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感染性休克患者短期預后的影響因素,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貴港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入院28 d內的預后情況分為預后不良組(15例)與預后良好組(45例)。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資料[病程、感染部位、序貫器官衰竭評分量表(SOFA)評分、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及降鈣素原(PCT)水平],分析影響感染性休克患者短期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結果 兩組患者病程、感染部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預后不良組患者的SOFA評分、IL-6水平及PCT水平均高于預后良好組(均Plt;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SOFA評分、IL-6水平及PCT水平升高是影響感染性休克患者短期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Plt;0.05)。結論 SOFA評分升高、IL-6水平及PCT水平升高是影響感染性休克患者短期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臨床應予以密切關注。
【關鍵詞】感染性休克;白細胞介素-6;降鈣素原;短期預后
【中圖分類號】R541.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03.0108.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3.035
感染性休克為重癥監護病房常見危急重癥,其發生、發展與機體免疫能力降低及適應性免疫紊亂所引發的炎癥反應聯系密切[1-2]。白細胞介素-6(IL-6)作為一種炎性細胞因子,具有多重免疫應答的功能,參與機體炎癥反應,其表達水平可反映體內炎癥反應程度,可能與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有關[3]。降鈣素原(PCT)是一種由甲狀腺C細胞產生的蛋白質,在感染、炎癥狀態等情況下,機體PCT水平會顯著升高,且其水平與感染嚴重程度呈正相關[4]。PCT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評估感染嚴重程度、指導抗生素的使用及監測治療效果中[5]。因此,早期檢測感染性休克患者相關炎癥因子水平可能有助于評估其病情發展,而了解患者短期預后的影響因素有助于臨床評估疾病或改善預后,對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及預后情況具有積極意義。基于此,本研究探討感染性休克患者短期預后的危險因素,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貴港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入院28 d內的預后情況分為預后不良組(15例)與預后良好組(45例)。感染性休克預后良好判斷標準[6]:①發紺消失、血壓恢復[收縮壓gt;12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張壓gt;80 mmHg]、尿量增多(gt;2 000 mL/d)、脈壓增寬(30~40 mmHg);②原發感染病灶完全清除。符合上述2項即為預后良好,不符合其中任意1項或以上即為預后不良。預后不良組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齡54~78歲,平均年齡(62.89±9.59)歲;BMI 18~26 kg/m2,平均BMI(22.56±1.54)kg/m2;合并高血壓8例,合并高脂血癥9例,合并2型糖尿病7例;飲酒史(飲酒時間≥5年,飲酒量≥40 g/d)5例,吸煙史(累計或連續6個月吸煙≥1支/d)9例。預后良好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齡55~76歲,平均年齡(63.11±9.26)歲;BMI 18~25 kg/m2,平均BMI(22.01±1.89)kg/m2;合并高血壓26例,合并高脂血癥25例,合并2型糖尿病20例;飲酒史16例,吸煙史2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貴港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感染性休克的診斷標準[7];②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①合并心源性休克者;②除感染以外其他疾病因素所致休克者;③入院前接受過免疫抑制劑治療者;④妊娠、哺乳期婦女。
1.2 研究方法 入院后收集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包括病程、感染部位、序貫器官衰竭評分量表(SOFA)評分、IL-6水平及PCT水平。SOFA包含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凝血系統、肝臟及腎臟6項,每項為0~4分,總分為24分,分值越高代表器官受損程度越重[8]。感染部位為肺部、腹部、皮膚軟組織及混合感染。采集兩組患者入院時的空腹肘靜脈血5 mL,采用離心機(湖南多恒儀器設備有限公司,湘長械備20190439號,型號:M4A)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離心半徑為8 cm),分離上層清液,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中山市新銳醫療設備科技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172220874,型號:XR420A)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IL-6、PCT水平。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②分析影響感染性休克患者短期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病程、感染部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預后不良組患者的SOFA評分、IL-6水平、PCT水平均高于預后良好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影響感染性休克患者短期預后不良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可能影響感染性休克患者短期預后不良的因素為自變量,行量化賦值,見表2。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SOFA評分、IL-6水平及PCT水平升高是影響感染性休克患者短期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lt;0.05),見表3。
3 討論
