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冠果具有耐寒、耐旱、耐貧瘠等特征,能夠在甘肅、寧夏、山西等氣溫低、降水少、土地貧瘠的地區生長,文冠果種植會為當地帶來可觀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了更好地提升文冠果的產量和品質,全面細致地分析了文冠果的種植技術,并重點對病蟲害防治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從而為文冠果的栽培農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文冠果;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栽培策略
文冠果是一種半喬半灌樹種,具有非常高的食用、藥用、觀賞和生態價值,有著“北方油茶”的美稱。由于文冠果對環境的適應性比較強,對氣候和土壤環境要求非常低,能夠很好地適應寒冷、干旱、貧瘠、鹽堿等惡劣環境,即使是在沙地或者荒地也能夠正常生長,因而非常適合在甘肅等西北地區推廣種植[1]。而文冠果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不僅能夠為西北地區提供大量的食用油產品,還可以幫助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因此,有必要對文冠果的種植技術進行總結和推廣,尤其是加強病蟲害防治,從而有效提高產品的產量和品質。
1 文冠果的種植技術
1.1 文冠果的采種處理技術
為了提高文冠果的果實質量,需要在種子采集時進行良種篩選,一般都是從枝葉繁盛、結果數量多并且果實具有較高含油量的果樹中選擇種子(圖1)。文冠果的果皮比較堅硬,剛采集的種子需要進行必要的催芽處理。催芽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溫水浸種,另一種是混沙埋藏。通常來說,甘肅等西北地區因降水量少、水分蒸發嚴重,并且砂土類土地較多,因而更加適宜采取混沙埋藏的方式進行催芽。催芽前,果農需要在向陽、背風的地方挖掘寬和深各為80厘米的深坑,在坑底鋪設25厘米的濕潤粗沙,然后將種子和細沙按質量比1∶3混合鋪設,在種子上覆蓋稻草、細沙等保溫保濕物品,直到種子露白之后挖出進行播種。如果采種之后沒有立即播種,則應當將果實儲存在陰涼通風處,待果實陰干開裂后采種,然后進行風干儲存,以備來年進行播種。
1.2 文冠果的播種育苗技術
文冠果的播種季節一般為春季,每年4月上旬可以挖播種溝,每播種溝的寬度為5厘米,深度為4厘米,間距為40厘米,并在溝內澆灌足量的底水。催芽后的文冠果種子,應當均勻地撒入溝內,一般一畝地可以播種15千克左右的種子[2]。播種完成后,應當在播種溝上方覆蓋3厘米的土壤,進行適當地壓實和澆水后,蓋上稻草進行保墑。播種后10~15天,文冠果的種子就可以長出幼苗,此時是文冠果最需要水分的時候,因而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適時澆水。由于文冠果對積水的適應性較差,因而在幼苗的根系長齊后,一般不需要再進行澆水,遇到雨季時需要挖專門的排水溝,進行及時的排水處理,避免積水浸泡造成根系腐爛(圖2)。由于甘肅地區的冬季比較寒冷,即使文冠果具有耐寒的特性,也需要在深秋季節澆1次封凍水,從而幫助文冠果的根部保持溫度,使其順利度過寒冷的冬天。
1.3 文冠果的栽植施肥技術
文冠果播種之后,需要對苗木進行定期的管理,包括澆水、施肥等工序。其中,每15天施1次尿素,尤其是花期和果實膨大期需要及時進行追肥,每株果樹的肥料主要為2千克左右的農家肥和1千克左右的復合肥[3]。根據當地氣候和土壤墑情進行適當澆水,一般在新梢生長期、花期和果實膨大期3個重要節點增加澆水量,而雨季則需要做好防澇工作。施肥和澆水可以同時開展,從而有效防止肥害的問題。種植后進入首次開花時,果農需要對文冠果的周邊進行除草作業,同時還可以進行松土,使土壤更加疏松,為幼苗生長提供更加有利的條件。
1.4 文冠果的修剪除蘗技術
文冠果對光照有著較高的需求,同時充足的光照也有助于提高果實的產量和品質,因而需要在萌芽前后以及結果前進行枝干修剪,除去多余的樹枝。在萌芽前,果農需要對文冠果樹進行定干,一般以50厘米為限,從而保證栽植地所有果樹都能夠得到足夠的光照。當文冠果的萌芽長到20厘米左右時,應當進行必要的除蘗,即去除大多數的萌芽枝,尤其是要剪除病枝、弱枝、重疊枝、過密枝,只保留4~6個最為粗壯的主萌芽枝,并且各分枝的角度要盡量達到50°,過長的主枝還需要從1/2~1/3的位置進行短截 [4],從而為主枝成形提供采光、通風等便利條件,同時也有助于提升結果的數量和果實品質。
2 文冠果的病蟲害防治
2.1 常見的文冠果病害
