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盛林 賀亞維 袁海霞
[摘要]毛澤東的調查研究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內容。與社會學或統計學意義層面的調查研究不同,毛澤東的調查研究思想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引,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以不同時期的調查研究實踐為基礎,系統深刻地回答了為什么要開展調查研究、調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基本原則及正確的態度作風等重大問題。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必須堅持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守牢人民立場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樹立問題導向與優良作風,增強做好調查研究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關鍵詞]毛澤東;調查研究;理論基礎;實踐基礎;當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A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69(2024)01-0021-05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毛澤東是我們黨開展調查研究、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首創者和力行者,始終堅持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思想,不遺余力地親身大量調查研究實踐,形成了系統豐富的調查研究思想,為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正確領導與科學決策奠定了基礎。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和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之際,重溫毛澤東的調查研究思想,對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的優良作風,增強做好調查研究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1]具有重要意義。
一、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形成條件
(一)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理論基礎
1.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指引。馬克思列寧主義是毛澤東的調查研究思想的理論武器。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踐觀點、矛盾分析方法,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觀點、階級理論等,為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形成提供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研究必須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種發展形式,探尋這些形式的內在聯系”[2],且“原則不是研究的出發點,而是它的最終結果”[3]。歷史唯物主義指出,“一個不了解社會現狀的人,更不會了解力求推翻這個社會的運動和這個革命運動在文獻上的表現”[4],強調“了解社會現狀”是“了解文獻”的基礎,而“了解社會現狀”的唯一方式就是調查研究實踐。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歷來重視并躬身調查研究。“馬克思、恩格斯努力終生,作了許多調查研究工作,才完成了科學的共產主義”[5]。馬克思選取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為調查研究對象,終生投身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事業,深入勞苦大眾開展了大量的調查研究,才創作《資本論》這一輝煌巨著。恩格斯深入英國工人階級的飲食、居住環境、精神面貌的調查,寫出了《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經典調研著作。列寧關照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的具體國情,形成《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重要調查報告和對資本主義規律的科學把握,進一步為十月革命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以實踐證明,調查研究是科學認識社會的關鍵路徑,為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啟迪。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熏陶。一是對傳統“知行統一”文化的弘揚。毛澤東自幼深受湖湘文化“實事求是”實學思潮熏陶,注重向社會作廣泛的調查研究。在王陽明、顏習齋、曾國藩等“知行統一”“經世致用”思想熏陶下,毛澤東提出了知與行、理論與實踐辯證統一的觀點,認為“吾人如果要在先進的世界稍為盡一點力,當然脫不開‘中國這個地盤,關于這個地盤內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實地的調查及研究”[6]。為此,毛澤東多次以實際行動踐行“知行統一”觀,并從認識論和實踐論的高度對傳統文化中的務實思想進行改造,注入新的科學內涵,形成了極具中國特色的調查研究思想。
