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貞軍,李祥,邢若威
1 保定市第二醫院,河北 保定 071000; 2 河北大學附屬醫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腦卒中是一種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常見腦血管疾病,致殘率和后遺癥發生率較高,多是由于突發性的腦梗死導致腦神經受損,出現肢體、言語等功能性障礙[1]。研究表明,腦卒中血供中斷達到6 s以上,就會導致患者意識喪失,超過5 min就會對腦神經元造成不可逆損傷[2]。腦卒中后肌張力障礙也是導致患者偏癱的重要原因,肌張力障礙主要是由外周神經損傷與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導致,對患者的運動功能產生影響[3]。研究發現,腦卒中后肌張力增高是導致患者長期殘疾的一個重要原因,當前臨床上對于肌張力障礙多應用巴氯芬和肉毒素等藥物進行治療[4]。研究發現,應用芪芍益腎平肝方能夠提升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療效果[5]。而卒中后肌力障礙與帕金森病具有相似之處[6]。本研究選取100例卒中后肌張力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芪芍益腎平肝方對卒中后肌張力障礙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樣本量估算:前期進行小規模預試驗每組各10例,觀察組腦卒中病程為(40.01±1.03)天,對照組腦卒中病程為(41.21±0.92)天。在顯著性水平α=0.05,功效為0.8,并且假設效應d=0.6的條件下,本研究的樣本量計算遵循公式n=2(s2)(Za/2+Zb)2d2,計算結果顯示每組所需的樣本量大約為44例,估算各組脫落6例。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17(年)倫審〔科〕第(32)號]。因此,選取保定市第二醫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卒中后肌張力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67.03±2.54)歲;腦卒中病程(42.22±1.54)天;卒中類型:缺血性18例,出血性32例。對照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66.25±2.65)歲;腦卒中病程(42.51±1.55)天;卒中類型:缺血性20例,出血性30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納入1):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7]中腦卒中診斷標準,并出現肌張力障礙現象者;2)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者;3)臨床資料完整,且治療依從性好者。
1.3 排除標準 排除:1)合并感染性疾病者;2)合并嚴重精神及內科疾病者;3)中途退出研究或不配合研究者。
1.4 治療方法 兩組均行常規物理療法治療,其中包括功能性電刺激、溫熱療法、神經肌肉促進技術治療及痙攣肌持續牽伸鍛煉等。對照組給予巴氯芬片(福安藥業集團寧波天衡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0103,規格:10 mg/片)口服,初始計量為5 mg/次,每日3次,每3日增加5 mg,最大計量不超過每日70 mg,療效穩定后調整為每日30~50 mg。觀察組在對照組基出上加服芪芍益腎平肝方,藥物組成:膽南星5 g,半夏5 g,蜈蚣10 g,天麻10 g,地龍10 g,黃芪15 g,山萸肉15 g,枸杞子15 g,熟地黃15 g,白芍15 g。水煎,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兩組均連續治療3個月。
1.5 觀察指標
1.5.1 肌張力 于治療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法評價股四頭肌和肱二頭肌肌張力。0級:肌張力正常。1級:肌張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動屈伸時,在關節活動范圍之末時呈現最小的阻力,或出現突然卡住和突然釋放。1+級:肌張力輕度增加,在關節活動后50%范圍內出現突然卡住,然后在關節活動范圍后50%均呈現最小阻力。2級:肌張力較明顯地增加,通過關節活動范圍的大部分時,肌張力均較明顯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較容易地被移動。3級:肌張力嚴重增加,被動活動困難。4級:僵直,受累部分被動屈伸時呈現僵直狀態,不能活動[8]。
1.5.2 運動功能 運動功能應用Brunstrum分級進行評價,應用6級評分法,總分為1~6分,分數越高代表運動功能越好[9]。
1.5.3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生活質量評分 1)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評價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包括上下樓梯、穿衣、活動、轉移、進食、用廁、修飾、小便、大便和洗澡等10項內容,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好。2)采用生活質量問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WHOQOL-100)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生活信念、獨立性、環境、社會、心理、生理6個項目,滿分100分,患者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10]。
