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優杰
【摘? ?要】對于學生來說,假期是一段珍貴的自主學習和放松成長的時光。恰當的作業是學生在假期獲得成長的重要抓手。針對當前假期作業存在的問題,學校可以設計以勞動為核心的假期開放性實踐作業,依托農村的勞動實踐基地,從生活勞動、生產實踐等方面入手,鼓勵學生通過觀察、設計、應用、改進等方式解決問題。實踐證明,這樣的作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勞動課程;真實情境;開放性實踐作業;綜合素養
對于學生來說,假期是一段珍貴的自主學習和放松成長的時光。恰當的作業是學生在假期獲得成長的重要抓手。然而,傳統的假期作業存在“缺乏選擇性、與生活脫節”等問題,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不易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也難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作業的本質不僅在于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還在于連接學生的實際生活,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并構建個性化的知識體系。基于此,學校可以勞動為核心,設計假期開放性實踐作業,依托農村學校的勞動實踐基地,從生活勞動、生產實踐等方面入手,鼓勵學生通過觀察、設計、應用、改進等方式解決問題。這樣的假期開放性作業強調突破不同學科壁壘,使各學科相互聯系、有機融合,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使學生在完成挑戰性任務的過程中拓展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一、基于學習目標,創新整體架構
教育部印發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將勞動教育與學生的個人生活、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豐富學生的勞動體驗,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深化學生對勞動價值的理解。利用假期開展相關主題的勞動實踐活動,無疑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途徑。
(一)鏈接生活,保障趣味與生機
設計假期開放性實踐作業,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將生活元素融入作業中,創造輕松愉快的氛圍。筆者所在學校有塊面積可觀的農耕實踐基地,在用挖土機開荒期間,學校對接人教版《美術》三年級上冊《前前后后》《天然的紋理》《化平凡為神奇》等課和語文學科中的相關習作板塊,讓學生從遙望田園轉向沉浸式探究,如畫一畫挖土機的開荒場面,想想可以在土地上種什么。在有趣和愉悅的學習中,學生的視野從書本轉向生活。
(二)創設情境,引導實踐與合作
教師可從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創設作業情境。如布置“農事之歌”“農事之舞”“農民畫”“農具制作”“種子實驗室”等主題作業,引導學生通過分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調查、走訪或開展相關實驗。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解決真實的問題,不僅能實現文創技能的提升,還能體驗到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功能和價值。
(三)融入文化,傳承農耕精神
我國的農耕文化凝聚著獨特的民族智慧。假期開放性實踐作業可融入農耕文化,讓學生在實踐中傳承農耕精神,對古人的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精神和勞動品質等進行深入的思考。
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探索農耕工具使用、農作物種植、農業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知識。學生可參觀農耕博物館,參與農耕勞動,體驗農耕生活,了解農耕文化的起源、發展及其在我國歷史中的地位,在勞動中形成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遵循學科特質,探索融合路徑
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具有階段性特征。教師可以在鞏固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各學科的特點,將各學科知識與勞動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自身能力,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系統化設計,貫穿學習過程
系統化作業要求學生運用語文、科學、數學等學科知識和經驗,在合作探究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教師設計了一系列與農業生產相關的作業(如表1),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從個人到小組,勞動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學生主動提出問題進行探究,在“學會”的過程中實現“會學”。
(二)支架化支持,滲透策略與方法
在農耕實踐基地,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學習學科知識的支架,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學習策略與方法,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提高實踐能力。例如,農田需要圍圍欄、挖溝渠,對此,教師結合人教版《數學》中有關周長的內容,設計假期的拓展性作業。具體包括以下問題:避開停車場在農田四周圍圍欄,一共需要圍多少米?位于土地中央的長方形荷花池的竹籬笆(一面靠墻)需要圍多少米?學生積極探索,既鞏固了舊知,又在主動探索中形成了“同一個學科內的知識是一個系統,而非孤立存在的”的認知,還在實際操作中有效解決了問題。
(三)活動化操練,促進合作和探究
將實踐作業活動化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體驗學習的樂趣,提高團隊合作和探究能力。例如,20畝左右的農田需要合理劃分班級試驗區、家長模范區、校外指導員示范區,教師可結合語文教材中的口語交際內容,適時開展以“請教”為主題的實踐性作業,引導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進行實際操練。學生從“請教”類問題入手,思考交際的思路、方法,同時注重表達的態度、語氣、禮儀等。此外,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也可設計其他基于農耕體驗的跨學科實踐活動,如種子實驗、觀察日記、藝術表演等,讓學生了解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形成跨學科思維和綜合性素養。
三、關注個體特性,促進全面發展
假期開放性實踐作業的重點是推動靜態作業走向動態體驗,使學生在實踐應用中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
(一)提倡創造性,促進思維發展
具有開放性的實踐作業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學校可以組織暑假活動,依托家鄉特色,為學生設計獨特的農事實踐方案。例如,學校開展了以“莼湖著名小吃之米豆腐、莼湖特色水果之青梅、莼湖特色蔬菜之莼菜”等“莼味”為主題的項目化活動。學生從自身需求出發,在班級、學校、區域等不同層面開展豐富多彩的項目化學習活動,在制作、種植、養殖、烹飪的過程中體悟鄉情,提高勞動技能和勞動精神,增強文化自信。
(二)凸顯自主性,尊重個體差異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的不同,應設計分層性作業,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業。例如,教師設置了農事主題作品創作作業,如表2所示。
學生根據自身的不同需求,選擇不同的作業,得到不同梯度的鍛煉。如種植實踐作業,包括低段觀察、中段養護、高段種植。其中,高段種植又分為責任田種植、自由田種植和個人盆栽種植等。學生根據個人興趣、特長、喜好以及農作物種植的難易程度,自主選擇,自主安排。
(三)保證真實性,提升實踐能力
假期開放性實踐作業應具有一定的選擇性,讓學生根據自身需求,開展實地考察、實踐操作,不斷提高實踐能力。作業可分為以下幾類。一是生產種植類作業。選取農耕作業主題時,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如在“奉化桃子季”設置相關作業,鼓勵學生思考如何保證桃子的正常出售。有些學生主動關注桃子的生長狀況,了解不同天氣對桃子質量的影響,并思考旺季時如何將桃子運到最熱鬧的市場等。此類作業促使學生了解農業生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二是社會實踐活動類作業。教師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利用已有經驗挖掘與課堂知識相關的勞動素材,優化作業設計,推動學生的勞作實踐。例如,學校打造了“家門口的夏令營”活動,讓學生以班級為單位組建勞作小隊,用小額的啟動資金,走進超市、菜市場、水果店等開展微調查,設計經營計劃,包括采購、制作、擺攤、銷售等環節。學生深入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情境,進行深度思考,最終把理論知識運用到真實場景中。此外,學校還可組織學生參與其他社會實踐活動,如志愿者服務、環保行動、社區服務等,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形成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提高個人綜合素養。
總體而言,以勞動為核心的假期開放性實踐作業立足真實的生活情境,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EB/OL].[2023-12-26].https: //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 紀海龍.勞動教育跨學科實施的可能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23(8):27-32.
[4] 管光海,張豐.融合觀引領的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構建[J].基礎教育課程,2021(10):22-29.
[5] 蔣雄超.小學假日勞動主題實踐作業設計探析[J]. 教學與管理,2023(23):21-23.
(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莼湖街道爾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