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芳,宋志華,黃玉芬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泉州第一醫院婦產科,福建泉州 362000
剖宮產是指經腹切開子宮取出胎兒的手術,主要用于解決難產及部分產科合并癥,挽救圍產兒與產婦的生命安全[1]。然而,剖宮產作為一種創傷性操作技術,術后易出現切口疼痛、子宮收縮疼痛、飲食活動受限等問題,進一步延長了產后康復進程[2]。同時,剖宮產術中麻醉、體位限制、圍術期禁食等因素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產后乳汁分泌,降低了母乳喂養質量。目前,常規剖宮產護理過程中主要將產婦與圍產兒情況監護及遵醫囑完善圍術期檢查作為工作重點,缺少對剖宮產產婦康復速度與效果的全方面支持[3]。1997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教授Henrik Kehlet提出了快速康復外科(Fast Track Surgery, FTS)相關理念,其以患者康復需求為核心,以循證醫學為指導,通過多學科間的協作關系對圍術期護理單元進行完善、改進與優化,以期發揮出促進康復的目的[4]。為了完善剖宮產產婦的護理方案,本研究隨機選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泉州第一醫院行剖宮產手術的8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分析FTS模式指導下的圍術期護理措施取得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本院行剖宮產手術的8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分為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年齡22~35歲,平均(28.65±2.60)歲;孕周37~41周,平均(39.12±0.83)周;初產婦33例,經產婦7例;初中13例,高中13例,大專及以上14例。研究組中年齡23~34歲,平均(28.60±2.72)歲;孕周37~41周,平均(39.10±0.88)周;初產婦32例,經產婦8例;初中12例,高中13例,大專及以上1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納入標準:剖宮產手術指征符合第9版《婦產科學》[5]中的標準;足月妊娠,單胎;首次實施剖宮產;產婦溝通能力良好,對研究方案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既往有盆底外傷史、婦科手術史者;合并糖尿病者;營養不良者;合并胃腸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者;嚴重乳頭短平或凹陷,影響母乳喂養者;患有傳染性疾病者;精神異常者。
對照組產婦接受常規圍術期護理措施。①術前護理。遵醫囑完善各項術前準備措施;采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向產婦講解剖宮產相關知識;常規術前6 h禁飲,8 h禁食。②術中護理。保持手術室內溫濕度適宜,室內環境干凈整潔;使用保溫毯保暖;保護產婦隱私,減少不必要的非術區暴露;密切監護產婦的生命體征;使用室溫沖洗液。③術后護理。術后6 h內取去枕平臥體位;密切觀察產婦的生命體征與切口情況;盡早進行母兒接觸,新生兒早吸吮,促進泌乳;鼓勵產婦早期離床活動,對下床活動時機進行明確要求;根據產婦的疼痛情況,遵照醫囑使用鎮痛藥物,并指導其通過調整呼吸、轉移注意力緩解疼痛;術后6 h可少量飲水,待恢復腸道排氣后進流食或半流食,逐漸過渡至普食。
研究組產婦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FTS理念對圍術期護理進行改進與優化,具體如下。①術前護理。術前1 d清淡飲食,術前2 h服用300 mL的10%葡萄糖溶液,術前6 h禁食;采用視頻聯合回授法對產婦進行剖宮產知識宣教,宣教中可以引用成功案例情況,增強產婦的手術信心;使用動機性訪談與產婦進行深入的溝通,引導其表達對手術及術后康復的顧慮,與其共同分析影響原因,消除不良認知,緩解心理應激反應。②術中護理。使用保溫毯、棉腳套加強保溫;加溫沖洗液與輸入液體;合理控制輸液量與輸液速度。③術后護理。術后6 h適量飲食,術后1 d攝入流食,注意避免食用不易消化或產氣(糖類、奶類等)藥物,待腸道恢復排氣后攝入半流質食物,之后逐漸過渡至普食;術后6 h內進行四肢按摩,6 h后使用產后康復儀促進泌乳,即將消毒的電極片貼放在產婦雙側乳房上進行低脈沖刺激,功率通常為100~150 Hz,以產婦可以耐受為宜,25~30 min/次,2次/d,持續干預5 d;術后12 h進行主動關節屈曲、抬臀及四肢活動,術后1 d在保護下于床邊坐起并進行離床活動;指導產婦術后3 d開始進行產后盆底康復操訓練。
①比較兩組舒適度。護理前后,使用中文版舒適度狀況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對兩組產婦的舒適度進行評價,量表共有4個維度,28個條目,每項條目以1~4分進行評分,其中生理維度評分范圍為5~20分,心理精神維度10~40分、社會文化維度6~24分、環境維度7~28分,總分范圍為28~112分,各維度分值越高,說明舒適度越佳。
②比較兩組產后泌乳情況。包括泌乳始動時間與產后第2天泌乳量。
