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靜靜,劉鐵
阜陽市中醫醫院,安徽 阜陽 236000
神經根型頸椎?。╟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最常見的頸椎病類型,是由于椎間盤退變、髓核突出、椎體增生或椎間隙空間變窄等所引起,主要表現為頸部活動障礙、上肢麻木疼痛等。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CSR的發病率呈逐年增加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工作[1]。目前,現代醫學治療CSR的主要措施有手術與非手術療法,大多數患者選擇保守治療,主要有物理療法、牽引康復等,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2]。CSR屬中醫“痹證”“頸肩痛”等范疇,為本虛標實之證,以肝腎虧虛為本,風、寒、濕邪夾雜侵襲為標,故以補益肝腎、祛風散寒除濕為主要治則[3-4]。綜合康復訓練為臨床干預CSR的常見方案之一。研究顯示,在康復訓練的基出上采取中醫護理干預,對于患者CSR患者肌肉緊張,改善臨床癥狀體征,提高生活質量有重要的臨床價值[5]。本研究探討運用中醫辨證施護聯合綜合性康復訓練的治療CSR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阜陽市中醫醫院就診的CSR患者共82例,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1例。觀察組中男20例,女21例;年齡34~67歲,平均年齡(51.19±5.31)歲;病程2~5.5年,平均病程(4.03±0.52)年;疼痛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評分(6.98±0.83)分。對照組中男22例,女19例;年齡33~68歲,平均年齡(51.31±5.34)歲;病程2~5年,平均病程(3.94±0.51)年;平均VAS評分(7.04±0.85)分。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納入:1)符合CSR診療專家共識[7],并經影像學檢查確診者;2)年齡≥20歲者;3)近1個月內未予CSR治療措施者;4)符合知情同意原則,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3 排除標準 排除:1)有頸椎或頸部手術史者;2)存在臟腑嚴重功能障礙者;3)妊娠或哺乳期者;4)存在脊椎先天性結構異常者;5)不能接受本研究方案者;6)發生椎管內占位性病變者。
1.4 護理方法 基出治療:給予健康宣教及藥物塞來昔布膠囊(江蘇正大清江制藥,批準文號H20193414,規格:0.2 g/粒)口服,每次0.2 g,每日1次。對照組給予綜合性康復訓練,指導患者進行正確運動,頭部運動包括緩慢抬頭、低頭、轉頭、擴胸運動、聳肩訓練等,每次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左右,每天2次。觀察組在上述護理指導的基出上,給予中醫辨證施護。1)中醫按摩:采用點壓穴位方法,對患者頸肩部、上肢、拇指等進行按摩,并對合谷穴、外關穴、天宗穴、曲池穴、風池穴等進行按摩。2)膳食指導:指導患者多食用具有除濕散寒功效的食物,如豬骨、山楂、牛肉等,同時食用燜羊肉、豬骨葛根湯等,或者在飲食中適當增加杜仲、枸杞,發揮填補腎精的作用。3)中藥熏蒸:取紅花、馬錢子、威靈仙、當歸、桃仁、川芎各10 g,水煎,取適量湯汁熏蒸頸部位置,熱氣散去后將干凈手帕浸在湯汁里,放置在頸部位置進行濕敷。4)耳穴埋豆:選一側耳,取耳上肝、脾、尿道、神門、交感、直腸、肛門、皮質下、肺、艇中、三焦等穴行壓丸治療,采用75%酒精消毒耳部,選用王不留行籽耳貼貼敷于上述穴位,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探棒找準穴位,患者因耳部疼痛出現護耳、皺眉、躲避等反應,即為陽性反應點。兩組均于連續治療4周后評定臨床療效。
1.5 觀察指標
1.5.1 CASCS單項指標評分 于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采用頸椎病臨床評價量表(cervical spondylosis clinical evaluation scale,CASCS)[8]進行評定。第1項為主觀癥狀(6項),包括頭痛、頸臂痛、臂手麻、眩暈、交感神經癥狀及脊髓受壓癥狀,每項采用四級評分法,分別計0、1、2、3分,總分18分;第2項為臨床體征,包括骨關節與軟組織體征45分、神經根受壓體征12分、脊髓受壓體征12分、椎動脈受壓體征2分、交感神經麻痹體征2分,總分73分;第3項為適應能力(3項),包括生活能力、工作學習能力、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總分9分。
1.5.2 頸椎活動度 于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采用頭盔式頸椎活動測量儀測定頸椎活動度,如前屈、后伸、左側屈及右側屈。
1.5.3 血液黏度 于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采用血流變檢測儀檢測患者高切、中切、低切率全血黏度及血漿黏度。
1.6 臨床療效[9]臨床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肌力恢復正常,頸、肢體功能恢復正常,能參加正常勞動和工作。改善: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減輕,頸、肩、背疼痛減輕,頸、肢體功能改善。未愈:癥狀無改善。
1.7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21.0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CASCS單項指標評分 CASCS單項指標評分治療前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兩組CASCS單項指標評分均提升,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提升更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CASCS評分比較()分
