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春娣
摘 要:近年來,高中語文教學越來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針對整本書的閱讀實踐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這些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方式。以“微專題”為導向的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實踐教學,實現(xiàn)整本書教學的要求。“微專題”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具有微小、具體、針對性和操作性強的研究內容。通過“微專題”的調查與探究,學生能夠深入研究和思考相關問題,并通過寫作形式將研究結果呈現(xiàn)出來。基于此,本文就從以下幾點給出自身的一些見解。
關鍵詞:“微專題”;整本書閱讀;實踐教學;高中語文;學科知識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往往注重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缺乏針對性和操作性的訓練。而“微專題”作為一種具有微小、具體、針對性和操作性較強的研究內容,為教師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教學手段。“微專題”通過問題導向的調查和探究,可以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批判思維能力。因此,本文有以下幾點淺薄的思考。
一、當前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整本書閱讀教學時間不足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整本書閱讀往往只是作為教學計劃中的一部分,且時間非常有限。由于學生需要完成大量的學科內容和考試備考,整本書閱讀的時間被壓縮得很少。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只能進行表面性的閱讀,無法深入理解和思考書中的內容。這導致學生對整本書的整體把握和內在聯(lián)系的理解不夠充分,無法真正領略到整本書所蘊含的深層次思想。再加上一節(jié)課教學的時間相對短暫,無法對整本書進行指導性閱讀,限制了閱讀教學的質量。
(二)忽視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
整本書閱讀教學往往只注重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記憶,以學生的語文成績去衡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能力,忽視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包括文學欣賞能力、文學批評能力、文學創(chuàng)作能力等。然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重視的是知識的傳授和考點的訓練,而忽視了學生對文本情感、思想、藝術特點等方面的理解和鑒賞。這導致學生對于整本書的感悟和解讀能力有所欠缺,無法真正體味到文學作品的價值和
意義[1]。
(三)整本書閱讀教學缺乏評價
在傳統(tǒng)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往往缺乏對學生閱讀能力和理解水平的評價。教師往往只停留在給學生布置作業(yè)和批改作業(yè)的層面,缺乏對學生整體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系統(tǒng)評價。對于整本書閱讀而言,教師要重視的是學生對于這本書的感悟和收獲,而非是一些特定的內容。面對這樣單一的評價方法,教師無法及時了解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的問題和困惑,也無法對學生的閱讀成果進行及時的指導與反饋。這不利于學生的進一步提高和對整本書閱讀的積極參與。
二、以“微專題”開啟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優(yōu)勢
(一)展現(xiàn)閱讀內容的趣味性
通過“微專題”教學開啟整本書的閱讀,可以在一開始就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微專題”通常選擇與整本書中的某個主題或情節(jié)相關的問題作為研究的切入點,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一來,學生在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能夠更加主動、積極地投入其中。學生會產(chǎn)生更濃厚的興趣,更深入地去思考和探索文本中的內容,從而提高整本書閱讀的效果和學習的樂趣。
(二)體現(xiàn)閱讀內容的合理性
高中語文“微專題”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優(yōu)勢之一,是能夠更好地展現(xiàn)整本書閱讀的合理性。“微專題”教學通過結合整本書中的語言、情節(jié)、主題等要素,將文本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維方式聯(lián)系起來。這樣,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整本書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和情感表達,同時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整本書所傳遞的情感、價值觀和思想內涵。通過“微專題”的引導和分析,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整本書的結構和意義,提高對整本書的整體把握能力。
(三)實現(xiàn)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高中語文“微專題”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另一個優(yōu)勢是能夠實現(xiàn)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微專題”教學注重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評價方面也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發(fā)展。除了傳統(tǒng)的書面作業(yè)和考試形式外,還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報告演講、寫作展示等方式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水平進行評價。這樣一來,教師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閱讀掌握程度,及時給予指導和反饋,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以“微專題”開啟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確定專題目標,把握閱讀導向
在高中語文“微專題”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確定專題目標是至關重要的。教師需要仔細分析整本書的主題、情節(jié)和核心觀點,然后確定一個與之相關的“微專題”目標。這個目標應該能夠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整本書的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通過明確的專題目標,教師能夠把握整本書的閱讀導向,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醒學生關注與目標相關的內容。
在高中語文“微專題”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確定專題目標首先需要教師分析整本書的主題和核心觀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之前對整本書進行深入的閱讀和分析,理解作者的意圖和主題,把握書中的核心觀點。比如:在教學《鄉(xiāng)土中國》時,教師需要明確該書的主題是描繪中國農(nóng)村的生活和變遷,核心觀點關注中國本土文化的定位,明確外來文化的影響。在理解整本書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選擇一個與主題相關的“微專題”目標。該目標應該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討論,同時與整本書的核心觀點緊密相連。例如:選擇“中國農(nóng)村社會的變遷與挑戰(zhàn)”作為“微專題”目標,以引導學生思考農(nóng)村社會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然后,根據(jù)“微專題”目標,教師需要明確整本書的閱讀導向。這意味著教師要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并關注與“微專題”目標密切相關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導讀的方式提醒學生注意與目標相關的情節(jié)、人物形象、語言表達等方面的內容,并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討論。接著,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書中的內容,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思維。通過開展小組討論、提出問題、展開辯論等活動,教師可以促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書中的問題,并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教師明確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和思考,并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教師通過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引導,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整本書的主題和核心內容。
(二)選擇專題內容,重整閱讀資源
