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強調在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情感思維。結合高中語文教學實踐,從“延遲評價,激發學生的情感思維”“引導思考,培養學生的情感思維”“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營造多元思維空間”等角度,探討提升學生情感思維的有效策略,落實提升學生情感思維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感思維;有效策略
語文特級教師于漪認為:“語文不僅是教孩子識文斷字的工具課,更是進行道德情操熏陶的文化課。”語文學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語文教師有義務幫助學生追尋心靈的那束光。情感思維是以情感記憶為前提,并以情感(即信號系統)為材料的思維活動方式。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情感思維的引導。
一、延遲評價,激發學生的情感思維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表現出極大的耐心,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各抒己見。對疑難問題教師不過早地下結論,最好是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評價來解決問題,那么學生往往會迸發出個性思維的火花。延遲評價是通過延長學生的思考時間,讓學生獲得獨立自主的思維空間,學生進行深入思考,促使其個性思維和個性品質得到充分發展。當學生回答一個問題后,教師語言的停頓、眼神、表情的期待等給予學生的暗示,都可以激勵學生產生思考問題的愿望,這種心理的調節必然帶來學習行為的調整。促使學生自覺地投入到思維活動中,思考問題的正確答案或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
在一次試卷講評中,試題短文如下:“在工作和生活中要與人為善,就要用心去和他人交往。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任何人都離不開與他人的合作,尤其是在現代社會里,如果你想獲得成功,就應想方設法獲得周圍人的支持和幫助。”當解釋“與人為善”這個成語時,學生憑借第一感覺說出自己的理解:“與人相處時要多做善事。”也有學生認為這樣的解釋并不合理。筆者沒有直接評價學生給出的答案,而是告訴學生試卷的答案是“與別人一起行善。”結合短文,筆者引導學生思考,這樣的解釋是否正確。學生認真品讀短文后,多數學生都能說出和短文意思比較貼合的答案。之后,筆者引導學生去查“與人為善”一詞在字典中的含義。“與人為善”這個成語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于人以為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于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這段話有兩個意思:一是贊許人學好,二是善意幫助別人。學生的疑問又產生了:“這樣的意思是如何引申出來的呢?”這時學生會注意到“與”這個字。關于“與”字的解釋,學生已經掌握了其“和”與“幫助”的意思,但還有一個意思是“贊許”,用在此處最為貼切。同時,在字典中“與”字采用的是“贊許、幫助”的意思。通過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學生加深了對“與”字含義的理解。通過這次學習,很多學生都對《孟子》一書產生了濃厚的閱讀興趣。
二、引導思考,培養學生的情感思維
從良好的思維情感習慣來說,語文學習必須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怎么樣”。不輕信、不盲從,培養學生情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廣闊性、深刻性、獨創性,使學生的情感思維呈現個性化的狀態。對于學生新奇獨到的見解教師要給予激勵,促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在一次測試練習中,作家申平的小說《河流》的一處錯誤選項“小說極具語言特色,多次使用擬聲詞,真實還原了小說的情景,同時使用疊詞,富有節奏感,增強語勢,烘托出緊張恐怖的氛圍。”參考答案解釋錯誤處在于“疊詞烘托出恐怖氛圍”。針對這個答案,筆者讓學生展開討論:“為什么這里顯示錯誤?”有學生馬上指出:文中只有一處疊詞“嘶嘶”,就是獵人在與巨蟒對峙之前巨蟒發出的聲音讓人感覺特別恐怖,其他的疊詞如“轟隆隆”“噼噼啪啪”“隱隱約約”對應的情節都是體現獵人英雄主義精神的,并沒有讓人感到恐怖的意思。筆者表揚這位學生的細心研讀,能緊扣小說要素,進行全面思考。
在此基礎上,筆者讓學生回顧有沒有學過的課文也有類似人物主觀感覺不恐怖,但整體氛圍是恐怖的表達。學生提出了《箓山住房》中關于姑媽家環境的描寫:“邀月廬日間還算是清新明朗,誰知到了晚上,大雨復作;一盞三支燈草的豆油檠搖晃不定;遠遠正屋里二姑姑和蘭花低幽地念著晚經,聽來簡直是‘秋墳鬼唱鮑家詩’;加以外面雨聲蟲聲風弄竹聲合奏起一曲凄厲的交響曲,顯得這周遭的確鬼氣殊多。一陣颯颯的風搖竹聲后,忽然聽得窗外有腳步之聲。聲音雖然輕微,但是入耳十分清楚。”這里的描寫渲染了姑媽家陰森恐怖的氛圍,但是姑媽和他的傭人卻不覺得。整堂課師生討論熱烈,在思考和激勵中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了大幅提升。
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營造多元思維空間
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教師應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營造開放、自由、多元的精神空間。
在一次諸子單元任務群講評課中,筆者在讓學生理解先秦諸子典籍中的核心概念及重要思想的基礎上,比較儒家、道家、墨家思想的不同之處。多數學生已經掌握了諸子的觀點,課堂到此可以結束了。但筆者發現大多學生眼神還是很迷茫,有的學生已經開始默默記誦這些思想理論了。于是,筆者設計了一個“宣講答疑環節”,即在儒家、道家、墨家思想中,你最欣賞哪一家的思想?為什么?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學生就此展開了熱烈討論,特別是針對疑難點提出自己的看法,還形成了文稿。
有學生評價孔子:“文質兼備,配合適當才能成為君子。這樣的人,才思敏捷、氣質優雅。”還有學生對道家思想作出評價:“最欣賞莊子的浪漫自由與奇妙想象。他睡去,化成蝶,看見大鵬之鳥飛躍,看見深海巨鯤遨游。他在自由的境界里尋求一種解脫,一種能讓自己,讓世人清醒而歸于正道的解脫。”有學生對墨家思想作出評論:“兼愛是一種神的胸懷,能容納一切善惡,這是十分可貴的。”在這個環節中,學生主動參與,將自己的想法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學生的思維自然而然地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學生對三家思想各有所好,大部分學生能夠一分為二地對三家思想進行評價。有學生指出三家思想存在的片面性,將不同的思想進行比較。有學生說:“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除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也要關注他人的存在。不同于道家的‘無為而治’以及墨家的‘兼愛非攻’,儒家的仁愛觀富于人文主義思想。”也有學生說:“莊子認為太過現實、有著急功近利之心的人見識短淺,無法‘浮乎江湖’。”還有學生說:“老子的思想更多的是針對個人,不要做超過自己能力的事,相比孔孟學說,我們更易理解和接受。”
整堂課在學生們的熱烈討論中愉快地結束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得到了充分的訓練。筆者認為,多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學生在思考、討論中,會生成許多獨特的見解,其思維能力也會在這樣的氛圍中得到提升。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采用延遲評價、引導思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等策略,培養學生的情感思維。在師生的不斷努力下,學生的心靈微光一定會愈見明亮。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南通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立學課堂理念下的高中語文學習共同體構建及運行策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為JY2021059】
作者簡介:楊培佩(1986— ),女,江蘇省如東高級中學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高中語文學習共同體構建及運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