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寫實油畫是油畫創作的重要分支之一,最早以寫實形式傳入我國并得以蓬勃發展,在我國油畫藝術發展過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在當前社會發展階段下,社會經濟形勢發生巨大的變化,在網絡信息技術的推動下,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出多元化趨勢,視覺語言藝術的多樣化,使得新時期中國寫實油畫的發展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基于此,本文通過分析中國寫實油畫的發展歷程及其成為油畫創作主流的原因,并從堅守民族性創作理念、深入挖掘寫實主義題材、把握藝術市場化發展規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等方面提出具體的創新發展路徑,希望為新時期激活中國寫實油畫發展活力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新時期;中國寫實油畫;發展歷程;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J2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4)03-00-03
寫實油畫是一種具象的藝術形態,是繪畫藝術的表現手法之一。藝術家通過觀察和描摹外部物象,調動自身感受和理解,利用藝術再現外部物象,從而使得藝術作品不僅符合觀者的視覺經驗,而且能夠獲得愉悅體驗。寫實油畫起源于西方,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經過長期發展,寫實油畫在古典寫實主義基礎上發展演變,衍生出各類寫實性油畫。隨著時代發展,寫實油畫在我國獲得突破性發展,已經成為中國油畫藝術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社會歷史階段,寫實油畫在我國具有空前的發展前景,但是,不可忽視多元文化價值對寫實油畫藝術造成的沖擊[1]。因此,新時期,如何激發中國寫實油畫的創新發展潛力,成為相關創作者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中國寫實油畫的發展歷程
(一)萌芽時期
早在明清時期,寫實主義油畫已經傳入中國,據相關文獻記載,約在萬歷七年,西方寫實主義藝術出現于中國。當時,西方傳教士熱衷于向東方宣傳天主教,部分科學文化與油畫藝術也成為其宣傳內容,同時,也會對繪畫藝術愛好者傳授創作方法。到了清朝,皇帝與西方傳教士的關系逐漸密切,使得油畫藝術主要盛行于宮廷內部,而這一現象受到多數中國畫家的抨擊。在清朝末年,社會時局發生轉變,我國傳統的文人繪畫藝術逐漸衰落,寫實主義油畫逐漸進入繪畫領域。
(二)發展和確立時期
1911年前后,民族主義革命接連興起,許多藝術家投身尋求救國救民的事業,相繼留學歐洲、日本等地,因而成為中國寫實油畫藝術的先鋒。比如,中國著名的油畫家徐悲鴻,他以寫實油畫為其重點研究領域,逐漸確立起基于寫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和客觀描寫的藝術方向。隨著藝術教育的發展,寫實油畫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由此產生了大量寫實主義繪畫人才,為寫實油畫在中國的確立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主流和全盛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社會各項建設事業百廢待興,政府派往東歐和蘇聯學習的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同時,多數蘇聯美術教育家前往中國開展教育,為中國美術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指導。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許多現實主義繪畫創作者,通過持續傳播與弘揚,逐漸確立起統一的藝術觀念、創作方法及評價模式,由此誕生社會現實主義繪畫,其表現出革命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鮮明特點[2]。比如,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壯士》、胡一川的《開鐐》等。
20世紀70年代之后,經濟建設事業不斷發展,社會范圍內獲得思想解放,文藝創作逐漸重視起“藝術反思”。我國油畫藝術創作者秉持借鑒與優化的原則,將目光聚焦于繪畫模式的分析方面,不斷歸納、總結西方油畫與我國傳統繪畫藝術的價值觀念和創作技巧,因而為我國油畫藝術的發展確立了方向,推動寫實油畫進入全新的發展時期。
(四)多元化時期
