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力是指一個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學習語文和運用語文的綜合素質,是學生學習意愿與學習結果相互作用的內在能量,包括學習信心、學習動力、學習毅力等。評價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是提升學生語文學習力的重要載體。為充分發揮評價對學生語文學習力的促進作用,我們秉持培養能力、聯系生活、精細評價的理念,借助分層評價、多元評價和系統評價等方式推進評價設計系統多樣化,修正片面性評價,提升評價的育人效用,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學習力的提高。
1.實施分層評價,樹立學習信心
傳統課堂上的僵化式評價缺乏層次性,針對每個學生的評價空洞而泛泛,不利于學生學習信心的樹立。例如,對于課文朗讀的評價,基本是先做到正確流利,再要求讀出情感,卻并未根據課文的學習要求、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化的學習需求進行調整,評價不夠具體化、細節化。
基于以上情況,教師應尊重學生差異,在課堂上采用分層評價的方法。例如,在《棉花姑娘》一課的朗讀活動評價中,根據學生朗讀的不同層次,設計出有梯度的三級朗讀目標,分別對應三個層次的星級評價:能讀好祈使句,得三顆星;能讀出棉花姑娘的情感變化,得四顆星;能夠一個人讀好對話,得五顆星。這樣,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身水平得到相應的星星評價及獎勵,也有了前進的方向和目標,形成了可持續性學習的信心。這樣的分層評價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既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幫助學生樹立了學習的信心。
2.探索多元評價,增強學習動力
在語文學習活動中,教師應避免單一的評價形式,注重評價維度和評價方法的多元化,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例如,從多角度對答案進行評價,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依據評價主體、評價內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評價形式等。
在體驗性、實踐性較強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融入多元評價主體,并注重過程化評價,使評價更加客觀全面。以《小蝸牛找好吃的》繪本課后三個階段的綜合實踐活動為例。
第一個階段的活動是和爸爸媽媽一起讀繪本,享受親子共讀時光。爸爸媽媽在閱讀、評價的過程中,引導孩子發現繪本中的更多細節,豐富孩子的閱讀體驗。
第二個階段的活動為走進自然、觀察自然,在活動中把自己的觀察、學習所得記錄下來。學生在仔細觀察、細致觸摸自然界事物的同時,可以對本人和小組成員的專注度和體驗程度進行評價,小組活動時還可以針對主動展示、認真傾聽和樂于互動等方面進行自我和同伴之間的評價。
第三個階段的活動為制作自然觀察手賬,學生模仿繪本,用圖文并茂的方式記錄在自然中的所見所聞。在展示觀察成果的過程中,評價主體是多樣性的,學生本人、小組同伴、教師都是評價者,使評價更加客觀全面。同時,評價維度和評價方法也十分多元,學生從內容、形式和收獲三個方面對手賬進行多維度評價,每個維度下又細化為多種角度的評價。評價還特別重視活動過程中學生表現出的大膽思考、主動展示、團結合作等積極性情感體驗,使學生活動的每一步、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能享受到肯定性評價,增強其學習動力。
3.增強系統評價,培養學習毅力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有時會存在任意性、主觀性、盲從性,缺少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教師的評價應考慮到學生長期發展的目標,增強系統性,力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習毅力。
為了增強評價的系統性,教師可以創建班級“作業銀行”,建立班級獎勵機制。學生按質、按量、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即可在“作業銀行”中存下一筆款項。比如,某個學生完成了一項較有難度的作業,而且獲得了優星的評級,就可以在作業銀行中存下15分。學生可以使用它兌換獎項,如“減免一次基礎類作業”“戶外活動15分鐘”等。若有特殊情況的學生申請改日完成作業,需要向“作業銀行”遞交“借條”。這種評價形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了學生的學習毅力,能夠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綜上所述,三種評價策略有助于解決語文教學中的不同問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力。實施分層評價可以關注到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個體,給予個性化學習評價及指導,使全體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展,樹立學習信心。多元評價讓教師、父母、同伴等成為評價主體,從活動過程、成果呈現、情感體驗等維度進行多種方法的積極性評價,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有助于持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系統性評價考慮到學生長期發展的目標,建立起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毅力。當然,不同評價策略及方式對學生的積極作用是綜合體現的,并不能互相抽離、單獨而論。總之,分層評價、多元評價和系統評價可以幫助學生不斷樹立學習信心、增強學習動力、培養學習毅力,提高語文學習力,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