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泉,黃昌泉,王曉鵬,孫波
(1.江西中醫藥大學,江西 南昌 330004;2.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8;3.山西中醫藥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4)
痤瘡又名“粉刺”“肺風”,是一種好發于顏面、前胸、后背等處的慢性炎癥性皮脂腺疾病[1]。相關研究顯示,我國痤瘡發病率為8%左右,有小部分痤瘡患者會在疾病后期留有瘢痕,對患者的身心造成一定影響[2]。痤瘡初期產生黑、白頭粉刺,病情進一步發展會形成丘皰疹、結節、囊腫等,并伴有瘢痕和色素沉著。痤瘡的發病機制主要與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雄激素分泌過多、免疫失常等因素有關,治療以外用抗生素和維A 酸為主,見效雖快但存在耐藥性與不良反應較大的問題[3]。痤瘡患者多處于青春期,學習壓力大,容易導致心情抑郁。肝為剛臟,五行屬木,具有條達通暢之性,氣主升發、主動,可調節全身氣機。若肝氣郁結,失于疏泄,易化火,同時木旺乘脾,使脾生濕熱。火熱、濕熱之邪上犯頭面,可見粉刺、膿皰等癥,證屬肝膽濕熱。清·吳尚先《理瀹駢文》提出“以熱治熱”理論,認為熱證得熱則行,以熱引熱,可使熱邪外出,從而療疾。經過歷代醫家的不斷創新與發展,火針在治療熱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療效[4-5]。火針具有溫通特性,可發散郁火,解毒散結,濕熱、火毒之邪隨針刺排出體外,加速皮損消退[6]。龍膽瀉肝湯為清熱劑,上可瀉肝膽實火,下可泄肝經濕熱。基于此,筆者將火針與龍膽瀉肝湯聯合用于治療肝膽濕熱型痤瘡,探討其臨床療效,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醫院皮膚科治療的60例肝膽濕熱型痤瘡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13~20歲,平均(15.21±3.13)歲;平均病程(3.43±1.32)年。觀察組男15 例,女15 例;年齡12~18 歲,平均(15.38±2.11)歲;平均病程(3.22±0.9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遵守《赫爾辛基宣言》中的倫理學規范[7]。
1.2 診斷標準
(1)西醫診斷標準 符合《中國臨床皮膚病學》中痤瘡的診斷標準:發病于青春期;以面頰、胸背部多見;皮損對稱分布,表現為黑頭、粉刺、丘疹、膿皰及囊腫[8]。
(2)中醫診斷標準 參考《痤瘡(粉刺)中醫治療專家共識》中肝膽濕熱型的辨證標準:皮疹色紅或伴癢痛、膿瘡,伴口渴喜飲,大便秘結,煩躁易怒,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9]。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病程超過半個月;能夠配合檢查與治療;參與研究前半月內未使用治療痤瘡的藥物;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合并心血管、肝、腎及血液系統等重大原發性疾病者;有手術史與外傷史者;正在參加其他臨床研究者;暈針或懼服中藥者。
2.1 對照組 采用龍膽瀉肝湯治療。處方:龍膽、當歸各15 g,生地黃、柴胡、車前子(包煎)各12 g,木通、澤瀉、黃芩片、梔子各9 g,甘草片6 g。每日1劑,水煎2次共取藥汁200 m L,分早、晚2 次服用,每周服藥5 d。服藥6周。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火針治療。具體操作:囑患者清潔面部皮膚后取平臥位,對皮損局部進行酒精常規消毒,取0.5 mm×40 mm 的火針,在酒精燈上灼燒針尖,以燒紅為度,隨后在皮損局部進行速刺(快進快出,以落空感為度),囊腫部位5~6針,結節部位3~4針,粉刺部位1~2針,同時助手用碘伏棉簽迅速按壓針眼以緩解患者的燒灼、疼痛感,清潔皮損處分泌物,保持針眼處干凈、干燥、清潔。每周治療1次,連續治療6周。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痊愈:皮損基本消失,療效指數≥90%;顯效:皮損明顯改善,60%≤療效指數<90%;有效:皮損有所改善,20%≤療效指數<60%;無效:皮損改善不明顯甚至加重,療效指數<20%[10-11]。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皮損評分。根據Doshi的痤瘡綜合分級系統(GAGS評分)評分。Ⅰ區:前額(2分),Ⅱ區:右頰部(2分),Ⅲ區:左頰(2分),Ⅳ區:鼻部(1分),Ⅴ區:下頦區(1分),Ⅵ區:胸及上背(3分),括號內分值為不同皮區的因素分值。局部最嚴重的皮損決定該區的分值,無皮損,計0 分;≥1個粉刺,計1分;≥1個丘疹,計2分;≥1個膿包,計3分;≥1個結節,計4 分。每區總分值=因素分值×皮損分值。皮損總積分=每區總積分相加之和。③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治療前后進行計分,嚴重焦慮:HAMD 評分>24 分;明顯焦慮:17 分<HAMD 評分≤24分;可能焦慮:7分<HAMD 評分≤17分;無焦慮:HAMD 評分<7分。