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各地區學校應探索運用歷史課程資源,有效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方法,促使歷史課程的有效實施”。北京師范大學密云實驗中學從學生熟悉的家鄉紅色文化資源入手,將密云地區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中歷史課堂,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1.利用紅色文化資源豐富課堂教學
紅色文化資源與中國近代史和中華傳統文化教學聯系緊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立足于教材,適時、適當地引入家鄉紅色文化資源,讓學習資源更加生動形象、豐富多彩,從而為課堂學習增色添彩。例如,在講述全民族抗戰時,教師除了引用教材的學習資源外,還可以把學生身邊的抗戰英雄引入教學當中,創設如下情境:“抗日戰爭時期,密云地區涌現出了許多革命英雄,身為密云人,你能講講他們的抗日英雄事跡嗎?對此你有何感受?”學生通過講述紅色故事,深刻感悟和體會身邊革命先輩們“舍小家為大家”的犧牲精神、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對全民族抗戰有了更為具體和直接的認知,從而發展家國情懷和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就得到了充分的落實。
2.借助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多樣活動課程
讓學生在活動課程中接受紅色文化資源的熏陶和洗禮,是有效開發和運用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要策略和方法。例如,利用密云區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開展以“重溫光輝歷程,傳承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活動課。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閱讀書籍,回顧建黨歷程;學生通過參加讀書分享會,制作《我家鄉的紅色旅游》明信片、編寫《我家鄉的英雄人物》故事書等,在活動中深化認識,突出學習體驗感。
3.依托紅色文化資源設計開放式作業
為了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鞏固課堂知識,學校將紅色文化資源引入作業設計。例如,教師結合紅色文化資源設計開放式作業:查找資料,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選取一個英雄人物,從時代與個人的角度對其進行解讀,也可以設置探究類或者實踐性作業。
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和運用要以學生為中心,一方面,要考慮資源的選擇和問題的設置中學生的可接受度,避開過深或者過淺的問題和資源,要求內容符合高中生的認知方式和心理特點;另一方面,要改變傳統的教師開發學生使用的觀點,要讓學生成為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者和運用者,充分地發揮和調動學生開發紅色資源的主觀能動性。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開發利用紅色文化資源要為教學主題和教學目標服務,注重內容選取的科學性。同時,紅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還應以學生為中心,引領學生把握學科屬性,養成學術思維,為未來更好地進行歷史研究奠定基礎。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以紅色文化資源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課程研究”(課題編號:MYYB2021-002)的研究成果
編輯 _ 曹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