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韜 耿嘉凱
【摘? ?要】“50米×8”耐力跑項目是《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明確要求五年級學生達標的項目。為了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對所教五年級班級的“50米×8”耐力跑項目進行了優化教學。具體而言,教師嘗試“監測數據,改進方法,滲透耐力跑動作要領;培養意志,激發潛能,維持耐力跑持久動力;明晰學情,有效評價,助推耐力跑持續進階”。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能夠提升耐力跑成績,助力學生體育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體育;耐力跑;進階;評價
少年強則國強,而少年強的基礎是身體素質過硬。耐力跑對提升學生的心肺功能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堅韌、敢于挑戰的意志品質?!?0米×8”耐力跑項目是《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明確要求五年級學生達標的項目。教學中發現,學生初次接觸“50米×8”耐力跑的時候興趣盎然,但是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他們逐漸感到疲憊,不愿參與該項目的練習,甚至出現抗拒心理。
筆者所在學校近三年六年級區抽測“50米×8”耐力跑的成績不太理想,男生平均成績為1分42秒,女生平均成績為1分46秒。為了提升教學效果,筆者對所教五年級班級的“50米×8”耐力跑項目進行了優化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監測數據,改進方法,滲透耐力跑動作要領
教師可嘗試改變傳統體育教學中“口授+示范”的教學方法,發揮現代數字技術的教學優勢。學生先在教室內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約10分鐘的短視頻學習,再到室外進行30分鐘的學練,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初步掌握“兩步折返法”的動作要領。
(一)監測時間數據,帶領學生改進繞桿方法
完成“50米×8”耐力跑測試一共需要繞7次桿。如果采用一種經濟、便捷的繞桿方法,繞7次桿能夠節省2~3秒的時間。對不同運動水平學生的繞桿練習進行拍攝,再用視頻軟件對繞桿視頻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學生在做3步蹬轉或4步蹬轉動作時,耽誤的時間較多;做1步蹬轉的動作無法繞過標志桿;做2步蹬轉的動作既能節省時間,又能完成繞桿練習。因此,在后續的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做2步蹬轉的動作進行繞桿。2步蹬轉分左式和右式兩種。左式2步蹬轉的方法為:接近標志桿時稍減速,左腳貼標志桿外扣,右腳內扣于標志桿前端30厘米處,左腳抬起,右腳蹬地,重心略向左傾,完成轉身啟動。正確有效的繞桿方法能夠有效節省時間,還能讓學生在加速和減速之間找到奔跑的節奏。
(二)監測呼吸數據,引導學生調整跑步節奏
跑是學生的基本能力,但跑得是否省力、動作是否標準等都影響著跑步的成績。可以說,掌握正確的跑步動作非常重要。筆者所在學校與某高新科技公司在數字化教育領域進行了合作,其中的一項內容就是體育項目監測。通過心率監測手環,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的心跳和呼吸數據,根據數據來判斷學生的呼吸節奏。在學生后程跑出現體能不足、心跳明顯加快的情況時,教師提醒學生加大手臂前后擺動幅度,將呼吸調整至兩步一吸,兩步一呼,保證供氧量。
利用數字科技能夠精準監測學生的呼吸,指導學生調整跑步節奏,提高跑步成績。經過長期的實踐,學生逐漸掌握了正確的跑步方法,學會了均勻地分配體能,他們的跑步成績得到了提升,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也得到了激發。
(三)監測形式數據,助力學生保持練習興趣
“50米×8”耐力跑的內容較為枯燥,但有效的引導和科學的練習可以使無趣的內容變得有趣。在教授該內容時,教師可以復合使用多種學習樣態,以便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通過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探討,筆者在實踐中采取了以下練習方法,如表1所示。
改變跑步空間、跑步時間、跑步方式以及采取小組合作激勵跑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參與耐力跑的興趣,在豐富多樣的競賽和比拼中提升自我。這樣的體育學習不再是枯燥無味的簡單重復。
此外,教師也可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學校的定向越野路線圖,在指定的地方放置記錄點卡,讓學生收集一張點卡后快速返回集合點。學生將點卡放在集合點處再返回,繼續尋找下一張點卡。小組成員共同參與,互相鼓勵。在自由組合挑戰跑的練習中,班級里的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向其他學生發起挑戰,同時也要接受其他學生的挑戰。這樣的方式打破了常規的分組,學生自由組合,有實力相當的對決,有熱情友善的鼓勵,每個學生都能在良性競爭中提升自我。
二、培養意志,激發潛能,維持耐力跑持久動力
在“50米×8”耐力跑中,學生厭跑、懼跑的情況較為常見。筆者對全區50多位體育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你認為要提升“50米×8”耐力跑的成績,技術、體能和體育精神中哪一項最重要?結果如表2所示。
