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蒼耳莖腐病病原菌鑒定及其殺真菌劑室內篩選

2024-04-24 14:12:50張雪梅張廷富羅映清常艷華文國琴
西南農業(yè)學報 2024年2期

張雪梅,張廷富,羅映清,常艷華,宋 波,文國琴

(西華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9)

【研究意義】蒼耳(XanthiumstrumariumL.)隸屬菊科蒼耳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廣泛分布于我國大部分省區(qū)[1]。蒼耳全草、根、花和果實等均可入藥,多種民族藥中均有收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2]。然而,由羅爾阿太菌引起的莖腐病威脅了蒼耳的產量和品質,在農業(yè)生產上造成了一定經濟損失,因此,有效防治其引起的真菌病害顯得十分必要。【前人研究進展】羅爾阿太菌(Atheliarolfsii)無性世代為齊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Sacc),是一種死體營養(yǎng)型土傳性植物病原真菌,土壤中越冬菌態(tài)常以菌核為主,也存在菌索和菌絲等形式,通常借助苗木、土壤及水流傳播,以菌絲體在土中蔓延,侵入植物根及莖基部[3]。在侵染植物地表莖部產生豐富的白色菌絲和褐色菌核,引起南方枯萎病、白絹病、莖腐病等[4-5]。羅爾阿太菌的寄主范圍廣泛,各種農作物、園藝植物和中草藥均有白絹病或莖腐病的報道,比如花生、辣椒、番茄、豇豆、向日葵、魔芋、南瓜、茶樹、山楂、蘋果、半夏、艾蒿、黃連、白術等[3, 6-10]。其中,白絹病已成為我國所有花生種植省份產量的主要制約因素,多數情況下產量損失10%~30%,嚴重時可達80%[11-12]。羅爾阿太菌引起莖腐病,發(fā)病初期病原侵染植物莖基后出現褐變性軟腐,后期病菌向地上莖部擴散,發(fā)病植株輕則莖葉枯黃,重則枯萎而早衰死亡[3]。最近報道的向日葵莖腐病發(fā)病率約11.95%,且發(fā)病植株在苗期因枯萎而全部死亡[6]。南方枯萎病癥狀包括在土壤線以上的莖出現灰色和浸水的病變,之后發(fā)展為莖部軟化腐爛,最終破壞植株冠部組織導致植株倒伏[13]。2020年,發(fā)現草珊瑚因感染南方枯萎病而萎蔫死亡,發(fā)病率在15%~20%[14];也有研究報道羅爾阿太菌會引起生菜南方枯萎病[15]。此外,十字花科植物也是羅爾阿太菌侵染的主要寄主[16],而且幼苗感染發(fā)病嚴重,影響植株正常生長導致減產,甚至引起苗期植株死亡而絕收[17]。農業(yè)生產上通常使用化學農藥控制、生物防治和農藝措施等手段對莖腐病等進行綜合管理[18]。農業(yè)防治中易感植物與非寄主作物輪作可降低病害發(fā)生率,如玉米、小麥和高粱等禾本科作物不易受羅爾阿太菌危害,它們與花生等易感作物輪作可顯著降低土壤中菌核數量和后續(xù)年份的發(fā)病率[19-20]。利用有益生防菌綠色防治有害病原前景廣闊,如芽孢桿菌和木霉等對莖腐病原菌均有較好的抑菌效果,但是大田應用及推廣較化學農藥而言相對較少[20-22]。目前,化學農藥具有速效、易操作和高防效等優(yōu)勢,仍然是植物病害治理的主要措施。周鋒等[23]測定了花生白絹病菌河南分離物對氟啶胺、咯菌腈、多菌靈等11種化學農藥的敏感性,結果顯示該病原對氟啶胺最敏感(EC50為0.05 mg/L);李敏等[20]在對花生白絹病菌的抗性風險評估分析中,37個分離物均對氟唑菌酰胺最敏感,EC50為0.25~0.69 mg/L,其次是咯菌腈,EC50為0.78~2.83 mg/L,約為周鋒等[23]測定分離物的5~19倍;馬琳[9]篩選了黃連白絹病菌對多菌靈、惡霉靈和甲基托布津等7種殺菌劑的室內毒力,惡霉靈3000倍稀釋液效果最好,而80%多菌靈可濕粉劑1000倍稀釋液無抑菌效果,這與周鋒等[23]報道的花生白絹病菌為多菌靈敏感(EC50為0.47 mg/L)不同;馬瑞[24]對溫郁金白絹病菌的室內毒力測定顯示,海南分離物對烯唑醇最為敏感,EC50為0.14 mg/L。【本研究切入點】目前,關于蒼耳莖腐病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其防控尚未報道,不同來源分離物對同種殺菌劑的敏感性存在較大差異,但是通過多種殺菌劑篩選,均可以確定不同病原菌的敏感性農藥品種。【擬解決的關鍵問題】本研究以蒼耳莖腐病植株為材料進行病原菌的分離鑒定,結合分子生物學技術明確其物種,并對病原菌進行室內殺真菌劑的篩選,以得到高效的殺菌劑,為蒼耳莖腐病的防治提供參考和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蒼耳莖腐病植株采自西華師范大學野生中藥資源植物基地。將去殼種子浸種24 h后播種,25 ℃培養(yǎng)箱中黑暗處理至出苗,幼苗在16 h光照8 h黑暗的光周期下生長至30 d株齡,用于病原菌的致病性檢測回接試驗。PDA和LB培養(yǎng)基配制參照伍志[25]的方法。大腸桿菌克隆菌株Top10(上海唯地生物),蒼耳莖腐病菌為本研究分離鑒定。本研究涉及的7種殺真菌劑均為原藥粉末,純度和工作濃度詳見表1。另需試劑無水乙醇(國藥)、50×TAE、瓊脂糖(西班牙進口)、DNA分子標準(東盛生物)等;所用試劑盒為真菌基因組提取試劑盒(杭州博日)、凝膠回收試劑盒(Omega)、TA克隆試劑盒(大連寶生物)等。