二是對傳統民本思想的揚棄。中國“民本”思想源遠流長、底蘊深厚,諸如儒家的“仁學思想”“民貴君輕”,墨家的“愛民富民”,道家主張的“無為而治”等,無不重視民在治國安邦、“江山社稷”中的重要作用。但毛澤東批判性地認為,封建統治者的“愛民”本質上是為了剝削,認為“他們講‘愛民是為了剝削,為了從老百姓身上榨取東西”“剝削階級的‘愛民同愛牛差不多”[7]。為此,他運用群眾史觀對傳統民本思想進行揚棄,強調時刻要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調查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3.近代以來西方先進文化的有益啟發。西方社會學說對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形成發展也有一定啟發。毛澤東接觸西學較早,在湘鄉東山高等學堂、湖南省圖書館自修期間,對世界各國歷史、地理、哲學、文學等著作廣泛研學,其中就有斯賓塞的《社會學原理》。新文化運動時期,毛澤東更加廣泛地接觸西方文化,西方社會學的歷史地理分析、制度分析為毛澤東調查研究提供了一定借鑒。必須指出,在立場上西方實證主義強調價值中立,認為被調查者(群眾)只是認識的工具,而毛澤東則毫不隱瞞其鮮明的群眾立場,二者在立場上有本質區別。
(二)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實踐基礎
毛澤東一貫重視調查研究實踐,崇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毛澤東的調查研究實踐為其調查研究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堅實基礎,大致可以分為五個時期。
建黨前期與初期,重視對國情的調查研究。毛澤東認為要改造中國必須認識中國國情。在1920年寫給周世釗的信中,毛澤東提出:“吾人如果要在現今的世界稍微盡一點力,當然脫不開‘中國這個地盤。關于這個地盤內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實地的調查及研究。”[8]由此已萌發調查國情的思想。
大革命時期重點關注農民問題、階級問題。1925年,針對當時黨內分不清“敵友”的現狀,毛澤東深入工礦、農村實際,撰寫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系統闡述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前途、領導權、首要問題等,為黨科學制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奠定了基礎。同時,毛澤東先后深入江蘇和浙江多地調查農民運動,考察江浙一帶農民運動情況。在廣州擔任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期間,專門成立農民問題研究會,更親自指導學員開展農村調查,創作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的調查研究思想走向系統化、理論化。為從根本上解決土地問題,毛澤東深入江西尋烏縣調查,形成了《尋烏調查》和《調查工作》(即《反對本本主義》)兩篇創造性著作。特別在《反對本本主義》中,首次系統闡述其調查研究思想,成為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標志。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走向成熟。毛澤東圍繞調查研究專門開展了大量理論研究與著述工作,先后撰寫《<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關于農村調查》《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等著作。整風運動期間,毛澤東親自領導起草《中共中央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和《中共中央關于實施調查研究的決定》兩大重磅文件,在中央專門成立調查研究局、各中央局及獨立區域黨委或省委均設立調查研究室,毛澤東親自擔任局長,號召組織全體同志和各級在職干部深入調查研究。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的調查研究思想進一步豐富發展。毛澤東認為“民主革命時期進行調查研究,社會主義建設階段仍要進行調查研究,一萬年還要進行調查研究,這個方法是可取的”[9]252-262。社會主義探索出現曲折后,毛澤東提醒全黨同志和各級領導干部要繼續開展調查研究,強調調查研究對執政的極端重要性。1961年,毛澤東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搞一個調查研究年,并親自深入全國各地開展實地調研,為推動全黨同志和各級領導干部深入調查研究,轉變黨的作風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論價值意義:“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調查就是解決問題”
1.調查研究是獲得“發言權”的必要條件。毛澤東曾三次從不同角度就“發言權”作出重要論述。在《反對本本主義》中,他從實踐論出發,首次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科學論斷,指出“你對于某個問題沒有調查,就停止你對于某個問題的發言權”[10]109。毛澤東認為只有深入調查研究,才能了解實際情況并制定正確政策。毛澤東在其起草的《總政治部關于調查人口和土地狀況的通知》中,進一步提出“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11]13新論斷,并要求“正確的調查”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方法。此外,毛澤東從主次矛盾、部分與整體關系的視角,再次強調“假若丟掉主要矛盾,而去研究細微末節,猶如只見樹木而不見森林,仍是無發言權的”[11]26。
2.調查研究的價值體現在“解決問題”上。毛澤東所倡導的“調查就是解決問題”[10]110有深刻含義。一方面,調查是問題與辦法的橋梁。調查研究本質上就是解決問題的環節之一,毛澤東指出:“你對于那個問題不能解決嗎?那末,你就去調查那個問題的現狀和它的歷史吧!你完完全全調查明白了,你對那個問題就有解決的辦法了。”[10]92另一方面,調查研究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這是調查研究外在價值的體現。解決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進程中的問題,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唯有開展調查研究。“必須努力作實際調查,才能洗刷唯心精神”[10]112,才能找準中國的道路問題、中國革命的首要問題、社會主義探索中的曲折問題,才能解決不同時期黨內出現的教條主義、經驗主義、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系列問題。