文冠果的病害主要包括煤污病、黃化病、褐斑病、根腐病、枯梢病等,其中煤污病是最為常見的病害,并且與蟲害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關聯。文冠果的病害一般發生在萌芽后、結果前,主要是木虱進行吸食汁液,導致葉片和嫩梢感染病害,葉面、枝梢上出現大量的黑色斑點,并逐步擴大形成黑色霉層(圖3)。嚴重的時候,整株文冠果的植株都會呈現出炭黑色的狀態,不僅影響樹葉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而且對植株內部的營養輸送和果實生長發育產生負面影響,進而造成文冠果減產。黃化病是另一種比較常見的文冠果病害,尤其是在甘肅等西北地區,土壤肥力較差,導致植株缺乏足量的鐵元素,文冠果的莖葉漸漸由綠色轉為黃色,嚴重時葉片變褐干枯,最終植株死亡。
2.2 常見的文冠果蟲害
在文冠果的生長過程中,特別是萌芽期和開花期,蟲害的威脅非常嚴重。如萌芽期的黑絨金龜子,不僅具有雜食性的特征,對文冠果的葉、芽具有極大的危害,而且具有遷飛能力強等特點,種植地一旦發生黑絨金龜子蟲害,將會對整片樹木造成嚴重危害(圖4)。黑絨金龜子一般在夜晚活動,食量非常大,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吃完文冠果的芽和葉,導致文冠果缺乏樹葉和新枝制造營養,進而植株營養耗盡而死亡。
2.3 文冠果病蟲害防治策略
2.3.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目前效果最好、污染最輕的病蟲害防治手段,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同時還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是綠色生態理念在農業生產活動中的具體體現。文冠果的病蟲害主要來源于害蟲,不論是引發煤污病的木虱還是破壞芽葉的黑絨金龜子,都可以借助它們的天敵進行防治。例如,可以在文冠果園中投放一定數量的瓢蟲,這些以木虱為食的昆蟲將有效消滅害蟲,煤污病自然也就更加容易治理了。而黑絨金龜子的天敵,則是黑土蜂,以及白僵菌,二者可以對黑絨金龜子的幼蟲進行有效的捕殺,此外還可以引入斑鳩、青蛙等動物捕捉成蟲,從而徹底阻斷黑絨金龜子的繁衍。
2.3.2 物理防治 該方法利用病蟲害污染源的生物特性,采取物理手段消滅病蟲害。例如,針對黑絨金龜子假死、趨光的特性,可以通過搖晃樹干將害蟲振落到地面上進行捕殺,還可以在夜間設置燈光進行誘殺,從而有效減少成蟲的數量,使害蟲的總體基數得到控制[5]。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引入聲音驅逐法、光能驅逐法等科技手段,對害蟲進行物理驅趕或者捕殺。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的地區,則可以在樹干的核心部位尤其是害蟲經常經過的位置涂抹粘蟲膠,也可以有效控制害蟲的數量。
2.3.3 化學防治 該方法是當前病蟲害防治的最常見也是最經濟有效的方法,通過在文冠果樹的根部挖出坑孔,放入氧化樂果等內吸性農藥,或者在樹干、樹葉周邊噴灑呋喃丹等藥劑,可以快速消滅害蟲。對大面積發生的病蟲害,可以噴灑20%氯氰菊酯,或者對專門害蟲有特效的藥劑,從而有效控制病蟲害的傳染規模。當然,化學防治應當作為病蟲害防治的最后手段,并且要盡量控制劑量和頻率,以免化學藥劑被果實吸收后危害人體健康。
3 總 結
綜上而言,作為適應能力較強的油料樹種,文冠果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因而成為甘肅等地荒山治理、防風固沙的優選樹種。在種植過程中,必須要結合當地氣候、土壤等環境條件,優化文冠果的種植技術,扎實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從而有效提升文冠果的產量和品質,為當地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方生.甘肅張掖地區文冠果繁育及栽培技術[J].現代園藝,2023,46(18):46-48.
[2] 黨建業.文冠果生長結果習性、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探究[J].廣東蠶業,2023,57(1):54-56.
[3] 范吉平.干旱地區文冠果栽培技術[J].種子科技,2022,40(9):19-21.
[4] 趙學文.文冠果種植技術[J].果樹資源學報,2021,2(5):61-62.
[5] 石曉剛.文冠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策略[J].種子科技,2022,40(18):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