表1 7種殺真菌劑的濃度梯度Table 1 Concentration gradient of the 7 fungicides

1.2 菌株的分離純化

采集莖腐病害癥狀典型的蒼耳植株,使用菌絲尖端切割法分離純化病原菌。無菌接種針挑取患病蒼耳發(fā)病莖基部表面的白色菌絲體,接種于含有氨芐青霉素和硫酸卡那霉素的PDA平板中央,在霉菌培養(yǎng)箱中(27±1)℃暗培養(yǎng)。待長出明顯的菌落后,體式鏡下挑取菌落邊緣束狀單根菌絲尖端接種于新的PDA平板上,重復純化2~3次獲得純培養(yǎng)菌落。分離純化的菌株依次命名為NCXS-1、NCXS-2、NCXS-3等。

1.3 形態(tài)學特征觀察

用打孔器在已純化培養(yǎng)的菌株平板上取菌餅接種在新鮮PDA平板中央,于(27±1) ℃黑暗培養(yǎng),期間對其菌落、菌絲和菌核進行觀察。待菌落即將長滿平板(d=90 mm)時,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并計算生長速率,拍照記錄菌落形態(tài)。平板上挑取少量菌絲制作臨時裝片,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并記錄病原菌的菌絲形態(tài)特征。對菌核觀察的平板繼續(xù)培養(yǎng),待菌核形成后對菌核數量進行統(tǒng)計,用游標卡尺測量菌核大小。參照魏景超[26]和喻璋等[27]的方法對純化菌株進行形態(tài)學鑒定。

1.4 PCR擴增與分子克隆測序

為確認形態(tài)學鑒定的結果,選取代表菌株刮取平板表面的菌絲體,使用真菌基因組DNA抽提試劑盒提取病原菌總DNA,操作步驟詳見試劑盒說明書。以ITS1(5′-TCCGTAGGTGAACCTGCGG-3′)和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引物對擴增病原菌內轉錄間隔區(qū)(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以EF595 (5′-CGTGACTTCATCAAGAACATG-3′)和EF1160(5′-CCGATCTTGTAGACGTCCTG-3′)引物對擴增翻譯延伸因子(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α,TEF1-α)[28]。PCR產物經瓊脂糖凝膠電泳分離后切割目的條帶,用凝膠回收試劑盒純化目標產物,并與pMD-18連接。連接產物轉化大腸桿菌Top10菌株感受態(tài)后,通過氨芐青霉素抗性LB篩選,挑取單克隆用上述引物進行菌液PCR鑒定,提取陽性克隆轉化子質粒送昆泰銳(武漢)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測序。

