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純蘊
在編寫高中地理教材時,每個章節都會圍繞著某個特定主題進行編寫,各個構成要素之間也會有一定的關聯。思維導圖以文字、圖片、色彩、符號等內容為主,結合圖片的方式表現,發散學生思考,通過這一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有效地輔助課堂教學,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點,并在學習中互相銜接。將思維導圖和高中地理教學結合起來,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地理學習中的疑難點,將其運用于思維導圖的繪制和分析中,把握主題、歸納章節的內容體系,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提高高中地理整體教學效果。
一、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減少學生學習困難
將思維導圖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中,可以及時梳理重難點內容,并利用框架結構的形式將所有的知識展現給學生,同時也能更好地幫助理解有關知識點的關聯,該方法可以改善學生的分析與邏輯歸納能力,并能化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加強學生對于知識模塊的描述,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從而更好地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二)成功課堂的法寶
思維導圖是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一種重要教學工具。運用思維導圖,教師可以整理零散的知識點,形成一個較為系統的知識體系,從而增強地理知識的講解性和綜合性。在日常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來進行地理課堂教學,靈活安排教學內容,利用思維導圖來進行教案的設計,使用思維導圖對地理概念進行整理,用思維導圖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幫助學生了解概念,發掘其意義。通過思維導圖這一教學工具,不僅可以讓教師課堂教學思路更為清楚,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三)幫助學生課后復習
在講解地理知識時,學生要對大部分知識點進行記憶和背誦,以往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只會導致學生的積極性降低。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對課后的地理知識進行記憶和背誦,利用思維導圖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和歸納,使新舊地理知識得到有效的整合,從而達到在復習階段對知識點進行系統歸納的目的,提高學生整體復習的效率,減少學生課后復習的難度,從而使學生在提高高中地理課堂學習效率的同時,提高地理學科學習興趣。
二、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思維導圖在課堂上的使用
高中地理知識具有零散性,但是章與章的聯系更為密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預習環節區分書中的相似的概念,并對難以理解的概念進行分析,通過思維導圖,將這些概念知識統一呈現出來,使學生對有關模塊的知識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在《大氣受熱與大氣運動》中,教師應該預先設定一個教學目的,讓學生在用語言解釋現實現象的同時,了解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并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問題教學,促進學生主動探究,以達到了解大氣加熱過程的教學目的,使學生了解特定的地理現象,對特定的問題進行分析。教師還可以采取思維導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把“大氣環流”與“熱力環流”結合起來。“大氣環流”是一種規律性、全球性的大氣活動,而“熱力環流”則是指一種空氣環流的狀態,其原因在于地面冷熱不均勻。在對“大氣環流”“熱力環流”進行講解時,要增加相應的動畫和圖片內容,以便學生更好地了解其內涵,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與復習中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指導學生分辨相似的概念知識點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來表達預習成果。運用樹形圖的形式,使學生對氣壓、溫度等多個方面進行思考,找出疑難點。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制思維導圖來了解學生對這一部分的預習狀況。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習狀況,有針對性地分析自己的學習程度。在講解“大自然的水循環”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課前預習,讓學生用思維導圖來繪制出自己所預習的知識點。學生可以通過圖片來記錄教材中的知識點,這種思維導圖在課前的應用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制作思維導圖的興趣,而且,這樣的圖像記憶還可以加深他們對這一節的理解,從而推動學生對有關地理知識的牢固掌握。
(二)將思維導圖應用于課堂教學中
學生完成了預習任務后,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應用到教學中來。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并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特征進行教學。這樣,教學質量就可以得到提升。以往固化的、單一的教學方式,不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預習情況,著重培養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和識圖能力。基于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合理地設定教學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共同運用思維導圖,讓學生可以認真聽取教師的講解內容,并從中提煉出重點詞匯和關鍵語,使之建立相應的知識網絡,激發他們的探索能力,增強他們的信息整理意識和邏輯分析能力。
(三)思維導圖在課后復習的運用
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和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結合起來,復習和預習在學習期間同步推進,復習可以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但是,有些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會出現遺忘知識點,不知從何下手復習,不能準確把握各種知識點的關系,這就造成了在某些綜合應用的題目中,學生無法區分知識點之間的關系。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教師在課堂上預習時要以課堂教學為標桿,重視課后復習,運用思維導圖使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復習,觸發大腦對地理知識的聯想。比如,教師在講解“地球上的水”時,要使學生了解水資源的概念,了解多年平均總量與水資源之間的關系。教師應首先讓學生閱讀相關的資料、圖片,運用案例分析、活動等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降水的狀況,體會到水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對人類的生活和發展的影響,探討水資源所遇到的問題,并對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控制措施進行分析,并應用基礎資料闡述說明。教師要讓學生閱讀相關的資料、圖片,發展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并運用案例分析、活動等多種教學方法,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讓學生更好地求知,樹立正確的水資源保護意識,并能了解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基本措施。
總之,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具有很高的運用價值,可以讓學生對不同章節的地理知識重難點掌握得更加清晰、正確,做到溫故知新。在實踐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獨立創作思維導圖,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邏輯思維習慣,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從而使地理知識得到更多的認可。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運用到課前、課中、課后等方面,通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促進了學生未來的發展,幫助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確保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