(二)論方法方式:“解剖各種社會階級”“開調查會作討論式的調查”
1.科學的調查研究要講究方式方法。毛澤東開展“調查工作的主要方法是解剖各種社會階級”[10]113。從20世紀20年代起,社會的人口成分、階級構成、各階級的經濟生活狀況、力量對比及其對革命的態度等問題,就成為毛澤東調查研究的重點關照。也正是基于對階級分析法的靈活運用,才有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怎樣分析農村階級》《尋烏調查》《興國調查》等調查研究典范。通過解剖各種社會階級,毛澤東成功“破譯”了中國革命、土地關系、農村階級劃分、斗爭中各階級狀況等系列問題,做到“明了各種階級的相互關系,得到正確的階級估量”,并最終定出了“正確的斗爭策略”[11]6。此外,毛澤東還重視家庭收支分析、矛盾分析、比較分析、歷史地理分析、制度分析、表格調查法、文獻收集法等多種調查研究方法,這些方法構成了毛澤東調查研究的方法體系。
2.方式是方法的具體表現。就調查研究方式而言,毛澤東采用有“開調查會作討論式”、游學式、聽取報告式,其中主要是“開調查會作討論式”調查。毛澤東認為,“開調查會是最簡單易行的又忠實可靠的方法”[12]790,“那種不開調查會,不作討論式的調查,只憑一個人講他的經驗的方法,是容易犯錯誤的”[10]116。同時,開調查會“必須給予時間,必須有調查提綱,還必須自己口問手寫,并同到會人開展討論”[11]116。關于調查會的人數,毛澤東認為要視調查對象的情況而定,“但是至少需要三人,不然囤于見聞,不符合真實情況”[10]117。參加調查會的人必須熟悉情況且有經驗,符合這兩點“三教九流”皆可參加。而“不要將所有的麻雀系統拿來解剖,然后才證明‘麻雀雖小,肝膽俱全”[11]27。
(三)論基本原則:“向實際情況作調查”“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要靠中國同志來解中國情況”
1.要實事求是地“向實際情況作調查”。如何在社會條件極其特殊、社會矛盾極其復雜的國家搞革命,帶領人民謀求獨立與解放,是“全世界共產主義者所沒有遇到過的任務”[13]104,這些任務的解決辦法“無論在哪一部共產主義書本里都找不到”[13]105。毛澤東認為“應當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從中引出規律,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12]799。毛澤東強調,“離開實際調查就要產生唯心的階級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導,那末,它的結果,不是機會主義,便是盲動主義”[10]112。糾正主觀主義,主要是“使同志們知道離開了實際情況的調查,就要墜入空想和盲動的深坑”[10]92。
2.要走群眾路線“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一方面,堅持調查研究為了群眾。毛澤東認為“群眾問題”是調查研究的首選問題,包括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斗爭中的緊急問題、普遍性的政策問題。如群眾關心的土地、勞動、柴米油鹽、讀書、交通等問題[11]138,都是調查研究首要關注的問題。另一方面,堅持調查研究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毛澤東認為“調查研究的過程就是拜群眾為師的過程,必須有甘當群眾小學生的精神”[12]791-792。解決群眾問題“絕對禁止黨委少數人不作調查,不同群眾商量,關在房子里作出害死人的主觀主義的所謂政策”[9]275。
3.要獨立自主地“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縱觀毛澤東一生的調查研究,曾多次對“教條主義”“本本主義”“主觀主義”“官僚主義”等脫離“中國情況”的作風進行批判,認為“對于只懂得理論不懂實際情況的人,這種調查工作尤其必要,否則他們就不能將理論和實際相聯系”[11]17。1961年3月,毛澤東要求縣級以上黨委領導人“每年一定要有幾次”調查研究,且要“造成風氣”。同年6月,中共中央又重申了毛澤東1958年起草的《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的相關規定,強調縣以上各級黨委“除了生病的和年老的以外,每年一定要有四個月的時間輪流離開辦公室,到下面去作調查研究”[14]。
(四)論正確態度:“要親身出馬”“要深入”“決心大”
1.“要親身出馬”。早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毛澤東就強調凡是擔負指導工作的人“一定都要親身從事社會經濟的實際調查,不能單靠書面報告,因為二者是兩回事”[10]117。在給劉少奇、周恩來同志的信中,毛澤東提出中央領導也要“親身調查研究”的問題,對“忙于事務工作、不做親身的調查研究,滿足于看地、縣的書面報告,或者滿足于走馬看花懂得調查”的現象提出了批評,并重申“要做系統的親身出馬的調查,而不是老爺式的調查”[15]。要“自己做記錄,把調查的結果記下來”,“假于人手是不行的”[10]118。
2.“要深入”。既要透過現象發現本質,也要選取典型抓重點。毛澤東認為“初次從事調查工作的人,要作一兩回深入的調查工作,就是要了解一處地方(例如一個農村、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問題(例如糧食問題、貨幣問題)的底里”[10]117。譬如,毛澤東深入尋烏縣了解“三省交界各縣情況”、深入興國縣了解“整個贛南土地斗爭的情況”,透過“見面分割制”和“量租制”看到了封建剝削制度的殘酷,透過尋烏多個村存在的“賣妻鬻子”現象,得出貧農必然成為革命依靠力量的科學結論。
3.“決心大”。調查研究的過程是深入實際與基層的過程,沒有一定的吃苦精神是難以認知真實情況的。毛澤東認為作調查“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沒有眼睛向下的興趣和決心,是一輩子也不會真正懂得中國的事情的”[11]15-16。而“沒有滿腔的熱忱”“沒有求知的渴望,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11]16-17。同時,毛澤東認為調查研究要久久為功,長期堅持,“事物是運動的,變化著的,進步著的。因此,我們的調查,也是長期的。今天需要我們調查,將來我們的兒子、孫子,也要作調查,然后,才能不斷地認識新的事物,獲得新的知識”[11]21。