1.5 基于ITS和TEF1-α的系統(tǒng)發(fā)育樹構建

ITS和TEF1-α片段的重組質粒測序序列去除載體和引物序列后,分別獲得ITS和TEF1-α克隆片段序列,在NCBI網站的BLAST在線工具中比對同源序列。下載一致性(Identity)大于90%的同屬不同物種的同源序列,使用MEGA6.0下的clusterW進行序列多重比對,手動去除兩端未比齊序列后采用Neighbor-Joining法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Bootstrap檢驗重復1000次[29]。

1.6 病原菌的致病性測定

選取1.1中所述長勢一致的幼苗6株。3株作為實驗組,取代表菌株NCXS-1的菌餅接種于蒼耳莖基部;另外3株接種水瓊脂塊作為對照組。同樣標準選擇6株蒼耳,3株在莖基部接種代表菌株NCXS-1的菌核,3株不做任何接種作對照組。所有植株單獨套袋隔離置于光照培養(yǎng)箱中,在(25±1)℃和16 h光照8 h黑暗的光周期條件下繼續(xù)培養(yǎng)至植株發(fā)病,觀察發(fā)病蒼耳植株的染病情況并拍照記錄,同時再次從發(fā)病植株上分離病原觀察形態(tài)特征,完成科赫法則驗證。

1.7 殺菌劑的篩選

7種農藥分別取適量原藥粉末配制母液,按照不同濃度梯度稀釋為儲存液(工作濃度×1000),按v(殺菌劑儲存液)∶v(培養(yǎng)基)=1∶1000添加至PDA混勻倒平板,空白對照添加等體積的殺菌劑溶劑二甲基亞砜或0.25 mol/L稀鹽酸(溶解多菌靈和噻菌靈)。用打孔器在均勻長滿菌絲的種子平板上取菌餅(d=7 mm),分別接種在不同殺菌劑濃度的PDA平板,(27±1)℃培養(yǎng)至對照長滿平板;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計算殺菌劑對病原菌生長的抑制率。抑制率=[(對照菌落生長直徑-處理菌落生長直徑)÷(對照菌落生長直徑-菌餅直徑)]×100%[30]。每種殺菌劑抑菌實驗重復3次,利用Excel和SPSS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算殺菌劑的毒力回歸方程、半數最大效應濃度(Concentration for 50% of maximal effect,EC50)和相關系數[22]。

2 結果與分析

2.1 分離真菌的形態(tài)學觀察

種植基地的蒼耳野外發(fā)病植株莖基部凹陷,呈褐色并附有大量白色菌絲(圖1-A、C、D),患病前期其韌皮部、木質部被破壞而出現部分植株倒伏(圖1-A);隨著病程發(fā)展,患病植株莖基部的韌皮部受損嚴重伴有木質部腐爛,水分運輸中斷導致植株缺水萎蔫,葉片枯黃,早衰苗期死亡(圖1-B、E)。田間不同種植小區(qū)采樣發(fā)病植株共分離到6株菌落形態(tài)一致的菌株,在PDA培養(yǎng)基上生長快速,生長72 h束狀菌絲可鋪滿整個平板(d = 90 mm)。所有菌株的氣生菌絲粗壯為白色,菌落呈放射狀(圖2-A),具有濃郁的蘑菇氣味。在(27±1)℃繼續(xù)黑暗培養(yǎng)4~5 d開始形成白色點狀的菌核,之后逐漸變?yōu)闇\黃色,在第10天左右可形成表面光滑的油菜籽狀褐色菌核。PDA平板上菌核主要分布在菌落邊緣和平板中央,每個平板的產菌核數在328~432粒不等,直徑0.87~1.65 mm(圖2-B)。顯微鏡下可見粗壯菌絲上有分支和隔膜以及明顯的鎖狀聯(lián)合結構(圖2-C)。根據以上所觀察的形態(tài)特征,初步將蒼耳莖腐病菌鑒定為羅耳阿太菌(A.rolfsii)。

A.蒼耳莖腐病發(fā)病初期;B.蒼耳莖腐病發(fā)病后期;C~E.蒼耳莖基部特寫。A.Initial stage of X. strumarium stem rot disease; B.Later stage of X. sibiricum stem rot disease; C-E.Close-up of the stem base of X. strumarium.圖1 田間蒼耳莖腐病植株Fig.1 Stem rot plants of X. strumarium in the wild