1.5.4 臨床療效 參照《肌張力障礙治療中國專家共識》[11]評定臨床療效。顯效:肌張力痙攣級別降低大于2級以上;有效:肌張力痙攣級別降低1級;無效:肌張力痙攣級別無變化,甚至痙攣加重。
1.6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 23.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痊愈率56.0%(28/50),顯效率38.0%(19/50),有效率6.0%(3/50),總有效率94.0%(47/50);對照組痊愈率44.0%(22/50),顯效率32.0%(16/50),有效率24.0%(12/50),總有效率76.0%(38/50)。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2.2 肌張力情況 兩組治療前股四頭肌和肱二頭肌的肌張力評價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股四頭肌和肱二頭肌的肌張力1級、1+級例數多于對照組,3級人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肌張力比較例
2.3 運動功能 兩組治療前運動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6、12個月后兩組患者運動功能評分均上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運動功能比較
2.4 日常生活能力與生活質量 兩組治療前ADL、WHOQOL-100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ADL、WHOQOL-100評分均提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ADL及WHOQOL-100評分比較
卒中后肌張力障礙屬于肌肉張力增強的一種表現形式,也被稱作運動障礙,主要表現為大部分肌群肌力增高,并伴隨肌腱反射亢進現象,上肢屈肌出現明顯的痙攣現象,會呈現手屈曲、內旋、內收狀態,而下肢會出現足下垂、伸膝、伸肌痙攣等情況[12]。目前,臨床上大多使用物理、藥物的方法來治療腦卒中后肌張力障礙,但效果欠佳。隨著相關研究的深入,研究者發現患者出現上運動神經元受損之后,脊髓的反射活動增高,牽張反射活躍為核心的α-γ環路功能異常,這都是導致腦卒中后肌張力障礙的根本原因[13]。中醫學認為,腦卒中后肌張力障礙以肝腎虧虛不足為本,瘀血、痰濁是其病理產物,筋脈失養、肝風內動是其病理化的核心內容,治療需以舒筋止痙,祛痰祛瘀,平肝熄風,益氣養血,滋養肝腎為主[14]。
芪芍益腎平肝方中枸杞子、熟地黃、白芍、龜甲柔肝舒筋、填精益髓、益陰養血、滋補肝腎;阿膠、當歸補血活血;山萸肉平補陰陽、補肝益腎;黃芪補血益氣;天麻祛風止痙,平肝熄風;地龍熄風止痙,通行經絡;蜈蚣可搜風定搐,通達內外;半夏可祛臟腑之濕痰;僵蠶可化痰散結,熄風止痙;膽南星熄風化痰。諸藥合用共奏熄風止痙,化痰祛瘀,益氣養血,養陰平肝,補益肝腎之效。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在常規治療基出上加服腎平肝方治療能夠提升卒中后肌張力障礙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后,觀察組股四頭肌和肱二頭肌肌張力為1級、1+級患者明顯多于對照組,3級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在常規治療基出上增加芪芍益腎平肝方能夠減輕患者肌張力。藥理學研究發現,白芍提取物配伍其他藥方能夠保護神經系統,從而改善肌張力障礙的臨床癥狀[15]。另有研究發現,向卒中后偏癱模型大鼠增加天麻素,能夠保護神經元,恢復肌張力[16]。治療3、6、12個月后兩組運動功能評分均上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說明應用芪芍益腎平肝方治療能夠進一步提升患者運動功能,且具有遠期治療效果。研究發現,為了減輕卒中后肌張力障礙現象治療應以活血通絡、潤腸通便、補益肝腎為原則[17]。兩組治療后ADL、WHOQOL-100評分均提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這是因為,通過芪芍益腎平肝方的治療再配合常規物理療法與西藥治療,能夠達到標本同治,從而改善患者肌張力,恢復其運動功能,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18]。研究發現,應用血府逐瘀湯聯合針灸可提升腦卒中偏癱患者的生命質量和肢體運動功能[19]。另有研究發現,應用甘草湯聯合強制性運動訓練課可以提升腦卒中偏癱患者機體與基出運動功能[20-22]。以往研究雖然證實了中藥對于腦卒中偏癱治療的有效性,但是并無針對芪芍益腎平肝方治療腦卒中的相關研究,這也是本研究的一項重要創新,為腦卒中后肌張力障礙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參考意見。
綜上所述,對卒中后肌張力障礙患者在常規治療基出上服用芪芍益腎平肝方能夠提高治療效果,促進肌肉功能恢復,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