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00%(27/30),高于對照組的73.33%(22/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肝膽濕熱型痤瘡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2)皮損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皮損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皮損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肝膽濕熱型痤瘡患者治療前后皮損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肝膽濕熱型痤瘡患者治療前后皮損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例數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觀察組30 22.66±0.48 7.10±0.77△▲對照組30 19.56±0.55 12.13±0.82△
(3)HAMD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5)。治療后,兩組患者HAMD 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肝膽濕熱型痤瘡患者治療前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肝膽濕熱型痤瘡患者治療前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例數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觀察組30 11.59±0.33 6.64±1.05△▲對照組30 12.13±0.57 9.85±0.21△
痤瘡在臨床中較為普遍,其發病機制與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雄激素分泌過多、免疫系統失常等因素有關[12-13]。多數患者經過一段時間后可自愈或減輕,但部分患者存在瘢痕遺留與色素沉著的問題。痤瘡患者以青春期人群為主,遺留的瘢痕與色素沉著影響美觀,會給患者的身心造成一定影響,使其產生焦慮、抑郁情緒。治療方面,西醫多選擇外用抗生素或維A 酸等,雖然抗生素改善皮損效果明顯,卻存在耐藥性的問題;維A酸能起到抗炎作用,并有效減少皮脂分泌,但容易出現唇炎、皮膚干燥、瘙癢等不良反應。
痤瘡歸屬中醫“肺風”“粉刺”范疇。《黃帝內經》言:“汗出見濕,乃生痤痱,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郁乃痤。”此為痤瘡的病因病機奠定了基礎。此后歷代醫家對本病的病因病機進行了總結。《諸病源候論》認為人體正氣不足時,外風如“風熱氣”易侵犯人體而生痤瘡。《圣濟總錄》也有“風邪乘之,風熱相搏……搔之成瘡”的記載,佐證了風邪致病的觀點。明·陳實功在《外科正宗》中言:“肺風、粉刺、酒渣鼻三名同種……總皆血熱郁滯不散。”本病為濕熱上熏于面部,血熱郁滯,阻于肌膚所致。青春期痤瘡患者血氣健旺,易肝膽火旺,加之喜食肥甘厚味,易生濕熱之弊;學習壓力又較大,情緒易波動,導致肝失疏泄,氣機郁滯,郁久化熱,肝木乘脾,脾虛生濕,濕熱上蒸頭面,蘊結肌膚,發為痤瘡。基于此,本研究選用龍膽瀉肝湯清肝經之火邪,利肝經之濕熱,調暢氣機,舒暢情志。龍膽瀉肝湯出自《醫方集解》,方以龍膽為君藥,乃大苦大寒之品,可清肝膽實火,利肝經濕熱;黃芩、梔子為臣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木通、澤瀉、車前子導熱下行,引熱邪外出,亦為臣藥;當歸為佐藥,活血補血,助生地黃滋陰,使邪去而不傷營陰;柴胡調暢氣機,舒暢情志,甘草調和諸藥,共為佐使藥。
藥理研究發現,龍膽瀉肝湯具有調節免疫、鎮痛、抗炎、抗過敏等作用[14]。君藥龍膽中的有效成分為龍膽苦苷,對痤瘡中囊腫、丘皰疹引起的疼痛可以起到明顯的鎮痛作用[15];黃芩的有效成分黃芩苷有較強的抑菌效果,可影響痤瘡桿菌的生存條件,減少炎性皮損的發生[16];梔子的活性成分梔子苷可抑制炎癥細胞因子釋放,進而發揮抗炎作用[17],而其活性成分京尼平苷及柴胡的有效成分山柰酚、異鼠李素均具有抗抑郁效果[18-19]。關于痤瘡的治療研究頗多,如秦琴等[20]使用龍膽瀉肝湯治療1例肝經濕熱型痤瘡患者,以調肝為主,清利肝經濕熱,經治療后患者的丘疹、結節大部分消退,心情也得以舒緩。張青岳等[21]以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1例19歲肝膽實火型痤瘡患者,治療后患者面部、背部黑頭、膿腫全部消散,且隨訪過程中未見復發。白海龍等[22]以寒熱平調、活血化瘀為法,運用龍膽瀉肝湯為主方治療痤瘡,也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火針療法應用歷史悠久,被廣泛用于各種疾病[23-24]。研究表明,火針通過破壞病變組織,促進白細胞滲出及炎癥消退,并且能減輕皮膚表皮復層鱗狀上皮的厚度,改善毛囊角化、擴張狀況,抑制皮脂腺囊腫增生,從而改善痤瘡癥狀[25]。火針同時具有普通針刺與艾灸的特點,通過火的溫熱作用及針的機械刺激效應促進局部氣血運行,疏暢經絡氣血,開門祛邪,引濕熱火毒外出,使火熱毒邪隨火針外泄。采用內服中藥聯合火針治療肝膽濕熱型痤瘡,可收獲良效,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火針結合龍膽瀉肝湯治療肝膽濕熱型痤瘡療效較好,可明確改善患者的皮損情況,減輕其抑郁程度,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