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暉
財政內控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規制財政權力運行、防范化解財政廉政和業務風險的重要手段。 扎實推進財政內控建設, 是財政部門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舉措,更是提升財政管理水平、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自2014年以來,湖南各級財政部門按照財政部的部署安排,高位推動、積極施為,以組織為保障、制度為基礎、執行為要務、創新為動力,做實、做細、做深財政內控工作,逐步完成從內控制度修訂完善、內控執行扎實有效到內控信息化試點的進階任務,實現制度、執行和信息化建設的有機融合, 成功蹚出了財政內控的“湖南路徑”。
科學合理的組織構架是做好財政內控的保障。 內控工作開展伊始,湖南省財政廳就成立了內控委、內控辦和內控內審聯絡員三套內控班子,從決策、籌劃、執行三個層面推動財政內控建設。
湖南省財政廳成立由廳長任主任,其他廳黨組成員任副主任,監督局、辦公室、機關黨委、預算處等相關處室(單位)主要負責人任委員的內控委,主要職責是對財政內控重大工作進行決策部署, 定期聽取情況匯報,指導內控辦開展工作。 在湖南財政內控工作開展的關鍵節點,內控委作出了健全內控機制、 開展內控考評、 探索內控信息化改革等重大決策,助推湖南財政內控實現了一次又一次質的飛躍。
在成立內控委的同時,湖南省財政廳組建由分管監督的廳領導任主任,由監督、人事、預算等處室(單位)負責同志任副主任的內控辦,內控辦的主要職責是落實內控委的決策部署。 在財政監督局增設內控組,在內控委的直接領導下,承擔內控辦的日常工作。 內控辦作為內控委和各處室(單位)內控工作的樞紐,一方面為內控委參謀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另一方面為其他處室(單位)的內控工作提供模板和建議,發揮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湖南省財政廳要求各處室(單位)明確一名業務骨干為內控內審聯絡員, 負責與內控辦的溝通銜接,配合內控辦完成有關工作任務。 內控聯絡員作為組織架構的末端,承擔著內控工作的具體事務, 是各類決策的具體執行者和有力推動者, 是內控建設不可或缺的力量。
湖南省財政廳將對財政權力監督制約的理念和要求制度化,搭建了“1+N+34”的制度體系, 即1 項基本制度、N 個專項風險防控辦法、34 個內部控制操作規程,并常態化修訂完善,不斷提高內控制度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016年,《湖南省財政廳內部控制基本制度》印發,共八章,三十三條,明確財政內控的制度體系、主要內容、組織構架和職責分工、方法步驟等內容,從原則到方法,從框架到內容,回答了財政內控做什么、怎么做的關鍵問題,為湖南財政內控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方向。
2020年, 針對財政運行管理中的核心崗位和高風險領域,重新修訂政策制定、預算執行、機關運行和政務、崗位利益沖突、債務管理、 政府采購監管等多個重點領域和環節的專項防控辦法,并根據工作需要,適時增減。要求相關處室(單位)針對業務開展的各環節明確風險點、 風險等級、 責任主體和防控措施,在日常工作中樹牢風險防控思維,把內控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 將內控制度轉化為內控力量, 以業務風險防控降低廉政風險。
以基本制度和專項防控辦法為指南,廳財政監督局先行先試,首先制定了《財政監督局(稽查辦)內部控制操作規程》,包含職能職責、崗位設置、工作流程、風險描述及防控措施等內容,形成模板供各處室(單位)參考。 廳內近34 個處室(單位)根據模板樣式,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內控操作規程, 形成工作開展的“規”和“矩”。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為改變內控制度“寫在紙上、掛在墻上”的局面,強化內控制度執行,湖南財政狠抓“三個結合”,即將日常執行與年度考評相結合,業務風險防控與黨風廉政建設相結合,抓省本級示范與督促市縣執行相結合,讓內控“長出牙齒”,并從“乳牙”變成“恒牙”,內控執行有力有效。