2.2 ITS和TEF1-α的PCR擴增及其分子克隆測序

為進一步鑒定病原菌菌株,提取NCXS-1菌株的基因組DNA為模板,分別擴增TEF1-α和ITS約500 和700 bp的片段(圖3-A)。目的片段回收和克隆后,各挑取5個單克隆分別用TEF1-α引物和ITS引物進行菌液PCR檢測,所有轉化子均為陽性克隆(圖3-B、C)。重組質粒的克隆片段測序獲得NCXS-1菌株TEF1-α基因的498 bp序列和ITS rDNA的645 bp序列(登錄號:OQ873315.1和OQ851522.1)。

A.PCR擴增TEF1-α和ITS rDNA;B~C.菌液PCR法分別鑒定克隆TEF1-α和ITS。A.PCR amplification of partial TEF1-α and ITS rDNA;B-C.Identification of TEF1-α and ITS rDNA clonies by bacterial solution PCR, respectively.圖3 PCR擴增及克隆NCXS-1的TEF1-α基因和ITS的rDNA序列Fig.3 PCR amplification and cloning of partial TEF1-α gene and ITS rDNA from NCXS-1 strain

2.3 分子鑒定及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NCXS-1 ITS和TEF1-α測序序列分別在NCBI數據庫中進行BLAST在線搜索,結果顯示菌株NCXS-1的ITS和TEF1-α分別與數據庫中的NC-1(MW311079.1和MW322687.1)等多株羅耳阿太菌(A.rolfsii)的相應序列一致性為100%。下載與NCXS-1菌株ITS和TEF1-α一致性大于90%且同屬物種的同源序列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結果顯示NCXS-1菌株的ITS和TEF1-α分別與5個A.rolfsii菌株聚在一支,支持系數均為100(圖4-A、B)。綜上所述,結合形態(tài)學特征和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將NCXS-1菌株鑒定為羅耳阿太菌(A.rolfsii)。

表示試驗菌株。 indicates test strains.圖4 基于ITS (A)和TEF1-α (B)的蒼耳莖腐病菌系統(tǒng)發(fā)育樹Fig.4 Phylogenetic tree of X. strumarium stem rot pathogen based on ITS (A) and TEF1-α (B)

2.4 分離菌株對蒼耳的致病性測定

NCXS-1于PDA上培養(yǎng)待菌絲鋪滿平板和產生菌核后,分別取菌餅和菌核接種于蒼耳莖基部進行致病性檢測。接種NCXS-1菌餅的蒼耳植株在3 d后莖基表面褐色伴有水漬樣腐爛,莖表附有稀疏的白色菌絲,莖基部整體凹陷萎縮甚至折斷,植株萎蔫,而接種水瓊脂塊的對照組無發(fā)病癥狀(圖5-A、C、D);接種NCXS-1菌核的蒼耳植株在12 d后出現褐色、腐爛的莖基部,植株葉片卷縮萎蔫褐色,未接種處理的對照組同樣無發(fā)病癥狀(圖5-B、E、F)。無論是含菌絲的菌餅還是菌核接種實驗組,其病變癥狀均與野外自然發(fā)病樣本癥狀相同;對接種發(fā)病莖基部的病原菌再分離,經鑒定與原接種的NCXS-1相同,符合科赫氏法則,以上結果證明菌株NCXS-1等羅爾阿太菌(A.rolfsii)為蒼耳莖腐病的病原。

A.莖基部接種水瓊脂(左)和菌餅(右)的發(fā)病情況;B.莖基部未處理(左)與接種菌核(右)的發(fā)病情況;C~F.A和B接種部位對應的莖基部特寫。A.Symptoms of water agar (left) and mycelial plug (right) inoculated on stem base; B.Symptoms of null (left) and sclerotium (right) inoculation on stem base; C-F.Close-up of inoculated stem base corresponding to the seedlings in A and B.圖5 NCXS-1對蒼耳的致病性實驗Fig.5 Pathogenicity test of NCXS-1 strain to X. strumarium

