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非物質形態的文化,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在不斷受到現代文化的沖擊,為了能夠更好地保護我國傳統音樂,在新時代背景下,要采取有效措施將其進行傳承與推廣。本文先簡要分析了“非遺”語境下民族音樂傳承推廣的作用,隨后詳細闡述“非遺”語境下民族音樂傳承推廣的策略,以供相關人士交流參考。
關鍵詞:非遺;語境;民族音樂;傳承;推廣
中圖分類號:J6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4)04-00-03
民族音樂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民族音樂的傳承發展存在一定的困境。通過加強媒體宣傳、培養專業人才、保護民族傳統、拓展市場需求等方式來推動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通過加強對民族音樂傳承人的培養,促進非遺保護工作的開展等策略來實現我國民族音樂的傳承推廣。我國很多地區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保護,在我國許多地區,民族音樂也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語境下對民族音樂進行傳承與推廣是非常重要的。
一、“非遺”語境下民族音樂傳承推廣的作用
(一)有利于保護和傳承民族音樂
通過傳承和推廣民族音樂,能夠保護和傳承民族音樂的獨特性和歷史文化價值。非遺項目的認定和宣傳使得民族音樂得到了更大的關注和重視,進一步促進了其傳承的積極性。如我國國家級非遺項目“中國民族民間器樂大合奏”,近年來,相關部門積極推動民族音樂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在中央電視臺推出了《中華好民歌》《民歌中國》等節目,在中央電視臺以及地方衛視播放,并在多個城市舉辦了展演活動,吸引了更多人參與到民族音樂傳承、保護工作中來,極大地提高了民族音樂在社會上的關注度和影響力。
(二)有利于弘揚民族文化
民族音樂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民族的魅力和精神追求。通過推廣民族音樂,可以有效地弘揚和展示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激發民族自信心。另外,由于民族音樂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且在群眾生活中的地位相對較高,因此,在民族音樂傳承與推廣中,通過對傳統民族音樂資源的挖掘與整理,并結合現代先進的文化傳播理念和方式,使其可以更好地適應人們的審美需求與精神追求,從而激發更多人對民族音樂產生興趣,吸引更多人關注和熱愛民族音樂文化。總而言之,在“非遺”語境下推廣民族音樂有利于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提升民族自信心。因此,在實際推廣過程中需要深入研究、深刻分析其存在的不足與缺陷,從而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推廣方式和方法。
(三)有利于促進文化交流
民族音樂傳承和推廣能夠促進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和交融。通過音樂的表演和分享,不同民族之間的音樂交流和合作得以擴展,推動了文化多樣性和跨文化的交流與交融。民族音樂的傳承和推廣不僅能夠促進不同地域之間文化的交流,同時也能推動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和交融,不同民族之間能夠通過音樂的融合,創造出更多獨特的民族音樂文化。同時,在民族音樂傳承和推廣過程中,民族音樂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極具特色和魅力的部分。將民族音樂作為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載體,能夠推動我國各地域之間文化的融合和發展。當前我國社會經濟正在高速發展中,人們對文化生活也有了更高要求。在“非遺”語境下,民族音樂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讓人們通過民族音樂傳承和推廣去了解和認識中國傳統文化[1]。
二、“非遺”語境下民族音樂傳承推廣的現狀
(一)人才培養有待加強
隨著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人們對傳統民族音樂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由于傳統民族音樂的傳承主要是以口頭形式進行的,這就要求傳承者在表演中注重自身表演水平的提高,以及對本民族文化和歷史的理解。另一方面,由于時代變化快,傳統民族音樂的發展也快。因此,許多傳統音樂項目需要及時更新,這就要求傳承者不僅要熟練掌握本地區各民族的傳統音樂文化,還要在專業水平上有較大提高。此外,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傳統民族音樂形式表現出更大的興趣。因此,在傳承民族音樂過程中需要結合現代科技和技術進行創新。民族音樂傳承和推廣的人才培養仍然面臨挑戰。許多傳統的音樂技藝需要長期專業培訓和大量實踐,而傳承人才的培養工作仍然相對薄弱。
