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發布《關于深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改革的實施意見》,正式揭開北京市新一輪“中考改革”的序幕。2023年12月初,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印發《北京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方案》。一系列文件的發布,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更引發了北京市初中歷史教學界的討論:從“考試”科目變為“考查”科目之后,初中歷史的學科地位和教師地位是否會下降?學生、家長、學校領導甚至社會輿論還會重視歷史課程嗎?中考改革后的歷史教學質量如何保證和衡量?中考改革后教師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是否需要調整和變化?這些問題困擾著很多初中歷史教師和教育研究工作者。
對于上述問題,雖然改革時間較短,成效不能全部顯現,當下還無法做出全面的解答,但作為有二十余年一線教學和教研經驗的中學歷史教學從業者,筆者堅信,歷史教學,特別是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存在著多種發展可能和方向。作為國家課程,特別是作為使用統編教材的國家課程,歷史課程并不會因為考試政策的調整而淪為所謂的“二等學科”“小四科(之一)”“過氣學科”。廣大歷史教師更不應該片面、錯誤地理解考試改革的相關政策,以至于“妄自菲薄”自己所從事的學科教育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在重要講話中論及歷史教育、歷史學習的重要性。2021年3月5日,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用“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高度概括了歷史教育和歷史學習的重要價值。歷史是一門汲取了古今中外人類發展智慧的重要社會學科,對整個人類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世界上絕大多數文明國家基礎教育課程的必備組成部分。對于尚處于成長期的初中學生來說,用三年的時間,系統地了解人類發展的進程,是他們汲取經驗和教訓、感受先民的智慧和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由路徑。
歷史課程不僅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其內容本身更是極具魅力,在社會上有著大量的興趣受眾。我們會發現,很多與歷史密切相關的文化娛樂產品在市場上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如紀錄片《大國崛起》、綜藝節目《國寶檔案》、歷史讀物《明朝那些事兒》等。
很多歷史教師在生活中應該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很多剛剛結識的人一聽說有一位“歷史專業人士”在場,立刻會表達出“太好了,我很喜歡歷史,咱們交流一下”的意愿。在學校教學中,老師們也會發現,幾乎所有任教的初一班級中,都存在數個“(小)歷史愛好者”,他們雖然在之前的學校教育中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歷史,可已經出于興趣看了很多相關書籍或者影視節目,也很喜歡參觀博物館和歷史遺址遺跡。
上述這些現象,都證明了歷史學科的魅力之大、受眾之廣,這是教師們能順利開展教學工作的重要基礎。中考改革政策出臺以來,有一種觀點認為:因考試政策改變了,孩子們就不喜歡歷史了,就不喜歡上歷史課了。筆者覺得這種觀點無視歷史學習興趣在社會上的廣泛存在,把“考試倒逼”解釋為“學習興趣”源頭,在邏輯上無法立足。考試、計分、影響升學等相關政策當然會引發學生、家長、社會對學科的重視,也會要求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歷史學習中來,這是符合常理和邏輯的,但這并不意味著考試能促成興趣形成。換一種表述方法,我們不能說,考試變成考查、計分變成等級就意味著學生不再對學習歷史感興趣了。向前追溯北京市中考改革的發展史,在2018年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初中歷史都不是北京市全市統考中考科目,也不計入升學成績總分。那時北京市的初中和高中歷史教學開展得很順利,在高考中選擇歷史科目并在大學中專業從事歷史學習的學生數目也一直保持穩定,沒有太大波動。
綜上所述,無論中考政策如何調整,教師首先應該端正自己對學科地位的認識,努力在教學活動中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個“老師”肯定比“考試”這個“老師”要更貼心、更因材施教、更循循善誘。只有保護好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在此基礎上完成國家課程的教學要求。
中考改革之后,也會出現另一種聲音,認為:中考改革等于給初中歷史教學“松綁”,以后教師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學生的需求甚至于教學參與者個人的偏好組織教學內容和形式了。在最近的教學研究活動中,筆者也看到了很多國家課程之外的“地方課程”“校本課程”“項目學習”“跨學科主題學習”等“新教學”的呈現。這些符合新課標理念的教學內容和模式的探索值得肯定,但也需要把握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不能沖擊歷史國家課程的教學。
初中歷史國家課程具有學段長、內容全、標準高等特點。根據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發布的《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中的規定,義務教育階段歷史課程主要由七至九年級的171~202學時承擔。在這些學時中,要完成國家統編義務教育《中國歷史(四冊)》《世界歷史(兩冊)》教材內容的教學。統編教材本身內容就十分豐富,很多教師反映在規定學時內完成尚且吃力,如果還要使用這些學時開展其他相關內容的教學活動,教學時間就會更加“捉襟見肘”。“考試”變成“考查”后,初中歷史教學的主陣地依然是依托于統編教材的國家課程,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發展和學業水平達成的主戰場也在此。
廣大北京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堅定立德樹人的教育初心,堅守國家課程的教育陣地,全面理解北京市中考改革的政策內涵和方向,用心呵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歷史課程核心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