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許 燁
鄉鎮幼兒園的師資力量相對來說是比較薄弱的。我園遵循“要發展孩子,必須先發展教師”的教育理念,制定切實可行的師資培養計劃,為教師搭建多樣化的學習平臺,致力于提高教師素養,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在項目推進中,一方面,我園邀請專家來園指導,通過開學工作檢查、每月常規督導、課程游戲化視導等方式,全方位剖析幼兒園發展現狀,有針對性地解決存在的問題。例如,針對戶外區域規劃,專家們耐心解答、解惑,為教師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我園組織教師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聆聽專家專題講座,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推進課程建設。
我園組織開展“好書共讀”活動,先后閱讀了《湖濱課程》《游戲部落》《園丁與木匠》《基于兒童立場的園本課程敘事》等專業書籍,重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共研《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同時,定期組織讀書沙龍、好書分享等活動,鼓勵教師邊閱讀邊思考,將好的經驗與做法與同伴共享,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例如,在閱讀《幼兒園環境創設》一書中,教師認識到班級活動室可以從“單通道”到“多通道”進行布局。為此,他們重新審視班級區域布局,充分、合理地利用每個空間。又如,在學習《高瞻課程起步——30天課程計劃》后,教師對如何在課程中發展幼兒的核心經驗、如何對幼兒進行觀察和評價等內容,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提高了應用高瞻理論的能力。
園長是課程先行者,是幼兒園管理者、實踐者和引導者,更是幼兒園發展的一面旗幟。為此,我園以“園長課程游戲化沉浸教研”為契機,認真制定活動計劃和指導要點,包括一日活動的彈性組織、思維導圖的脈絡把握、兒童表征的記錄分析、區域創設的有效推進……在園領導率先垂范下,幼兒園教研氛圍日益濃郁,教師專業水平不斷提升。
我園認真組織“青藍結對”活動、班級觀摩沉浸活動。每學期初,“徒弟”所在的班級會向“師傅”所在的班級提出觀摩需求,即“約課”,并一起商討觀摩時間、流程和內容。觀摩活動結束后,再組織師徒研討交流。在這種相互依存的關系中,結下的是師徒情誼,收獲的是共同成長。
我園充分發揮園本教研的力量,讓課程游戲化項目推進更有問題意識、研究意識以及專業成效。每學期初,我園根據相關要求,認真制定教研計劃,有條不紊地安排專題學習研討活動,如“一對一傾聽與表征記錄的落實要點”“一日活動保教日志”“區域推進課程游戲化清單”“幼小銜接課程實施與建設”等。
通過反思,我園發現以往教研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尋找解決對策。我園打破了以往培訓者預設好培訓內容的形式,在每學期初對全體教師開展專題調查,收集他們的困惑和需求;通過一日活動觀察,發現教師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地設計系列培訓課程。例如,我園組織骨干教師,分別圍繞“通訊稿撰寫”“音樂活動實施”“足球游戲組織”“課程展板制作”等主題,舉辦培訓講座。這些講座內容實用、案例豐富,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我園根據師德師風建設要求,認真細化了各項規章制度,制定了翔實的績效考核評價方案。我們采用個人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通讀文件與專題研討相結合、學習理論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形式,將師德師風建設引向深入,增強教師們的事業心,塑造幼兒心目中的好教師形象,提升教職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同時,我們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專項治理工作,梳理排查存在的師德師風問題,并及時進行整改;開展“不忘初心,爭做‘四有’好教師”詩朗誦和演講比賽;開展“每月最美教師”評選活動,宣傳優秀教師教書育人的先進事跡,引領廣大教師以更強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履行教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