(二)文化市場發展不平衡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發展,新媒體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日益擴大,大眾對文化娛樂的需求不斷增長,推動了文化市場的快速發展。然而,在新媒體時代下,由于民族音樂文化缺乏相應的宣傳推廣,導致其在市場上逐漸被邊緣化,呈現出“小眾”“封閉”“保守”的特點。隨著自媒體平臺的發展,一些民族音樂創作者以“流量為王”的方式發布內容,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商業化和庸俗化。一些民族音樂創作者過于注重作品質量而忽視了市場需求,導致了民族音樂作品不能適應新時代受眾的審美需求。此外,一些民族音樂傳承人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和價值,也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民族音樂在文化市場的推廣和發展仍然存在不平衡的問題。總體來說,在“非遺”語境下,民族音樂傳承和推廣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相關部門、社會各界和民眾應加大對民族音樂傳承和推廣的支持,加強人才培養和資源整合,使得民族音樂得到更好的傳承、保護和推廣,為文化多樣性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2]。
三、“非遺”語境下民族音樂傳承推廣的策略
(一)加強媒體宣傳,加深社會公眾對民族音樂的認知
民族音樂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代表,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對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社會公眾對民族音樂了解較少,不能準確認識到民族音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民族音樂的傳承推廣。因此,要想實現我國民族音樂的傳承推廣,需要加強媒體宣傳,提高社會公眾對民族音樂的認知度。首先,要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網絡媒體等傳播渠道的作用。通過這些途徑,可以將民族音樂傳播到更多的人群當中,實現人們對民族音樂了解程度的提升。通過利用廣播、電視等媒體渠道來對民族音樂進行宣傳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和認識到我國的民族音樂,從而可以從根本上提升民族音樂在社會大眾中的影響力和認知度。比如,在傳統節日期間,可以播放一些相關音樂來表達人們對傳統節日的祝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加深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在網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以及自媒體快速普及的今天,通過網絡傳播渠道來加強對民族音樂傳承推廣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民族音樂市場的發展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加,對民族音樂的了解和需求也不斷增多。通過市場拓展,能夠進一步推動民族音樂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民族音樂才能夠更好地傳承下去。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民族音樂市場的發展,相關部門要加大對民族音樂市場的宣傳力度,積極與音樂公司進行合作,充分利用相關宣傳平臺來進行宣傳,進而為我國民族音樂市場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比如,在新媒體平臺上可以開設專門版塊來介紹民族音樂相關知識和文化內涵等內容,鼓勵人們利用互聯網來進行交流、傳播與分享。通過互聯網渠道來宣傳和推廣我國民族音樂不僅可以為其找到新一代傳承人,而且還可以擴大傳播范圍和影響力,加深大眾對我國傳統文化傳承推廣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及緊迫性等認識。
(二)保護民族傳統,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工作中,需要做到尊重民族傳統、保護民族傳統,在保護民族傳統的基礎上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在具體的傳承過程中,要重視民族音樂文化的保護,通過對其進行保護和傳承來推動“非遺”文化的發展。首先,需要對民族音樂文化進行記錄和整理。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作品數量眾多,通過記錄和整理這些作品可以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保護,同時也能夠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比如,通過收集整理、保存和研究民間的傳統音樂來了解不同地區人們的生活習慣、思想觀念等內容,了解當地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從而更好地理解和認識不同地區人民在文化方面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特點。其次,要做好對民族音樂傳統音樂種類的保護工作。我國優秀民族音樂種類豐富多樣,如山歌、小調、民歌、民間戲曲等都是民族音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使民族音樂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就要保護好這些優秀音樂種類。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通過在學校開展民歌傳唱活動、編寫民歌教材等方式來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保護和傳承。最后,要注重對民族傳統文化發展形式與內容進行創新。比如,在保留原有民間戲曲中優秀部分的同時可以通過加入現代元素來使其得以創新和發展。
