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參芪健兒湯聯合維生素D治療小兒佝僂病的效果,并分析其對患兒血鈣(Ca)、血磷(P)水平的影響,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優化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寧縣人民醫院就診的70例佝僂病患兒納入研究,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患兒給予維生素D滴劑與碳酸鈣D3顆粒劑進行治療,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參芪健兒湯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效果、中醫證候積分、骨代謝指標[Ca、P及骨堿性磷酸酶(BALP)]水平、25-羥維生素D3[25-(OH)D3]水平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兒整體療效優于對照組(Plt;0.05)。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且觀察組降低幅度均大于對照組(均Plt;0.05)。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后血清Ca、P及25-(OH)D3水平均升高,BALP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血清Ca、P及25-(OH)D3水平升高幅度均大于對照組,BALP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均Plt;0.05)。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4.29%,對照組為8.57%,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參芪健兒湯聯合維生素D治療小兒佝僂病的效果確切,可改善患兒各項臨床癥狀,調節Ca、P水平,提高機體25-(OH)D3水平,安全性理想。
【關鍵詞】參芪健兒湯;維生素D;小兒佝僂病;骨代謝指標;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589.5;R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04.0069.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4.023
佝僂病是一種兒科常見疾病,是因機體缺乏維生素D引發骨代謝異常,患兒發病早期的主要表現為興奮不安、容易暴躁及流汗較多等,隨著機體的骨代謝異常加重,患兒出現頭骨、肋骨等骨骼畸形,部分患兒還會出現肌肉松弛等情況,嚴重者可能發生智力發育遲緩,因此,盡早診斷并給予治療對改善患兒預后具有重要意義[1]。通過飲食、運動及口服鈣劑等方式補充維生素D是臨床治療小兒佝僂病的主要方案,有研究顯示,盡早補充維生素D可有效控制病情,預防骨骼持續變形,但仍有部分患兒恢復效果較差,伴有O型腿、X型腿等后遺癥,因此,尋找新的治療方法成為國內外學者的研究重點[2]。中醫學將佝僂病歸為“雞胸”“五軟”等范疇,脾虛肝旺為該病主要證型。中醫學認為,嬰幼兒在胎內生長時先天稟賦不足,出生后氣血虧虛、體弱,易受風、寒刺激而發攣急背僂;后天調護時脾不足則腎常虛,臟腑失調,則致本病,另脾虛致肝經失養,肝體陰而用陽,元陽虧損則引煩躁、夜啼,故調理脾胃、降肝火、補中益氣為臨床治療重點,代表方劑為參芪湯[3-4]。基于此,本研究在參芪湯的基礎上自擬參芪健兒湯,觀察其與維生素D聯合治療小兒佝僂病的效果,并分析對患兒血鈣(Ca)、血磷(P)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寧縣人民醫院就診的70例佝僂病患兒納入研究,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中男性患兒21例,女性患兒14例;年齡6~35個月,平均年齡(20.97±5.83)個月;身高51~95 cm,平均身高(73.33±10.89)cm。觀察組中男性患兒19例,女性患兒16例;年齡5~36個月,平均年齡(21.64±5.49)個月;身高52~93 cm,平均身高(74.13±10.64)cm。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可比。本研究經寧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法定監護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診斷標準:⑴西醫參照《臨床兒科學(第2版)》[5]中佝僂病的診斷標準;⑵中醫參照《中醫兒科常見病診療指南》[6]中脾虛肝旺型的辨證標準。主證:鹵門遲閉、骨骼畸形及煩躁易驚;次證:食少納呆、自汗、盜汗、語言遲發及出牙過緩;舌脈:舌質淡白,苔薄,脈細弦。主證符合2項及以上且次證符合1項及以上,舌脈象均符合則為脾虛肝旺型。納入標準:⑴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⑵年齡≤36個月;⑶非早產的正常體質量患兒。排除標準:⑴合并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患兒;⑵先天性畸形或原發性骨科疾病患兒;⑶合并內分泌、免疫、血液系統疾病患兒;⑷入組前1個月內服用過維生素D制劑的患兒;⑸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的患兒。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在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太陽照射時間及科學添加輔食等日常干預基礎上進行治療。對照組患兒給予口服維生素D滴劑(山東達因海洋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354,規格:每粒含維生素D3 400單位)1粒/次,1次/d;沖服碳酸鈣D3顆粒[北京朗迪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334,規格:每袋含鈣500 mg,維生素D3 5 μg(200國際單位)],0.5袋/次,2次/d。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參芪健兒湯治療。組方:太子參50 g,牡蠣30 g,黃芪、白術、茯苓、鉤藤及僵蠶各10 g,蟬蛻、甘草各6 g,燈芯草2 g。方中所有藥材由寧縣人民醫院煎藥室提供并代煎,取汁200 mL后依據患兒的年齡分量服用:lt;3個月的患兒,5 mL/次;3~18個月的患兒,10 mL/次;gt;18個月的患兒,15 mL/次,均為3次/d。兩組患兒的治療時長均為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評估治療效果,顯效:臨床癥狀(鹵門遲閉、骨骼畸形及汗癥)消失,中醫證候積分下降率≥70%;有效:上述臨床癥狀明顯改善,30%≤中醫證候積分下降率lt;70%;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中醫證候積分下降率lt;30%。中醫證候積分下降率=(治療前證候積分-治療后證候積分)/治療前證候積分×100%。⑵比較兩組患兒中醫證候積分。按癥狀(頭顱方大、骨骼畸形、食少納呆、毛發異常及汗癥)輕重程度分為4級(無、輕度、中度和重度),依次計0、1、2及3分,分數越高表示臨床癥狀越嚴重[7]。⑶比較兩組患兒骨代謝指標水平與25-羥維生素D3[25-(OH)D3]水平。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兒空腹肘靜脈血2 mL,采用離心機(廈門海菲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型號:湘智TD5B)以3 000 r/min離心15 min(離心半徑10 cm),取血清,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Ca、P、骨堿性磷酸酶(BALP)及25-(OH)D3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紀寧實業有限公司,操作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⑷比較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皮疹、腹瀉、關節腫脹及惡心嘔吐。