感染性休克臨床可表現為低氧血癥、低血壓、全身性炎癥反應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等,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9]。及早診斷和治療可有效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因此,探討影響患者短期預后的因素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有15例發生短期預后不良(25.00%),與武道榮等[10]研究結果接近。本研究結果顯示,預后不良組患者的SOFA評分高于預后良好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SOFA評分升高是影響感染性休克患者短期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原因,SOFA評分是一種常用于評估危重癥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和預后的工具,包括對患者的生理參數、體征及器官功能障礙程度的評估,SOFA評分越高則表示患者器官功能障礙的病情越重、預后也越差[11]。IL-6水平可反映炎癥反應的程度,從而更好地制訂治療方案和判斷患者的預后。此外,IL-6水平變化可以用于監測疾病的活動度,如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癥性疾病中,IL-6水平可能會升高則提示疾病處于活動期[12]。本研究結果發現,預后不良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高于預后良好組,且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清IL-6水平升高是影響感染性休克患者短期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原因,IL-6水平的升高可以引發一系列的生物效應,包括誘導急性期反應、刺激肝臟產生急性反應蛋白等。這些反應有助于抵御感染和損傷,但過度的反應可能導致組織損傷和器官功能衰竭,進而引發感染性休克。IL-6作為一種促炎細胞因子,能誘導、加重患者的炎癥反應,進一步引發心臟、肺、腎及肝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嚴重影響預后,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另外,在炎癥和免疫相關疾病中,IL-6異常表達可能導致免疫失衡和疾病進展,其水平升高可能會引發免疫系統功能異常,從而使其抗感染能力下降,加重感染程度[13]。而PCT是降鈣素的前體多肽,是一種在細菌或炎癥刺激下產生的生物標記物,其水平與細菌性感染疾病的病情嚴重程度相關[14]。本研究結果還顯示,預后不良組患者的PCT水平高于預后良好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清PCT水平升高是影響感染性休克患者短期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原因,在健康者體內的血清PCT水平通常較低且穩定,但當細菌內毒素刺激機體免疫系統時,能夠引發免疫系統的強烈反應,釋放出大量的炎癥因子,這些炎癥因子會刺激PCT的合成并使其水平上升[15]。對于感染性休克患者來說,由于機體免疫系統被異常激活,使細菌內毒素大量釋放并迅速提高PCT水平,這種情況會進一步加重感染程度,使感染難以控制,從而影響預后。另外,感染性休克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及多器官功能障礙,患者體內血清PCT水平的升高可促進其炎癥反應和血管內皮細胞的通透性增加,并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進而影響預后。
綜上所述,感染性休克患者短期預后與SOFA評分、IL-6水平、PCT水平密切相關,值得臨床密切關注。
參考文獻
曹蒙,王濤.凝血功能、炎性因子和細胞免疫功能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檢測意義[J].血栓與止血學, 2022, 28(2): 260-261.
尹文,李俊杰.感染性休克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急救醫學, 2015, 35(3): 196-202.
杜偉娜,于勇,任樂豪.淋巴細胞CD4+與CD8+比值、N末端腦鈉肽前體及白細胞介素6對感染性休克病人預后評估的價值[J].蚌埠醫學院學報, 2023, 48(4): 445-448.
段國宇,張世杰,余言午,等. CD4+/CD8+比值、PCT、CRP水平變化與感染性休克患者疾病轉歸的相關性[J].醫學檢驗與臨床, 2023, 34(3): 56-59.
熊玉婕,曹婷,陽學風,等.血清PCT、IL-6、CRP及外周血WBC聯合檢測在肝硬化合并感染性休克中的臨床價值[J].實用休克雜志(中英文), 2023, 7(1): 16-20.
黃偉. 《第三版膿毒癥與感染性休克定義國際共識》解讀[J].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6, 36(11): 959-962.
ANDREW R, LAURA E, ALHAZZANI W, et al.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2016[J].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7, 45(3): 486-552.
FERREIRA F L, BOTA D P, BROSS A, et al. Serial evaluation of the SOFA score to predict outcome in critically patients[J]. JAMA, 2001, 286(14): 1754-1758.
鄧艷華,邊曉莉,楊新平.重癥監護室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0, 20(23): 3958-3960.
武道榮,閆雪波,方磊,等. qSOFA評分聯合IL-6、PCT、CRP對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及預后的評估價值[J].安徽醫學, 2021, 42(8): 850-854.
陳文沖,李德平,羅建立,等.心肌損傷標志物和序貫器官衰竭評估評分評估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的價值分析[J].廣西醫學, 2021, 43(2): 167-169.
鄭輝才,楊進軍. 內科ICU感染性休克預后死亡危險因素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 醫學綜述, 2015(15): 2859-2860, 2861.
趙媛,劉晶,寧欣.動態監測老年重癥肺炎患者IL-6、HBP、CRP水平對并發膿毒癥的預測價值[J].河北醫藥, 2023, 45(11): 1628-1631, 1636.
桑珍珍,高杰,賈春梅,等.血漿閉鎖小帶蛋白聯合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對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評估的臨床價值[J].中國急救醫學, 2021, 41(4): 307-311.
陳峰.血清PCT、CRP結合APACHEⅡ評分對感染性休克患者生存狀況的評估效果[J].檢驗醫學與臨床, 2021, 18(1): 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