣血逆亂,上犯于腦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語不利、偏身麻木等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證。腦卒中是我國成人致死、致殘的首位病因,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經濟負擔五大特點[1]。如何有效治療腦卒中是當前迫切需要重視的問題。《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明確,在腦梗死后4.5~6.0 h進行靜脈溶栓是挽救缺血性腦組織的主要治療方法,但大部分患者并不能在此時間窗內得到救治[2]。研究指出,風痰阻絡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在腦血管病中較為常見,具有起病急、病情變化迅速等特點[3]。《黃帝內經》有“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之說。《本草衍義補遺》謂:“濕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也。”喜食肥甘厚膩之品,飲食不節等導致中焦失運,聚濕成痰,痰濁內生,風陽夾痰而橫竄經絡,上蒙清竅,致風痰搏結而發本病。風痰流竄經絡,使血脈痹阻,故見半身不遂、口角斜等。本研究分析刮痧聯合加味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風痰阻絡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為指導本病的臨床治療和預后判斷提供依據,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陽春市中醫院收治的105例風痰阻絡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采用區組隨機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52例和觀察組53 例。對照組男33 例,女19 例,平均年齡(70.33±10.96)歲,平均病程(10.83±5.18)d。觀察組男29例,女24例,平均年齡(68.02±11.26)歲,平均病程(10.57±4.51)d。兩組患者上述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審批日期:2021年6月25日)。
1.2 診斷標準
(1)西醫診斷標準 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中相關標準:急性起病;出現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如一側面部或肢體的麻木、無力,語言障礙等,少數會出現全面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影像學檢查可見責任病灶,或癥狀、體征持續24 h以上;排除非血管性病因;頭部CT 或磁共振成像排除腦出血;分型符合病因學分類標準中大動脈粥樣硬化型、小動脈閉塞型[2]。
(2)中醫辨證標準 符合《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中風痰阻絡型的辨證標準: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語謇澀或不語,感覺減退或消失,頭暈目眩,痰多而黏,舌歪,舌暗淡,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滑[4]。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和辨證標準;住院時間>7 d;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大面積腦梗死(多腦葉急性梗死),伴意識障礙;腦出血,3個月內發生過嚴重出血或有出血傾向者;合并有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嚴重血液系統疾病,伴有腫瘤、精神疾病、心房顫動,發病前有外傷史者;經期、哺乳期、妊娠期女性;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無法打開口腔,或病情危重行氣管插管不能觀察到舌象者;對中藥不耐受,施罐區域有皮膚破損或感染者。
2.1 對照組 采用風痰阻絡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常規治療。根據患者實際病情給予腦血管二級預防藥物,抗血小板聚集治療及穩定斑塊、調脂,合并高血壓病者予降壓治療,合并糖尿病者予控糖治療,合并肺炎者予抗感染治療,積極改善患者微循環,維持電解質平衡等。治療7 d。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刮痧聯合加味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①刮痧療法:協助患者擺好體位,用水牛角刮痧板蘸刮痧油由患肢近端向遠端(無偏癱患者可直接刮拭背部足太陽膀胱經)刮拭,先刮上肢手太陽小腸經、手陽明大腸經,再到下肢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刮痧時順著皮膚與肌肉的走行方向,至皮膚泛紅、微微出痧即可,每日1 次,治療7 d。②加味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組成:清半夏10 g,天麻10 g,白術15 g,當歸6 g,茯苓20 g,橘紅10 g,大棗10 g,甘草片6 g。頭暈加鉤藤、石菖蒲,肢體屈伸不利加伸筋草、雞血藤,語言不利加石菖蒲、全蝎,失眠多夢加酸棗仁等。每日1劑,由醫院藥劑科統一煎制,每劑約400 m L,分早晚溫服或鼻飼,治療7 d。
3.1 觀察指標 ①神經功能:治療前、治療后7 d與治療后30 d 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進行評價,分值0~42分,分值越高代表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5]。②預后情況:治療后30 d采用改良Rankin評分量表(m RS)進行評價,0~2級為預后良好,3~6級為預后不良,優良率=(0級例數+1級例數+2級例數)/總例數×100%[6]。③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期間惡心嘔吐、腹瀉等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3.2 療效評定標準 基本痊愈:NIHSS評分下降≥90%,mRS分級為0 級;顯著進步:NIHSS 評分下降46%~89%,m RS分級為1~3級;進步:NIHSS評分下降18%~45%;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數+顯著進步例數+進步例數)/總例數×100%。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時,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時,以中位數(下四分位數,上四分位數)[M(Q1,Q3)]表示,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所有檢驗均為雙側檢驗。