自改革開放以來,人民衣食住行發生巨大的變化,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推進,加上現代化傳媒技術的發展,部分藝術家創作理念與藝術觀念得以更新,逐漸加大對西方現代主義藝術的研究與評價,進一步豐富了中國油畫語言。與此同時,國際文化藝術表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西方油畫藝術逐漸融入抽象特點,但是,我國寫實油畫幾乎未受到明顯影響,依舊在寫實主義方向發展創新。經過長期發展,中國寫實油畫逐漸誕生出新寫實主義、超寫實主義和后現代式的寫實主義,為中國油畫藝術的繁榮發展增添了新景象[3]。
二、寫實油畫成為中國油畫創作主流的原因
(一)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
社會歷史背景是藝術形成和發展的沃土,中國寫實油畫依舊難以脫離歷史和社會獨立存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日益加深,誕生于中國國土的文人繪畫藝術遭受重創,而寫實油畫基于當前社會現象和實際生活不斷發展,受到多數人的認可與推崇。反映現實生活成為中國寫實油畫的主要藝術特點,以社會現實為藝術創作原點,融入創作者的真實情感和藝術思考,不僅能夠起到宣傳號召作用,而且能夠激發民眾的情感共鳴,從而使得寫實油畫獲得較大的發展空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現實主義文化藝術創作成為主流,而寫實主義油畫作為藝術表達的最佳方式之一,在社會上獲得廣泛的認可和支持,因而誕生了豐富的藝術作品。
(二)中國油畫教學模式的影響
教育是社會進步的基石,更是人類文明綿延發展的基礎支撐。寫實油畫成為中國油畫創作主流,離不開藝術教育模式的影響。首先,油畫傳入我國初期,傳教士以圣母像為主要創作題材,向繪畫愛好者傳播創作方法。因此,使得早期油畫教學體現出濃厚的宗教意味與寫實特點。其次,寫實主義教育體系得到廣泛的認同與發展。徐悲鴻作為中國美術教育事業的先驅,強調“繪畫必須用寫實主義作為出發點”,在當時社會思想潮流的推動下,其藝術觀念得到廣泛傳播與發展[4]。最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受國際格局的影響,蘇聯契斯恰科夫現實主義油畫創作理念受到認同,為中國美術教育的發展指明明確的方向。
(三)中國繪畫領域真實性的缺失
中國傳統繪畫和西方油畫,兩者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不僅體現在創作方法和創作材料方面,而且創作理念和藝術觀念具有突出的價值差異。西方寫實性油畫立足社會現實生活,對街頭、人物及光影等物象描繪得十分精確,通過作品,不僅能夠為觀賞者提供良好的視覺體驗,而且能夠對當時社會環境、人物形態等產生明確、深刻的認識。中國傳統繪畫追求“意境美”,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時代變遷,其重視“天人合一”的藝術傳統,容易造成審美疲勞,因而為寫實油畫的立足與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礎[5]。
三、新時期中國寫實油畫創新發展路徑
在當前社會發展階段下,面對多元文化的發展,寫實油畫的堅守創作,逐漸成為一種藝術認知,更是繪畫領域彰顯中華文化底蘊的重要象征。新時期,中國寫實油畫藝術創新變革迫在眉睫,為新時代藝術創作者指明新的努力方向。
(一)堅守民族性創作理念
寫實油畫經西方傳入我國,經過百年賡續發展,依舊在中國繪畫藝術領域占據重要的地位,其最為顯著的原因在于寫實油畫背后隱含的民族性特征,而成為中國寫實油畫傳承發展的動力之源。因此,面對當前日益劇烈的多元文化挑戰,在探索及實驗中國寫實油畫的實踐中,重新審視民族性十分有必要,也是確立新時期寫實油畫藝術價值的重要舉措。中國寫實油畫體現出來的民族性,不僅是指創作技法的傳統性,而且更加強調藝術作品中包含的中華民族精神氣節、文化品質及藝術審美等元素。首先,在創作技法方面,要辯證看待并吸收借鑒西方寫實油畫藝術的先進之處。在新的社會發展階段,只有將本民族文化根脈與藝術內涵融入藝術創作技巧、方法中,才能確保外來藝術形式獲得本民族的認可與發揚。比如,徐悲鴻先生在學習西方油畫藝術創作方法之后,從中華民族審美特性及傳統繪畫藝術特點出發,科學改良油畫創作過程,確保油畫作品充分彰顯民族文化內核,因而使其油畫作品在中外繪畫藝術中“留名青史”。在實際的創新發展實踐中,要充分借鑒國畫與西方油畫在創作形式及內容上的優勢,對色彩表達、構圖設計等要素進行有機融合,構建起符合新時期藝術價值理念的寫實油畫技法體系,為中國寫實油畫的創新與發展營造穩定的環境。其次,面對多元文化背景,寫實油畫創作要堅守底線。在多元文化時代,要正視藝術創作思想變化趨勢,尊重寫實油畫客觀創作規律,正確認識繪畫創作者的責任堅守與時代使命,順應油畫藝術規律進行創新[6]。新時代中國寫實油畫創新發展的立足點在于社會變遷與公眾生活,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基礎進行革新與發展,也是確保寫實油畫藝術弘揚時代主旋律的必經之路。
(二)深入挖掘寫實主義題材
