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苑群
摘要:新課改下應該注重實踐性作業的設計和布置。實踐性作業不但是檢測教師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反饋、調控教學過程的實踐活動,還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能通過作業上的減負提質來達到減負和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雙減”? ? 初中語文? ? 實踐性? ? 作業設計
“雙減”背景下要想追求課堂的高效,作業已不再完全是課堂教學的附屬,而更是重建與提升課程意義的重要內容。新課改下教師要更新語文作業的觀念,突破課本的限制,深化語文課程學習,使語文學習從狹小的課堂走向廣闊的生活,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注重實踐性作業的設計和布置。實踐性作業不但是檢測教師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反饋、調控教學過程的實踐活動,還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能通過作業上的減負提質來同時達到減負和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1]
一、觀察類實踐性作業,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
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任何教學法都脫離不了生活,觀察教學法更貼近于生活。語文學科的必備知識與關鍵能力是平時積累和形成的。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記錄生活。在布置語文作業的時候可以布置觀察類實踐性作業,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他們對自己的觀察能力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如學完《動物笑談》之后,我引導學生觀察家里的某一種小動物(包括外形、生活習性以及跟其他動物的不同之處等),并進行簡要的記錄,通過讓學生對事物的觀察類比,來引導學生多觀察事物,觀察生活,把學生本身具有的對事物的好奇心和專注力挖掘出來。[2]
二、口頭表達實踐性作業,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初中語文課程要注重語言的感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生在各種交際活動中,能夠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抒發思想和感情。初中生正是形成個人表達風格的年紀,因此,初中語文作業的布置應該注意提高學生表達能力。在教學《春》之前,我先提醒學生利用下午活動課的時間,到學校附近的清水公園踏青,指導學生在公園里尋找春天留下的蹤跡:要求在大花壇處認出花的品種并把它記錄下來;在大草地上光腳踩踩,感受一下小草的柔嫩;用相機拍攝下自己找到的春天留下的特有的景物,讓學生與大自然先有了個“親密接觸”,激活了他們的生活經驗。接著,我根據學生的實際與教學目標設計了以下幾個課前準備作業:1.你喜歡四季中的哪一季?為什么?你能用形象的語言稍作描述嗎?2.歷代詩人對于“春”的描寫,流傳下來不少佳句,你能找到嗎?3.問問你身邊的人們,他們喜歡什么季節?為什么? 通過口頭表達作業的布置來增強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生活處處有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積累、學會表達,整理歸納,厚積薄發,逐步形成一種語文學習的良好品質。[3]
三、操作類實踐性作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教師要打破學科的限制,加強學科間的聯系,讓語文與歷史、政治、物理等學科結合起來。因此作業時可讓學生動手做一些小實驗,做一些小研究,進行一些小探索,并寫出自己真切感受。這樣既能拓展學生知識面,又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比如在學習完《秋天的懷念》和《散步》這兩篇文章后,我要求學生運用所學寫作手法寫段話,以短信、郵件或微信的方式發送給父母;在國慶節可模仿艾青《我愛這土地》寫首小詩,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在學習完《陳太丘與友期行》后,面對文章結尾的“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可設計一場辯論賽,賽前讓學生先寫好辯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將得到鍛煉。一些現場操作或模擬演練都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待人處事能力,使學生言談舉止的修養得以形成和提高,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4]
四、調研類實踐性作業,增強動手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雙減”讓教育回歸初心,在此背景下的作業布置更該發揮診斷學情、鞏固知識和發展能力等功能。布置調研類作業是為培養學生形成主動搜索和發掘信息的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如節假日建議學生一起做一些社會調查,寫好“生活花絮”。學生自由組合成調查小組,上街“找尋身邊的錯別字”活動;要求學生每天看新聞、說新聞;到大街小巷收集廣告語、警示語進行交流……通過調研和實踐來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在“雙減”政策及課程改革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實踐性作業的推廣勢在必行,我們要根據初中學生的特點,遵循語文學習規律設計觀察類實踐性作業、口頭表達實踐性作業、操作類實踐性作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靜平.對語文生活化實踐作業的探索[J].教師博覽,2021(09):43-44.
[2]游天珍.探析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教學策略中外交流[J].2018
[3]姚春燕.巧用媒體 設計語文實踐性作業[J].教育觀察,2020,9(07):119-120.
[4]馬瑾瑜,張海安.減負增效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創新設計探討[J].新課程,202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