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新蘭
【教學內容分析】
“展開與折疊”是圖形的相關知識內容。學生已經掌握了常見平面圖形的周長、面積的計算,在此基礎上對常見立體圖形的表面積進行計算,探索幾何圖形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能對確定點的位置用有序的數字進行定位,對圖形的平移、旋轉、軸對稱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形成量感,對空間概念,直觀的幾何形狀有深入的認知。
【學情分析】
學生們了解了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區別,掌握了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點,在動手和觀察方面也有一定的能力。
【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結合學生的調研情況,經過深入的思考,筆者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教學目標:體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和折疊過程,體會展開和折疊的長方形、正方形圖形關系,加深理解。
發展空間概念,在想象、運算等活動中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會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并熟練應用于生活實踐過程中。
教學重點: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學會表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動手操作,加深認識。
教學難點:掌握正方體的展開和折疊的關系,熟練運用表面積公式自行計算,通過動手操作進行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節
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正方體,我想把它拆開,怎么辦?
引導學生充分觀察正方體,然后將正方體沿棱拆開,構成平面圖形,連成六個方塊,我們稱之為“正方體展開圖”。(教學內容揭示)
二、活動內容:正方體展開圖的研究
小組作業。操作上指導思路:利用學具圍成的方塊,將方塊拆開,就能得到方塊的展開圖,從而在學習單上進行研究并記錄下來。
三、討論辯證
小結:現在,大家覺得展開圖的特點是什么呢?
預設答案:正方體的側面可以用下面四個圍起來,上面的面相會和側面重合在一起。
綜述:學生們對“一四一”式展開圖的正確認識預設答案:正中四方圍成邊,正上方和下方分別為1上1下。
教師:同學們有沒有想過還有這樣一種情況,一列最多擺3個正方形。
正確認識“二三一”式展開圖預設答案:中間3個,剩下3個中的2個合起來放,另外1個上下放,田字型是不能出現的。
四、深化、提升環節
研究正方體展開圖可以發現,展開的過程是由體到面的變化,學生在變化的過程中能很好地注意到各面的位置。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在展開的過程中要注意面之外,棱也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在裁剪的時候,都是以棱為起始的。了解了展開圖后,可以引導學生對表面積進行計算。
(一)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應用
教師:老師準備了一些禮物,去挑包裝紙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同學們可以幫老師解決一下嗎?不知道買1張包裝紙夠不夠,至少要多少包裝紙才能貼上這個禮盒?
教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憑經驗大膽估摸,想想包裝紙是否夠用?
(同學們舉手表決估計結果,有的同學說“無法確定”)
教師:如何確定?
學生:想要知道包裝紙夠不夠,需要了解禮物的一些數據。
教師:需要什么方面的數據?
學生:需要這個禮物長、寬、高的數據以及禮物紙長和寬。
隨后教師提供數據,根據需求進行測算分析。
禮物的長寬高為10×15×20,包裝紙為70×20。(屏幕顯示:非實際長度,按比例呈現)
70×20=1400(平方厘米)
(10×15+10×20+15×20)×2=1300(平方厘米)
學生經過引導計算答道:夠了。
教師:從計算結果來看是“夠用”的,但現實生活中,特別是要求包裝紙不經過裁剪拼合的情況下,有時還不一定真的包裝出來。于是就有同學將包裝紙裁成幾塊,將長方體裁剪出來,進行試驗。
(二)由長方體到正方體的變化
教師:一個長方體禮盒包裝好了,現在至少需要幾張包裝紙才能把兩個正方體禮盒合起來包裝好呢?
正方體禮盒邊長13厘米。
學生先獨立探索,后小組交流,派代表匯報。
生:(1)13×13×5=169×5=845(平方厘米)
845×2=1690(平方厘米)
生:(2)13x13x10=1690(平方厘米)
教師提問:正方形的表面積是6個面,為什么乘以的是5?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投影展示圖形結構,說明解題思路。
(三)教師引導總結
1.這節課哪里是你印象最深刻的部分?2.正方體展開圖的種類有哪些?分別是什么樣子?3.如何合理運用表面積計算公式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反思】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中關于“正方體展開圖”的研究,需要學生發揮想象能力,這對于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轉換,對于學生空間想象觀念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觀察”“思考”“表達”等方面的能力特別重視,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解題過程中,運用模型將變化過程記錄下來,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經歷看一看、剪一剪、玩一玩、再還原的練習過程。以小組匯報的形式,通過小組交流找問題、試尋規律,達成共識,共享調研成果。教師圍繞“剛才我們解決了哪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提煉,明確求包裝紙的大小實質是在求“長方體的表面積”,要求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公式雖然只有一個,但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方法。
在整節課中,雖然做到了以動手實踐為基礎,借助空間想象進行設計,但對有些學生而言仍有一定難度,后續課程要大膽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情境中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在學習過程中要串聯知識點,引導學生通過練習和想象,在展開過程中認識由“體”到“面”、由“面”到“棱”的變化,經歷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轉變過程,使數學知識回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