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發現:大部分體育教師認為學生的體育精神最為重要。由此可見,技術和體能是影響該項目成績的要素,但是直接影響成績的是學生的體育精神?!读x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體育精神主要體現在積極進取、勇敢頑強、不怕困難、堅持到底、團隊精神等方面。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除了要提升學生的技術和體能,還要注重學生意志品格的培養。
(一)制定目標,讓學生汲取前進的動力
“50米×8”耐力跑是五年級新增的一項體測項目。在開學初期,教師要指導學生明確該項目的目標,知道在五年級結束的時候自己要達到怎樣的水平。學生的進階目標如表3所示。
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明確目標,每月進行縱向比較。如五年級有一個學生體形偏胖,跑步速度較慢。他的目標是4月份“50米×8”耐力跑可以跑進2分鐘。筆者及時認可他的表現,肯定他的進步。在4月份的月末檢測中,他終于達到了目標。
(二)呈現數據,讓學生獲得持久的動力
五年級第二學期開始,每月初都會在課堂中進行一次“50米×8”耐力跑的測試。筆者對近期的測試結果進行了記錄和分析,并制作成了數據分析圖,具體如圖1、圖2所示。學生直觀地看到自己的成績不斷提高,學習信心得到了增強。
從上圖可以看出,學生的成績得到了穩步提升,滿分的人數也從最開始的14人增加到41人。隨著時間推移,班級內形成了一股極具感染力的正能量。
三、明晰學情,有效評價,助推耐力跑持續進階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家長和教師的陪伴與教育。了解學情,實施有效評價,能夠發揮教育合力的作用,助推耐力跑持續進階。
(一)差異評價,增強學生的耐力
對于體能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開小灶”,如利用學校下午的體育大課間活動時間,帶領部分學生加練10分鐘,加大訓練強度。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以差異化的標準對學生進行評價,關注學生的進步,及時肯定學生,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
(二)精準聯評,提升學生的信心
家校共同參與,能夠提升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教師可利用班級家長會等契機,反饋近段時間內學生的體育運動情況。在家長會上,不僅要表揚優秀的學生,還要表揚有進步的學生。此外,教師也可以在家長會上邀請體育成績進步大的學生的家長分享學生在家鍛煉的方法。家校的深度交流能夠提升家長對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讓家校形成合力,促進學生體能和運動技能的進階。
學生之間的互評也是重要的評價方式,能夠為后續的學習提供動力,最直接的就是加油鼓勁。在每一次的練習中,參與者如果能得到同伴給予的力量,就會更有信心和勇氣堅持下去,進而完成運動目標。如五年級某學生曾經一度不愛上體育課,在之前的“50米×8”耐力跑中,他總是因為自己跑得慢而不愿參與,或不到標志桿就折返了。隨著班級跑步氛圍逐漸變好,這名學生也有了一些改變。一次“50米×8”耐力跑練習中,筆者帶領全班學生為他加油鼓勁。在跑的過程中,他繞過了每一個標志桿,最終在同學們此起彼伏的加油聲中沖過了終點線。該學生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感,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
家長、教師和學生的聯動評價是一種鼓勵性評價,最終指向的都是學生體質的增強、跑步水平的提升,以及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的培養。此外,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增值評價,以各種形式的獎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如滿分及進步較大的學生可在大課間結束后參與由體育老師組織的趣味活動等。這樣,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正向的反饋,獲得持續學習的動力。
(三)融合評價,強化學生的體驗
教師要持續關注學生在集體中的表現,將評價與學校的德育主題、課程活動主題相融合,巧妙使用校園平臺,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進步大、完成度高的學生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如獲得學校德育評比的成長積分卡或減免一次班級勞動等。
總體而言,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體育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樹立目標,增強意志品質,同時發揮評價的診斷功能和激勵作用,讓耐力跑練習成為學生提升體育素養的重要階梯。
參考文獻:
[1]孫立民,張家龍.領跑戰術在體育中考800米/1000米成績中的巧用[J].體育教學,2010,30(7):57.
[2]陳光,陳超,張成.中考體育加試1000m訓練方法研究[J].運動,2014(4):62-6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