2.5 NCXS-1對殺菌劑的敏感性測定

NCXS-1菌株對所測試7種殺菌劑的敏感性結果顯示,NCXS-1對多菌靈(Carbendazim)、抑霉唑(Imazalil)、腐霉利(Procymidon)、噻菌靈(Thiabendazole)和甲基托布津(Topsin-methyl)不敏感,殺菌劑濃度在5.0 mg/L范圍內,不同農藥濃度梯度平板菌落直徑與對照平板無顯著差異;咪鮮胺(Prochloraz)對NCXS-1具有一定的抑致效果,在5.0 mg/L濃度范圍內,平板菌落直徑隨藥物濃度增加而減小;NCXS-1對咯菌腈(Fludioxonil)敏感,1.0 mg/L藥物平板上菌絲基本停止生長,只在接種菌餅周圍出現白色暈圈,當藥物濃度為5.0 mg/L時完全抑制菌絲生長,暈圈消失(圖6)。進一步增加咪鮮胺濃度而降低咯菌腈濃度,設置系列濃度梯度,測定其對NCXS-1的抑菌率。結果顯示,在1~25 mg/L咪鮮胺或0.01~1.00 mg/L咯菌腈濃度范圍內,NCXS-1的生長速率依次減小,且25 mg/L咪鮮胺或1.00 mg/L咯菌腈的抑致率達到100%(圖7-A、B、C)。基于不同藥物濃度及其抑菌率求出咪鮮胺和咯菌腈的毒力回歸方程分別為y=2.396x-0.194(R2=0.817)和y=1.804x+8.809(R2=0.922),EC50分別為8.74 和0.12 mg/L(表2)。結果表明,羅耳阿太菌對咯菌腈敏感,在較低濃度時可有效抑制其菌絲生長。

圖6 NCXS-1在7種抗真菌藥物不同濃度梯度下的生長情況Fig.6 The growth of NCXS-1 unde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even antifungal agents

A.菌絲在不同濃度咪鮮胺和咯菌腈的生長情況;B.咪鮮胺的抑制率;C.咯菌腈的抑制率。A.Mycelial growth of fludioxonil and prochloraz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B.The inhibition rate of prochloraz; C.The inhibition rate of fludioxonil.圖7 不同濃度梯度的咪鮮胺和咯菌腈對NCXS-1的抑制情況Fig.7 Inhibitions of NCXS-1 with different gradient concentrations of prochloraz or fludioxonil

表2 咪鮮胺和咯菌腈的毒力回歸方程Table 2 Toxicity regression equation of prochloraz and fludioxonil

3 討 論

目前,蒼耳上已報道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和霜霉病[31-35],未見蒼耳莖基腐病的文獻報道。莖腐病屬于典型的土傳病害,通常發(fā)病植株根基靠地表位置腐爛而根系正常。引起植物莖腐的病原種類多樣,包括鐮刀菌屬(Fusarium)、小菌核屬(Scleritium)、腐霉屬(Pythium)、核盤菌屬(Sclerotinia)和鏈格孢屬(Alternaria)等真菌[34-37]。小菌核屬中基腐小核菌(S.bataticolaTaub.)主要引起多種針、闊葉樹種苗木莖腐病,也危害芝麻、紅豆、大豆、棉花等農作物[38]。而齊整小菌核(S.rolfsii)的宿主范圍更廣泛,據報道可危害600多種植物,比如引起向日葵、鐵皮石斛和雪鐵芋莖腐病等[6, 39-40]。自然條件下,該菌不易產生擔子或擔孢子,有性階段研究頗少且存在多種異名,目前普遍接受的是羅爾阿太菌(A.rolfsii);無性階段菌絲呈白色絲狀,有分枝、隔膜和鎖狀聯(lián)合,且隨著菌齡增加菌絲體特化,產生表面光滑、形似油菜籽的褐色菌核,是其形態(tài)學鑒定的重要特征[24]。將分子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與之結合,可大幅度提高病原鑒定的準確度,比如陳燕萍等[41]使用ITS、LUS和TEF-1α分別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鑒定了太子參白絹病菌A.rolfsii。本研究根據菌落培養(yǎng)特性、菌絲和菌核形態(tài)特征并結合ITS和TEF-1α進行分子鑒定。基于ITS和TEF-1α的多基因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時,NCBI數據庫中阿太菌屬(Athelia)物種ITS較多,而可用TEF-1α物種序列較少,同一菌株很少同時提交兩種基因序列。因此,本研究分別采用ITS和TEF-1α單基因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均能鑒定蒼耳莖腐病菌為A.rolfsii。

