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法治教育要以課程本質為基準,堅持“法律知識”“法治思維”“法治價值”的統一,即“一本三層”的教學理路,實現由法律知識的講解上升到法治素養的培育的飛躍。
1.法治教育的基準:課程本質
教學首先要解決的是“為什么教”的問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和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都明確規定:“思想政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這一規定表明思想政治性是思政課的突出特點,表明中學思政課程體系中的法律課是思政課的一部分,不是普通的普法課,更不是高等院校法學院的法律專業課。因此,中學階段的法治教學要準確把握思政課的本質,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凸顯價值引領,培育學科核心素養。中學階段的法治教育不是培養法律專業人才,而是增強學生法治意識。弄清楚這一本質,才能把握法治教學的根本方向,在初高中法治教學中堅持法律常識性和思想政治性的統一。例如,“尊重知識產權”一課,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僅幫助學生學習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的具體法律知識,還要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產權保護對于促進創新發展的重要意義,增強學生對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認同,增強學生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實現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
2.法治教育的內容:法律知識、法治思維、法治價值
教學還要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法治教學應該有法律知識、法治思維、法治價值三個層次的內容。法律知識主要是指法律規范中一些具體的法律常識類知識,這些具體的法律知識是培育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的基礎。法治思維是指以合法性為出發點,以追求公平正義為目標,按照法律邏輯和法律價值觀思考問題的思維模式,是一種規則思維、程序思維和邏輯思維。法治思維是法律知識通達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的橋梁。法治價值反映的是法治與人的關系,體現著人類對法治的追求,如公平、正義、自由、民主、人權等。法治價值是引領知識和思維通達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的航標。素養導向的法治教學必須包含這三個層次的內容。仍以“尊重知識產權”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需要講清楚三個層次的內容:一是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等具體知識產權的知識內容,二是法律保護這些知識產權的立法宗旨和意義的價值內容,三是法律是如何保護知識產權又是如何限制知識產權的內容。
3.“一本三層”教學理路:優化設計法律案例情境與活動
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內容的落實需要通過“怎么教”來實現。案例教學是法治教育的顯著特點。法治教育教學理路實施需要有機統一“一本三層”,綜合法律知識、法治思維、法治價值三個層次的內容,這就需要對法律案例情境進行優化,設計綜合性問題和學生討論活動。案例情境要具有真實性和典型性,要依據教學目標和內容進行加工,剔除一些無關信息,細節的描述要適當;要根據案件發生的過程、學生認知的規律、法治內容的邏輯有序呈現;案例問題要有效整合三個層次的法治內容進行設計,要有張力和綜合性。通過優化案例情境和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討論、理解法律知識,形成法治思維,認同法治價值。以“尊重知識產權”一課的教學片段為例,筆者優化設計了案例情境與學生活動。
案例“小高的發明”:學生小高發明了一款“可在地震和火災時用作頭罩的防彈防刺背包”。小高想和企業合作,把這項發明轉化為產品。
探究問題:(1)說說用什么方式來保護這項發明更好。(2)有人說,技術不像蘋果,一個蘋果我吃完了你就不能享用了,技術不一樣,一個人使用一項技術的同時并不會妨礙他人使用,技術共享看起來對大家都有利。專利法為什么要對專利進行保護?為什么不是永久保護而要設置保護期限?學習資料包提供兩類資料:(1)《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一、二、三、十一、二十二、四十二條的內容。(2)企業專利授權收入與盈利關系的數據圖、專利數量與行業競爭程度的關系圖。學生活動:閱讀資料包提供的資料,結合法律條文,分析案例,完成探究活動。
案例來自學生真實的發明創造,整合專利權的含義、取得與保護、權利的限制、專利法立法宗旨與意義等內容,融入立法邏輯和法治精神,統籌設計了具有綜合性、辨析性的兩個探究問題,引導學生在案例探究中理解專利法對專利權的保護及立法目的,增強對相關法律制度的認同。
可參考如下具體步驟開展案例探究活動:教師精選優化案例、設計問題→提供法條鏈接,學生圍繞案例與問題展開探究→師生對話交流、剖析案例、建構觀點→學生談啟示與價值思考。
以“一本三層”構建中學法治教育教學理路,凸顯知識、思維和價值的關聯與整合,突出學科的本質與價值,培養學生學科思維能力和核心素養,推動中學法治教育高質量發展。
本文系北京市東城區“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2022年度重點課題“基于綜合性意義的中學思想政治課主題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DCZD2022002)研究成果
李婉華老師點評
法治內容是中學思想政治課的重要內容。如何講好思政課的法治內容以培育學生法治素養?宮英杰老師深入研究法治理論,在指導法治教育課堂教學實踐中努力探索出三個關鍵經驗做法。一是準確把握教學方向。立足思政課的課程本質,在教學中堅持法律知識學理性和思想政治性相統一,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教學中不僅幫助學生理解法律知識,更要讓他們理解這些法律知識的意義和法治精神,培養學生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二是科學有效選擇教學內容。根據學生成長特點和教學規律,選取“法律知識”“法治思維”“法治價值”三個層面的教學內容,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通過搭建思維橋梁,實現由法律知識上升到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的飛躍。三是優化設計案例情境與活動。基于法治教育內容特點和學生學習興趣,選取典型案件,根據案件過程、學生認知規律、法治內容的邏輯對案件進行加工處理,形成結構化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案例情境探究中把法律知識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培養法治思維,增強法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