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慶區第二幼兒園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構建特色家園共育體系,創新共育策略,提升共育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1.“三段遞進”主題活動
幼兒園以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和學習準備發展目標為指導,關注小、中、大班幼兒特點和學習方式,開展幼小銜接主題活動。
三段主題遞進。小班以生活習慣及能力培養為重點落實身心準備,開展“有趣的嗯嗯”“小手真能干”等主題活動,與家長共同培養幼兒定時如廁的習慣,引導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中班以社會規則意識及社會交往能力培養為重點落實社會準備,利用家長資源,開展“親親奶吧”“一起去逛街”等主題活動,學習交流交往方法,增強規則意識。大班以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培養為重點落實學習準備,開展“我是故事大王”“魔方魔尺大PK”等主題活動,邀請家長走進幼兒園的課堂,與孩子共同學習,家長在觀摩中潛移默化地感受、體驗、學習育兒方法。
三段游戲遞進。例如,在培養語言講述能力的游戲中,小班為幼兒創設溫馨的情境性游戲,教師和幼兒一起講述故事,營造溫馨的閱讀環境,讓幼兒想說、敢說;中班挖掘圖書區空間,開展親子閱讀打卡活動,請家長志愿者定期給幼兒講故事,提高幼兒的興趣和講述能力;大班讓幼兒自由結組、結對,講述“我的日記故事”、假期趣事,開展圖書漂流等,以語言能力培養作為切入點,為小學的口頭作文打下基礎。
三段習慣遞進。好習慣的培養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需要教師、家長、幼兒共同努力。小班開展“快樂生活每一天”習慣養成活動,培養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中班開展“文明衛生每一刻”習慣養成活動,班級的事情一起做;大班開展“生活學習每一分”,幼兒園的事情大家共同做,為幼兒升入小學做好準備。
2.“三個聚焦”主題活動
聚焦語言能力。幼兒園以“前識字”“前閱讀”“前書寫”培養幼兒語音意識。“神奇的象形字”“我的名字我會寫”“生活中識字”主題活動,激發幼兒“前識字”愿望;“香香書吧”“故事盒”“親子閱讀小打卡”,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的日記故事”“名字簽到”“我與符號做朋友”活動,培養幼兒“前書寫”能力;繞口令、兒歌、古詩,培養幼兒的語音意識,為小學學習拼音做好鋪墊。
聚焦勞動品質。幼兒園以《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南,開展基于幼小銜接的生活、農耕、工藝、節日四大勞動教育板塊活動,開展“家務小幫手”“家庭小菜園”等活動,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勞動態度、勞動品質等。
聚焦社會能力。幼兒園開展“冬奧到我家”社會交往大主題活動,指導家長培養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帶領孩子做志愿者、參觀冬奧場館、在農家院接待客人等,使其在情境中發展交往能力。
3.豐富的“亮點活動”
幼兒園秉承“雁文化”理念,培養自主、自信、文明、快樂的幸福兒童,舉辦了豐富的“亮點活動”,為幼兒搭建展示平臺。
“三四五一”活動。“三”指的是開展“三會”,即干部座談會、教師研討會、家長培訓會;“四”指的是“四課”,即幼兒園教師與小學教師互備課、互聽課、互研課、互評課;“五”指的是“五走進”,即大班幼兒到小學開展專題性游學5天,小學一年級學生代表參加5次幼兒園活動;“一”指的是“一典禮”,即邀請小學教師、學生、幼兒家長共同參加大班畢業典禮。
“四節一展示”活動。在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四大節日來臨之際開展活動,幼兒親手制作元宵、包粽子、做月餅,在自主快樂的活動中感悟成長。開展面向家長的“小舞臺大世界”展示活動,孩子們自主報名,大膽展示,讓家長看到孩子的自信與成長。
“五個一”活動。為了激發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向往,幼兒園開展“每天一篇日記、每人一根繩、每人一個書包、每人一個水杯、舉辦一次畢業典禮”活動,讓幼兒每一天心中都有目標。
“畢業倒計時30天”活動。這是針對大班的活動,一周一主題,包括游學體驗周、憶學實踐周、童心話別周、夢想放飛周;一天一個任務,激發幼兒的入學愿望和學習積極性。
編輯 _ 汪倩" " "可黎明(兼)