A.rolfsii的寄主廣泛,引起的病害在多種農作物、果樹、蔬菜、花卉、中藥材上被發(fā)現,且在不同區(qū)域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生和流行,主要病害有莖腐病、白絹病、南枯病等[31, 42-43]。如侵染花生引起白絹病[41]、感染蘋果后造成白絹病[44]、寄生于甘藍引起南枯病[45]、導致向日葵莖腐病[6]、引起白術白絹病[10]等。基于A.rolfsii寄主范圍廣泛,有學者提出和開展了以A.rolfsii作為生物除草劑的相關研究[46],但由于可能危害到農作物或其它有益植被,因此將其作為除草劑開發(fā)頗具挑戰(zhàn)性。本研究首次從蒼耳上分離鑒定了引起莖基腐病的病原菌A.rolfsii,考慮到這些分離物及其目前已報道的A.rolfsii之間的遺傳多樣性尚不清楚,不同病原分離物的致病性差異及其與不同寄主間相互作用機制理解的欠缺,因此,不同區(qū)域、不同寄主上的病原實際危害的寄主范圍還需進一步考察驗證。

A.rolfsii屬于土壤習居真菌,腐生性和適應性極強,菌絲體特化形成的菌核在不利條件下或冬季于土壤表層休眠可存活多年,當氣候適宜時又重新長出菌絲侵染植物根、莖基部或其它部位。A.rolfsii一旦成功侵染宿主植物,菌絲體生長快速,容易大面積爆發(fā),加之病原易變異和產生抗藥性,一直是其引起病害防治的難點[9]。目前對于A.rolfsii引起的病害仍以化學農藥防治為主,田間施用廣譜性殺菌劑具有較好防效。目前已有多種對白絹病或莖腐病防效較好的農藥品種配方,但是相同農藥在不同報道中防效存在差異。比如馬琳[9]研究顯示惡霉靈、氟硅唑和代森錳鋅的1000倍稀釋液對黃連白絹病的防效均達到93.3%及以上,而馬瑞[24]室內藥劑毒力測定結果表明99%惡霉靈、40%氟硅唑和80%代森錳鋅對溫郁金白絹病菌的EC50分別為31.42、0.54和30.62 mg/L,這可能是由于溫郁金白絹病菌和黃連白絹病菌對惡霉靈和代森錳鋅的敏感性差異所致。因此,有必要對不同植物寄主或區(qū)域流行的A.rolfsii進行殺菌劑敏感性檢測,以期篩選低毒高效的農藥品種。蒼耳莖腐病菌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表明,NCXS-1為多菌靈、噻菌靈、甲基托布津、抑霉唑和腐霉利抗性分離物(5.0 mg/L無抑菌效果),與周鋒等[23]報道的多菌靈、腐霉利、白絹病菌的敏感性(EC50為0.47 和0.62 mg/L)差異巨大,這可能與農業(yè)生產上大量使用化學農藥導致其產生抗藥性,EC50進而升高有關。蒼耳莖腐病菌對咪鮮胺較為敏感,在5.0 mg/L時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EC50為8.74 mg/L,比張佳星等[10]測定花生白菌病菌的咪鮮胺EC50(11.63 mg/L)低,這可能與病原菌株對藥物敏感性差異有關;蒼耳莖腐病菌對咯菌腈較為敏感,抑制效果最佳,EC50為0.12 mg/L,與張佳星等[10]測定白術白絹病菌的咯菌腈 EC50(0.13 mg/L)接近,而比黎楊凱[47]測定花生白絹病菌的咯菌腈EC50(0.22 mg/L)低,但差異不大。綜上所述,本研究明確了蒼耳莖腐病的病原,咯菌腈為所篩選7種殺真菌劑中抑制A.rolfsii生長效果最佳的農藥品種,對于蒼耳莖腐病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參考意義,后期可以深入開展田間防效試驗。

4 結 論

本研究明確了引起蒼耳莖腐的病原菌為羅爾阿太菌(A.rolfsii),進一步通過室內毒力測定篩選了7種化學殺菌劑,結果表明咯菌腈對蒼耳莖腐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佳,其次為咪鮮胺,為生產中蒼耳莖腐病的有效防控提供重要參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正在播放|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av综合网|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第19页| 美女免费黄网站| 久久久噜噜噜|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熟女AV|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国产区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尤物| 国产91小视频|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国产综合网站| 人妻精品久久久无码区色视| 精品福利网|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国产农村1级毛片|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lhav亚洲精品|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91麻豆国产视频| 亚洲综合专区| 久久精品一卡日本电影| 嫩草国产在线|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国产噜噜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国产AV毛片|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777| 毛片免费网址|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亚欧美国产综合| 自拍欧美亚洲| 免费一级全黄少妇性色生活片|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 国产91精品久久| 青青草原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第八页| 免费在线色|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色综合激情网| 欧美精品1区2区|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日韩av手机在线| 五月综合色婷婷|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免|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极品|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久草美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