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北京市教委發布《關于深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改革的實施意見》,開啟了新一輪中考改革,優化考試方式和成績呈現方式。實施意見根據不同學科特點,將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分為考試、考查和考核三類,地理學科從原來的考試科目變為考查科目,成績以等級呈現。如何在地理教學和考試評價中全面落實北京市中考改革方案,成為實現北京市地理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和考試評價的系統性躍升、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全面提升地理學科教學質量的關鍵問題。要解決這一關鍵問題,就需要全體地理教師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努力轉變育人方式,切實提高育人水平,深入落實“教-學-評”一體化,積極探索聚焦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和考試評價改革的現實路徑。
發揮地理課程育人價值,整體設計實施地理課堂教學
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宗旨,統籌考慮“教-學-評”,整體設計和實施教學。
1.深入挖掘地理教學內容中蘊含的價值導向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中蘊含的價值導向,通過生動的實例和情境化、互動性的教學過程,增強學生學習體驗,幫助學生全面、系統地認識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引導學生積極實踐,在實踐中觀察自然、了解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不斷增強對家鄉、祖國和地球家園的熱愛之情,逐步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要觀念,并在生活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提升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擔當。
2.探索“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設計與實施路徑
依據課標要求,制訂素養導向的教學目標,以目標統領教學方式、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形成聚焦核心素養、“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設計與實施路徑。
一是要從地理學科的整體角度考慮具體教學內容,明確“學什么”。如確定教學內容在地理學科中的地位和價值,分析教學內容所包含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把握好教學內容所反映的地理學科思想和方法,理清教學內容與相關內容的聯系等。二是要整合學生學習邏輯與學科邏輯,明確“誰來學”。要將地理學科內容融入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學習情境中,喚醒學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思考,形成學習的問題。三是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完整學習過程,明確“怎么學”。如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有利于學生學習,情境所激發的問題如何梳理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任務怎樣布置才能達成目標,學習活動需要哪些條件才能有效解決問題等。四是要將學習內容與學生和生活實際相聯系,明確“學了有何用”。注重在課堂教學中聯系生活實際,挖掘社會熱點,引導學生發現所學內容與自己生活和發展的關聯,并將課堂學習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學以致用,知行合一。五是充分利用評價,有效評價學生素養發展水平,明確“如何評”。充分利用過程性、結果性評價和多元主體評價等不同的評價方式,通過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中的學習表現與行為變化,評價學生的素養水平。
不斷探索改進教學和考試評價,引導地理教學改進
以考查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為目標,綜合運用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紙筆測試與地理實踐測試等多種評價方式,創新設計評價形式、題型和內容,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中的學習表現進行有效評價。一方面,及時準確診斷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水平和學業成就,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激勵學生不斷探索;另一方面,促進學生和教師發現學習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和改進學習方法和教學過程。
1.深入理解課標要求,結合學生和教學實際,探索科學的評價方式
依據課標要求,結合學生和教學實際,探索科學的評價方式。一方面,深入理解課標要求,聚焦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增強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系,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豐富課堂和考試評價的形式,探索利用紙筆測試、實踐探究等不同方式,考查學生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視對地理實踐(野外考察、社會調查、地理實驗等)的考查,充分發揮考試評價的診斷、引導、改進、激勵功能,有效考查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學業水平,形成““教-學-評”一體化,共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同時,充分結合課堂評價、作業評價、實踐活動表現評價,紙筆考試、實踐測試評價相結合,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綜合性評價和增值性評價,全面診斷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水平,激勵學生不斷發展。
2.結合不同考試功能和要求,科學命制試題
依據課程標準,正確領會國家、北京市相關文件要求,考查的知識和能力目標遵循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合理設置考試形式、考試時間、試卷分值與成績使用辦法。題型結構合理,發揮不同題型的測試功能。試題難度控制科學合理,從內容、情境、知識應用等不同角度設置試題難度。地理課程涉及的內容范圍較廣,試題的開放性、綜合性較強,需要閱讀、獲取、解讀圖示信息,一些試題還涉及地圖等地理工具的運用,應科學確定考試時長。
3.用好考試評價結果,改進評價、指導教學
聚焦核心素養的評價能夠真實、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業水平,為學生后期學習提供依據,也為教師改進教學提供依據。充分利用考試的結果和數據分析,將重點放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核心素養發展上。針對不同學生的學情,對學習成果進行個性化、發展性的解讀。針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與反應,給予必要、及時、適當的鼓勵性評價,并將其作為更好地改進教學的基礎和依據,不斷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素養的全面提升。
真正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教育智慧就蘊藏在我們不斷變革的課堂教學之中。教師要筑牢地理課堂主陣地,落實“教-學-評”一體化,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推進地理課堂教學和考試評價的變革,彰顯地理學科的育人價值,促進學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