內控考評是內控執行的重要抓手。 2019年,《湖南省財政廳內部控制考核評價辦法》印發,結合機構改革、職能調整、人員變動等情況,每年對部分處室(單位)開展內控內審考評,重點檢查核心業務、關鍵崗位的風險防控,對被檢查的處室(單位)進行打分排名,并評選出優秀內控聯絡員,考評結果作為單位和個人年度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對考評不合格的采取一票否決,強化內控的硬尺度,倒逼內控工作抓在經常、融入日常、嚴在平常。2023年,按照“轉變機關作風加強內部管理”的要求,組織各處室(單位)開展2 輪內控風險隱患大排查,督促相關處室制定防控措施,降低風險概率。
一方面,加強與政治監督的貫通協同。 將內控工作嵌入基層黨組織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考評內容,財政監督局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的牽頭考核單位之一,強化內控工作的嚴肅性和震懾力。 另一方面,以內部控制推動外部監督整改。全面總結巡視巡察、審計、內審等發現的問題,從內控角度追根溯源,推動問題整改,促進制度完善,防止屢查屢犯,提升財政管理水平。2023年,針對巡視提出的中介服務管理不規范的問題,修訂《湖南省財政廳機關聘用中介機構管理暫行辦法》, 將中介機構抽取比例從1∶2 提高到1∶5,增加隨機性,有效防止權力尋租和權力變現,確保財政資金和干部政治生命“兩個安全”。
為推動省市縣“一盤棋”發展,2019年,《湖南省財政廳關于進一步推進市縣財政部門內部控制工作落地見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應運而生。 《意見》要求市縣財政部門參照省廳常態化修訂完善內控制度、做實內控日常執行、開展內控考評、加強鄉鎮財政所內控建設、探索內控信息化建設。 得益于《意見》的指導,市縣財政內控基礎逐步夯實,形式日益豐富,成效初步顯現。 如長沙市天心區對各科室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開展督查,提出建立“負面問題清單”制度;桂陽縣以敖泉鎮財政所作為鄉鎮財政所內控建設示范點,打造全縣鄉鎮財政所內控建設樣板工程。
2021年,湖南成功納入全國6 個地方財政內控聯系點, 主要任務是探索以省本級為主,省本級與典型市縣聯動,覆蓋全部財政業務的財政內控信息化建設。 湖南財政乘勢而上,內控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走在全國前列。
湖南省財政廳黨組多次聽取廳內控辦關于試點工作的情況匯報,廳領導指示“站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和提升財政治理效能的高度謀劃和推動財政內控試點工作”。 廳內控辦結合全省內控建設實際,反復研究,并與財政部積極對接,制發《財政部地方財政湖南內控信息化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明確主要思路,提出工作舉措,規劃時間進度,為湖南內控信息化建設繪制藍圖。
按照財政部的要求以及湖南省財政廳《工作方案》的部署,廳內控辦組建工作專班,集中精力開展內控信息化建設。 一是持續修訂完善內控制度。 督促各處室(單位)修訂完善內控基本制度、 專項風險防控辦法及內控操作規程,繼續制定重點業務(崗位)專項防控辦法。 二是加強對試點任務的調度力度。 每月組織試點處室、 信息中心及開發公司召開系統研發推進會,對系統開發及運行情況進行研討,調度工作進度,明確工作任務,形成“現場工作有提示,整改落實有措施”的工作機制。 三是迭代升級內控信息系統。在2017年內控信息系統建設已納入電子財政子項目的基礎上,2022年8月,依托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的內控信息化系統正式上線運行。 一方面,在財政各業務系統中嵌入內控流程,固化控制措施,并對風險實時預警和處理;另一方面,設置跨業務系統預警規則,通過數據收集、比對、分析,實現對風險的預警和處理,截至目前,系統已配置內控規則73 條,累計產生業務預警數據8600 余條。
內控信息化是實現市縣財政平穩運行的重要手段。 為以點帶面推進財政內控信息化工作,湖南省財政廳組織市縣積極報名,并從中選取內控基礎好、 試點意愿強的2 市5 縣作為試點,要求試點市縣因地制宜“背對背”開展工作,并按月報送試點進展,對于試點成效顯著的市縣,省廳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 在政策激勵指引下,試點市縣邊闖邊試,探索出一些契合實際的內控信息建設經驗。 如株洲市將內控信息化系統的提示和預警信息分為三級管理,根據不同的等級推送至不同責任人處置,并納入考評范圍;臨湘市開發的內控信息化系統支持多種移動設備跨平臺業務處理、 數據查詢、風險預警及處理,并提供短信提醒功能,及時提醒處置。 試點工作為進一步推動全省財政內控信息化提質增效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