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華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隨著新教學理念的不斷深入,我們一線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方式都有了可喜的變化。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已被多數英語教師所采用。那么,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去努力呢?
一、明確師生定位,落實學生主體地位
每一位教師都要明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是主角,他們既是活動參與者,還可以是活動的具體組織者和設計者。教師在活動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當小組成員集體合作不足以完成目標時,給予點撥輔導,以確保學生的學習互動富有成效。其次,教師與學生之間關系應由原來的“主導——被動學習”變成“指導——參與”,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實現有效的合作學習,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
小組合作是否有效,與學生是否愿意積極參與有很大關系。只有學生興趣高漲,積極主動地參與,其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才會思維活躍,善于思考,并且愿意與小組的成員積極配合,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尤其是對英語學習興趣不強的學生,如果不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小組合作時,他們就只是被動接受。學生積極性的發揮與很多因素有關,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時間、教學媒體等。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有很多,如教學內容的選擇一定要適合小組合作學習,并且小組活動之前,教師一定要提出明確的活動目標,增強活動的目的性。也可以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積極開展組內和小組之間的合作與競爭,讓學生在競爭中自覺完善自己。在競爭時,教師應當隨時做好記錄,對學生及時進行鼓勵表揚,增強他們的信心。
三、努力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一)定期調換角色,使學生能力不斷得以發展
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異互補”的原則,教師應經常讓不同特質、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重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自信心強或性格外向的學生經常發言,其他人則為傾聽者的現象。學困生因聽不懂而產生畏難情緒,很少主動參與合作學習,難以達到共同進步的目標。因此,小組成員要定期調換角色,使學生有機會承擔不同的責任。
(二)課前準備到位,使課內合作更有成效
現行教材中有很多話題是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而設計的,教師只需根據自己班上學生的現狀,對學生稍加引導就可以開展活動。但也有些話題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學生對已有的知識進行拓展。此類話題需要讓學生在課前進行準備,通過查閱有關材料或請教他人等渠道獲取相關信息,然后對信息進行整理。
(三)留足活動時間,使學生的參與更有效
獨立思考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因此,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只有在學生經過獨立思考且有交流的需要時,開展的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有成效的。教師要為大多數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足夠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這是學生有效參與教學的關鍵所在。教師還應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
四、實施組間交流,擴大學習效益,保證積極互幫的生生關系
積極互幫是合作學習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提高小學生合作能力的基本前提。組與組之間的競爭過程也是互相學習、促進的過程。有利于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同時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例如在上新課時使用小組競賽法,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說一個單詞,直到把這個句子說出來為止,這就要求學生通過合作、互動來傳播、交流信息,以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同時又調動了課堂氣氛。教師要實施組間交流,擴大學習效益,保證積極互幫的生生關系,幫助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得能力的提升和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