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在我國種植歷史悠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水果之一,因其營養豐富,口感香甜,深受人們的喜愛。隨著市場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蘋果的需求量逐漸上升。但在果樹栽培與種植過程中會受到氣候、地理環境,以及其他綜合因素的影響,導致蘋果產量和品質降低。筆者在本文中對蘋果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方面的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以供參考。
1 蘋果栽培技術
1.1 品種選擇
根據不同生產環境、地域條件,要選擇不同的品種,以實現高產、優質。例如:我國山東的富士蘋果(圖1),特別在海拔較高的地區栽培的紅富士品種,食用價值和經濟效益均比較高,又因果實碩大、色澤鮮艷、果肉致密、清脆爽口而聞名。代表品種有:煙富3、煙富6、玉華早富、煙富10等。
1.2 生存條件
北緯33°~44°均為紅富士蘋果適栽區,特別在山東膠東半島和煙臺地區。富士蘋果對生存條件要求較高,抗寒力弱,幼樹易凍發生“風干”,結果樹易遭晚霜侵害,應做好防寒工作。
1.3 整地改土
(1)因蘋果屬多年生作物,可多年生長,故應全園深翻,或開溝栽樹,逐年擴穴。
(2)整土、施基肥。要求土層深厚、土質疏松,中性或微酸性沙質土壤,pH值在6.5左右為宜。為保證土壤透氣性,增強土壤排水性,要定期為土壤松土。也可在耕作層撒施礦物源黃腐酸鉀,用量為15~30千克/畝,促進蘋果根系生長。
1.4 定植
(1)定植時間。蘋果苗定植可在春秋兩季進行,春季定植在土壤解凍之后至樹體發芽前進行,一般是在每年的3—4月。秋季定植在落葉后至土壤封凍前進行,時間在10—11月。
(2)密植挖穴。密植挖穴與蘋果幼樹成活率有密切關系,為使土壤充分熟化,可提前3~5個月挖穴,挖穴時,以植苗位置為中心,挖1個長、寬、高各1米的深坑。
(3)施基肥。挖完及時回填,先向穴內鋪一層秸稈,然后把表土、有機肥25~50千克,兩者充分混合,填入穴中,離地表25厘米時,在坑穴四周回填(先填表土,后填底土),栽植即可。
(4)保墑。蘋果植株定植前,應先澆1次透水,使定植穴內土壤下沉,加大土壤與根系緊密度,封土保墑。
1.5 定干及修剪
(1)定干高度。在1~2年生蘋果幼苗樹體上部短截,增加枝量,并在適當部位刻芽、腹接、環剝。定干高度80~100厘米。
(2)整形修剪。蘋果修剪周期過長或過短都會造成果實質量下降,要遵循“保成活、促健壯”原則,去除病枝、弱枝、徒長枝,最終將其培養成細長紡錘形高光效樹形,達到樹冠小、中干強、結果枝多的目的(圖2)。
2 花期管理技術
2.1 花前復剪
花芽萌動后,需疏除樹上多余的弱果枝,縮剪長串花枝,破除花芽,為減少養分消耗,將花芽與葉芽比例控制在1∶4。
2.2 疏花
從花序分離至開花前,每隔l5~20厘米選留一健壯花序,遵循的關鍵原則就是“早疏”,即及時疏除過密、過弱的花芽,減少無效開花、消耗營養現象。具體方法為:先去掉小花蕾,留下大花蕾,然后保留容易開花的紅色花苞,去除不易開花的綠色花苞。最后,保留開放的白色花,去除未完全開放的紅花,以此促進養分積累。
2.3 人工授粉與蜜蜂輔助授粉并行
陰雨、低溫、大風等不良天氣會對花期昆蟲授粉產生影響,降低坐果率,需要進行人工授粉,逐花點授。也可以花期放蜂授粉,利用蜜蜂輔助授粉,每 3~5畝果園設1箱蜜蜂,1~2天即可完成授粉。
2.4 施肥
(1)萌芽前。為促進果樹早萌芽和開花整齊,提高坐果率,應及時施用花前肥,施肥時間控制在萌芽前10天左右。1~2年樹齡施用速效氮肥,用量為50克/株。
(2)初花期和盛花期。用0.1%尿素0.5~1千克、0.3%硼砂200~300克,1千克蔗糖加入100千克水中充分攪勻,上午8—10時噴施,以提高果樹授粉率和坐果率。
(3)謝花后。追施氮、鈣、硼速效水溶肥30 千克/畝,或使用0.3%氨基酸鈣和0.2%硼砂溶液分別噴施。促進細胞分裂,加速果實生長[1]。
3 花芽分化期管理技術