③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自擬剖宮產產婦護理服務調查問題對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量表包括4個方面,分別為服務效率、護理效果、人文關懷、主動服務意識,共20個條目,評分范圍為0~100分,其中<80分為不滿意,80~90分為基本滿意,>90分為滿意。總滿意率=(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該表信度:Cronbach's α系數為0.90;重測信度組內相關系數為0.78。效度:量表適合產婦理解和填寫,專家評定內容效度指數為0.84。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GCQ量表、泌乳始動時間與產后第2天泌乳量為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描述,組間結果比較行t檢驗;護理滿意度為計數資料,以例數(n)及率(%)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GCQ量表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GCQ量表中生理、心理精神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社會文化、環境維度評分與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的舒適度比較[(),分]
表1 兩組產婦的舒適度比較[(),分]
組別研究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生理護理前9.00±1.05 9.03±1.52 0.103 0.919護理后13.45±1.00 10.86±1.56 8.840<0.001心理精神護理前19.02±3.85 19.00±2.74 0.027 0.979護理后30.52±4.56 23.65±2.45 8.394<0.001社會文化護理前19.98±1.52 19.89±1.49 0.267 0.790護理后20.65±1.10 20.46±1.85 0.556 0.580環境護理前23.45±1.98 23.50±2.00 0.112 0.911護理后24.03±2.02 24.00±1.98 0.067 0.947
研究組泌乳始動時間短于對照組,產后第2天泌乳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的泌乳始動時間與產后第2天泌乳量比較()
表2 兩組產婦的泌乳始動時間與產后第2天泌乳量比較()
組別研究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泌乳始動時間(h)18.98±4.02 30.52±5.12 11.212<0.001產后第2天泌乳量(mL)190.65±10.75 146.60±12.85 16.629<0.001
研究組的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剖宮產是產科領域的重要術式,但其與陰道分娩相比,具有產后恢復速度慢、并發癥多等問題,所以如何探尋合理的護理模式保障剖宮產產婦的康復效果已成為臨床護理學者關注的焦點[6]。
FTS模式是微創外科領域的一個延伸,現已成功應用于諸多外科領域[7]。FTS模式以循證醫學理念為基礎,通過優化與改進護理單元,以便緩解手術對產婦造成的身心應激反應,促進康復進程[8]。荊穎梅等[9]對113例剖宮產產婦進行研究,結果顯示FTS護理組產婦護理后GCQ量表中生理維度為(12.91±1.82)分、心理維度為(24.21±3.25)分均高于常規護理對照組的(9.32±1.47)分、(17.52±2.92)分(P均<0.05)。本研究中,護理后,研究組GCQ量表中生理維度評分為(13.45±1.00)分、心理精神維度評分為(30.52±4.56)分高于對照組的(10.86±1.56)分、(23.65±2.45)分(P均<0.05),社會文化、環境維度評分與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結果說明,在FTS模式的指導下進行圍術期護理能夠有效提高剖宮產產婦的舒適度,考慮原因可能為:FTS模式縮短了剖宮產產婦的圍術期禁食水時間,不僅能夠減少其饑餓與口渴感,緩解胃腸不適,且維持了體內環境的穩定性[10-11];動機性訪談通過深入的溝通可以激發產婦的主觀能動性,建立手術信心,改善不良心境[12];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利于產婦正確了解剖宮產與術后康復知識,提高身心的應對能力[13];術中加強保暖與限制輸液可以減少對于機體的不良刺激;術后早期活動提高了機體的代謝功能,促進胃腸蠕動與功能恢復[14-15]。因此,FTS模式通過對常規護理措施的進一步優化與改進,有效提高了產婦的生理與心理舒適度,為術后康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母乳是嬰兒最天然的食物,但剖宮產產婦常因活動受限、心理因素、切口疼痛等原因影響泌乳,繼而降低母乳喂養效能[16-17]。學者應蘇楠[18]對35例剖宮產產婦應用了FTS護理模式,結果發現本組產后泌乳始動時間(18.75±3.14)h短于常規護理對照組(31.26±3.68)h(P<0.05),產后第2天泌乳量(191.52±17.83)mL高于對照組(138.68±12.45)mL(P<0.05)。本文研究發現,研究組產婦泌乳始動時間(18.98±4.02)h短于對照組(30.52±5.12)h(P<0.05),產后第2天泌乳量(190.65±10.75)mL高于對照組(146.65±12.85)mL(P<0.05)。可見,FTS模式并未局限于簡單的流程化操作,而是兼顧剖宮產產婦的人性化需求,不僅通過縮短進食時間促進產婦泌乳,且使用產后康復儀對乳腺進行低脈沖刺激,有效增強了局部血液循環及肌肉收縮,減少乳汁積聚,疏通腺管,繼而提高了泌乳量,加快了泌乳始動時間。此外,研究組產婦對于本次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說明,相較于常規護理,FTS護理模式能夠為剖宮產產婦身心康復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與保障,加之取得的效果較為理想,所以提高了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基于FTS的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改善剖宮產產婦的舒適度,促進泌乳量,且提高了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