三、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當代價值
(一)必須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增強調查研究的思想自覺
1.從實踐論認識論的高度重視調查研究。毛澤東的調查研究思想是在實踐論、認識論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發展的,內在蘊含了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我們要深刻地認識到,調查研究不僅是一項基本功,更是正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必經之路。蹲在機關單位、坐在辦公室、看報告等都是“找不到知識”的,必須經過一番調查研究才能形成真理性的認識。
2.從世界觀和方法論層面深刻把握調查研究的基本原則與方式方法。在基本原則上,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深入基層一線;堅持群眾觀點方法,聽真話、察實情、解民憂;堅持獨立自主,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在方式方法上,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系。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國內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這就迫切需要堅持科學原則與方法,深入調查研究,把握事物發展的本質和規律,找到破解難題的辦法和路徑。
(二)必須守牢人民立場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增強調查研究的政治自覺
毛澤東的調查研究是貫徹群眾路線的調查研究,始終將群眾問題作為首要問題,堅持調查研究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由人民評價調查研究成果。群眾路線是貫穿毛澤東調查研究實踐的一根紅線,是根本的立場問題。毛澤東真正做到了心系人民、調研為民,有效解決了人民關切的現實問題,為新時代新征程我們開展調查研究、端正態度、踐行群眾路線提供了典范。
學習毛澤東的調查研究思想,就必須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以強烈的政治自覺站穩群眾立場。要放下架子,深入到“現實的人”的實際生活去,從人民群眾最關心的柴米油鹽、穿衣住房著手,以“學生”的姿態,走進老百姓的“心里頭”。要同人民群眾做朋友,向人民群眾學習,才能聽到真話、實話,得到最真實可靠的調查結果,發揚人民智慧凝聚人民力量攻堅克難,實現黨的正確主張同群眾自覺行動的有機統一。
(三)必須樹立問題導向弘揚優良作風,增強調查研究的行動自覺
1.調查研究要做到奔著問題去。毛澤東的調查研究思想一個基本特征,就在于其鮮明的問題導向,始終把解決好實際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作了經得起歷史與現實檢驗的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為實現人民獨立、國家富強作出了杰出貢獻。學習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的問題導向原則,必須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找到完成任務的可行路徑和有效辦法,做到心中有數、對癥下藥、綜合施策。
2.調查研究要堅持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毛澤東多次強調“在全黨推行調查研究的計劃,是轉變黨的作風的基礎一環”[12]802。調研就要察實情、說實話,以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作風確保調研取回“真經”。當前,我們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擔當與行動自覺,堅持同一切教條主義、形式主義、主觀主義、官僚主義的調查研究作斗爭,既反對“照本宣科”“走馬觀花”“閉門造車”式的調查研究,更反對“欽差大臣”式的脫離群眾的調查研究,在大興調查研究中以求真務實的態度,自覺弘揚老一輩革命家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優良作風。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EB/OL].(2023-03-19)[2023-08-31].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3/19/content_574
7463.htm.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17.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4.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1.
[5]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8.
[6]毛澤東早期文稿[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474.
[7]毛澤東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57—58.
[8]毛澤東給周世釗的信[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63.
[9]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2]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列寧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4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331.
[1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云論調查研究[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