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言,要想能夠更好地進行傳承與推廣,就要建立起相應的保護機制。首先,在我國許多地區都已經建立了民族音樂保護機制,并對民族音樂進行了系統的分類。其次,要不斷完善與健全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對少數民族音樂進行深入挖掘與研究。最后,要采取有效措施將傳統文化傳承與推廣工作進行到底,在文化保護的過程中,不僅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與推廣,還要將民族音樂融入現代社會生活中。同時,還可以充分發揮政府作用,將保護民族音樂作為政府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在實際工作中,要深入挖掘當地的民族音樂特色和文化底蘊,并且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以及文化發展水平等因素來制定保護規劃與方案。最后還要積極開展各類活動,鼓勵民間團體或者個人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
(三)對音樂進行創新,充分契合現代藝術發展的時代需求
音樂的創新是保證民族音樂長久發展的關鍵。在民族音樂發展中,需要不斷對其進行創新,可以通過對現有的資源進行整合,對相關的資料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將音樂與現代藝術相結合,使其能夠更好地符合現代化社會發展要求。在這種背景下,要對傳統民族音樂進行創新,使其能夠更好地融入現代化社會。例如,在我國蒙古族民歌《走西口》的創新中,就可以將其與現代的流行音樂相結合,使其更具有現代藝術氣息。除此之外,在我國很多民族音樂中有一些樂器是非常獨特的,如彝族的月琴等。這些樂器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比較特殊的一種,隨著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其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我國的民族音樂中。因此,在對這些樂器進行創新時,要選擇一些比較獨特的樂器,使其更具現代氣息[3]。
(四)培養優秀的傳承人員,讓更多的人了解民族音樂文化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語境下,為了更好地對民族音樂進行傳承與推廣,必須培養優秀的傳承人。要想培養優秀的傳承人,首先,要提升其文化素養。在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時,對傳承人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開展保護工作時,要對傳承人進行培訓。通過培訓,使傳承人掌握相關知識,可以使其更好地理解民族音樂。其次,要加強民族音樂傳承與推廣的師資力量建設。為了能夠更好地將民族音樂進行傳承與推廣,就需要對傳承和推廣的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和指導。所以,在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時,要加大對民族音樂傳承人才的培養力度,提升其文化素養和專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將民族音樂進行傳承與推廣。在一些偏遠地區,部分學校沒有開設音樂課程,很多學生對民族音樂也不了解。在這種情況下,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民族音樂的教育和培訓,讓更多的人了解民族音樂,才能夠更好地傳承和推廣民族音樂。在進行培訓的時候,要采取多種方式和手段,如利用電視、網絡、報刊等各種媒介進行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民族音樂的文化價值。也可以組織一些傳統的民族音樂演出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學習民族音樂。在學校開設專門的課程進行培訓,將民族音樂知識傳遞給學生,讓他們了解我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精神價值。要積極地在學校中開設有關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方面的課程,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讓他們更加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還可以在高校開設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方面的講座和研討會,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同時,還可以與民間藝人或者是專業人士進行合作,將這些民族音樂進行收集和整理,同時進行教育和培訓,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精神價值。
四、結束語
民族音樂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傳承與發展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內容之一。對此,筆者提出以下措施:加大對民族音樂的宣傳力度;與地方高校開展合作,加強對民族音樂教育人才的培養;加強對民族音樂作品的創新,拓寬其傳播渠道;構建民族音樂文化產業鏈等。
參考文獻:
[1]李歆.少數民族音樂的“繼承人”與“傳承人”——以責任主體為中心的民族非遺保護[J].貴州民族研究,2016,37(01):91-94.
[2]付渤淮.非遺視域下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的保護與傳承分析[J].炎黃地理,2023(03):38-40.
[3]史新剛.“非遺”語境下地方音樂的傳承與推廣路徑探索[J].藝術家,2022(10):79-81.
作者簡介:趙艷娜(1984-),女,河南新鄭人,碩士,講師,從事音樂教育、聲樂演唱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