寫實主義油畫創作,本質上是對外部真實物象的藝術再現過程,因而對寫實主義題材有著極強的依賴性。從當前中國寫實油畫創作過程來看,不乏記錄社會事件及民眾生活、刻畫田野山村的作品,其技藝精湛、內涵豐富,給觀者帶來強烈的共鳴。但是,經過比較研究,中國寫實油畫選擇題材時依舊存在“跟風、模仿”的現象,由此極度窄化了寫實油畫作品的創作空間,嚴重影響寫實油畫的創新質量。“藝術來源于生活”,油畫藝術作品脫離實際生活,猶如無源之水。因此,在新時期,為了進一步拓展中國寫實油畫藝術的發展深度,創作者要強化思想認識,深入實踐生活,尊重社會生產活動,不斷挖掘現實生活中的藝術創作元素,并進行積極的思考與反饋,將其融入寫實油畫創作過程中。通過積極關注社會生活,立足人類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選擇藝術創作突破口,對藝術素材進行創作與升華,進而實現以小見大的創作目標,進一步激發公眾的情感共鳴,創作出符合時代價值觀念和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油畫作品。在新的社會發展條件下,網絡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現代藝術潮流呼嘯而入,公眾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只有堅定中華文化自信,秉持尊重借鑒的態度,真正關心公眾社會生活,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創作路徑,才能為新時期中國寫實油畫的創新發展提供可靠的方向保障。
(三)把握藝術市場化發展規律
近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文化事業得以空前發展,社會主義文化藝術市場逐漸成熟。面對藝術市場化趨勢,無疑為中國寫實油畫藝術現代化發展創造穩定的外部環境,但是,復雜化的藝術市場也為中國寫實油畫的創新帶來一定的挑戰。因此,寫實油畫創作者亟須把握藝術市場發展規律,正確分析利益驅動,堅守藝術創作本心,創作出經得起時代與人民檢驗的藝術作品。首先,相關管理部門要立足藝術市場化特點,調整完善繪畫藝術管理制度機制,為寫實油畫的健康發展做好制度性保障。健全油畫藝術多元評價體系,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健全行業準入機制,確保挖掘高質量寫實油畫創作人才,為新時期中國寫實油畫的革新輸送不竭的人才動力[7]。其次,油畫藝術創作者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辯證看待藝術市場化的利弊,堅守文藝創作初心,避免迎合低級趣味,保持優秀的藝術品質。尊重寫實油畫的現實主義藝術風格,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摒棄輕浮、冒進的思想態度,避免急功近利,在浮躁的社會環境中占據主動地位,積極投身寫實油畫藝術的創新發展事業中。最后,創作者要轉變思想認識,強化自身寫實油畫創作能力,堅持不懈打磨創作基本功,為開展優秀油畫藝術的借鑒與創新工作做好基礎準備。寫實油畫歷久彌新,一方面在于其表現手法具有顯著的適應性特征,能夠適應觀者的藝術審美需求;另一方面,寫實油畫在中國生生不息,在當前社會發展階段中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內核與價值追求,具有突出的社會功能。因此,新時代寫實油畫工作者,需提高自身藝術修養和社會責任感,立足藝術視角,審視自身創作目標,為中國寫實油畫藝術的現代化發展貢獻力量。
四、結束語
結合上文論述,歷經百年發展,寫實油畫已經成為我國繪畫領域的重要藝術形式之一。在新的社會發展階段,隨著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中國寫實油畫藝術再次迎來轉型時期,加強對油畫藝術創新發展研究與探索成為應有之義。新時期,中國寫實油畫進入多元化發展時期,對于油畫藝術的創新,需堅守民族性創作理念,順應時代思想文化變化趨勢,并通過深入挖掘寫實主義題材、把握藝術市場化發展規律、創作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等措施,為寫實油畫現代化發展構建常態化路徑,為我國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增添新氣象。
參考文獻:
[1]唐萍.當代中國寫實油畫的個體敘事:孟欣的藝術創作[J].美術,2023(07):50-53+157.
[2]楊波.中國寫實油畫中人物精神風貌的演變過程探析[J].大觀,2022(02):157-159.
[3]賈明俊.當代中國寫實油畫創作的本土化與民族化研究——以王沂東油畫作品為例[J].藝術評鑒,2020(14):57-59.
[4]崔雪辰.中國新寫實主義油畫初探[J].美與時代(下),2020(04):73-74.
[5]李昌菊.借鑒·重建·轉化——改革開放40年中國油畫的自主探索之路[J].美術,2018(11):15-19.
[6]劉富根,楊昆昆.當代中國寫實油畫的發展路徑探尋[J].藝術教育,2017(13):138-139.
[7]秦鯖.洋為中用與個體突圍——中國寫實油畫的現狀及其審美向度[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3):105-107.
作者簡介:沈淼(1994-),男,安徽合肥人,博士,從事中外美術比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