3.4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8.1%(52/53),高于對照組的82.7%(43/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風痰阻絡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2)NIHS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0 d,兩組患者NIHSS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低于同期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風痰阻絡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各時間點神經功能情況比較[分,M(Q1,Q3)]
(3)預后情況比較 治療后30 d,觀察組mRS分級優于對照組(P<0.05),m RS 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風痰阻絡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治療后30 d預后情況比較
(4)不良反應比較 對照組發生惡心嘔吐2例,腹瀉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77%(3/52);觀察組發生惡心嘔吐3 例,腹瀉2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43%(5/5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城市化進程加速,腦卒中危險因素流行趨勢明顯,我國腦卒中疾病負擔有增長的態勢,腦卒中患病人數高居世界首位[1]。腦卒中作為一種可防可控的疾病,早期篩查、干預效果顯著,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數據顯示,我國腦卒中發病率由2005年222/10萬下降至2019年201/10萬[1]。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常見的腦卒中類型,占我國腦卒中的69.6%~70.8%[2],且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由2005 年117/10 萬升高至2019年145/10 萬[1]。因此,本研究選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歸于中醫“中風”范疇。中醫認為,中風病理因素為風、火、痰、瘀,為本虛標實之證。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風為百病之長,風邪入中,夾痰夾瘀,阻遏氣機,風痰阻絡,清陽不升,腦竅失養,故半身不遂,發為中風。程鐘齡在《醫學心悟》中提出:“有濕痰壅遏者,書云:‘頭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白術天麻湯主之。”《太平圣惠方》指出:“嶺南土地卑濕,氣候不同,夏則炎毒郁蒸,冬則溫暖無雪,風濕之氣易傷于人。”寒濕之氣損傷正氣,加之外邪誘發,閉阻經絡,致偏癱、失語等癥狀,故應治以祛風、化痰之法。
半夏白術天麻湯臨床用于治療中風、眩暈、高血壓病等歷史悠久。本研究中加味半夏白術天麻湯由半夏、天麻、茯苓、當歸、橘紅、白術、甘草、大棗等組成。方中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天麻平息肝風,兩藥針對風痰而治;當歸活血;白術、茯苓健脾燥濕,以治生痰之源;橘紅理氣化濕,助化痰之力;大棗補中益氣,通九竅;甘草調和藥性。本方風痰并治,標本兼顧,奏健脾祛濕、化痰活血息風之效。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半夏具有止咳祛痰、鎮吐、抗心律失常、降血脂、一過性降壓、抗炎抗菌等藥理作用,還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具有一定的鎮痛、鎮靜、催眠作用[7]。天麻有降壓、降脂、改善動脈粥樣硬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促血管生成、營養神經、改善糖脂代謝等多重藥理學作用[8]。白術、茯苓具有調節免疫、保護神經、抗炎、抗腫瘤、改善糖代謝、抗衰老等藥理作用[9-10]。橘紅具有抗炎、抗氧化、調節免疫及防治糖尿病、心肌功能損傷等作用[11]。當歸有抗炎、促進造血功能、抗腫瘤、增強免疫力、調節心腦血管等藥理作用[12]。甘草具有抗腫瘤、抗炎、降血糖、抗風濕、抗抑郁等多方面作用[13]。大棗在增強免疫力、抗腫瘤、抗氧化、改善心血管系統等方面有明顯藥理作用,可防治心腦血管系統疾病[14]。基于上述各藥藥理作用,本方可抑制炎性反應,改善凝血功能,抑制缺血病灶的擴大及炎癥損傷腦組織,從而改善患者預后[15]。
刮痧療法通過良性刺激,充分發揮營衛之氣的作用,使經絡、穴位處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環,起到祛風化濕、活血疏經通絡之效,該法已廣泛應用于內科常見疾病的治療,且具有顯著療效[16-17]。程松[18]探討半夏白術天麻湯合桃紅四物湯聯合西藥治療風痰阻絡型中風的臨床療效,發現治療后患者療效、腦血管儲備功能顯著提高,預后水平改善。研究表明,刮痧療法可調節肌肉收縮、舒張功能及組織間壓力,促進刮拭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增加組織血流量,從而起到活血化瘀通絡的作用[1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30 d NIHSS評分低于同期對照組,m RS分級優于對照組,m RS優良率高于對照組,提示刮痧聯合加味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與預后,療效優于常規療法治療。
綜上所述,刮痧聯合加味半夏白術天麻湯可改善風痰阻絡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及預后,且安全性高。本研究受研究經費、時間及人力的限制,樣本量偏小,觀察指標較單一,未持續觀察影像學相關指標,且為單中心研究,所有患者均來自本院。因此,在后期研究中,需加大樣本量,進行多中心、隨機雙盲試驗,同時進行細胞或動物實驗以闡明其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