各項不良反應發生例數之和/總例數×100%=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行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采用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兒整體療效較對照組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各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治療后,兩組患兒各項中醫證候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骨代謝指標水平及25-(OH)D3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骨代謝指標及25-(OH)D3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治療后,兩組患兒血清Ca、P及25-(OH)D3水平均高于治療前,BALP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Ca、P及25-(OH)D3水平均高于對照組,BALP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4.29%,對照組為8.57%,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4。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佝僂病防治工作的大力推廣,我國佝僂病發病率逐年下降,但受母體營養供給、日照時間不足等多因素影響,仍有部分嬰幼兒體內儲備的維生素D水平低,無法滿足生長發育需求而發生佝僂病[8]。先天不足、后天喂養失宜所致脾虛腎虧為該病病機。肝屬木,脾歸土,木對土有克制之效,但普遍小兒肝旺火足,克制太過則土氣過虛,故脾運失調,進一步加重肝失疏泄,形成惡性循環引發脾虛肝旺型佝僂癥,因此,治療應以健脾益氣、升陽固腎及平肝熄風為主[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整體療效較對照組更優,且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且觀察組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這提示在補充維生素D的基礎上加用參芪健兒湯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兒臨床癥狀,與楊猛[10]的研究結果相似。參芪健兒湯是以經典藥方——參芪湯為基礎優化而成的方劑,其中君藥為太子參、黃芪、白術與茯苓。太子參與黃芪歸脾、肺經,是補虛益氣生津之良藥,其中,太子參與人參功效相似,但人參補益功效過強,太子參更適用于嬰幼兒;而黃芪性溫,在補氣的同時升陽、生血、固表止汗,可有效緩解患兒汗癥。白術與茯苓善健脾、促水濕、助運化且益中氣,同時茯苓經心經有安神之效。臣藥為鉤藤、僵蠶、蟬蛻及燈芯,其中,鉤藤、僵蠶與蟬蛻,均有息肝風、清肝熱之效,適用于肝火旺盛的患兒;燈芯草可祛心火,通氣血。牡蠣為佐藥,發揮斂陰潛陽,固澀止汗之效。輔以甘草,調和諸藥,共奏健脾補氣、降肝火之效[11]。另外,本研究結果還發現,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后血清Ca、P及25-(OH)D3水平均升高,BALP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血清Ca、P及25-(OH)D3水平升高幅度均大于對照組,BALP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這提示參芪健兒湯聯合維生素D可有效改善患兒鈣磷代謝異常,促進機體吸收維生素D。參芪健兒湯中的藥材如太子參、黃芪和茯苓等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可以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提高食欲和消化吸收能力,脾胃功能的改善有助于營養物質的攝入和吸收,包括鈣、磷等礦物質[12]。最后,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提示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參芪健兒湯的安全性良好。原因在于參芪健兒湯益氣養血,補氣益力,效果溫和,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采用參芪健兒湯聯合維生素D治療小兒佝僂病患兒效果理想,可以減輕患兒的癥狀,調節Ca、P水平,提高機體25-(OH)D3水平,安全性良好。
參考文獻
柳文婧,呂菊紅,李冬梅,等.寶雞市城區嬰幼兒佝僂病患兒的臨床特征及血清25(OH)D3水平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 2023, 40(4): 571-574.
王春燕,李樂,李珊珊.布拉氏酵母菌聯合維生素AD對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患兒骨代謝及骨密度的影響[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 2022, 19(5): 31-34.
吳敏,袁秀麗.針刺治療五遲五軟驗案2則[J].按摩與康復醫學, 2022, 13(8): 25-26, 29.
丁櫻,劉莎莎,任獻青. 《小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中醫診療指南》中醫證型的德爾菲法評價及分析[J]. 中醫學報, 2011, 26(5): 575-576.
沈曉明,桂永浩.臨床兒科學[M]. 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21-26.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兒科常見病診療指南[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2: 33-35.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2: 65-67.
李娟,唐琰捷,康英,等. 6歲以下兒童維生素D營養狀況及影響因素[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22, 33(4): 109-114.
酈涵,胡思源,張云峰,等.龍牡壯骨顆粒治療小兒汗證肺脾氣虛證(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早期)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J].中華中醫藥雜志, 2023, 38(3): 1351-1356.
楊猛.參芪健兒湯聯合維生素D2注射液治療小兒佝僂病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 2021, 37(11): 1840-1842.
荊晶,劉愛霞.四君子湯加味聯合西藥治療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臨床研究[J].新中醫, 2023, 55(2): 28-31.
江冬生.參芪健兒湯治療脾虛肝旺型佝僂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15):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