3.1 肥水管理
(1)花芽分化前期施肥對光合產物積累和枝葉生長起關鍵作用。可施用磷肥和氮肥,或根據樹勢,尿素灌根10~20千克/畝。與此同時,控制濕度,在第一場春雨前,在樹行間開淺溝播種綠肥,利于花芽形成,同時,可抑制新梢和果臺芽的生長,加速枝條養分積累。
(2)開花前追肥。大概在4 月上中旬,根據花量,補充磷酸二銨20千克/畝,腐殖酸水溶肥5千克/畝,以促花保果。
3.2 噴施生長調節劑
5—6月可對嫩枝、嫩葉噴施生長調節劑。根據生長情況,7月對生長旺盛的果樹再噴施1次,可有效控制果樹的營養生長,保證正常生長。
3.3 適度夏剪
在幼樹生長階段,對生長旺盛的幼樹實施輕度而均衡的修剪,促進中短枝的正常生長,保證樹體的均衡生長、發育[2]。
4 果實膨大期
4.1 合理施肥,均衡補充營養
(1)蘋果進入膨大期,應及時補充營養,對樹勢弱而結果量大的要多施肥,對花果少的比較強壯的樹,可在新梢停長后追肥,而且要少追肥。
(2)結果前,將礦源黃腐酸鉀與水溶肥一同施用,有利于果實順利膨大、著色、增甜和提高產量。還可以配合金泰靚葉面噴施肥,調節內源機制對色素形成、糖分積累和運輸的作用,與礦源搭配使用可以快速促進果實的糖分積累和促進轉色的效果(圖3)。
4.2 均衡水分供應
根據生長狀況和土壤濕度來控制澆灌水量和澆灌頻率。選擇合理的澆灌方式,如噴灌、滴灌、地面灌溉等。澆水時間可選在早晨或傍晚。可通過覆蓋保墑材料,減少水分蒸發。
5 果實成熟期管理技術
5.1 保證養分充足
為實現蘋果的高產和高品質,在成熟期可對其進行營養補充。使用適當劑量的鉀肥、磷肥和鋁、鎂、硼等中微量元素肥,但氮肥要注意控制施用量,避免氮肥過量導致蘋果出現裂紋[3]。
5.2 整形修剪
成熟期的果樹修剪也非常重要,首先需要剪除樹冠內部的直立枝、徒長枝和密生枝,有利于蘋果的通風、透光。同時適當修剪果實周圍的樹葉,促進果實著色,但要注意避免損傷樹體和果實。
6 病蟲害綜合防治
6.1 病害防治
(1)對于紅粉病的防治,應增施有機肥,科學施用氮、磷、鉀肥,適量增施鈣肥。雨季排水防澇,旱季科學灌溉。多選用蘋果套袋技術(圖4),摘袋前1周,葉面噴施10%多抗霉素1300倍液,并合理修剪枝芽,增強樹體通風性、透光性、干燥性。也可用3~5波美度石硫合劑噴霧防治[4]。
(2)蘋果黑點病通過黑點病病菌分生孢子越冬傳播,防治時,及時清除病僵果,消滅越冬菌源,合理修剪,降低園內濕度。藥劑防治時,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殺滅越冬病原菌。
(3)防治黑腐病,應做好肥料管理,增強樹勢,提高蘋果抗病力,修枝剪葉,使樹體通風透光。清除枯枝、病僵果、落葉,集中銷毀。或在蘋果萌芽期噴施40%大富丹可濕性粉劑、滅菌丹可濕性粉劑,10天1次,連續噴施2~3次即可。
(4)采收前防治對象以輪紋病、炭疽病為主。為了防止收獲后的爛果現象發生,可在收獲前15~20天,噴施3%克菌素800倍液。
6.2 蟲害防治
(1)防治桃蛀果蛾。在果堆下鋪3厘米厚的細沙,使其幼蟲落于細沙中作繭,待蘋果運走后,再處理沙中蟲繭。
(2)用干草擰成草繩,綁在樹干上,冬季解下燒毀,可消滅絕大多數潛伏在樹上的害蟲。
(3)防止大青葉蟬產卵。在10月上旬大青葉蟬產卵前,在樹干上刷涂白劑,防止成蟲產卵。若蟲量大,可用10%吡蟲啉1500倍液噴殺。
參考文獻
[1] 侯鴻敏,孫曉紅,姜生輝,等.‘福九紅’蘋果免套袋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規程[J].煙臺果樹,2023(4):41-42.
[2] 李振亭.蘋果樹栽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3(6):119-121.
[3] 曹洪建,丁荔,修明霞,等.膠東地區蘋果無袋栽培病蟲害化學防控技術集成[J].農業科技通訊,2021(10):318-321.
[4] 韋德闖,王力.蘋果樹栽培及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探究[J].農業災害研究,2023,13(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