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飛
摘 要:小學音樂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具有重要的意義。小學音樂教學的方法很多,音樂老師只有合理地選擇教學方法,才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本文針對小學音樂的審美教育問題從情感引導的角度進行分析研究,提出有益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審美教育;小學音樂;情感引導;綜合素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11C-0037-01
對于素質教育來說,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陶冶學生的情操是一項重要的內容,而音樂是陶冶情操的重要工具,它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但是由于諸多原因,很多老師和學生忽略了音樂課程的重要性。在進行音樂審美的教育過程中,合理利用情感教學可以事半功倍。所謂情感教學就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采用一定的方法讓學生在情感上達到共鳴,進而提升學生對于音樂學科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讓整個課堂成為培養學生情感的重要載體,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還能夠提升學生各種素養。
一、情境化的誘導教學
誘導教學也就是指通過合理的引導來培養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興趣,在這一過程中,最常用的教學模式就是構建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融入其中,通過不斷學習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觀,而情境的創造包括周圍實物環境的創建、利用道具進行環境創建等。
比如,在進行音樂曲目《百鳥朝鳳》鑒賞教學時,首先,可以通過播放一小段中原地區的山水風景、風土人情的視頻,讓學生從內心感受到山東、河南等地的秀美淳樸和熱情奔放,繼而通過創設的情境體驗樂曲表現出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次,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嗩吶這一獨特的民族樂器,并進行介紹,讓學生對樂器有全面的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如,學習《情系江淮》中的“花鼓創編”時,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鳳陽花鼓的表演視頻,繼而讓他們欣賞到花鼓以及舞曲帶來的獨特美感,逐漸產生對音樂的喜愛。當然創設情境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并讓他們感受到音樂具有的獨特魅力,從而不斷提高音樂水平。
二、精細化的分析教學
一般來說,小學生對于音樂的喜愛往往還是建立在對旋律的愛好上,并沒有認識到音樂的特性,而這時教師采取合理的分析教學,通過對音樂作品的細致剖析,可以有效地發掘出音樂作品中蘊含的獨特情感和美學價值,進而熏陶學生的思想,讓他們深刻領會音樂作品的感染力,強化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這種分析教學應當包含對音樂作品的要素、作品的背景以及蘊含的情感的分析。
例如,在欣賞著名古箏曲《戰臺風》過程中,可以從這一首樂曲的結構入手,在臺風來臨時、臺風來臨中,臺風過境奮戰后的樂曲的旋律、節奏、強弱的對比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感受到樂曲表現上的巨大變化,領悟到樂曲中的各個元素都可以成為情感交流的載體,進而達到與樂曲及作者進行有效溝通的目的。
三、激勵性的展示教學
對學生來說,如果只知道學習音樂技能,而不知道如何表現音樂,那么這樣的音樂教育依然是不成功的。音樂作為一種有效的情感表達方式,學生應當在學習的基礎上,懂得如何用樂曲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才華。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大膽表現,通過演唱、表演、創編等方式抒發自己的情感,從而培養他們對音樂美學價值的感悟和表現能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會發現不同的學生在音樂方面具有不一樣的才能,有的學生比較擅長歌唱,有的學生比較喜愛樂器,有的學生喜歡表演,在這些表象下還可以看出有很多學生因為缺乏自信心,對于舞臺音樂表現存在畏懼感。對于這些情況,教師應當想方設法增進他們的自信心和表現欲,鼓勵他們大膽表現。比如,教師可以將膽大的學生與膽小的學生組合成學習小組進行表演,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激發他們表演的信心,同時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培養集體榮譽感。不論他們表演效果如何,老師應當給予他們鼓勵和掌聲,一點一滴地激發他們的興趣和自信。
四、引導性的示范教學
“親其師則信其道”,老師應當努力通過自己對音樂的熱愛影響學生,向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在音樂方面具有的特長,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施加影響,進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這種示范引領作用非常有效。比如,教學民樂欣賞時,老師可以通過親身演奏,讓學生感受二胡、葫蘆絲等民族樂器的表現力,讓學生從老師嫻熟的表演中產生興趣,成為自己和民樂的粉絲。當然老師還可以通過演唱、舞蹈、表演的形式向學生全方位展現自己的音樂才能和音樂熱情,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老師是音樂的教學者,因此也是音樂審美的傳播者,如果老師對音樂都不抱有熱情,學生很難感受到音樂帶給他們的樂趣,也就很難培養出音樂的審美。
總之,從音樂審美的角度來看,情感是決定性的因素,是音樂審美的動力,是提高音樂審美的必經途徑。小學音樂教學必須運用情感教學促進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從而增強學生的音樂興趣,進而提升對音樂的審美能力,這樣做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也能全面落實課標精神,培養出更多的具備較高美育品德的音樂人才。
參考文獻:
[1]梁金平.聲樂教學與審美教育[J].當代教育論壇,2006,(4).
[2]徐艷萍.論音樂教育的審美和價值導向[J].企業家天地,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