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凱玲

幼兒園種養活動作為幼兒一日在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重要使命。本文通過種養活動,探討種養筆記對幼兒今后學習和發展的積極影響。
種養對象的選擇對后期活動的順利開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在班級種養活動中,我們選擇了金魚、烏龜和綠色植物等作為種養對象。這些對象既帶給幼兒觀賞的樂趣,又易于幼兒觀察、照顧。金魚、烏龜、綠植等的生命周期相對穩定,這確保了幼兒能夠持續進行觀察、記錄和學習。
為了記錄觀察過程、反思種養活動,我班制定了詳細的種養計劃。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觀察記錄本,用于記錄觀察種養對象的外觀和行為變化,以及幼兒當時的感受。
選擇合適的種養對象、制定詳細的種養計劃、記錄有效的種養筆記,這些都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和支持。為了確保種養記錄得以順利進行,教師在種養活動中應擔任引導者的角色,定期組織幼兒觀察種養對象的生長變化,并與幼兒一起解決種養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金魚和烏龜的飲食習慣,以及它們對水質的需求等;引導幼兒觀察綠植的葉片變化,指導他們怎樣正確澆水、照顧生病的植物。
幼兒的觀察記錄可以以繪畫、寫字、拍照等多種形式呈現出來。教師應鼓勵幼兒通過多種方式展示自己的觀察結果,并與小伙伴們分享,促進彼此之間交流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既學會了仔細觀察、主動思考,還學會了耐心傾聽、認真記錄和及時反饋。
選擇合適的種養方法對幼兒園種養課程的有效性產生重要影響。班級“種養角”的搭建、園所“種養區”的規劃、師幼之間的親密互動等都是一些常用的實施方法。這些方法的運用旨在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在幼兒園開辟一塊小場地,搭建生態角,讓幼兒參與到種養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幼兒教師通過搭建“種養角”拉近與幼兒的距離,卸下幼兒的心理防備,讓幼兒全身心投入種養活動中,讓幼兒發自肺腑地喜歡種養活動,為后期記錄種養過程奠定基礎。
幼兒積極參與與合作是有效實施種養活動的重要前提。通過小組活動、角色扮演等方式,教師可以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種養活動的欲望。在活動中,幼兒之間互相合作,可以有效提升幼兒的社交技能和團隊合作意識,促進他們的思辨能力的發展。
師幼互動與引導是開展好種養活動的關鍵。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問題、給予提示、鼓勵表達等引導幼兒思考、探索。同時,教師還要注意與幼兒及時溝通和互動,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情緒。通過以上引導和互動,教師可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和主動性,提高種養活動成效。
幼兒A 不僅觀察到金魚的追逐行為和對水質的喜好,還將這些觀察結果記錄在他的種養筆記中,并在筆記中提醒自己要定期清洗魚缸、添加水質調節劑。這一記錄有助于A 更好地了解和管理金魚的生活環境,同時也為他將來更好地養護金魚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幼兒B 特別喜歡觀察小烏龜,通過長期觀察,她發現了很多關于小烏龜的小“秘密”。為了分享給其他小朋友們,她將這些觀察結果記錄在種養筆記中。她用繪畫的方式詳細描述了烏龜游泳的時間和頻率,以及烏龜對龍蝦鉗子的興趣。她還記錄了烏龜對不同種類食物的偏好、反應,以更好地滿足烏龜的飲食需求。
在班級的“種植角”,我們種養了很多綠植,幼兒C 觀察到綠植葉片變得越來越綠,并將這個觀察結果記錄在他的種養筆記中。他還記錄了每天澆水后,葉片的清潔度與光照強度之間的關系。這使他能夠定期檢查綠植的光照情況,并做出相應調整。C 的種養筆記為他更好地照顧綠植提供了重要依據。
在評估課程的實踐效果時,收集與分析數據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教師可以通過觀察、記錄、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幼兒在種養活動中的表現和反饋。收集到的數據可以通過統計分析、定性分析等方法進行評估,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兒的學習效果和發展趨勢。
評估課程實踐效果時,教師也要關注幼兒在課程中的表現,了解他們對種養活動的興趣和參與程度。通過觀察、記錄幼兒的言行,幼兒教師要善于發現問題并給予及時引導、鼓勵和肯定,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豐富幼兒的活動體驗。
在種養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記錄自己在種養活動中的所見、所聞、所思,幫助他們加深對植物、動物和自然的認識和理解,有意識地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交往能力等,通過種養課程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在本研究中,通過實施種養課程,幼兒收獲一系列益處。首先,通過參與種養活動,幼兒能夠親身體驗植物和動物的生命周期,加深對大自然的認識和理解。其次,種養課程能夠有效提升幼兒綜合素養。然而,種養課程也存在一些限制。教師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對植物和動物的種植和養殖知識有相當的了解,這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挑戰。此外,由于種養活動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資源投入,對于一些幼兒園來說可能存在困難。
我們側重于觀察幼兒在種養課程中的表現和反饋,對于課程效果的評估主要以定性的方式進行,這就導致我們缺乏量化的數據支持。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結合問卷調查和定量分析方法,更全面地評估種養課程的實施效果。此外,我們要深入研究不同幼兒的個體的差異,滿足不同幼兒對種養課程的個性化需求。
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建議對種養課程進行進一步改革與創新。例如,引入科技手段,結合虛擬技術打造多樣化的種養空間,為幼兒提供更豐富的體驗。我們還可以與社區、家長和其他教育機構合作,共同營造優質的種養環境,推動種養課程的持續發展。同時,我們注重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的意識,引導幼兒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念。
總之,種養課程在幼兒的全面發展和素養提升方面展現了一定的實力,為種養課程的優化和發展提供了更多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教師要不斷提升專業能力,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持,確保種養課程的順利實施與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