選擇專題內容是高中語文“微專題”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另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結合整本書的情節(jié)、主題和語言特點,選擇與之相關的專題內容。這個內容應該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整本書的意義和價值,并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在選擇好專題內容后,教師需要對整本書的閱讀資源進行重整,將相關的材料整理出來,供學生使用。這樣一來,學生能夠更加系統(tǒng)地進行閱讀,并能夠深入地探究整本書的內涵和主題[2]。
在進行《紅樓夢》教學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對《紅樓夢》進行深入的研讀和分析,理解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主題的表達以及作者的語言特點。這樣可以為選擇專題內容提供基礎。然后,根據(jù)對《紅樓夢》的分析,教師可以選擇與其相關的專題內容。例如:可以選擇“女性形象與社會地位”作為“微專題”,以引導學生思考書中女性角色的塑造、女性在封建社會中的地位和命運等方面的問題。接著,根據(jù)所選擇的專題內容,教師需要對整本《紅樓夢》的閱讀資源進行重整。這意味著教師要從整本書中選取與專題相關的章節(jié)、段落或人物形象等材料,并將其整理出來供學生使用。例如:可以選擇《紅樓夢》中女性角色的經(jīng)典描寫和對話,以及與其相關的評論和研究資料。然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導讀、討論和分組研究等活動,引導學生閱讀選擇《紅樓夢》材料,并與同學們一起討論其中的問題和見解。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可以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書中的內容,拓寬視野,提高思維和表達能力。最后,在學生閱讀和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與“微專題”相關的問題,并提出適當?shù)囊龑詥栴},激發(fā)學生的思辨能力。通過這樣的方法,高中語文“微專題”整本書閱讀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更愿意參與到閱讀中來,并能夠更加深入地探究整本書的內涵和主題。
(三)調控專題實施,創(chuàng)新閱讀形式
在高中語文“微專題”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靈活地調控專題的實施,創(chuàng)新閱讀形式。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導讀、討論和演示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閱讀和思考。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創(chuàng)造豐富多樣的閱讀形式,如音頻、視頻、虛擬實境等,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提高學生的閱讀動力和參與度。通過創(chuàng)新閱讀形式,教師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學習效果。
在進行《老人與海》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靈活地調控專題的實施,創(chuàng)新閱讀形式。因此需要教師首先要對《老人與海》進行深入的研讀和分析,理解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主題的表達以及作者的語言特點,這樣可以為選擇專題內容提供基礎。然后,根據(jù)對《老人與海》的分析,教師可以選擇與其相關的專題內容。例如:可以選擇“堅持與困境”作為“微專題”,引導學生思考主人公面對困難時的堅持和奮斗精神。接著,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創(chuàng)造豐富多樣的閱讀形式。例如:可以配備音頻資料,讓學生通過聽故事的方式理解書中的情節(jié);還可以制作視頻資料,展示主人公的形象和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甚至可以利用虛擬實境技術,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主人公的經(jīng)歷和情感。最后,在學生閱讀和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與“微專題”相關的問題,并提出適當?shù)囊龑詥栴},激發(fā)學生的思辨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主人公面對重重困境時的內心變化和成長。通過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更愿意參與到閱讀中來,并能夠更加深入地探究整本書的內涵和主題。
(四)總結專題內容,明確閱讀精髓
高中語文“微專題”整本書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總結專題內容,明確閱讀精髓。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整個專題進行總結和概括,提煉出其中的核心觀點和精髓所在。通過總結,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整本書的主題和意義,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總結專題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和反饋,為后續(xù)的學習提供指導和幫助。
在進行《老人與海》教學的時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全面回顧整個專題的學習過程,包括閱讀文本的背景知識、核心內容、關鍵章節(jié)等。通過集體討論或小組討論的方式,學生可以相互補充和糾正信息,探討專題的核心觀點和精髓所在,確保對專題的整體理解。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歸納出主題和主要觀點。在教學時,可以問學生關于勇氣、堅持、人生意義等方面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主旨和核心思想。教師引導學生對專題進行概括和總結。學生可以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將專題的核心內容、主題、意義等進行概括和總結。這有助于學生對整個專題的整體把握,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通過以上步驟,促進學生的思維深度和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五)重視專題評價,反饋閱讀效果
在高中語文“微專題”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專題評價,及時反饋閱讀效果。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書面作業(yè)、小組討論、口頭報告等,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水平進行評價。通過評價,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和不足,并及時給予指導和反饋。同時,學生也能夠通過評價了解自己的學習成果和不足之處,為進一步的學習提供參考和指導。
在進行《紅樓夢》教學的時候,評價反饋能夠衡量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效果。首先,教師可以設計一份針對《紅樓夢》的書面作業(yè),要求學生回答與專題內容相關的問題,例如主要人物、情節(jié)發(fā)展、意義等方面的問題。這樣可以考查學生對專題的整體理解和細節(jié)掌握能力。其次,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題內容,進行口頭報告。學生可以通過口頭報告向全班呈現(xiàn)自己對專題的理解和歸納,同時還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教師可以評估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反饋。最后,在整個專題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安排一些階段性的總結活動。例如:在學習《紅樓夢》的不同階段,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階段性的總結,總結所學內容和心得體會。學生可以通過寫總結或進行討論的方式,將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整合和呈現(xiàn)。通過以上的評價,衡量學生專題的學習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和不足,并及時給予指導和反饋。這樣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水平的提升,同時也能增強學生對整本書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微專題”在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實踐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可以看出“微專題”作為一種研究內容具有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特點,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采用“微專題”的整本書閱讀實踐教學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并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批判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微專題”的優(yōu)勢,開展整本書的閱讀實踐教學,提升教學的質量和作用。
參考文獻
[1]魏建利.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作文,2022(48):56-57.
[2]李佳.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高考,2022(35):60-62.
本文系2021年度淮安市第十四期中小學教學研究課題“以‘微專題實現(xiàn)‘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有效教學的路徑研究”(課題編號:2021JY118)中期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