注:*表示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表示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適應能力5.49±0.67 8.46±0.97*#5.41±0.66 7.25±0.85*組別觀察組例數41對照組41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主觀癥狀12.33±2.76 17.85±3.31*#12.40±2.78 15.68±3.06*臨床體征51.63±6.39 64.99±7.71*#51.49±6.36 60.64±7.29*
2.2 頸椎活動度 頸椎活動度單項指標治療前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兩組均顯著改善,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更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頸椎活動度單項指標比較()度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頸椎活動度單項指標比較()度
注:*表示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表示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例數41對照組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41前屈8.17±0.95 15.72±2.89*#8.11±0.94 12.44±2.51*后伸11.21±2.39 17.48±3.14*#11.30±2.41 14.79±2.82*左側屈7.19±0.84 12.63±2.52*#7.33±0.86 9.53±1.27*右側屈8.25±0.97 12.46±2.59*#8.19±0.95 10.27±2.44*
2.3 血液黏度 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及血漿黏度治療前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兩組均下降,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降低更明顯(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全血黏度及血漿黏度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全血黏度及血漿黏度比較()
注:*表示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表示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全血黏度例數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高切(200/s)4.94±0.57 4.11±0.50*#4.90±0.56 4.39±0.53*中切(30/s)5.97±0.67 5.12±0.59*#5.92±0.66 5.43±0.63*低切(cp5/s)9.44±1.31 8.29±0.94*#9.41±1.30 8.61±0.98*觀察組41低切(cp1/s)20.51±3.36 15.31±2.91*#20.41±3.33 16.49±3.03*對照組血漿黏度(mPa·s)1.76±0.36 1.31±0.25*#1.72±0.33 1.51±0.28*41
2.4 臨床療效 觀察組治愈27例,好轉13例,未愈1例,總有效率97.56%(40/41);對照組治愈21例,好轉12例,未愈8例,總有效率80.49%(33/41)。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CSR的發生率高,醫療負擔較重,由于手術存在風險大、花費高等問題,故在臨床中患者多選擇保守治療[10-11]。綜合性康復訓練將幾種訓練方法聯合起來,有助于CSR患者的疼痛等癥狀體征的改善[12-13]。頸椎牽引通過增大椎間隙,調整椎間盤與周邊組織的病理狀態,減緩甚或解除對神經根于血管的刺激、壓迫,改善血液循環,抑制炎癥介質的釋放[14]。頸椎矯正是通過矯正錯位失穩的椎體,以改善對神經根與血管的牽拉或壓迫,從而恢復椎體的功能。
CSR的病位在頸部,但發病之根本在肝腎,如《濟生方·痹》所述:“皆因體虛,腠理空疏,受風寒濕氣而成痹也?!逼洳C是肝腎不足,風寒濕邪乘虛而入,結于筋脈肌腠之間,久滯不散,同時患者勞傷過度,血行乏力,以致瘀阻脈絡、不通則痛[15-16]。治療原則以止痛活血為主。中醫辨證施護包括中醫按摩、膳食指導、中藥熏蒸、耳穴埋豆等中醫療法,能夠最大程度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例如,中醫認為,耳與臟腑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耳廓上部分特定穴位可反映全身各個部位痛癥相關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認為,人耳廓上分布大量神經組織與血管,通過耳穴壓丸可產生一定刺激作用,根據人體丘腦機制,直接作用于交感、副交感神經興奮性,促使外周中樞神經系統分泌相對應介質,發揮循經傳感作用,鎮痛效果顯著[17]。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4周后兩組CASCS單項指標評分、頸椎功能活動度單項指標均顯著提升,且觀察組提升更顯著;治療4周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以上結果表明,本組中醫辨證施護聯合綜合性康復訓練干預CSR患者的療效明顯,能夠改善患者癥狀體征和頸椎活動度。
CSR病程中機械性的卡壓、化學性刺激等,可引起血流受阻,抑制椎-基動脈血液流速減慢、血流量減少,出現血液流變學異常,最終導致頸局部組織缺血缺氧[18-19]。因此,改善血液黏稠度及微循環,可有效增加CSR患者的腦血流量,從而緩解患者的頸肩痛等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4周后,兩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以及血漿黏度明顯下降,且觀察組以上指標降低更顯著。說明中醫辨證施護聯合綜合性康復訓練能改善CSR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繼而改善頸部微循環。
綜上所述,中醫辨證施護聯合綜合性康復訓練干預可有效改善CSR患者的臨床癥狀、頸椎活動度及血液流變學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